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我们渐渐发现如今的就业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好多岗位找不到工人,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职业教育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如何在就业市场中找到职业教育的合适位置,这就急需我们改变教育理念。
中国职业教育面对着两大难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苗比较差,在当今中国很多人的思想是更加认同精英教育,在望子成龙的思想的驱动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的课堂,这就导致留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比较有限而且素质相对较低;第二大难题就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在当今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比较少,而且职业学校的设备设施也比较差。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约束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很难大踏步的前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从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适应,到最后认同,这样我们的想法也就没有什么更新了,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如何走出中国式的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情况将学生教好是老师的职责。”这是近一段时间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是否都尽力将现有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了呢,设备再好他是死的,如果我们没有加以利用一切等于零,如果我们把抱怨的时间用在最大化利用设备上,是不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会有另一番景象呢,我们是否通过不同的布置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了呢。如何改变我们现有的劣势,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方面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定向想法,我们这么多年一直信奉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的“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多年来我们一直想把自己拥有的水罐给学生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填鸭式的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虽然在不断努力教学,但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比较差,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面对着这些被应试教育抛弃的孩子我们再次采用灌水式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真正的任务应该是帮学生点燃内心的火苗,点燃职业教育这把火,“给所有拥有劳动机会的人一项劳动能力”,使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体现在教给学生一项生存技能上,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道路。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国内现状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现阶段大都在学习德国的“行动导向”,在刚刚听到行动导向的时候一直以为他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已,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才逐渐发现“行动导向”在德国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存在的,德国人在遇到问题是首先想到的就是采用行动导向步骤去解决,这就使得德国人在解决问题时会比较理智。在中国的现阶段重要的是如何使“行动导向”与中国的“做中学,做中教”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在现阶段我们实践起来有一些困难,但我们的校企合作与这种教学目的已经比较接近,现在有了很多学生在选择了校企合作班后就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局限性比较大了,看看德国的双元制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选好了自己将来所要服务的企业,但是他们到了学校还是要所有的知识都要学习的,哪怕他现在从事的工作不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企业里也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仍要学习这些知识,以至于德国各行会组织了跨企业培训中心以弥补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的局限性,这就为学生以后的择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呢,学生以后想换家企业就比较难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不平等。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设备为学生讲解更加广泛的知识,特别在中国车型比较多,学生更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这才能真正的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其实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天性的释放,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不行做什么,而没有去发现学生喜欢做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现在想想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我么在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将自己的天性释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如何做出决定,就像我们的行动导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搜集资料,计划实施步骤,然后自己试着去实施,最后做出评价,这样学生会感觉是自己在做事,而我们将嚼烂了的东西喂给学生时,他们会感觉在为我们老師做事,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在大打折扣。“受之鱼不如授之渔”,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利用现有的设备交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交给学生怎么做,以免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教育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未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教师也不只是一份职业,如何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如何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最关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中国职业教育面对着两大难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苗比较差,在当今中国很多人的思想是更加认同精英教育,在望子成龙的思想的驱动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的课堂,这就导致留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比较有限而且素质相对较低;第二大难题就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在当今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比较少,而且职业学校的设备设施也比较差。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约束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很难大踏步的前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从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适应,到最后认同,这样我们的想法也就没有什么更新了,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如何走出中国式的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情况将学生教好是老师的职责。”这是近一段时间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是否都尽力将现有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了呢,设备再好他是死的,如果我们没有加以利用一切等于零,如果我们把抱怨的时间用在最大化利用设备上,是不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会有另一番景象呢,我们是否通过不同的布置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了呢。如何改变我们现有的劣势,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方面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定向想法,我们这么多年一直信奉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的“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多年来我们一直想把自己拥有的水罐给学生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填鸭式的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虽然在不断努力教学,但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比较差,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面对着这些被应试教育抛弃的孩子我们再次采用灌水式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真正的任务应该是帮学生点燃内心的火苗,点燃职业教育这把火,“给所有拥有劳动机会的人一项劳动能力”,使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体现在教给学生一项生存技能上,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道路。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国内现状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现阶段大都在学习德国的“行动导向”,在刚刚听到行动导向的时候一直以为他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已,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才逐渐发现“行动导向”在德国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存在的,德国人在遇到问题是首先想到的就是采用行动导向步骤去解决,这就使得德国人在解决问题时会比较理智。在中国的现阶段重要的是如何使“行动导向”与中国的“做中学,做中教”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在现阶段我们实践起来有一些困难,但我们的校企合作与这种教学目的已经比较接近,现在有了很多学生在选择了校企合作班后就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局限性比较大了,看看德国的双元制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选好了自己将来所要服务的企业,但是他们到了学校还是要所有的知识都要学习的,哪怕他现在从事的工作不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企业里也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仍要学习这些知识,以至于德国各行会组织了跨企业培训中心以弥补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的局限性,这就为学生以后的择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呢,学生以后想换家企业就比较难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不平等。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设备为学生讲解更加广泛的知识,特别在中国车型比较多,学生更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这才能真正的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其实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天性的释放,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不行做什么,而没有去发现学生喜欢做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现在想想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我么在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将自己的天性释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如何做出决定,就像我们的行动导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搜集资料,计划实施步骤,然后自己试着去实施,最后做出评价,这样学生会感觉是自己在做事,而我们将嚼烂了的东西喂给学生时,他们会感觉在为我们老師做事,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在大打折扣。“受之鱼不如授之渔”,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利用现有的设备交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交给学生怎么做,以免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教育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未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教师也不只是一份职业,如何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如何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最关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