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变着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教学实际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课堂;有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学中应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特色教学,高效课堂
  由于大量的教学资源库的出现,丰富的教学素材(案例、动画、课件、多媒体题库……)供教师按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从而实现特色教学,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增加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促进他们主动的学习. 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其次,它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再次,它还利用电脑操作的便捷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及时巩固、反馈并作出评价. 例如,电脑出示练习题,计算机智能判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静态演示”变为“动态演示”,使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帮助学生强化感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如苏科版数学七(下)“展开与折叠”这节内容要求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此,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再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应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将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通过Flash动画演示巴金的《海上日出》,使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比如“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了“数字转换器”这一原创问题情境,通过图片欣赏、图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 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 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出函数图像,再观察、归纳性质,一旦图像多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就不便于比较、概括,从而抽象出有关性质. 但是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对于二次函数顶点式y = a(x - h)2 + k,生成图像后再改变a的数值,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a对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的影响,改变h的值,可以看到它与抛物线左右平移有关,改变k的值,可以看到它与抛物线上下平移有关. 如今,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通过对参数a,h,k的控制,能深刻地反映二次函数图像变化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适时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现在许多教师的课堂基本每节课自始至终都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气氛好像很活跃,实际学生的思维水平很浅,而且多媒体放映较快,知识在学生大脑里留下的痕迹也非常浅. 有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理解、教法学法的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却不够重视,这样使用多媒体就失去了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也比较低效. 也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仅仅是代替了黑板,将题目复制到电脑上而已,既达不到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又达不到突破教学难点的效果. 同时,由于整节课教师依赖课件,没有或基本没有板书,所以仅仅是一名多媒体播放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则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能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能训练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既能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又能实现高效的课堂交流,就能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EB/OL〕.www.edu.cn/20020618/3059162.shtml.
  [3]吴以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6):59-60.
  [4]张伦贤.浅议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59-6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时期,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也随之改变.我校在本学期实施了新的教学方式,把由教师向学生主动的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即课堂由学生自己做主,自主讨论,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这一教学的模式是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六人左右,学生的坐姿也和以往不同,把小组成员安排在一起,面对面设置座位,方便学生讨论交流.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数学;应用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
用大肠杆菌座子与Tn5个去除了自身启动子区域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eo)作为指标标记来探测广寄主、高拷贝的链霉菌质粒pIJ101上DNA的启动子活性所做的基因融合试验揭示,pIJ101上
在盆栽条件下种植莴苣和红菜苔,作物生长6周后,以CaCl_2施入土壤,使土壤含氯分别达到处理浓度(ppm).处理一周后测定植物蛋白质含量及SOD活性,两周后收获考察干物质量.结果表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贯穿于一名学生求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高中学习期间,这一科目尤为重要,在高考总成绩中所占据的较高分值以及其在理综合各科目中所发挥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并不受欢迎.文科生觉得数学难懂,把枯燥繁杂的公式、定理视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甚至一些高考状元在回顾高中历程时都把学数学称为是“赶鸭子上架”.理科生认为数学枯燥无趣,与生活联系不大
生长健壮的花生根瘤在CL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达到26.5-46.6%。瘤愈伤组织能多次继代,生长良好,在分化培养基D-57和D-59上已分化形成了根,其生根频率分别为56%和7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学逐渐以一种文化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数学文化分为广义的数学文化和狭义的数学文化.广义的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的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思想、精神、技术、知识、理论等为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狭义的数学文化专指观念性的成分,强调广义的数学文化对人们行为观念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数学文化的特征及意义  1数学文化的特
<正> 为了很好地学习外语和使用外语,我们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仔细观察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并对贯穿其中的策略和发展步骤加以分析。人们在运用外语时,因根据当时的不同环境及不同要求,在语言上(语音、形态、语义、词法),内容上而产生迟缓、自我纠正等现象。这里笔者介绍汉斯·朗姆格(Hans Ramge)所写的题为“新入学的小学生讲话中的自我纠正”文章。一、汉斯·朗姆格关于讲话中迟缓现象的论点1.讲话中的各种迟缓现象汉斯·朗姆格在文章中提到,当人们说话不流利时,也就是说,语段各成份不是比较联贯地产
一、研究背景为规范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的无害化利用,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务院于2009年2月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作用,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又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张扬学生的独创性,既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要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数学教学既姓“数”又姓“活”的原则,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课
<正> 一Synaesthes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文译名是“通感”、“联觉”、“移觉”、“通喻”等。Synaesthesia一词最早出现在1891年美国出版的《世纪词典》(The Century Dictionary)中。钱钟书先生1962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其著名论文《通感》。文章论证了通感是古今中外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文章一开头,他就说:“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他还说:“通感在西洋诗文里很早出现。奇怪的是,亚理士多德虽在《心灵论》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