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学中的杰作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eryh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文学里,二次大战后有哪些杰出的作品?考虑到近三十年来的历史,二次大战前的作品有哪些开始具有突出的地位?
  据1979年6月3日一期《纽约时报书评》报道,该杂志就上述问题征询了一些作家的意见,现将有关作家的回答及作品名摘要列下:
  鲁道夫·阿尼依姆(Rudo1f Arnheim):
  在最近的文学作品里,最好的可说是埃尔萨·莫朗特(Elsa Morante)的《窗帘》(La Storia),英译名为《历史:一部小说》,通过一个被遗弃的妇女和她的孩子们的遭遇,描述法西斯晚期的历史。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
  1945年以前出版的作品里,劳拉·雷汀(Laura Riding)的《短篇小说的进展》(The Progress of Sto-ries)将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945年以后出版的作品,约翰·威勒莱特(JohnWheelwri-ght)的《约翰·威勒莱特诗选》最好,它是实验性的创新杰作。
  罗兰·巴塞(Ro1and Barthes):
  问题简单但难以回答。二次大战前,普劳斯特、基德、克劳代尔、马尔罗是法国的代表人物。阿拉贡是二次大战前后都著名的作家。现在萨特是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法国对“风格”的兴趣缩减,出现了小说危机。法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复杂多变,追逐时髦风尚,对确切回答问题带来困难。
  丹尼尔·贝尔(Deniel Bell),
  我要提两本书。一本是格尔肖姆·肖勒姆(Gershom Scholem)的《萨巴苔·塞维:神秘的弥赛亚①》(Sabbatai Sevi:The MysticalMessiah);第二本是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
  哈洛德·布鲁姆(Harold B1o-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莱士·史蒂文斯(Wal1ace Stevens)和罗伯特·福洛斯特(Robert Frost)的诗选是最令人喜欢的美国作品。华莱士和罗伯特都是惠特曼和狄更生之后美国最重要的诗人。
  哈罗德·克鲁尔曼(Harold C1urman):
  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与索尔任尼辛早期的小说都是重要的作品。
  罗伯特·科尔斯(Robert Coles):
  艾略特的《四重奏》(Four Quar-tets)和索尔任尼辛的《第一圈》(The First Circle)是非常重要的作品。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是战前的杰作。
  丹尼斯·道努(Denis Donogh-ue):
  肯尼思·勃克(Kenneth Bur-ke)的《对历史的态度》(Attitudes towards History,1937)、克里斯蒂纳·斯苔德(Christina Stead)的《喜爱孩子的男人》(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1940)、撒缪尔·贝科特的《莫洛伊》(Molloy,1951)、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的短篇小说《研究瑜伽②的人》(The Man Who Studied Yuga,1952)、纳鲍科夫(Nabokov)的《洛丽塔》(LoIita,1955)、梅勒的《黑夜的大军》(Armies of the Night,1968)和品钦(Thomas Pynchon)的《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1973),我认为都将成为各个社会阶层阅读的主要作品。
  理查德·埃尔曼(Rechard Ellman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华莱士·史蒂文斯和撒缪尔·贝科特是最重要的作家。
  约翰·肯尼思·高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我认为有两个短篇小说作家值得注意。战前是拉德纳(Ring Lardner);战后是奥哈拉(John O’hara)。
  威廉·盖斯(William Gass):
  1947年,马尔科姆·娄利(Mal-colm Lowry)的《火山之下》(Un-der the Vo1cano)和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是最好的作品。
  1947—1951年,安德烈·基德和弗吉尼亚·沃尔夫两人的日记并驾齐驱,均为佳作。
  1959年,贝科特的《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名氏》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家。
  1960年,约翰·巴思(John Barth)的《烟草经纪人》(The Sot-weed Factor)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1962年,弗拉迪米尔·纳鲍科夫的《灰火》(Pale Fire)是他的《洛丽塔》之后的又一杰作。
  以上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杰作。
  伊丽莎白·哈德威克(Eliza-beth Hardwick):
  战后的主要作家是汉纳·阿伦特(Hannah Arendt)和西蒙·威尔(Simone Weil);战前,弗洛伊德可称为经典作家。
  丽琳·海尔曼(Lillian Hell-man):
  我最喜欢的是福克纳的全部作品以及克里斯蒂纳·斯苔德的《喜爱孩子的男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罗伯特·路威尔的《生活研究》(Life Studies)和艾略特早期的作品。
  休·科纳(Hugh Kenner):
  我认为贝科特的《游戏之末》(Fin de Partie)和《等待戈多》已成为战后的名作。乔哀斯的《尤利西斯》可说是战前的优秀代表。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
  对于当代的作家谁能作出确切肯定的回答呢?我冒险地提出聂鲁达是最主要的作家之一。
  沃尔克·波希(Walker Per-cy):
  我只能说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是最典型的一部作品。
  迪安那·特利林(Diana Tril-ling):
  弗洛伊德的作品、《尤利西斯》和D.H.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等都是已经公认的杰作。费茨杰拉德的《大伟人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和曼德尔斯坦姆(N.Mandels-tam)的《与希望相对的希望》(Hope Against Hope)也都是现代必读的作品。(冀平)
  
  ①犹太人期望中的复国救主。
  ②瑜伽(yuga),古代印度哲学的一派,带有神秘主义成分。
其他文献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天津百花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印了。我认为,这是文艺界的一件大好事!  胡大姐要我给配些插图。我的心情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说起来,我跟这部小说,还有过一段渊源:1946年,《四世同堂》在上海《晨光》初版时,赵家璧兄曾找过我,说老舍先生要我给画插图。当时我没敢答应。原因是我没到过“北平”,对北方的生活情况不知道,而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专为搞插图而跑一趟
期刊
在美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用少数民族母语文字写作的。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辛格(H.B.Singer)是从波兰移民来的犹太裔作家,他的写作不是用英文,而是用他的祖裔文字——犹太古文(Yiddish)。从这个例子来看,文学和艺术上的创作不一定划分国家界线,而是各种人类文化的精神表现。同样,在美国也有许多华裔作者,他们虽然过着安适的物质生活,可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继续用祖裔文字来呼唤呐喊。由
期刊
正确评价唯心主义之一    在哲学史研究中,应该坚持党性原则。正如列宁指出的,“最新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列宁选集》第2卷第365页)解放以后,我国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与哲学史工作者自觉学习贯彻党性原则分不开的。但是也有右和极“左”方面的干扰。右的方面是否认哲学的党性原则,这种倾向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极“左”方面的
期刊
一个夏天的夜晚,老王正躺在竹椅上纳凉,仰望着群星闪烁的晴空,陷入沉思。这时,同院的小李拿了一张《人民日报》,坐到了老王的对面,开始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小李:老王,你又在思考什么问题?  老王开玩笑地说:我正探索星空的奥秘。  小李:你现在还是暂时从星际空间回到人世间来吧,我今天倒要同你探讨探讨有关人性的奥秘。  老王:你又有了什么新发现?我倒要听听你的高见。  小李:前天的《人民日报》你读了没有
期刊
清·李调元的《雨村曲话》评明·屠隆(赤水)所作《彩毫记》(是以李白作为主人公的),说“其词涂金绘碧,求一真语、隽语、快语、本色语,终卷不可得。”这个评语大致公平。或谓《彩毫记》第二十折“乘醉骑驴”叙述李白骑驴过华阴县衙门而不下驴,门卒与之争吵,县官命唤李白进,问是何等样人。李白答:“我是海上钓鳌客。”县官又问:“以何物为钩线?”李白答:“我以四海为鱼池,三山为钓台,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县官又问:
期刊
一个札记    哲学史书上说,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什么矛盾呢?流行的意见说,是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只有很少的人指出,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是不赞同前者,而拥护后者的。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方法论,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则是在回答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谁是本原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心主义既可同形而上学结合,也可以同辩证法相结合;唯物主义也是。  
期刊
读《生活的路》    和一些搞创作的同志谈天,常常议论到一个题目:青年题材很需要,但不好搞;尤其是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问题很敏感,很难表现。确实,这类议论不无道理,几年来这类作品并不多见,篇幅较大一点的更找不出来。有人慨叹地说:这是一个难碰的“禁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关系到千百万青年的切身利益,也联结着广大父母和家庭,自然引起亿万人民的关注。“四人帮”时期,也有过一些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
期刊
回回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又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少数民族。但历代统治者不仅横加压迫,甚至根本不承认他们是一个民族。抗战时期在延安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以马列主义观点,科学地论证了他们是一个民族,简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说明了党的民族政策。文化大革命以前曾经重印。现在由民族出版社再次出版。(贺众)    贺众  台湾老作家杨逵及其作品      杨逵先生是台湾高龄健在的老一代著名作家。1906年生于台
期刊
读了彭总“谷撤地,薯叶枯,丁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的诗句后,不禁想起一九五八年的一些情况来。当时一些所谓新生事物,不太久也销声匿迹了。但彭总的枉屈,在他有生之年竟没有昭雪。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但经验教训还是应该记住的。列宁说过,“我们的肩膀上应该长着自己的脑袋”。对于世界上复杂的情况,我们不是应该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想一想么?可是现在有些同志,还在“进”和“退”的问题
期刊
读《水浒》后,虽未作统计,但有个印象:写书中人物吃肉食时,多是吃牛肉,次为鹅肉,再次为羊、鸡、马肉(如“肥羊”、“嫩鸡”、“杀牛宰马”。未见有零售马肉者);吃猪肉的时候少,但有,如“镇关西”郑屠便是卖猪肉的。吃鱼,则是在特殊环境下才有。至于吃鸭子肉,我还没有这个印象。  为什么《水浒》上的人物多是吃牛肉、鹅肉,而不大吃猪肉、鸭子肉?难道那时养猪、养鸭者少?是施耐庵信手写来,还是与那时的社会经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