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存模式分析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浅谈东巴纸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考察的调研方式,以东巴纸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生存发展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由于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所适从的传统手工艺如何在市场构成、适用场所都变迁的社会环境下转换的存续状态。本文将重点从产品生产、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三方面详细阐释丽江东巴纸坊的存续模式。
  关键词:现代生产 东巴纸坊 传统工艺 存续状态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22-02
  一、历史的依存:传统的东巴纸
  东巴纸是云南纳西族文明的产物,东巴造纸工艺产生于唐代,由于东巴纸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当地的特殊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使得其具有耐久眭的特质,遂东巴纸得以服务于宗教,作为祭祀文化的载体,具有宗教性与神圣性,象征了一种身份与地位,是上层社会使用的物品,而非一般意义上,任何人都能够使用的生活用品。东巴教的祭司被称为“东巴”,汉语语义为“智者”,是集聚巫、医、学、艺、匠等多种技能为一身的神圣人物,同时,他们是东巴造纸术的掌握者,因为纳西族认为造纸是一件法事,是一件造物的神圣之术,所以,除东巴外不是任何人都掌握造纸技术进行造纸的。珍贵的东巴纸上用纳西族特有的1300个完整的象形文字记载的东巴经,包括了东巴祭祀、相关工艺制作、歌舞谱、民族历史、天文地理等,还可以制作传统的东巴纸牌画,凝结着纳西族的思想文明、习俗礼仪、伦理信仰及行为心理等民族精神文化,展现着文化变迁的轨迹,从中体现着纳西族东巴教对自然神灵、生命现象、人与社会的观念与思想。
  然而,在1950年后,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东巴教曾一度被认为是非正派的“封建迷信”,作为不入流的“巫教”,其文化被抑制传播,以至于传统活动被禁止,不允许后人继承,大量的东巴经书被烧毁,东巴传统文化陷入困境,传承遭遇了危机,再加上文明之间的交流往来,外来纸张不断涌入当地,顺应国家政策的国营造纸厂的建立,对于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周期长的手工造纸厂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生存挑战,以至于市场对东巴纸的需求越来越少,传统手艺后继无人,因果恶性循环的状况导致东巴造纸技艺也濒临灭绝。
  直到2003年的8月份,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学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逐渐引发人们的关注。
  二、适应生存的现代生产
  东巴纸的式微让我们心感痛惜,我们在惋惜手工艺随着社会变迁而逐渐陨落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传統之物到了现代社会无所适从,难道简单是因为机械生产的效率更高导致的成本降低,传统手艺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跟得上如此高频的生产步伐,而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的我们更加趋向于经济的选择而非情感的倾向。究其原因,王燕曾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这样写道,“导致手工艺衰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机器生产的推进,而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机器生产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上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手工艺曾赖以存续的环境,并由此而改变了手工艺的市场构成、适用场合、功能和生产主体,并对于手工艺所秉持的自然观念与伦理道德体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面对这样的境况只有注目与叹息?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作为个体的手工艺人自身、专家学者、现代设计师还是集“万千”手艺于一身的地方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探讨与尝试着手工艺该如何在现代传承与发展,毕竟即使在现代,带有归属感的传统根基是无法丢弃的。笔者认为东巴纸是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发展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并且在于其生存策略的改变与升级,当时的传统东巴纸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和消费的基本消失,所以生存下去的方式就是适应当前的环境,利用原有的传统技艺使得功能转型,生产满足现代需求的产品。
  东巴纸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将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了产品功能的调整、形式和风格的改变,从圣神宗教的笼罩下解脱,改变严肃的风格,结合丽江旅游热的时代背景,改变使用对象,增大目标人群,建立东巴纸坊,将部分手工制作工序于开放的空间中呈现出来,增强东巴纸的“社交”能力与自我推广能力。
  (一)产品生产:东巴纸因采用当地生长的植物作为原材料,加上运用特殊的工艺,从而使纸张具有了防虫、防蛀、防潮,不易燃烧等特殊性质。传统的东巴纸被东巴用作记载重要的事物,成为信息文化的载体。今天东巴纸不仅作为纸而存在,而是根据现代设计对功能的要求,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转型,打造成具有传统气息的现代文创产业,主要表现在平面类与立体类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上:
  1.平面类产品
  (1)保持传统书写功能的纸张设计:笔记本系列,经过设计的样式作封皮,装订成现代人喜爱的传统手工制品的模样,具有实用书写功能的笔记本是东巴纸坊最畅销的平面类产品形式。
  (2)回归书信时代的明信片设计:静下心来当场书写,寄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或未来的自己成为了当下年轻人享受慢生活的一种方式,图案多样的东巴纸制成的明信片恰恰满足了消费者这样的需求。
  (3)地方文化的使者——书与图:将东巴故事制作成一本书,或一张地图,展示纳西族象形文字从表形图画过度表意、表音的完整演化过程;讲述纳西族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呈现丽江旅游文化的发展等。用图画般的象形文字载于传统的东巴纸上,原始的神秘感与民族特色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如图1、2、3)。
  2.立体类产品:纸张类产品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东巴的传统形态与传统作为书写载体功能,而立体类产品却是东巴纸作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成为现代文创产品的另一种转型,在实用的基础上具有传统的东巴韵味,贴合现代人的简约、古朴的审美观念。
  将东巴纸设计成日常生活用品,纸不再作为单独的成品出现,而是当作材料来使用,进行再设计,再生产的过程,如东巴纸坊中售卖的,设计成没有添加东巴传统宗教的文化符号,看起来并不单薄的相框、散发文艺气质的台灯和吊灯等,在这些创意产品中仍然能够看得出原材料,没有打碎的木质纤维呈现出的肌理感与质感,柔和的纸质产品给人大自然的舒爽与亲切,没有夺人眼球的色彩,也没有光滑如丝的质感,反而是有些带有纹路的粗糙,呈现出的静谧。   古老的文化借助着现代创意而重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其防蛀防潮不易燃烧,既具备了美观又实用,虽然做工费时,但较为环保,不同于机械批量化生产出的同质化商品,每一个东巴纸创意产品即使有相似的现代花纹,却也具有不同的木质纹理,这—不同就是工业化所不能比拟的,满足了一部分喜爱纸制品的人的需求。
  购买的消费者在年龄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青年人和外地旅游者为主,所以可以看得出,东巴创意的受众范围很广,存在较大市场,这是传播东巴文化与东巴传统的一大方式,可以被看作古今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同时也将东巴文化推向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如图4、5、6)。
  (二)空间生产
  1.实地空间:除将东巴纸作为物的传承,转化其物质形态的形式外,东巴纸坊充分发掘当下一些人厌倦了工业生产和都市喧嚣从而转向手工生产,并从中得到乐趣的心理,利用东巴纸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发起“手作”、“自造”等虽小众,却能燃起消费者重拾手艺渴望的活动。
  东巴纸坊设计了当下较为流行的“前店院坊”的店面格局。店内呈设已设计制作好的东巴纸产品供欣赏与购买,而店前的小院则是有心的来访者体验制作东巴纸的空间,东巴纸坊将“抄纸”等部分制纸的环节公开展示,制作工具及纸浆原料摆设在外,由店内东巴教学,免费体验与学习,并能够将自己亲手制作之物携带回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驻足与跃跃欲试。由于纸张的成型过程需要日照晾晒至完全干燥,如果消费者不能够等待如此长的时间却又希望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东巴纸坊还提供贴心的快递服务,满足制作者“自制”后之所得的劳动成就感与荣誉感,这样的一种工艺文化活动在实地空间互动体验,传播的过程中找到了归属。
  实地空间的设计,不管是在产品的购买空间还是在手艺的学习空间,都是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与传播过程方式的延展。在一教一学中,东巴纸工藝成为了互动过程中的连接主体与传播对象,生产空间的开放性增强了手工艺的社交性能,同时满足了热爱手工劳作的消费者动手的需求。
  2.线上空间:线上空间是指东巴纸的销售方式在空间上的拓展延伸到了网络层面,使东巴文化的地域局部性传播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现代社会人们的购买能力增强,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因喜欢同一个小物件而反复去往较远的区域。然而,在信息发展、传播迅速时代,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选择自己心仪的物品。
  所以,东巴纸坊也顺应了时代潮流,在拓宽市场与消费方面,利用网络空间的广阔性、物联网的销售模式,开设网店进行经营,集宣传与销售于一体,将富有东巴文化的东巴纸产品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三)文化生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便是寓学习于游戏,在他看来,将游戏的快乐与知识相结合,通过人身心愉悦的过程而达到认知的结果,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在东巴纸坊这里,消费者在向东巴学习的过程中,将认知与了解,在游戏中将传统文化注入人们的记忆。
  与空间文化氛围、产品销售氛围、工艺制作学习氛围相适应的,店内的制作艺人,即东巴身着传统服饰,无形中增强了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场所感与形式感,通过自身的服饰装扮行为强化了参观者对于传统手工艺背后文化的认知。这种方式虽然是一种销售经营模式的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前来参观的游客对当地文化认知的情感,强化了记忆性知识在头脑中的留存。
  人们常说,手工艺的生产场景现在成为了为旅游业服务的一种人文景观,而笔者恰认为,是旅游业为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供了契机,而非简单的“买与卖”的商业模式,以至于消费者可以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中脱离出来,能真心地带着学习的态度去体验手工艺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工艺价值,体验服务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有深度的旅游项目的同时,让手艺的传播呈现出一种“逆专职化”的转化过程。消费者在认知传统的基础上加上对自我的认知,进而在实际手工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个性的创造性,丰富东巴纸的现代意义。
  小结
  传统在历史发生的时代非传统,流传至今成为传统,今日之设计亦非传统,百年之后,可为传统。当下,传统工艺文化的概念不再仅限于技艺,东巴纸坊创意生产方式,除技艺外,很多方面在未来也将成为传统,如传统的空间生产模式,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适宜使用的场所。越来越多的非传统艺人人群开始关注手工艺的发展,并满心期许去了解并积极地投入手作活动中,或许传统工艺文化在当代应该在保留传统中突破“传统”,笔者对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人类造物行为的开始到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多元化,而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学。人设计行为的本质是满足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在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室内设计中的“格式塔”现象比比旨是,格式塔理论中的“行为”与“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室内设计的过程,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无论在设计方法论上还是空间材质的应用方面,其意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前现状不佳,而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文章通过展示《APP界面动效设计》教学单元实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与创新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资源共享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如何深度应用展开探析,为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提供
期刊
設计说明:这是一款可弯曲的链锯,灵感来源于自行车链条。产品名称为链锯。与以往的锯工具有很大不同,利用车链条刚中带柔的特性,这一创新点来设计此款手持工具。在形式上是一种突破和创新。基于以往市场上存在的锯工具,体形过大,使用局限性等问题,进行改良设计。结构上锯齿之间的连接采用铆接连接在一起,形成链条的状态,且可以更换链条,循环使用。在使用的时候可自由弯曲,针对死角位置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便于存放
期刊
民族的自信源于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之路。国家制定的“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就是要树立国人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我们也必须要拥有中国文化的发言权,去主导和引领世界未来的设计潮流。  有学者表示,“传统技艺”之所以成为过去,是因为不再执生活方式之牛耳;“再设计”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我们“尊重”她(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摘要:文章以南京南站的候车层为例,提出塑造具有苏南省域聚落特色的铁路车站环境的若干设计思路,包括延承金陵古城的中央轴线、重塑苏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语言、挖掘苏南微观层面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传达南京南站“人文、博爱”的车站文化精神。旨在对苏南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进行传承与探新设计的同时,将南京南站打造成为功能更合理、文化特色更鲜明、设施更完善的高品质铁路客运站。  关键词:苏南 传统建筑装饰 南京南站
期刊
设计说明:  该方案主要面对的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潮汕新农村的缺陷。由于对城市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原有的城乡流水逐渐消退,逐渐减弱,导致世代相传的当地风景(当地原始风格)脉络逐渐出现断裂的缝隙。由于现在的条件下降,新农村与农村之间必然会形成一个边界,边界可以更加浓厚,使其两边永久性地不连通,边界彼此走向极端。  我们选择的地点位于中国的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樟林村,那里的街道上充满了居民,他们之间的活动
期刊
摘要:中国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地处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位于象征中西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上,长长的栈道将一个个石窟连接在一起,洞窟内绘满佛教题材的壁画和彩塑,有飘舞灵动的飞天,肃穆端庄的佛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本次设计的选题是以甘肃敦煌莫高窟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私人会所及陈设设计,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文献研究、元素提取、演变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古镇保护现状分析,对古镇文化保护与公共设施设计关系要素的梳理,探讨了古镇文化保护与公共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并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文化进行勘察与整理,在实地调研原驻民与游客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与设计流程。试图将古镇文化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设计相统一,为维护古镇风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古镇保护 公共设施 大阳古镇  前言  历史
期刊
摘要: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且景观与设计简易、没有体现地方特色。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对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景观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它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一,自行车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不能达到共享和便捷;其二,设计单一、千篇一律、缺少美感;其三,整体创意设计不高,没有体现出地域文化等特点。基于此,我们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及文献查询等方法,结合水乡地域文化特色对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棚景观从地
期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设计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工具一“妈咪哺乳伞”。“妈咪哺乳伞”以制伞原理为基础,通过改进伞面形状,并增加可控式手环装置改善功能,为母乳妈妈在公共场所进行母乳喂养提供相对隐私的环境。  关键词:妈眯哺乳伞 研究设计 母乳喂养  前言  随着全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和母乳喂养意识的提高,更多的女性步入妊娠、分娩及母乳喂养阶段。如何在公共场所为母乳妈妈提供相对隐私的哺乳空间,成为越来越受人关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