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瀑布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66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夜的城市,车依旧川流不息,不知道你是否也幻想过一切静止,而自己成为那个唯一的移动者。
  阿岛用一台无人机和一个名为Cinemagraph的软件把这个想法实现了。只需要找到一个城市立交桥,按下录像按钮,之后将视频导入这个APP,一键完成后期。过程简单,效果兼具创意和趣味,阿岛实验室的这一分享成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之后还用无人机的智能飞行加上延时摄影拍出了白驹过隙和斗转星移,用点燃的钢丝绵和LED灯开启了无人机光绘的新玩法,怎么做到的他在视频里有很清楚的阐释,但我更关心的是他怎么想到的。
  摄影的重启
  阿岛接触摄影有好几年了,他对摄影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不管是风光、城市、人像他都感兴趣,在刚接触摄影的时候他喜欢拿着相机乱走乱拍,但渐渐的随着摄影技能、自我要求的提高,他开始有点儿不喜欢“举起相机”了,毕竟自由时间有限,老是拍日常的东西让他感到有些腻味。直到2015年年初,看到朋友的Inspire 1,无人机轻松地飞起来,图传又很清晰,感到大为震惊,好像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高频的外出旅行对于大部人来說都不现实,对于常年呆在一个地方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地拍,大概也难免会感到乏味,而无人机的出现就好像把我的摄影爱好之路重启了一遍。”阿岛说即使是同一个地点,无人机拍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照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台会飞的相机能直接让你的作品升华。相反,因为高度大幅上升,构图的难度反而变大了。同样一个场景,不同的航拍高度和角度,拍出来的片子也大不一样。对于航拍爱好者来说,需要思考的是根据被拍摄物的造型特色,甚至光线方向来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
  以礼堂的一组照片为例(右图),他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这一个物体。第一张从礼堂正面平拍,最直观地展示了建筑造型,同时把后面的“耶稣光”也拍了下来;第二张升高无人机并靠近物体俯拍,让礼堂尖顶上的十字架映在海面的波浪上;第三张则是标准的“上帝视角”,从建筑正上方扣拍下去,礼堂仿佛变成了一艘停泊在海岸边的船。
  当然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视角的不同,还开始尝试将微动、延时、光绘这些都是传统摄影中已存在的玩法和无人机嫁接起来。他说,无人机不止可以作为航拍设备,还能用作拍摄道具,充分利用无人机飞行的特点,发挥想象力,就能实现新鲜的效果。
  新玩法的互联网基因
  如何在生活的半径内发现有意思的玩法是阿岛的分享中想解决的“痛点”,除了本身的摄影基础所提供的灵感和“异于常人”的脑洞,用简单、快速的方式实现并且轻松地介绍给其他的新人玩家是他更为特别的一点。
  阿岛坦言,互联网的从业经验对玩航拍是有一定帮助的,例如善用搜索功能。他说在大疆社区有很多经验贴,从无人机的使用到拍摄技巧、到不同地区的飞行规定和后期制作,通过搜索可以轻松找到。那些反复被介绍的玩法,也意味着在制作方法上有进步的空间,需要简化。
  不需要祈祷天时地利人和,通常阿岛的攻略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各式各样的APP被他用得淋漓尽致,职业使然,他甚至会在推荐中分析某款工具的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
  在想要实现特殊效果和高效的制作方法都找到之后,问题只剩下如何更好地吸引受众。有用更要有趣,从颇具魔性的片头到埋下不少“梗”的脚本,控制在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显然这些都很符合传播规律。


  去年和朋友一起创立的无人机自媒体“HeyDrones”,让他从产品经理成功转型,成为“放飞机”的少年。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阿岛希望通过他的教程和文章,让无人机的小白玩家们能够快速入门,更轻松地享受无人机带来的乐趣。
  认知盈余
  要玩好无人机,与拍摄和后期方法相比,地点的寻找对航拍来说是一个更为基础性的因素。阿岛说,很多专业的朋友在教授新人的时候可能忽略了这一点,只学会如何操控无人机、设置参数、后期处理是不够的。对于航拍新人来说,如何寻找好的航点恐怕更为重要。


  他推荐了一款能够帮助寻找航拍点的APP:奥维浏览器。在APP中开启卫星图模式后可以以上帝视角检索地面,不再受限于我们的三维想象力,可以轻松发现优质航拍点。
  当然,除了借助地图软件外,阿岛建议在别人的分享中找到真正吸引你的小众航拍点。
  DJI GO中,有一个搜索和发现的功能,能迅速找到由飞友提供的周边航拍点。”他说,在去往一个陌生城市航拍时,我们可以提前在蚂蜂窝等旅游攻略平台搜索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以及Instagram这样的社交媒体中通过标签查找,这些地方往往也是相对有价值的。


  初识摄影时体会过一个人摸索的艰难,他也呼吁更多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享。这一建议让我联想起了《认知盈余》这本书,作者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 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随着无人机更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平台的聚合,具备一定规模的航拍社群正在形成。越来越多像阿岛这样的乐于分享者的出现,对于航拍这个大社区以及混迹其中的每个人而言,都是很大的幸运。
其他文献
如果你想看一看苏联20世纪80年代的样子,那么你应该到普里皮亚季,那里有着苏联原原本本的模样。苏联曾经认为的 “世界上最安全核电站”切尔诺贝利,就在城镇的不远处,普里皮亚季曾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模范城镇,也是核电站几万名员工的家园。  一场事故将这里的时间冻结,城市里的一切都还是30多年前的風貌和范式,这里有着苏联最一流的城市设施:一幢又一幢崭新却又破旧的楼房依旧在普里皮亚季矗立,文化宫、酒店
期刊
在北大国际政治系当学生时,我就不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学生。各种火炮的口径、射速和发射方式远比种种拗口的政治词汇更令我神往。为了应付以苛刻闻名的北大考试,我不得不亦步亦趋地跟在 别人的屁股后面往图书馆跑。然则“其东走者同,其所以东走者异也”。英国的《简氏武器系统年鉴》、《简氏舰船年鉴》、《简氏战机年鉴》成了我的宠物。那套“时代一生活”版的14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尤令我终生难忘。我被历史照片无与伦比
期刊
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古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叙利亚有一座古城叫阿勒颇。  五千年前就开始有人在这里定居,丰饶的物产、引人入胜的传说,让阿勒颇这三个字有着童话一般的骄傲。几年以前的和平时期,这里每年的游客逾600万人。  在阿拉伯语中,“阿勒颇”有“挤奶”意,传说中先知亚伯拉罕曾经在此处停留,为他的羊群挤奶。数千年来金属、白色大理石是这里的名产,“阿勒颇”同时也有“铜、铁”或者“白色”意。阿勒颇四面通达
期刊
渔夫在舟上劳作,光透过渔网在平静的海面上留下的倒影,这张以明黄和天蓝为主色调的方形航拍图(见左图),从27000多张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与渔舟唱晚式的夕阳剪影不同,和航拍中的大场景抽象画也不一样,曼妙的光影和独特的角度打动了一众评委,一举获得2016年天空之城年度航拍大奖。  作者郑戈是一位90后的年轻风光摄影师,所拍摄的就是自己的家乡——福建霞浦。“这张照片是2016年11月拍的,早上四五点起来
期刊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因为地理条件等问题,一直是中国 14个最贫困的连片地区。所以,凉山的贫困是我一直想关注的话题。2016年5月,我与著名探险家杨勇约定,决定冒险进入传说中的“悬崖村”,了解当地人们生活的现状。  “悬崖村”所在的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得知我们选择从一条废弃的、极其危险的道路进入后,特意安排了村里多名攀登能力出色的年轻人,负责为我们引路、保障我们的安全,以及背负我们的行李和设备。 
期刊
浙江绿谷、瓯江帆影、渔舟唱晚、畲家风情……绵绵八百里瓯江,养育的不仅是吴越子民,还造就了一大批丽水的摄影人,这里的秀丽山川已经成为一张摄影名片,引无数中外摄影师为之钟情。  工作后我出的第一趟差,就是去丽水。2004年,首届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我是刚入职的新编辑,跟随着同行前辈们一起去采访。那时候丽水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动车,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路无事,就听老编辑们聊摄影圈的奇闻轶
期刊
2016年12月,我第二次随心友汇来到南极,这是一次由中国人包机、包船200多人的庞大队伍,人人一部相机或手机,都是摄影人。在结束南极之旅之前,船上还举办了本次旅行的摄影比赛,受委托,我还担任了一次由我一个人当评委的摄影作品获奖评选和点评。  船上的摄影比赛已经完满结束,但是影赛激起我对南极的思考却没有平静下来,回到北京后我一直在想,去南极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拍照,作为人潜意识框选现实价值的行为又
期刊
22年前,一次偶然的航拍机会,光线如梦似幻,让他与这座山结缘。在之后的96次回眸里,碎云轻绕、层云笼罩或是云开雾散,作品在时间里自我覆盖,亦映照出他的人生。  清代的《峨眉山志》里寫到:“以普贤视峨眉,不啻沧海之一滴;而峨眉有普贤,则如芥子纳须弥。所以虽僻处西陲,而名高五岳,与补怛、清凉同为朝野所崇奉者,以有大士应化故也。”佛家文化让峨眉山在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由来有数不清
期刊
纪录片Life After People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讲述了这么一幕:人类突然在地球集体消失,短时间内的灾难频发之后,人类赖以自豪的文明象征将会在几百年内逐渐崩塌,千年后地球回归到蛮荒世界,2万年后将难寻人类的文明遗迹,而20万年后人类所有的“曾经”将会消失殆尽。对于这颗46亿年的星球来说,人类的存在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就在这驹光过隙的瞬间,人类这个复杂的物种拼命将地球改造成自己想
期刊
“当天晚上八九点我从北京开车出发,到达天津爆炸现场已经是凌晨了。登上事故现场附近500米的一座高楼,在18层的阳台等,直到天亮,把无人机放飞出去。当天上午拍下的照片不够清楚,等天晴之后,再飞了一次,拍下了这张照片。”  说这段话的是《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他拍摄的8.12天津爆炸事件现场航拍图从8万多张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1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陈杰说,由于事故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