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来自天空最纯净的语言,千朵万朵,诉说着诗人们的开阔胸襟、旷达悠远,以及惆怅、相思。现在,北方仍是飘雪的季节。绵绵白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像是我们的步履在欢笑。张开手臂,雪花在怀里打了个转儿,乘着风,顽皮地飞走了,我们的思绪也伴着片片雪花飘得意蕴悠然……本期为同学们分享的是关于“雪”的经典诗句,请同学们欣赏、背诵。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注释及浅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之如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氣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出自明代杨基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杨基(1332-1378)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孟载,号眉庵,先世四川嘉定州人,后迁于江苏吴县。诗负盛名,为“吴中四杰”之一。著有《眉庵集》。词清丽有意味,以小令胜。
娟娟:美貌,言月光皎洁,月色妩媚。
水晶帘外的月亮明媚皎洁,满树的梨花开放,好像是枝上积满了白雪。梨花在与皎月争胜斗艳。因为有月光,雪样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可谓月色衬花容。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注释及浅析】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威力。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比拟雪花,此句想象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的泛指广大北方而具体到了幽燕地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雪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诗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棵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使这两句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注释及浅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之如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氣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出自明代杨基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杨基(1332-1378)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孟载,号眉庵,先世四川嘉定州人,后迁于江苏吴县。诗负盛名,为“吴中四杰”之一。著有《眉庵集》。词清丽有意味,以小令胜。
娟娟:美貌,言月光皎洁,月色妩媚。
水晶帘外的月亮明媚皎洁,满树的梨花开放,好像是枝上积满了白雪。梨花在与皎月争胜斗艳。因为有月光,雪样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可谓月色衬花容。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注释及浅析】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威力。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比拟雪花,此句想象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的泛指广大北方而具体到了幽燕地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雪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注释及浅析】
这两句诗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棵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使这两句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