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 读写相长(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读写整合
  语文活动有多种形式,要善于在各种活动中以“用”促读,以“用”促写,以“用”激发读写动机,来实现“读写整合”。
  比如,我们班每周末的语文周记,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如“开学啦”“话说传统节日”“考试之后”等,同学们会围绕主题,摘录3至5条名言警句、赏析一首古诗词、摘抄一篇相关美文、自创一篇话题作文、描摹一幅插画,这样有读有写,有模仿有借鉴,为实现读写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
  再如,我们班每月一次的“读书分享会”,我们可对本月精读的书籍,从好书亮相、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人物介绍、精彩段落、读后感悟六个板块去整合信息,并进行书面提炼,分享给其他同学,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当然,还可依托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活动。比如“寻找春天的足迹”,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编一期‘自然日记’”,细读“二十四节气歌”并收集整理相关谚语;“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摘抄描写春天的美文或诗歌;“创作一幅‘诗画’”,选一幅展现春天风物的画或照片,为画或照片题诗,或是选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传达出诗的神韵,最后以手抄报的形式留存下来。读与写,就以如此形式完美融合了。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写中悟道,使阅读和写作成为互相补充的有机体。这样,同学们获取的各种知识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自己的语文能力、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乃至整个精神世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3.链接课堂内外,实现读写相长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从现行的中考来看,写作类的主观试题和作文比重越来越大,一篇好作文,优等生意味着优秀,学困生意味着及格,抓住作文就是牵住了语文学科的牛鼻子,做好了应试的功课。也就是说,切实提高我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才是关键。
  以写促读,是以引导我们进行定向阅读和擴展阅读为目标;也是引导我们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内心冥想转化为真实体验,从而让自己真正动起来的有效手段;更是以写作命题为核心,引导我们进行海量阅读,从一次阅读、二次阅读延伸至N次阅读,从而实现增加课外阅读量、促进“读写结合”的终极目标。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都能通过写作予以呈现;如果我们通过写作训练有效地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那么,日积月累之下,最终实现我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升级”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以《藤野先生》为例,下面的小题就是典型的“以课内外阅读,实现读写相长”的练习: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境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此项写作练习的设计,就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这样的迁移拓展、读写演练,来开阔我们的人文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积累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让我们的作文有趣有料有质地,“以写促读”“读以致用”,最后实现“读写相长”。
其他文献
坐在巴厘岛的沙滩上,面对夕阳,崖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也没能挡住这令人神往的霞光。  海水带着白色的泡沫,在不远处,像野兽之脊一样拱起来。直至拱到一人多高,就再潜进去,撕扯着金色的沙子。越往岸上漫,水势越小,直到触到期待已久的我的指尖,才调皮地退回去。  迎面走来一位印尼商人,头顶着一个水缸面那么大的盘子,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手工编织品。我久久地注视着她,她朝我小步走来,脸上的面纱被海风吹起,她急忙按下,
期刊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期刊
我最羡慕东坡先生的一派天真。夜已深,月已斜,衣服已经脱了,睡在床上了,他忽地跳将起来,要去找朋友玩去。他不想想朋友睡了吗?他不想想人家不骂他神经病吗?半夜三更,从床上爬起来,去扰乱他人的清梦,阁下心中没有顾忌?我们顾忌的东西太多了:会顾忌朋友的黄狗咬人;会顾忌朋友的妻子逐客;谁也不顾忌,也会顾忌朋友会不会生气。朋友,禁得起几回生气?东坡先生什么也沒想,什么也不用想,他脱衣睡了,他披衣而起,穿着一双
期刊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
期刊
【文题展示一】  小小的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小小的蜜蜂躯体里,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叹。生命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對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
期刊
514个春秋,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这是一组骇人听闻的数据,发生在古文化之都河南的林縣。  水乃生命之源。大旱之年,缺水的林县,便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庄稼无水灌溉,身体无水可饮,最严重的是随时面临的死亡。此时水的地位已然超过一切,甚至有人短暂的一辈子都不知水是什么滋味。这一切都诉说了一个惨痛的事实
期刊
优点:用音符作小标题,醒目、简洁,且暗示了文题“乐在其中”所要表达的“快乐”之情,非常巧妙。  1.优点:“芬芳”“小调”将“乐”具体化,“朗朗的读书声”是校园环境的特色。  2.问题:“迎来新的一天”位置不当,阻断文意,应往前放(如“晨起”后面),或删去。“听见的还是那朗朗的读书声”情感色彩有点问题,“还是”强调的是喜欢,还是厌倦?不妨改成“听见的是那早已响起的朗朗读书声”。  1.优点:较真实
期刊
沿着沧桑的古韵白墙漫步,俯瞰被历史打磨得锃亮的青石板路,听着潺潺桃花水,嗅着悠悠碧荷香,不禁被这古朴典雅的韵致所吸引,在此流连,沉醉。  仲夏的清晨,阳光穿过云层的罅隙温暖着大地。我们徜徉于古镇河畔,一艘艘摇橹船悠悠地划过碧波荡漾的水面,如同一片片细长柔顺的柳叶,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乌黑的船艄泛着点点金光,摆动的船桨鸣奏着欸乃之音。这天籁般的声音,伴着绽放的水纹和徐徐的清风,在空气中缓缓地扩散开
期刊
真题在线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芽的  除了三月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是最富个性的植物和种族  看它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  无论风雨,无论云雾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不需云梯,不要缆索  总是横着肩膀向上,不停半步  攀登,攀登,攀登  仿佛攀登就是它生活的全部  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  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  …… ——摘自李
期刊
抬头高望。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但并没有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而是如轻软的棉花般环绕在头顶,又如轻盈的羽毛飘浮在身旁,似乎可以触碰但其实远在天边。这些云朵,有时似鱼鳞般层层叠叠,有时又像小孩随意涂出的油菜,毫无规律却又给人以极美的视觉享受。  云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本洁白无瑕的它在夕阳的映衬下显现出漂亮的橙色和粉红色,使人恍若置身仙境。不知名的飞鸟掠过如洗的天空,为大自然的这幅空灵制作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