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图画书中印刷3—艺的设计价值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儿童图画书又称绘本,是培养儿童绘画艺术兴趣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绘本历史悠久,其发展一直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为图画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图画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插图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儿童图画书无论在视觉风格、视觉趣味还是视觉表现力度上都繁荣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新颖的绘画风格、个性的视觉语言在不断地涌现。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全面普及,也逐渐改变着儿童的阅读世界与阅读心理。儿童终日置身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之中,变幻丰富的交互式媒体令孩子们自身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愿意自觉、安静地阅读纸质书籍,而更习惯于观看电子书籍,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获得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
  由此观之,面对当今儿童读者的阅读新需求,过去以平面视觉为主的传统图画书创作方法已经遭遇了严重瓶颈,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图画书亟待寻求创意方式的新突破。
  二、如何突破创意瓶颈
  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Chris Foges)认为:“纸质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和未来变得十分微妙。书籍传统的平台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何重塑儿童图画书的阅读价值成为当今图画书作者和出版领域人士共同关注的新热点。
  其实,要想吸引儿童进行有效阅读,图画书作者和设计师应尊重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迎合孩子们的阅读喜好进行设计创新。受网络以及数字化媒体的影响,现代儿童偏爱于体验新奇、互动丰富的阅读方式。因此,传统儿童图画书需要顺应潮流的发展,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来赢得市场。而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需要更加强大的阅读载体来支撑,所以,印刷工艺当仁不让成为创新儿童图画书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
  现代印刷工艺包括印刷、印后特效加工以及装订加工等几个主要环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令印刷工艺无论在印刷技术、特效加工还是装订形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同时也为儿童图画书的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新时代的印刷工艺提升了图画书的视觉体验,强化了阅读的触觉体验,塑造了书籍的多维形态,这些特殊阅读体验仅仅依赖图文的设计所无法带来的,必须依托现代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来实现。
  (一)提升视觉体验
  儿童对于颜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悟力,尤其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极富感染力的亮丽色彩,往往会迅速地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新媒体儿童电子读物的丰富色彩表现力极大冲击了传统纸质童书,但是新型油墨等印刷工艺的改进使得传统纸媒体在色彩方面迎头赶上。
  油墨是影响印刷品色彩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印刷以平板胶印为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常规的四色油墨,对色彩的表现力比新媒体差距较大,而专色油墨等新型油墨的出现将极大改善这种现状。专色油墨是预先调配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蓝、金银金属色等,它颜色传递准确,呈现色彩细腻,表现色域也更宽广,主要应用在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或者是画中大面积色块较多的图画书印刷。像从日本引进的幼幼成长系列图画书,便是事先根据插画原稿进行颜色调配,再进行印制的专色油墨印刷作品。由于专色油墨有着其他油墨所不具备的质感光泽和视觉特色,因而一些图画书作者将其作为提升画面“亮点”和实现书籍个性化语言的创意手段,如法国童书《PEAU D’ANE》,便是运用了专色油墨进行局部印刷,让印有金色金属油墨的画面看上去视觉独特、绘画风格别树一帜。高新油墨的优越性已经使其成为提升阅读视觉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儿童图画书书籍凭借新型油墨等技术完全可以在视觉体验上与新媒体儿童图画书相比肩。
  (二)拓展触觉体验
  儿童常常通过触摸认知新事物,期望以此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在图画书印刷加工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采用印后特效工艺的方式来创造书籍的触觉感受,让小读者们能拥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印后特效工艺是为书籍增加特殊的肌理效果而衍生出来的工艺手段,它为书籍带来在形态、结构和肌理上的变化,从而丰富书籍整体的视觉感受。其中,UV和植绒是图画书作者进行多样性创意尝试的常用工艺种类。UV是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UV油墨覆盖在书籍表面的特殊加工手段,分全局UV和局部UV两种。全局覆盖UV的书籍可以减少因翻阅而受到的磨损,局部覆盖UV则会让页面看起来具有特别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因为UV部分的特殊光泽和肌理,与在同一平面上的单纯纸张材质形成强烈的对比,带来了质感和触感上的微妙变化,并且该变化随着视觉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与阅读行为彼此“互动”的视觉感受也是普通印刷方式所无法带来的。植绒工艺有全植绒和部分植绒两种形式,是指在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平涂胶水,接着用植绒机器将绒毛喷到胶层上,再进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绒的印后加工过程。在一些描绘动物的儿童图画书中,植绒工艺的使用可以让动物看上去更有真实感,同时也能让小朋友通过触摸书面上的仿真绒毛体会到该动物的触感,如Dk Publishing的《touch and feel babyanimals》系列童书,就是用局部植绒的方式将相应的动物仿皮毛印制在书上,让读者在翻阅时通过触摸感受内容。
  (三)丰富空间体验
  形态独特的图画书会引起儿童的注意,能让孩子们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书籍形态的创意给读者带来的惊喜和视觉效果是传统图文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现代印刷工艺令图画书形态的革新具备了可能。
  模切技术和装订工艺是让儿童图画书的视觉形态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技术手段。模切技术即是利用机械模具的压力,利用刀版对印刷物整体或局部表面进行切割、造型。通过模切形成特殊形态的图画或者文字,可以呈现出前后书页之间的空间层次以及在肌理、图形和结构上的对比,从而为书籍塑造出形式独特的艺术感。装订是把印制完成的单张书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册本的加工步骤,它对书籍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舒适程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使自身成为书籍“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品的《香港弹起》是一本利用模切工艺和装订工艺进行有效创意的图画书,书中使用模切技术切割成的建筑物形态逼真,而立体的翻阅形式则让读者在多个维度上体验香港不同时期的市井风情。
  四、探寻儿童图画书与印刷工艺结合的创新之路
  如今,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儿童图画书早已实现对现代印刷工艺与材料的创意应用,而现下国内出版社和作者对于儿童图画书印刷质量的要求虽然较之从前有所提高,却鲜有人士去专门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新型印刷工艺去展现儿童图画书的创意。这一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编辑与作者对新型印刷工艺的认知程度不够,致使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结合应用还处在有待开发的阶段。
  其实,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内容的情感,还能带给儿童读者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体验,最终同时实现儿童图画书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作为一名有志于创作出优秀儿童图画书的作者,除了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外,还应该熟悉图画书从创作之初的构思到最终出版的全部流程,并能够依据阅读对象、设计内容、设计构思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印刷材料类型和工艺方法,搭起一座跨越艺术与印刷工业的桥梁,使好的故事、好的图画书作品走进儿童的视野,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英)福塞特-唐编著,黄蔚译,装帧设计:书籍·宣传册·目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张绍军,童书的装帧创意及印刷工艺的实现[J]上海:出版与印刷,2008
  [3]吴一帆,基于三维查找表的油墨配色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4]梁徵琳,超越平面的艺术[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1
  [5]姚翔宇,论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与工艺的设计价值[D]苏州:苏州大学,2007
  [梁徵琳,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粮,命之本;食,民之天。  本者,根基也;天者,老大也。  也就是说,粮食一旦缺位,生命就无以存续,人类就无以繁衍。紧要关头,一吨黄金,绝然顶不住一钵剩饭,半个馒头。  黄金貌似贵重和显赫,却仅为装饰之物,多用于摆阔显富;但粮食,貌似卑微和轻贱,却能救饿殍之性命。  物质充裕的年月,饱而生厌,人很难意识到粮食之重要,于是任意地浪费,无度地铺张,便成为常态。被物欲熏染得瞳仁泛红的眼睛,轻粮而重金,似
期刊
烟味四处飘散着,呛人的味道弥漫着整间屋子,屋子很小,在深色的小村落里,显得落寞了一些。这时,你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背影站在窗前,望着一棵棵直立起的樟树,手里还夹着落下烟灰的香烟。  这南方的秋比任何时候都来的晚些,却比北方的冬天都冷。这是多雨的季节,从不夹杂着一丝半点的雪花,南方的大多数人都喜欢看雪,想真切地去北方赴一场雪之约。在北方生活习惯的我,并不知道南方的人们是如此的喜欢看雪。  近几日,江南
期刊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学生被作文所困扰。他们是真的不会写。学生们很痛苦,每每要写作文便是如临大敌。所以,老师们总是喜教“套路”,试图让“作文”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我们理想中的作文教学是给学生一种模式。让一些不会写作的孩子,看完就能动笔。让一些会写作的孩子,慢慢形成稳定的章法,写出来文章能有严密的逻辑,不易被人诟病。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直接背满分作文
期刊
王志宏天水故事  天水的地名很富有神话色彩。天水的名字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相传,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茂密。秦末汉初,由于长期征战和干旱,民不聊生,这一地区逐渐衰败下来。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随之出现一片红光。大地开始不断抖动,在轰隆隆的巨响中,土地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
期刊
陶潜赏菊图 北宋 赵令穰  北宋太祖和太宗出身行伍,得天下后偃武修文,以文治天下,开创了尚文崇艺的大宋皇朝。赵宋皇家擅长绘画者不胜枚举,且各具特长、名家辈出。赵令穰便是这个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或许是因为出自太祖一脉(北宋皇位二世后由太宗赵光义一系传承),有別于其他北宋皇室的贵胄之气,其画作多是小景山水,清新淡雅,内敛脱俗。  赵令穰,字大年,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主要活跃于北宋神宗、哲宗时期。生于宫
期刊
王梓源  “祖国的花朵”“高材生”“富二代”“逃避高考”,这些贴给留学生的标签,在十一岁的时候都贴给了我。  當时年幼无畏的自己带着对亲人同学的不舍,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告别父母,独自一人,赴英留学。现在回头看那个充满稚气的小孩,他显然不知道,这一段异国的求学之旅,会在未来的七年给他带来什么,但时光给予的成长却已扎了根。所以七年后的今天,我想拍拍那个十一岁男孩的肩膀,告诉他:“小伙,即使你还没准备好
期刊
聂武钢  高考前后,朋友圈的祝福、回忆多了起来。自己的一些考试往事也浮现起来。  前半生里,就非专业性重大考试而言,高考参加一次,考研参加两次,考博参加三次,英语六级更是考了四次,最后才跌跌撞撞地通过。与高考、考研相比,考博于我似乎是一件三经曲折才幸得正果的事,前后三次,多少有些花絮,亦算添了人生密度与回忆。  第一次考博,算来竟是18年前了。2003年3月的某一天,我在西安念研三,当时正郁闷地坐
期刊
刘刚  平时,白天上班上学的人走了,院子里就安静下来。  只有我家的外婆与邻家的婆婆戴着老花镜,坐在门口,做针线活,安祥而静谧。光线从天井透下来,形成几道光柱,空气中的尘埃纤毫毕露,很随意地飞舞着。  少年时,我家住在一条老街的一个老院子里, 三进天井,中间第二个天井旁边还有一口独立的水井。院里住了几户人家。  一进入腊月,学校放寒假,院子里即使在白天也开始热闹起来。一群半大的孩子追追打打,吵吵闹
期刊
张同武  陕西关中“东府”,也就是古同州府,曾经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渭南辖区以至临潼、高陵、三原、泾阳乃至铜川的一些地方。  东府是关中平原的东部,耕地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里的人们性格刚硬倔强、粗犷质朴,兼具一定的自信旷达、恣意率性,反映在饮食上,则是豪迈洒脱。  单从概念上总括似乎难以服众,还是例举出几样代表性饭食来,看看能否验证这一结论。  先来看看东府几样特点鲜明的“泡馍”类
期刊
李路平  没有比树更本分的事物了。  它们生长在城市里,生长在大街小巷中。夏天为路人提供绿意和阴凉,秋天提供落叶,与路人合影。人们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树就应该在那儿站着,历经四季轮回,犹如店就在那儿开着,顺着脚下的路走过去,就能抵达。树因为过于本分,而成为所有风景中的一部分,成为装饰、背景,仿佛天上的流云。  没有人看出树的小心翼翼。城市里的人总是步履匆忙,接打电话,想着心事,或赶赴约会,眼睛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