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户外科考的野宴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外科考期间,营地的晚饭中,队员常常会喝点酒。开饭之后,大家先饕餮一番后,开始举杯欢笑,把一天赶路的疲惫赶走了,把湖上遇见的惊涛骇浪忘记了,别提多舒坦了。
  人们可能很好奇,作为常年在西藏野外(户外)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露营期间都吃些什么?尤其在无人区科考,队员只能住帐篷,补给甚至都是一次性准备的,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笔者作为西藏野外科考多年亲历者,经历过羌塘无人区科考(野外宿营近二十天)、色林错及江湖源科考(宿营三十多天)、藏北湖泊科考(宿营十几天),等等;去年经历过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科考(三十多天宿营),对野外科考的“食”感受深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科考人员也不例外,吃饭是头等大事。如同军队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总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或视角来说说野外科考的“食”。一是从主副食品角度,二是从饭食风格、口味、类型来说,三是从吃饭体验来说。
  一般来说,一次时间长达一个月的野外科考算是较大型的考察活动,需要准备大量的物资,保证十余位人员在野外宿营二十天左右的补给。
  以湖泊考察为例,在正式进山考察前,队员们要在拉萨耗时至少三天,进行物资准备,除了科学设备和仪器外,主要就是与吃饭有关的物资。
  这些与“吃”相关的物资包括:厨具类、调料类、主食类、果蔬类、肉蛋类以及副食类。厨具类就需要五六个铁皮箱子(60cm×40cm×40cm),里面装着猛火灶、锅碗瓢盆、筷勺等。调料类有盐、酱、醋、茶、辣椒、糖、蒜,等等,不亚于家庭日常生活。
  主食类包括米面粮油,面除了面粉,主要是挂面、方便面、泡面,成箱成箱地购买。果蔬类常常是准备耐放的蔬菜,比如土豆几十斤、包菜几十斤,还有西红柿、黄瓜、莴笋、四季豆、白菜、洋葱等,干货如木耳、粉丝等。
  水果基本是苹果,偶尔加梨、橘子,这取决于要去的考察区和季节。冬季天寒地冻,水果基本冰冻,队员也无从下嘴。肉蛋类主要是猪肉、鸡肉、羊肉以及鲜鸡蛋、松花蛋。副食类最复杂,主要是各种面包和饼干、各种榨菜、各种香肠,具体就是看队员自己的口味和偏好。瓜子、花生等也都会采购。
  主食,毋庸置疑,是米饭和面条。它们是野外宿营期间吃的最多、频率最高的饭食,其次是馒头。这三样以及其搭配的下饭菜反复组合,就构成营地的一日三餐。
  早饭一般是馒头、(米)稀饭,配合着榨菜或者凉拌菜。在西藏,馒头貌似不仅仅是大白面馒头,还有白饼子。白饼子加榨菜简直是神组合,既可以作为早餐,也可以作为赶路或者远离营地工作期间的简餐。
  比如在湖上,或者在某个河沟里,到了饭点,队员就地一手拿着温凉的干饼子,一手拿着流着黄油的酸辣海带丝,别提多美味了。
  午饭可以是米饭,可以是面条。面条基本是挂面,师傅在高压锅里煮好了面,在炒菜锅里准备西红柿鸡蛋汤或者臊子汤之类,有时也炒菜。
  晚饭,一般是米饭,配合几个炒菜。这炒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人多,并且白天干了一天活,晚饭会吃得多,做饭的师傅常常准备三四个菜,两荤一素一汤(有的话),或者一荤两素一汤。

  具体的做法要看不同的师傅,一般最常见的是西红柿炒鸡蛋、回锅肉、酸辣土豆丝、爆炒包菜、炒白菜,称得上硬菜的是土豆牛腩、土豆炖鸡、土豆炖肉、土豆红烧肉、葱爆羊肉,再给力点就是手抓羊肉、羊肉萝卜汤。炒菜是几个花样轮流组合,可能两天就得重复一次。
  副食品是野外科考的必需品,打个形象的比方,它们就是野外生活的“维生素”。赶路时,我们需要副食,哪怕一块饼干、一个麻花、一个棒棒糖;湖上工作时,我们需要副食,哪怕一个面包、一包方便面、一包榨菜。
  还有,当天气不好时,队员们无聊地在帐篷里侃大山、吹牛皮、打牌,也需要副食,哪怕是瓜子、花生、辣条。半晌不夜,大家偶尔觉得嘴巴缺点啥,也会找点副食吃。而瓜子、花生应该是队员喜吃乐闻的副食品,在帐篷里,在赶路的车里,在飞驰的船里。
  就饭食风格、口味、类型来说,这主要看厨师或者做饭的师傅。比如西北的师傅(青海或甘肃)做饭,最拿手的是青海面片、西红柿鸡蛋面、臊子面或炒面。家常小炒也是会的,大菜、硬菜可能是个别师傅的本事,比如炖鸡、炖肉。
  如果是四川师傅做饭,那基本是米饭加炒菜的风格多些,而且普遍偏辣。当然,炒菜的花样最为丰富,凉菜有凉拌洋葱木耳、花生米、拍黄瓜、蒜泥皮蛋等,热菜最常见的是回锅肉且豆瓣酱不可避免,汤有土豆四季豆汤、西红柿鸡蛋汤、萝卜汤等。
  一言以蔽之,四川的师傅做饭口味偏辣、偏重,而青海的师傅做饭以面为主,家常小炒也还不错。

  當然,由于考察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可避免地出现众口难调,南方人不喜欢吃面,西北人不怎么吃米饭,有青海师傅不吃芫荽,汉族师傅不吃酥油茶,等等。不过,偶尔有藏族小伙带着糌粑、煮起藏茶,队员们纷纷顺带分享,体验一下藏餐,也是一件快乐而令人回味的事情。   除了与做饭的师傅相关外,野外宿营期间的“食”有时还带有惊喜。这体现偶然性、稀罕性、突然性。比如,某天不知谁提议包饺子,于是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我自己经历过两次野外吃饺子,一次是2016年10月底在唐古拉山南部一个湖边营地,大家齐上阵,晚饭包饺子,不亦乐乎;一次是在2017年6月在色林错科考营地,大家包饺子。这需要打鸡血般的兴致。
  再比如,进山之前就设想了一次野外吃火锅,于是提前准备了火锅底料。大家选择一个不错的日子,午饭或者晚饭,围着猛火灶,将准备好的羊肉、牛肉、蔬菜(土豆片和白菜之类)下锅,看着红汤黄汤咕嘟嘟煮着,温暖而欣慰。还有,赶路走到深山老谷中,穷乡僻壤,居然有烧烤,大家就地吃一顿自助烧烤,尽管肉片里带着浓浓的熏烟。
  或者,在无人区边上,遇见一户牧民,我们拿自己的物品去交换一只羊,也有购买宰杀好的,大家接下来三四天与“羊肉”为伴,手抓最棒,其次炖汤,再次炒菜。

  然而,从吃饭体验来说,野外生活意味着喜忧参半、辛苦。对于固定一处的扎营式考察活动,队员日子相对安稳,但常常是一日两餐,即早饭和晚饭,午饭是没有的。
  对于流动式考察活动,考察点多,要经历很多地方,村镇、县城、荒野、无人区,有时一天一顿饭,有时一天两顿饭,饥一顿饱一顿。
  比如2018年8月湖泊测量队在昂仁县宁果乡的藏茶馆连续两天住宿,没有午饭,连吃了四顿泡面……本以为第三天能赶到措勤县,结果午夜迷失道路,露宿在扎日南木错北岸的荒滩。
  总体上,野外考察期间,队员都会体验到饥饿,所以进城或者扎营后的晚饭,大家狼吞虎咽,不管是面条还是米饭,当然最期待的是“肉!肉!”我是深刻体验到转湖的辛苦,自称藏北野人,队伍辗转山中超过十五天,就像野狼群一样,浑身脏兮兮,吃饭都要“肉”,再不济也加点牛肉罐頭吧。
  毕竟,野外考察需要频繁装卸车,各种考察设备全部靠男生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一旦营养不足或者吃不饱,大家干活就没力气。因此,野外流动式考察,存在吃素(包括零食)吃腻了的体验,总想吃肉。但肉是有限的。
  相反,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即西藏腹地基本是牧区,当地百姓放牧牛羊,对于科考队员而言,在山里获得肉食品(羊肉)比蔬菜要容易得多,结果导致大家吃羊肉吃腻了,普遍缺维生素,嘴唇干裂。队员进城后看见绿色蔬菜,眼睛直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野外科考期间,营地的晚饭中,队员常常会喝点酒。开饭之后,大家先饕餮一番后,开始举杯欢笑,把一天赶路的疲惫赶走了,把湖上遇见的惊涛骇浪忘记了,总之,别提多舒坦了。
其他文献
黄效文: 生于中国香港,探险家、摄影家、作家、自然文化保者,1999年,获美国“洛厄尔·汤玛士旅游新闻金奖”,  2002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五位“亚洲英雄”之一,  并誉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聘用的首位华人探险家,  著名非营利机构中国(香港)探险学会之创办人及会长,  代表作品:《自然在心》《文化在心》  《高原仙鹤》《从满洲到西藏》……  “大丈夫当朝碧
桑耶原野的两翼向着天际伸展  依偎着绵延不绝的雅鲁藏布江  像一只硕大的鹏鸟滑翔着空气  静悄悄,只有色彩,无有声息  在这色彩斑斓的大地上,拥有古老吉祥的桑耶寺,拥有神秘圣洁的青朴隐修地,还有雅江岸边无限浓荫的绿,青稞地里舞动丰收的金黄,更有飘扬在海不日神山之巅的五彩经幡。轻轻的,风的手指在它们身上抚过,在这丰收的季节,色彩的霓虹唱响原野缤纷的乐曲!  夏末初秋,西藏的雨季还没有结束,桑耶的原野
2013年8月16日,恰白·次旦平措因病医治无效,在拉萨逝世。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被公认为西藏新史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9年完成《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藏学研究珠峰奖”等。  9月10日,在西藏社科院科研处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年逾七旬的原社科院副院长、藏学家何宗英先生,何先生自称是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学生:“我跟他一块学了三十年,他的为人他的学术都堪称是楷
4月8日国际濒危动物保护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向媒体披露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青海省濒危野生物种藏羚羊入选。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入选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源于青海省不断加强对藏羚羊以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际执法协作,共同打击偷猎走私,藏羚羊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
唐蕃古道,不仅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沉淀,绝美多变的自然风景和饱满的人文民俗风情的宝藏自驾线路,更是一次愉悦且难忘的味觉之旅。  “重走唐蕃古道”自驾之行,从西宁到拉萨,7天6夜,三千多里程,路途超四五千米的地方,行程紧凑且强度极大,更何况此时我身在南半球的墨尔本,从墨尔本到西宁,需要至少两次转机,飞行16小时以上。  是多大的誘惑值得我跨越南北半球,也要加入这次行程?  西宁到拉萨,这一路上的美食都
茨中西洋葡萄  嫁到茨中村之前,慈仁曲宗从来没喝过葡萄酒,也从来没想过葡萄种在地里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  2013年,她第一次跟随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吴平来到他的家乡,在他家那座纳西族老屋的后院见到了满园自己不认识的植物。它们有着低矮的主干,藤蔓状的枝叶却昂然向上,攀缘着绕满了水泥架上的铁丝。  正是10月,藤蔓间坠着一串串黑紫色的果实,每一颗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散发着浓郁的玫瑰香气。  “这是
“东萨仓”以缝纫在娜秀比如而闻名。父亲是“东萨仓”缝纫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东萨”是家族的姓氏,娜秀比如的缝纫技能,一直是以家族式继承传承了下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服装风格。娜秀比如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萨仓”以缝纫娜秀比如而聞名。父亲索朗平措是“东萨仓”缝纫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东萨”是家族
雪山为城, 江河为池。消失的地平线下,那是蓝色星球上的一片高原净土。这里山岳高耸,江河深切,山青水绿。独特的地质地貌,铸就了香格里拉这座隐者般的古城。她静卧在岁月的长河中,有着大自然最古老的记忆和最纯真的脸庞,千万年来,日升日落,守护着这旷世的奇景,耕耘着世人心中的美丽香格里拉。  一只只黑颈鹤优雅地掠过屋舍田园,在纳帕海翩翩起舞;金色的阳光普照山川、湖泊之上;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雪山、草原之中
【尴尬背景】  这些年,教师进千家万户的家访活动在全国各地搞得轰轰烈烈。但很多教师觉得这是领导的要求,非去不可,去了也就那么几句话,没多大意思,还占用了家长的时间。在家访时,孩子虽在场,但总显得很拘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家长与教师的谈话有时也因为有孩子在场,而无法深入。  如果教师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关注家长的个性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那就不是务实的家访,自然会出现教师厌烦、家长尴尬、孩子害
我宁愿相信  一千五百多年后我替陶渊明  来了一趟桃花源  即使我明白  或许这只是我和陶渊明做的  一个令人神往的桃园美梦  但措高村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措高村被称为湖尽头的村落,从林芝前往措高村必然要经过巴松措。早晨的巴松措湖面极静,镜面般地映射着蓝天白云,翠绿的色彩传递着单纯、.古老、淳朴和高雅,一眼望去让人魂不守舍,宁愿夜不归宿。  措高村的房屋基本是木结构,也有用石头垒起来建成的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