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赛”带给一位农牧区语文老师的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来自农牧区的语文老师,笔者至今已经有快10年从教经历。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上,我的学生机械地学着一篇又一篇课文,分析、讲解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做着一张又一张的语文卷子。时间久了也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样就是语文课。直到去年,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以前的同事代表本地区参加了一档全新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
  这档节目对于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都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是一档有创意,有质量,有担当的优秀节目。也让我这名农牧区的语文教师被深深的吸引,不时地跟随选手参与到赛事中,比比划划。然而,往往不幸的是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为场外成人书写错误的一份子。是谁造成了“提笔忘字”现象频频发生?难道仅仅是因为信息化时代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书写变成了敲击键盘?这些都引发了笔者对农牧区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理清语文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语文课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总还是有着“主课”这个鲜亮的外衣。究其原因是语文课没有离开考试,没有离开分数。虽然随着新教材的改革,试卷中已经出现了部分较为灵活的的试题,但也只是在做“小心”的尝试。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语文的评价体制,这样就“纵容”老师们继续从事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变成考分的“附庸”。 如果中考时分数不够理想,学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是会被社会和家长埋怨的,初中的教师也不敢自作主张进行大胆的改变,谁也不愿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语文教育的改革,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和圈内的小视野里小打小闹,应与社会同步行进,是全社会的事,就要全社会来办。
  二、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
  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是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小学生年龄、心智发展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区别。小学应以识字、写字、语句、语段,识字量和写字量为重点;初中则应兼具一定的人文性,写字和书写也不可忽视;高中就更应突出精神境界、人生理想的重视和引导,语文的这种形象性的人文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完成课本上死的知识点的讲解,更应该着眼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文“功底”的夯实。
  三、培养汉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其他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因此,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学生自我的真实语文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爱表达、善表达的习惯。
  四、加强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在实际教学中就更不应将二者隔离开,文史教师可以多“互窜家门”,打破“自顾自”状况。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著作,积累历史素材,增强人文精神。
  同时,可以尝试大胆地调整语文教材的编排,将语文课中与历史教材上相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安排在同一教学阶段。历史教材通常是以编年体的形式编排,有一条明显的时间轴线,而语文课文则相对宽松一些,可灵活、适当地调整。如果将中学语文课文的内容与历史进程同步讲授,至少是大体同步,就会对两者的教学带来十分明显的效果,相互促进。若将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与相应的历史事件安排在同一学期,可以加深学生对秦灭六国和秦朝暴政亡国就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尤其在农牧区的历史与语文教学中,由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浸透較浅,如果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不进行充分的协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错乱”感。
  五、让语文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它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学生塑造人格、启蒙思想、导向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也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以上是笔者在观看“汉字听写大赛”后的一点拙见。
其他文献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 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生命,预示着希望和活力。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当“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
期刊
〔摘 要〕近年,由于错误理念、跟风攀比、急功近利、师资不适等诸多因素,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步入“超前拔高”的误区。本文通过提出实施更新理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改革评价等举措,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超前 拔高 原因分析 基本路径  2014年5月21日,《扬州日报》等三家主流媒体同时聚焦广陵区教育局发布的新学期公办小学一年级不开英语课的消息。这一举措被置于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下,引起热议
期刊
反思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政治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受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他显然忽略了教学受体——学生的感受。尽管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它也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景,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成为活水之源。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创设
期刊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学生如果对最基本的数学概念都不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把数学这门学科学好,如果概念不清,就会影响定律、法则、公式等知识的学习。因此,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
期刊
众所周知,词汇作为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英语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觉得背单词困难,尤其是农牧区学生,常常是背了忘,抄了忘。在小学时因为单词量比较少,反复机械性的背诵基本上能让学生取得相对较高的分数,然而,到了初中,词汇的问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语文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课程标准》中也多处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
期刊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但相对来说由于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制约着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在将近十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
期刊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渴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加的感人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只有将情感全部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教学情境应该怎样创设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一、对教学环境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一年级课本《火车开了》,把课堂变成了一个火车站,学习的内容是一
期刊
〔摘 要〕对于学校里的每个班级来讲,都避免不了学困生这个角色,而且是老师必须面对的角色。本文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权教授关于学困生的定义,其一,本文的学困生是具备了学生所必须的条件,没有聋哑等先天生理缺陷;其二,这里的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而不是说谎、打架、违纪等品行不端者;学困生向优等生转化指其较过去学习成绩有进步,而不是与其他学生相比。在传统观念中,都把学困生说成是朽木或顽石,从而使他们的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