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是设计师们在对西方古典园林深入研究过程中,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设计。其以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彼得·沃克的泰纳喷泉、911纪念广场、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等西方极简主义设计代表所包涵的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梵我合一等禅宗思想,为中国传统造园设计融入禅宗思想提供借鉴。并让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重新焕发光彩。
  关键词:禅宗思想;彼得·沃克;园林;西方极简主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发展,但同时,社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单一的城市景观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功能和精神兼具的层面,甚至是精神大于功能的层面。如何通过设计赋予中国园林更强的文化内涵,增强现代中国园林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成为设计师的关注点。增强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的禅宗思想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而且能更好地体现文化的生命力,增加中国园林的附加值。因此基于禅宗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设计将迎来新的契机。
  一、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是设计师们在对西方古典园林深入研究过程中,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设计。其以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发展至园林设计,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彼得·沃克和玛萨·舒瓦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强调极致的简约与秩序化,将规矩的形式和自然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中呈现出近实远虚的场景秩序;将景观设计元素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形态,力求以小的场景表达深层次的空间感。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还注重四季和自然景观的表达,这一点与禅宗思想中“梵我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将禅宗思想融入西方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实现了自然、简约、质朴、节俭的审美追求,追寻心灵的宁静。
  二、禅宗思想的空间分析
  禅宗思想源于佛教,之后,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长期与中国文化相融而成,它不仅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指引。禅宗思想最直观的特点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在设计语境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设计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或者体验:从心出发,追求虚实空灵。禅宗思想设计的兴起,反映出人们不再只是单一地迎合生理需求,而是以能否引发心灵上的感动作为未来设计的趋势。以下从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梵我合一等方面解析禅宗思想在空间设计中的表達方式。
  (一)虚实结合之感官体验
  《大智度论》中说:“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毕竟空。毕竟空者般若波罗密。”[1]“般若波罗密”指禅宗虚空的境界[2]。禅宗思想肯定了“无”并发展了“空”,并在其世界观中促成了虚实观,这种虚实即从直接中看到间接,直接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感染到人的是直接背后的间接[3]。即通过“无”来衬“有”,通过“虚”来衬“实”,形成“有”“无”“虚”“实”的对立统一。
  在设计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的感官体验,让人们产生最直观的感受[4]。在空间设计中表现为将具体的形态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通过大与小、简洁与繁琐、规矩与自由等形态展现出来,这是禅意设计内涵的初层探索,也是观赏者对整个设计的初次印象。
  (二)以小见大之场景移情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人们可以从微小的场景中看到宏阔的宇庙,体味一花一草的灵动,从中感悟“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的永恒[5]。在禅的思想中,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之都蕴藏着无限的禅意[6],“小”或“简”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这种形式背后真正表达的是让人们思考与揣摩的无限的空间。
  空间中的以小见大是指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更大的空间感,是指发生在可活动的场景中一种人与物之间的对话。在设计中通过营造一个小的空间或者场景引起观赏者的沉浸式体验,观赏者通过对这个空间或者场景中的结构、形态、色彩的移情理解,感受这个空间或者场景所营造的文化情感,从而引发观赏者内心的共鸣[7]。这种以小见大的场景营造,是禅意设计内涵的更深层次内涵,也是观赏者对整个设计更深层的了解。
  (三)梵我合一之意境顿悟
  在禅宗思想中“梵我合一”表达的是一元的世界观,我心即佛,佛即我心,通过渐修或者顿悟发现本心,讲究以心传心、自我顿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讲究的是空无的意境,追求物我两忘、无形无界、返璞归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升华和回归。
  在空间设计中这种“梵我合一”的思想是在感观体验和场景移情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无意识的精神体验,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设计者将无限的设计情感融入有限的场景之中[8],并赋予这个空间无限的禅韵,这种禅韵不是直接将人带入其中,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观赏者通过对外观形式的认识、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等因素下对整个设计的第三层认识[9],这层认识便是禅宗思想设计的最深层次空间体验。整个设计不能单纯通过表层去理解,需要心灵去顿悟,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这整个设计和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禅顿悟的一个过程。
  三、彼得·沃克设计中禅宗思想的应用
  彼得·沃克创造了以简洁的几何形式为特征的极简主义景观,是西方极简主义景观的代表人物[10]。他的设计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运用隐喻手法,使观赏者得到空间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他的设计思维与禅宗思想是共通的。以下通过对禅宗思想的空间分析,结合彼得·沃克的案例,获得禅宗思想依次递进的三层设计方法:感观体验、场景移情、意境顿悟。
  (一)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就预想到要带给观赏者的色彩、材质、形态的直观感受而有意设计的,是设计师与观赏者在场景中的第一层交流。观赏者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感受整个场景的氛围,就如在一个场景中多使用纯色和自然界中质朴的颜色如原木色、石板青色或以黑灰白为主的灰度色等[11],加上竹藤、石头、原木、陶土等,就会营造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禅的感官体验[12]。彼得·沃克1991为日本IBM公司设计过一个庭园(如图1)。整个庭院是一个狭长的空间,他将这个空间分隔成几段,在最东侧的地方设计了一个水池,在水池偏中间的位置设计了一个铺满鹅卵石的方岛,并在上面种植了三棵柳树将整个方岛划分成不同的空间。这种几何形状和自然事物的运用,简约却不简单。在视觉上带给我们形式的规律性,又用柳树打破了方形的刚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这便是禅宗思想中虚实结合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把实景水池、鹅卵石方岛、柳树转化为虚景,用水池包围方岛使人感到空寂,用三棵柳树分割建筑景观并实现空间的转换,给人宁静致远、采菊东篱的悠然与闲适。   (二)场景移情
  场景移情是从功能出发,结合周围的环境和地理特征,以小场景的营造产生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神似的表达,有一种不在山林之间却有山林之境的感觉。重要的是设计师通过场景与人的交流、场景与人的感情的沟通。观赏者可以通过这个场景感受到设计师想要营造的一种氛围,并在看到场景后与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好的场景的设计。彼得·沃克在SWN做负责人期间曾设计过哈佛大学的泰纳喷泉(如图2)。这个喷泉前面由159块天然的石头排列成圆形石阵[13],这159块石头将泰纳喷泉从周围的建筑、绿化和步行路交叉中围合划分出一个圆形的空间,草坪、混凝土路面和沥青在这个大圆的不同点上相互交错,每个角度都感受到不同的质地和色彩。他还通过对天然石块和雾状喷泉的运用营造出一种视觉错视,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虚幻空间,并在设计中做了季节的区分,在夏天时喷泉正常使用,冬天时排放雾状喷泉并在喷泉的地方种植了花,这种四季场景的塑造让人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到喷泉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禅宗思想中以小见大展现出的移情体验,利用小场景中水元素的不同形态,结合不同季节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对话。动态喷泉带给人们明快、活泼、积极的情境感受,静态雾状喷泉又带给人们深沉、凝重、安详的情景感受。一动一静、一草一木带给人们无限想象与思考。
  (三)意境顿悟
  意境顿悟需要在感官体验和场景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是精神上的升华。当观赏者步入整个场景时,通过感官体验和场景移情触发内心的情感后,联想到景观所要表达的真正意蕴,这就是观赏者的主观意识与场景表达的客观精神相融合碰撞后,产生的令人回味悠长的意蕴。意境顿悟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就应结合文化、特定时代符号等产生的特定效果。911纪念广场(如图3),在彼得·沃克已设计的作品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了纪念911事件,他在原有双子塔的位置设立了庞大的四边形下沉瀑布,将受害者的名字刻在了瀑布四周的青铜板上[14](如图4),并在周围设计了森林广场,将森林广场中的树木选择为美国的国树橡树。巨大的落差让瀑布更加壮观,而水流的漫下又将观赏者的情感一同变得低沉,同时橡树的选择又多了一份庄重。在夜晚的时候,两束雷射激光,直射夜空,就像曾经的双子塔重生(如图5)。不禁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珍贵。911纪念广场的设计就充分表达了禅宗思想在景观空间中运用的三个层次。下沉的瀑布与周围橡树的高差对比、青铜板上受害者的名字与瀑布下沉的巨大声响都会使人产生场景移情,最后整个场地的选择,高能的镭射激光,让观赏者的情感得到升华,缅怀受害者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四、结语
  综观当代许多园林、主题文化园、广场设计等,常常从单一的功能或者美观性塑造,很少真正分析空间的思想层次,而禅宗思想的分层在景观空间设计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彼得·沃克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的感官体验、场景移情、意境顿悟等体现的禅宗思想,应该被更多地运用到中国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增加中国园林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苏畅.论吉藏对《中论》“三是偈”的四种诠释[J].世界宗教研究,2016(4):64-73.
  [2]卿平勇.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09(1):122-124+140.
  [3]胡明珠,孙虎.基于禅宗美学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设计,2015(21):152-153.
  [4]上官嫚嫚.多维度感官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12):207-208.
  [5]李娟,王昳.儒道释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之生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0-164.
  [6]董曉涛.佛教生态思想研究述评[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
  [7]李红丽.非遗语境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
  [8]王烨.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2(30):54.
  [9]孙迟,师帅.探析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J].设计,2015(15):130-131.
  [10]贾荣,林仁瑞.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3(10):44-45.
  [11]费文君.从色彩意象论禅宗艺术在文化公园中的塑造——以皇山文化园为例[J].艺术百家,2017(4):231-232.
  [12]鲁江伟,吴莹.“禅文化”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7(2):106-107.
  [13]徐艺源.理查德·哈格的园林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4]苏宇.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中特定文化内容的提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47-49.
  作者简介:黄艳,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旭超,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社会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这一案例能够探视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探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新模式,分析多元化新媒体艺术当中的文化遗产发展途径,从数字成果转化与数字展示当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的创新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青年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期刊
摘要:神垕古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为加快实现展现“千年古镇,钩瓷文化”特色风采的目标,禹州市借助“旅游+”整合带动作用,融合神垕传统的匠人文化精神及钧瓷工艺,打造属于神垕独特的钧瓷文化小镇IP形象,塑造并强化“神垕一钧瓷”的受众印象,通过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延伸挖掘,将其内化为一个整体,实现钧瓷文化品牌的人格化、年轻化、雅俗共赏,形成对神垕特色小镇形象的全新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保护原则的合理制定,首先需要在保护理念上进行系统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章程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其历史进程体现出人类文化自觉行动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以这些章程中的保护理念对标民间美术的保护原则,可为民间美术的保护提供策略依据,对婺州民间美术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保护;传承;婺州  婺州又称金
期刊
摘要: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具体来说,一是以立德树人为课堂教改为根本任务;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关键能力为课堂教改的要求;三是教学模式集“传统”与“改革”之长;四是构建与课堂教改相匹配的新型考核方式。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用型  基金项目:本文系津桥学院2018年度第二批教改项目研究成果。  随着众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期刊
摘 要: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急剧变化着的时代,古板遵守传统习俗显然不太可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大众需要和个性要求难以协调,代际之间存在不同偏好,这些都是存在于继承和创新春节期间传统文化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苏南地区的经验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借鉴意义,打造专属于春节的“亮点”和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对解决这些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春节;文化活动;苏南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
期刊
摘要:1906年,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诞生,到动画艺术发展100多年的今天,无论是从技术革新、风格迭兴,还是题材上不断推陈出新,都是质的飞跃。如今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环保题材动画短片出现在我们眼前,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精良的制作、发人深思的内容等特点被人们所喜欢,但也并非无懈可击。通过对环保题材动画短片《穹》的创意制作以及现有环保题材动画短片进行分析,研究其优缺点,有助于制
期刊
摘 要:中国最早的郊野园林起源于东汉初年襄阳地区的习家宗祠,习家池的美学价值十分珍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得到了相继提升。习家池的营造手法极具美学研究价值。本文以习家池的起源和营造方式为分析对象,介绍了以习家池为代表的古代郊野园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郊野园林;习家池;园林美学;园冶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除了一些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外,具有宗教、文化以及艺术属性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消极空间研究以江苏大学校园为例,重点探究高校校园消极空间成因及更新策略。基于师生为主体的使用者角度出发,分析校园不同功能区域消极空间的成因,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重视使用者体验,有效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空间,为活力型高校校园建设夯实基础。  关键词:消极空间;高校校园;成因;更新  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校园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
期刊
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对教师来说,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专业性区别在于游戏。游戏最能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即遵循幼儿发展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美术课程的游戏化入手,以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游戏化的美术内容。通过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和兴趣,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幼儿
期刊
摘要:作为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