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在中华大地上揭开了语文教改的序幕。从此,语文课堂教学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中挣脱出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语文教改莫衷一是,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但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语文教改的一线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像我们这样比较闭塞、偏远地区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可鉴之资。近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广泛学习他人教改经验基础上,脑海中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六个字:知识、能力、素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谈教改就对传统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给予全盘否定,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测试,语文试题难度不过中等,但人均失分率常为统测各科之最。大多数考生读不懂试卷上的浅近的文言文和普通的现代文:不能根据作文的要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甚至面对多次重复出现过、训练过的题也往往凭“占卜”来瞎蒙。何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就是语文教师在教改大潮中失去了自我,在严重脱离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构筑素质教育的空中楼阁。教改并没有解决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如此的教学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应该循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是学生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阅读、写作、说话、听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扎实的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学生上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语文老师有责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般说来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一定的意义。我们要正确使用汉字,就必须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许多词的集合体,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了解一些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词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题号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新的课程改革淡化语法教学,我觉得很有道理。普通话本身就遵循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只要我们能够说好普通话。说、读、写是没有问题的。
标点符号和修辞都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辞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部分知识受到一定的冷落。素质教育是新生事物,无定论,可以天马行空,人们对它的认识有偏差,而这些有“法”可循的东西就成了首先被淡化的对象。确实,这些东西学起来很繁琐,语法的深层分析,没有必要,但起码我们的学生该知道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法则说话,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话说的对、错这个“事”,还要让他们知道对、错在哪里这个“理”。
语言、文字作为听、说、读、写的载体,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宰,是应该好好下功夫的时候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運用语文的规律。
第二,古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实词,对我们阅读古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古今意义相同,有些词词义发生了变化,有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这给我们阅读古文带来很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准确记忆,多积累,古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近年来,古汉语知识中虚词的学习和考查难度降低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鉴赏古汉语中优美的词句,体味古文化精神的内涵。
第三,阅读和写作知识
阅读和写作考查的不光是是能力,还有知识。
首先要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知识,近些年各级各类学校对阅读、写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有大量的名教师在这方面发表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实际上就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
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说话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综合性学习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初步具备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是知识的外化,是素质的代名词。语文素质的内涵非常广泛,且又不断的扩充和发展。
要正确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四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课外去读、去写、去调查研究,开阔视野,磨练能力,培养兴趣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向高层次发展。
素质教育教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不可丢弃。没有知识的才能是庸才,没有知识的素质是枯木,庸才、枯木只有在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逢春,最终成为栋梁。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谈教改就对传统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给予全盘否定,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测试,语文试题难度不过中等,但人均失分率常为统测各科之最。大多数考生读不懂试卷上的浅近的文言文和普通的现代文:不能根据作文的要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甚至面对多次重复出现过、训练过的题也往往凭“占卜”来瞎蒙。何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就是语文教师在教改大潮中失去了自我,在严重脱离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构筑素质教育的空中楼阁。教改并没有解决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如此的教学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应该循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是学生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阅读、写作、说话、听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扎实的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学生上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语文老师有责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般说来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一定的意义。我们要正确使用汉字,就必须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许多词的集合体,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了解一些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词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题号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新的课程改革淡化语法教学,我觉得很有道理。普通话本身就遵循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只要我们能够说好普通话。说、读、写是没有问题的。
标点符号和修辞都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辞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部分知识受到一定的冷落。素质教育是新生事物,无定论,可以天马行空,人们对它的认识有偏差,而这些有“法”可循的东西就成了首先被淡化的对象。确实,这些东西学起来很繁琐,语法的深层分析,没有必要,但起码我们的学生该知道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法则说话,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话说的对、错这个“事”,还要让他们知道对、错在哪里这个“理”。
语言、文字作为听、说、读、写的载体,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宰,是应该好好下功夫的时候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運用语文的规律。
第二,古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实词,对我们阅读古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古今意义相同,有些词词义发生了变化,有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这给我们阅读古文带来很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准确记忆,多积累,古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近年来,古汉语知识中虚词的学习和考查难度降低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鉴赏古汉语中优美的词句,体味古文化精神的内涵。
第三,阅读和写作知识
阅读和写作考查的不光是是能力,还有知识。
首先要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知识,近些年各级各类学校对阅读、写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有大量的名教师在这方面发表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实际上就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
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说话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综合性学习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初步具备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是知识的外化,是素质的代名词。语文素质的内涵非常广泛,且又不断的扩充和发展。
要正确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四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课外去读、去写、去调查研究,开阔视野,磨练能力,培养兴趣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向高层次发展。
素质教育教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不可丢弃。没有知识的才能是庸才,没有知识的素质是枯木,庸才、枯木只有在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逢春,最终成为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