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阅读为写作积淀富有价值的内涵,一个学习者获得的语言信息输入越多,那么他的语言信息输出能力就越强。作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级高中,我们的教学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材料,甚至是他们的唯一阅读来源。要弥补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和阅读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课堂。我们高中语文“实效性读写结合模式研究”课题组的同仁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巧借课文,以读促写
教材是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就能利用它来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
1.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尊重学生阅读兴趣,写在学生情感交融处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时,他们真挚的情感便需要一个渠道进行表达,此时,便是练笔的好时机。
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凄美的爱情故事吸引着学生,看到学生对美的毁灭学生惋惜不已,于是我让他们仿照课文五言诗句的形式进行改编,学生非常有兴趣,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了再创作。
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与原作构思、结局等方面的比较碰撞中,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悲剧的根源,进一步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同时,在模仿中,他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五言诗句的特点。
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当学生有了体验和活跃的思维时,他们的写作欲望就会自然产生,这时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会绽放出个眭的光彩。
2.抓住契机,充实课文内容,写在文本空白处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和水份。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面对爱情和亲情的较量,这个懦弱的男子究竟在思虑些什么,文中给我们留下一个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焦仲卿纵有万般不舍家中老母,但还是追随兰芝而去的内心世界。文本空白,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
二、依托教材。以写促读
学生写作时内容的匮乏、文思的枯竭等不足会促使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这样的阅读比为读而读和泛泛而读功效要大得多。
1.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写作任务,促使学生海量阅读
(1)写诗歌评论。利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写诗歌评论,拓展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虽然涉及诸多名家名篇,但更多优秀篇目的学习只能留在课外。然而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多时候只是浏览而已。在学习时,结合教材内容,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单元目标,促使学生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选取了李白、杜甫、孟浩然、陆游等等众多优秀诗人的诗篇,但所选的篇目毕竟有限。据所学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评论,促使他们对诗词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欣赏。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或词人,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诗歌评论。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文化论坛去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广泛阅读诗人作品,认真地完成作业。
(2)写人物传记。利用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写人物传记,促使学生的经典阅读从片段到整体。
《中国小说欣赏》中有《曹操献刀》《李逵负荆》等名著选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也选取了贝多芬、杜甫、鲁迅等人物传记。在学习时,抓住教材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阅读原著,搜集素材,为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作传。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课外阅读更多有关传主的文章,为写进行必须的阅读,这样,他们被作业推着走进了名著,带着任务进行经典阅读,阅读的主动性增强了,阅读质量也相应得到保证。
2.巧用课后作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课外阅读
有效利用课后作业,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用課内作业带动课外阅读。在学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时,课后有“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的作业。因为我了解到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比较熟悉,于是便改变了一下练习,让学生选用《伊索寓言》中一则故事,借鉴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赋予故事新的寓意。这样,逼迫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和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这样就算学生不会全部读完,至少,他们会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是认认真真地读,不会敷衍了事。这次作业,学生课外阅读了《伊索寓言》的不少故事,达到了课外阅读积累的目的。在阅读中,他们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比如在《狐狸和葡萄》中,学生赋予了不少新的寓意:“实践才能出真知”“没本事的人往往好口才”“当人们无法改变一些既定事实时,以谎言欺骗自己是人生常态。”“给放弃找个理由不失为平衡心理的好方法。”阅读的再创造功能得以发挥。
教材就是宝藏,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巧用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一、巧借课文,以读促写
教材是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就能利用它来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
1.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尊重学生阅读兴趣,写在学生情感交融处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时,他们真挚的情感便需要一个渠道进行表达,此时,便是练笔的好时机。
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凄美的爱情故事吸引着学生,看到学生对美的毁灭学生惋惜不已,于是我让他们仿照课文五言诗句的形式进行改编,学生非常有兴趣,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了再创作。
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与原作构思、结局等方面的比较碰撞中,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悲剧的根源,进一步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同时,在模仿中,他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五言诗句的特点。
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当学生有了体验和活跃的思维时,他们的写作欲望就会自然产生,这时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会绽放出个眭的光彩。
2.抓住契机,充实课文内容,写在文本空白处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和水份。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面对爱情和亲情的较量,这个懦弱的男子究竟在思虑些什么,文中给我们留下一个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焦仲卿纵有万般不舍家中老母,但还是追随兰芝而去的内心世界。文本空白,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
二、依托教材。以写促读
学生写作时内容的匮乏、文思的枯竭等不足会促使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这样的阅读比为读而读和泛泛而读功效要大得多。
1.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写作任务,促使学生海量阅读
(1)写诗歌评论。利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写诗歌评论,拓展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虽然涉及诸多名家名篇,但更多优秀篇目的学习只能留在课外。然而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多时候只是浏览而已。在学习时,结合教材内容,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单元目标,促使学生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选取了李白、杜甫、孟浩然、陆游等等众多优秀诗人的诗篇,但所选的篇目毕竟有限。据所学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评论,促使他们对诗词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欣赏。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或词人,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诗歌评论。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文化论坛去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广泛阅读诗人作品,认真地完成作业。
(2)写人物传记。利用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写人物传记,促使学生的经典阅读从片段到整体。
《中国小说欣赏》中有《曹操献刀》《李逵负荆》等名著选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也选取了贝多芬、杜甫、鲁迅等人物传记。在学习时,抓住教材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阅读原著,搜集素材,为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作传。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课外阅读更多有关传主的文章,为写进行必须的阅读,这样,他们被作业推着走进了名著,带着任务进行经典阅读,阅读的主动性增强了,阅读质量也相应得到保证。
2.巧用课后作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课外阅读
有效利用课后作业,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用課内作业带动课外阅读。在学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时,课后有“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的作业。因为我了解到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比较熟悉,于是便改变了一下练习,让学生选用《伊索寓言》中一则故事,借鉴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赋予故事新的寓意。这样,逼迫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和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这样就算学生不会全部读完,至少,他们会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是认认真真地读,不会敷衍了事。这次作业,学生课外阅读了《伊索寓言》的不少故事,达到了课外阅读积累的目的。在阅读中,他们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比如在《狐狸和葡萄》中,学生赋予了不少新的寓意:“实践才能出真知”“没本事的人往往好口才”“当人们无法改变一些既定事实时,以谎言欺骗自己是人生常态。”“给放弃找个理由不失为平衡心理的好方法。”阅读的再创造功能得以发挥。
教材就是宝藏,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巧用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