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浙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七单元)是回忆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做的事,把它有条理地写下来。如叫几位小朋友到家里做游戏;自己做作业,烧饭,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来了陌生人吓得不敢开门等。总之,写的时候要想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布置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搜集素材,引导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基于这一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自我表达的需要,并使这种内驱力贯穿于习作训练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因此,本设计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激发情趣,先说后写,打开思路,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倡个性化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享受着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多么幸福。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妈妈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生丙: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丁: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人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2.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有的人感觉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不过这只是你现在的感受,很多同学未必真正体验过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滋味。想不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呢?好,那这个星期六就和爸爸妈妈商量好,让你尝尝一个人独自在家的滋味。
  
  二、体验生活,搜集素材
  学生亲身体验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滋味,并做好记录,写清楚自己做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自己的感受如何。
  
  三、交流沟通,合理选材
  1.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交流,看看别的同学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他们都做了什么。(在说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全组同学帮助补充和修改。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参加集体汇报交流。)
  2.集体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分类。
  觉得爸爸妈妈不在家很好的:
  (1)邀请小伙伴到家来做有趣的游戏,很自由,很开心。
  (2)自己烧饭,当了一回家,感觉很过瘾。
  (3)巧妙地拒绝收礼,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
  觉得爸爸妈妈不在家不好的:
  (1)一个晚上吓得没睡好觉,第二天头昏脑涨。
  (2)用方便面充饥,好难受。
  (3)搞恶作剧,被爸爸妈妈好好整了一番。
  ……
  
  四、点拨思维,指导写作
  1.教师引导,明确要求。
  看来,每个同学所做的事情都各不相同,都有了一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那你想不想把这件事写下来,让大家和你分享呢?
  2.阅读例文,领悟写作规律。
  (1)自由读例文《爸爸妈妈不在家》,讨论:
  “我”一个人在家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什么感到害怕?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很害怕?为了克服害怕心理,“我”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小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实际探究,运用规律。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来设计和组织你选择的材料?
  (3)学生独立构思、起草。
  
  五、相互交流,反复修改
  1.学生自读、自改习作。
  先把句子改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再对照“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习作要求进一步修改。
  2.小组内相互传阅习作,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对习作进行了哪些修改,说说修改的理由。
  
  六、佳作欣赏,激发成就感
  1.指名若干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
  2.读后师生共同评议,然后由读文章的同学给自己写一条评语。
  3.小组评。模仿以上做法,让没有读过习作的学生在小组内读,小组内展开互评。
  4.根据同学的建议,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给自己写评语。
  
  七、总结谈话
  1.同学们,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很成功,你们能说说成功的秘诀吗?
  2.对了,因为大家都亲身去体验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没有亲自去做过,那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漏洞百出,更不用说把它写具体生动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平时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这样,你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生动的。
其他文献
【写话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    【设计理念】  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单列,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掬水”,那么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眼神”  1 听京剧,聊京剧。播放梅兰芳的京剧唱段。  2 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看京剧
【摘要】在經典课文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急于摆脱前人的影响,进行教学创新,但未免陷入过犹不及的“套路”。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的解读,受到作品题材与创作手法、文本自身内容、教材编排意图、学生能力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经典课文的教学,应以文本的内部探究为重心,慎以教师的私人阐释代替公共阐释。  【关键词】经典课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教材经典篇目与传统篇目的解读,一直是备受语文
书名: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作者:檀传宝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04192417  定价:42元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受教育者有指向性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在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学科,包括政治、思想、社会意识教育等。  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根本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新取向。为此,我们提出“单元整组教学”。所谓“单元整组教学”就是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下面谈谈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所提炼的“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单元导读课整体导航    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居高才能临下。教学中,教师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前不久的两堂经典诗文教学观摩课给我的启示。两位教师执教的是同一首古诗《所见》,她们都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进行了说话训练,但效果迥然不同:  教师A的教学片段:  师:牧童停止了唱歌,停止了脚步,他想干什么呀?  生:他想抓树上的那只蝉。  师:对呀!可是,蝉在那高高的树上呢!牧童怎样才能抓到它呀?快帮他
一  20世纪20年代末,语文教科书开始出现“单元”,意在通过单元教学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至今语文教科书的编排、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单元的基础上的。本文拟对三个典型性较强的“唐诗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希冀从中窥探出近些年教学设计的嬗变轨迹、发展趋势。这三个案例是笔者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和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后设计的,具有以小见大、推微知著的研究价值。  案例
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思想家,但应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人各有一性,不可疆人以同于己,不可疆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清·焦循曾)课堂教学范式所追求的境界就是“有所同必有所不同”,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因为“范式”所探寻的正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科学规律,是“万变”中的那些“不变”因素,而不是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操作细节。  笔者有幸拜读《本位语文——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一
小说是虚构的,作者通过虚构来表现主题。一篇小说,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支配。可以说,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的思想,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边城》中,凤凰古城是田园的、美好的,人是善良的、可爱的。在《祝福》中,鲁镇是黯淡的、压抑的,人是冷漠的、可恶的。在凤凰古城就没有不好的东西吗?肯定有的,但是作者把不好的一面缩小了,把美好的一面放大了。在鲁镇就没有美好的东西吗?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