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记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成,男,12岁,四年级二班学生,体瘦、眼大、嗓门大,因出口成“脏”,好打架、搞恶作剧、与老师顶嘴,且姓牛,被同学们呼为“牛魔王”;又因没有朋友、性格孤僻,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牛成似乎是班上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让班集体混乱不堪,使老师、同学烦心不已。我决定斗一斗这“劣”性十足的“牛魔王”。
  
  智斗挑衅
  
  我把牛成叫到讲台前板书,他后座的学生突然“哇”地一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老师,牛成的桌洞里有天牛。”刚说完,牛成飞奔回位,“别动它!”他把爬出瓶子的天牛捉了回去,又低着头玩了起来。面对他的再一次挑衅,全班学生把目光齐唰唰地盯向了我。教室里安静极了,在等待暴风骤雨的到来。我顿了一下,说:“牛成,你喜欢昆虫吗?”牛成回答:“嗯。”我接着说:“如果你能说出天牛的一些生活习性,我就不没收它,并且下课后我们可以一起玩。”牛成马上站起来兴致勃勃地说了一通:天牛在没长成成虫前是在树里生活的,它在树洞里吃什么,怎么长成成虫及长成后的生活……全班同学听得津津有味,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顺势说,“同学们,咱们以后上课都留五分钟时间,让牛成给我们讲昆虫的小知识,好不好?”“好!”全班一片沸腾。牛成脸上竟然飘过一片红云。这节课,牛成腰杆一直挺得很直,再没有把头低下来看桌洞,也没有和周边同学说话了。
  一连几个星期过去了,他只偶尔说了几句脏话,其余时间则“风平浪静”。看来初战告捷,真希望牛成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巧斗霸气
  
  实际上,牛成惹是生非导致矛盾升级的原因,还是他那管不住的“臭嘴”。而他惹了事,既不会嘴软,更不会手软。每次事发后,我都和他倾心交谈,他也能认错,但几天后,又会旧病复发。他的邻居说:“这孩子也挺可怜的,父母关系不和,而且常年在外地打工,谁也不回来看他,现在他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还照看着他姑姑两三岁的孩子,实在没有精力再管他了,再加上他脾气大,别人都不太喜欢他,时间久了,他就更怪了。”
  我主动与他奶奶取得了联系,并要了牛成妈妈的手机号码,牛成妈妈哭着说,她只是和他爸赌气,她会尽早回来照顾孩子的。课余时间,我找机会和牛成既谈学习,也谈兴趣爱好。起初,他只是应付,把我的关心理解成我在试探他。直到有一天,我帮他戴好歪了的红领巾并顺势拍了拍他的脑袋,他低着头,我却看到一滴热泪挂在他的腮边。他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啊?原来他也是有礼貌的!
  因为同学们都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和一些社会青年在一起,坏毛病自然没少学,尤其是学了一些污言秽语。我特意在国庆节放假时,为他设计了一个特别的作业:让全班搜集古今中外“祸从口出”的故事,假期回来后,互相交流。然后,我将这些故事装订成册,由牛成保管。学生们真切地领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牛成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在班上建立了牛成档案,让同学们记录他的进步与不足,责成他的新朋友每天向他宣读一次。
  现在的牛成,变得随和多了,骂人少了,打架现象几乎没有了。本来脑瓜就聪明的他,学习迅速跟了上来,班级活动、卫生值日,他都一马当先。我又为他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班集体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他已经开始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成为班集体中一个快乐和谐的音符。
  我与牛成的“较量”仍在继续,每一次的斗“智”斗“勇”,都是对我的严峻考验,但我相信,我会是最后的赢家。
其他文献
近来,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名曰《变形计》,主要是挑选一些人物互换生活环境来进行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真实生活。节目组对双方生活进行全程跟拍,拍摄内容经剪辑后以原生态形式播出。  首期《变形计》的主角是长沙网瘾少年魏程和青海山区少年高占喜。在短短的七天里,魏程去青海省民和县的朵卜村给一个盲人爸爸当儿子,吃粗面馍馍,下地干农活;而盲人爸爸的儿子高占喜则来到长沙
期刊
成功的班主任不但要有对工作的热情,还要善于克制怒气。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犯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怎样克制自己的愤怒,不生学生的气,这是为人师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学会说“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学生冒犯、听不进老师的意见时,你要有“老师不计学生过”的胸襟。要冷静再冷静,记住,冲动是魔鬼。坦然对待,默默地告诉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学
期刊
一天,与朋友一起上网,无意间看到一个QQ号的个性签名:“做好眼前的事、手中的事,成功就在眼前。”我当即对朋友说:“这是我的学生!”一聊,果然是!朋友很诧异。我解释说,这句话是我们班自创的格言,是我们师生独有的体验和财富,也就成了我们之间特有的默契。  自创格言,借用格言来激励学生,这一想法最初源于我年少时的经历及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失信仰、缺乏斗志的现状。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物质的困乏
期刊
做班主任,是“高科技含量的工作”。愚年纪尚轻,经验尚少,这几年学习“名师”的—些做法,“老班”当得倒也乐得轻松、乐此不疲。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    学校下达了一个给河北省白血病患儿捐款的通知。说实话,本来捐款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由于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不同名目的捐款,有的学生难免会有些意见;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不免有些“缺乏爱心”了。  课间的时候我走进教室,传达了上级的文件,教
期刊
和许多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学校一样,这所农村中学也到了五十岁的年龄。  五十年峥嵘岁月,五十年沧桑变故。能找到什么来作为这所学校存在五十年的见证呢?没有了。除了校址没变以外,其他的一切均已经“焕然一新”“与时俱进”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几乎堙没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一切痕迹。现在,除了口耳相传的“五十年”,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佐证的实物。  本来是可以留下一些“遗产”的,可是由于没有“遗产意识”,最后
期刊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有意识地在批评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那么我们的批评会更具有艺术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吃的“三明治”    在批评心理学中,如果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间,受批评者就会愉快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三明治”效应。这种效应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是认同、赏识,积极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和积极面;中间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
期刊
“我们长大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这种看法,在日常言谈中,总埋怨父母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管束过紧,要求苛刻,爱唠叨。在一次班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有一栏是:“你喜欢与家里什么人交谈?”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填写“谁都不谈”或者是“话不投机”。相应的,在家长会上或家访中,家长又都反映子女不听管教,我行我素,两代人之间有很大的隔阂。为了使学生尊重、信任和理解父辈,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
期刊
所谓“假前综合症”,是指青少年学生在放假(包括周假、月假以及期末的寒暑假等)之前,由于各种因素产生的心浮气躁、精神不振、学习效率下降,甚而导致行为偏差或身体不适等心理或生理的多方面症状。目前,“假前综合症”的存在较为普遍,但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先来看三则病例:  中学生小A,男,15岁,活泼好动,自律意识不强,平时尚能维持过去,每至假前,就再也管不住自己,心烦意乱,成了“闯祸坯子”。  中学生
期刊
一次自由活动时,小勇和小琦争起来了。他们扭在一起,斗得不可开交,班上孩子冲上去,把两人分开。身子分开了,可两人还扯着手,一副要争到你死我活的架式。我走进教室看到这一幕,故意上下打量着他俩,说:“哟,你俩在合作什么游戏呀?到现在都不舍得放手!”“不是的,他们……”孩子们七嘴八舌,都想向我描述刚才的事。  “多深刻的一幕啊!都已经过去了,可大家还是记忆犹新,想忘也忘不了呢。如果让你把这个‘游戏’写成篇
期刊
班级管理很难找到什么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要想实现我们的班级发展目标,更多地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措施和做法。它们虽然看似细微,但实际上具体而实效,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情监督员    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往往更容易情绪激动,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说出过激的语言或做出过火的行为,有可能扩大事态,酿成恶性事件。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当事人,深陷当时的情绪环境中,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