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普通高中2008年9月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是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教材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迫切认识和体会到,教师需要建立先进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高一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实为抛砖引玉之意。
一、积极引入时政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种抽象能力的考查使中学政治课面临着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传统做法是:为了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很简单,丰富的能力内涵,决非短时间内能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因此我认为:从高一开始须积极把时政引入课堂。也许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1.把课堂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第一学期进行新闻报道活动,即由学生到讲台上来报道三条自己课前阅读精选出来的新闻,其中两条国内新闻,一条国际新闻,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入手,从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习惯入手,通过新闻报道活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看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兴趣,还培养提高了学生在公共场合下的表达能力。第二个学期进行新闻评论活动。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提高这一活动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我要求学生在轮到自己评论新闻的前一天写好书面稿子,交给老师看,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也在兴趣盎然中逐渐提高了。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时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且每天注意收听收看时政新闻,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典型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广泛选材,并且要精挑细选,归类存档,所以我经常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从中吸收最新的时政要素,充实我们的政治课堂。例如在讲述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保险”这一节内容时,我恰当地引入《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有关知识和著名专家的分析,既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当前美欧等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的认识,引发了学生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哪些影响的深思,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实行“预习读书—讲义释疑—练习落实”的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
1.“预习读书”就是老师列出本堂课的教学提纲(有时也可由学生先列出来,再由老师适当指导),利用多媒体手段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围绕主要的知识提纲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做些简单记录,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把握本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老师本课内容哪些知识看后已懂,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难懂,建议老师多讲。
2.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疑点进行精要的讲析,力求简明扼要而又让学生茅塞顿开,这时采用讲议结合,借鉴央视《对话》栏中的形式,可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点评,也可以由教师先思考再提出问题,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出现意见看法不一致时可进行短时辩论,最后由教师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或图表显示在屏幕上。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3.练习落实。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考试方向,精选好习题进行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练习,既检测本课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尚未理解吃透的地方或易混淆的地方,进而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落实到提高解题能力上。使学生既能学习和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容应对考试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编 袁 妮)
一、积极引入时政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种抽象能力的考查使中学政治课面临着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传统做法是:为了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很简单,丰富的能力内涵,决非短时间内能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因此我认为:从高一开始须积极把时政引入课堂。也许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1.把课堂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第一学期进行新闻报道活动,即由学生到讲台上来报道三条自己课前阅读精选出来的新闻,其中两条国内新闻,一条国际新闻,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入手,从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习惯入手,通过新闻报道活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看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兴趣,还培养提高了学生在公共场合下的表达能力。第二个学期进行新闻评论活动。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提高这一活动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我要求学生在轮到自己评论新闻的前一天写好书面稿子,交给老师看,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也在兴趣盎然中逐渐提高了。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时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且每天注意收听收看时政新闻,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典型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广泛选材,并且要精挑细选,归类存档,所以我经常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从中吸收最新的时政要素,充实我们的政治课堂。例如在讲述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保险”这一节内容时,我恰当地引入《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有关知识和著名专家的分析,既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当前美欧等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的认识,引发了学生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哪些影响的深思,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实行“预习读书—讲义释疑—练习落实”的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
1.“预习读书”就是老师列出本堂课的教学提纲(有时也可由学生先列出来,再由老师适当指导),利用多媒体手段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围绕主要的知识提纲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做些简单记录,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把握本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老师本课内容哪些知识看后已懂,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难懂,建议老师多讲。
2.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疑点进行精要的讲析,力求简明扼要而又让学生茅塞顿开,这时采用讲议结合,借鉴央视《对话》栏中的形式,可先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点评,也可以由教师先思考再提出问题,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出现意见看法不一致时可进行短时辩论,最后由教师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或图表显示在屏幕上。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3.练习落实。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考试方向,精选好习题进行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练习,既检测本课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尚未理解吃透的地方或易混淆的地方,进而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落实到提高解题能力上。使学生既能学习和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容应对考试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