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九月,风和日丽的初秋,阳光不那么炽热,清晨的风有点儿凉,此时泡一壶清茶,捧一本闲书,美哉!
在这样的日子,懒惰如我辈,是一定要看一本闲书的。
我这人其实比较虚荣,很怕别人说我不学无术,因此,读书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但我本质上又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此我对所读的书就很挑剔。
曾经为了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及鉴赏水平,买来一批学术著作,例如《资治通鉴》《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陶瓷史》等等,把这些书买回来往书架上一摆,马上就觉得品位就有了很大不同。
开始看这些书以后,从此就不失眠了。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看,喝咖啡都坚持不到十页,肯定睡着。无他,这种论证烦琐、专用名词甚多的书对我来说,就如同一团老出了钢筋铁骨的芹菜,满嘴都是怎么嚼都嚼不烂的菜梗。所以,那一堆的正经书在书架上排列了很多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读完过一本。
但这些书也不能算没读过。第一,还是多少看了点儿;第二,是看了一大堆那些有耐心的人写的读后感。
在我看来,阅读有两种状态。比如我读余华、池莉的小说,享受的是阅读本身的快感,那种享受是在词句之间的。哪怕所有的情节都知道,但还是喜欢一再地阅读文字,享受的是读书的过程。
还有一种就是看这些所谓的正经书。老实说吧,我喜欢知识增长这个结果,但这个过程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曾经的“十年寒窗苦”,我承认人应该学到老活到老,怎奈又胜不过自身的懒惰与浅薄,因此有时就去读一些“二手书”或“二手文章”,所谓的“二手书”就是把高深难懂的知识或学术理论用简单且容易明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的书。同理,“二手文章”就是比“二手书”更简捷的,能把难懂的知识化作简单的道理的文章。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术理论都可以简化,但《收藏界》杂志的定位并非学术期刊,只是一个给普通收藏爱好者提供实用、快捷的资讯的平台,在此,再一次地提醒我们的作者朋友,尽可能让您的文风简洁、生动、有趣,这样会令我们的编辑工作容易很多。
正所谓“众口难调”,不仅吃东西如此,实际上,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也会不同,自从看过易中天、袁腾飞等人解读的历史,我突然发现读历史真的可以和读小说一样的享受。众所周知,这种对历史的解读方式也倍受争议,但你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一切都讲求快的时代,快餐文化总是大家乐于接受的,或许那些批评快餐文化的人是真正的“高人”,因为他们都读原著,并且认为《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这些学术著作所有人都应该认为是美味,不爱“学术”者自然没文化,而如老易、小袁这样给这些不学无术的家伙们提供精神快餐者更是“败类”。
问题是现在有太多人还就是喜欢这样的“败类”,这其中也包括本人及很多收藏界的读者和编辑们,你说该怎么办?
在这样的日子,懒惰如我辈,是一定要看一本闲书的。
我这人其实比较虚荣,很怕别人说我不学无术,因此,读书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但我本质上又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此我对所读的书就很挑剔。
曾经为了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及鉴赏水平,买来一批学术著作,例如《资治通鉴》《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陶瓷史》等等,把这些书买回来往书架上一摆,马上就觉得品位就有了很大不同。
开始看这些书以后,从此就不失眠了。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看,喝咖啡都坚持不到十页,肯定睡着。无他,这种论证烦琐、专用名词甚多的书对我来说,就如同一团老出了钢筋铁骨的芹菜,满嘴都是怎么嚼都嚼不烂的菜梗。所以,那一堆的正经书在书架上排列了很多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读完过一本。
但这些书也不能算没读过。第一,还是多少看了点儿;第二,是看了一大堆那些有耐心的人写的读后感。
在我看来,阅读有两种状态。比如我读余华、池莉的小说,享受的是阅读本身的快感,那种享受是在词句之间的。哪怕所有的情节都知道,但还是喜欢一再地阅读文字,享受的是读书的过程。
还有一种就是看这些所谓的正经书。老实说吧,我喜欢知识增长这个结果,但这个过程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曾经的“十年寒窗苦”,我承认人应该学到老活到老,怎奈又胜不过自身的懒惰与浅薄,因此有时就去读一些“二手书”或“二手文章”,所谓的“二手书”就是把高深难懂的知识或学术理论用简单且容易明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的书。同理,“二手文章”就是比“二手书”更简捷的,能把难懂的知识化作简单的道理的文章。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术理论都可以简化,但《收藏界》杂志的定位并非学术期刊,只是一个给普通收藏爱好者提供实用、快捷的资讯的平台,在此,再一次地提醒我们的作者朋友,尽可能让您的文风简洁、生动、有趣,这样会令我们的编辑工作容易很多。
正所谓“众口难调”,不仅吃东西如此,实际上,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也会不同,自从看过易中天、袁腾飞等人解读的历史,我突然发现读历史真的可以和读小说一样的享受。众所周知,这种对历史的解读方式也倍受争议,但你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一切都讲求快的时代,快餐文化总是大家乐于接受的,或许那些批评快餐文化的人是真正的“高人”,因为他们都读原著,并且认为《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这些学术著作所有人都应该认为是美味,不爱“学术”者自然没文化,而如老易、小袁这样给这些不学无术的家伙们提供精神快餐者更是“败类”。
问题是现在有太多人还就是喜欢这样的“败类”,这其中也包括本人及很多收藏界的读者和编辑们,你说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