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礼物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orist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
  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小时候,或许一盒巧克力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它能让你快乐地享用一整天;上学时,一份满分的答卷是自己给自己的好礼物,它能让你得到同学的羡慕、师长的赞扬;工作了,想想你的第一份薪水用来做什么了?不论是给父母还是爱人买了礼物,自己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其实更加珍贵⋯⋯
  然而,当你日渐成熟、日渐富有、日渐成功,你会发现,能带给你快乐和满足的东西却似乎越来越少了。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任何荣誉和地位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如过眼云烟,总会在你的生命旅程中逐渐消逝。想想看,你现在还会为小学三年级时得到的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而兴奋吗?虽然当年这个荣誉也曾让你无比激动。
  这真令人困惑。
  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对于那些坐拥亿万财富、登上成功峰顶的企业家来说,还有什么样的礼物能打动他们?什么样的礼物才值得他们珍藏一生?
  带着这个疑问,《英才》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家,倾听他们讲述各自心目中最珍贵礼物的故事。
  对汉能投资创始人陈宏来说,初恋时太太送的项链最珍贵,这条项链承载的是20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感情;对亿城集团总裁鄂俊宇来说,《80/20法则》虽然定价仅仅20元,却是朋友送给他、一本能让他平衡生活、找到快乐的好书;对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来说,父亲多年来不断寄给他的剪报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剪报背后的谆谆父训让他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享受了心灵的平静与愉悦;对盈之宝董事长李莹来说,宝马的授权通知书让她找到了更充实的人生;对于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王波来说,温良恭俭让的性格是上天赐予他最宝贵的东西,让他在扰攘的尘世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原来,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昂贵的,也不一定是最耀眼的,甚至都不需要花钱,但一定要用心。我相信,不管你觉得什么礼物珍贵,都一定是因为这件礼物背后的那个人。
  只要用心,每样东西都可能成为好礼物。
  其实,上帝也给了每个人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现在”(在英文中,“现在”与“礼物”是同一个单词,Present)。过去无法回转,未来尚不可知,人生最宝贵的,正是当时当刻的这一瞬间。
  找回这份礼物吧,也找回自己最简单、最纯粹的心。
  
  生命中的礼物:项链
  太太送我的一条项链
  口述|汉能投资创始人陈宏
  
  几乎每个人每年过生日都能收到礼物,我也不例外。收了这么多礼物,要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太太送的一条项链。
  当时她还是我女朋友,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1985年8月认识的,12月底我过生日,她就送了我这条项链。金的,方形吊坠,她送我时,我就戴上了,一直到现在没取下来过。这条项链是她爸爸送给她,她又转送我,也算是家传信物了,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那时我们都在美国读书,她是台湾人,而我是从大陆来的。可以想象,1985年的大陆留学生,刚到美国,穷得要命,不过我还是回送了她礼物,一条手链,花了20美元。虽然我送她的礼物和她送我的礼物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了,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算一笔不小的开销。对心爱的人来说,我们当时都付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代价。我送她的那条手链很细,记得她戴了没多久就断了,不过,就是这条已经断掉的手链,她也一直保留至今。
  所谓“最珍贵的礼物”,大多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花费很多心思送出去的东西。而你之所以觉得它珍贵,多半是因为它背后的那个人。这些年来,我太太是我最好的创业伙伴、生活伴侣、人生知己。
  很多人创业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没有雄心,而是缺少支持。因为创业的风险特别大,最亲的人的支持往往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亲人在背后推你一把,很可能你就冲上去了;而要是她在背后拉你一下,你可能就永远走不出去。
  我开始创业时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不但不拿一分钱薪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投到公司里,买机器设备,压力真的蛮大的。还好,我太太一直很支持我。之前她在一家公司做全职工作,做得很好,提升很快,当时大概年薪有八九万美元,而且很快从工程师做到经理,前途光明。但我那时候初创的公司需要人手,她就辞掉工作过来帮我,薪水减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什么杂事都要包揽,她始终没有一句怨言。
  我的第一家公司Aimnet靠网络赚钱,但当时Internet的前景并不明朗,事实上,还没有跟我做同样行业的人成功过,我那时候的心理压力也不小。我太太就总是跟我讲,没关系,就算这次创业失败了,大不了我们再回去找工作,两个人都有技术,还愁没饭吃吗。
  我辞职创业前大概有20万美元的年薪,这下子一分钱都没了,太太的工资也一下降到5万,我们的生活立刻紧张起来。原先我花钱很厉害的,赚到的钱很快花掉,在朋友圈里,我买房子是最早的,沙发、家具什么的都挑最好最贵的买。创业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勤俭多了,太太的5万块主要用来付房子的月供。
  由于我们的生意是国际性的,经常要出差。开始的时候,女儿一看到我们拎着旅行箱,就开始哭,知道我们要走了。过一段时间,看到我们拿箱子,就会主动跟我们说,byebye。她已经习惯了,也知道哭是没用的。现在想起来觉得挺辛酸的,不过当时也是没办法,大家都很优秀,你不在工作上付出100%、甚至105%的努力,很难成功。
  这些年来,我和太太基本上一直维持着交叉创业的状态。1999年,我创办的第一个公司上市,紧接着我太太就在2000年自己创业。好不容易2003年之后她稳定一点儿了,我又开始创办新公司——汉能。我们俩就是这样,她好一点儿我就开始创业,我好一点儿她又开始创业,一直互相支持着。汉能刚创办不久,她就成为我们公司的客户,记得汉能的第二单就是给她的公司融资1400万美元。现在她的公司规模也不小了,在北京、台北、美国、英国、新加坡都有分公司。
  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我们俩有很多共同语言,经常在一起交流,不会觉得厌倦。当然,矛盾偶尔也会有,创业的时候,我俩24小时在一起,我是CEO,她是CFO,分不清楚谁是老板,也分不清楚家里的事和公司的事,有时难免会有分歧。但是现在想来,那种偶尔的小矛盾也是一种幸福。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生命中的礼物:剪报
  父亲的剪报
  口述|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创始人赵民
  
  现代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连我老爸这个生活在苏州一个小镇上的70多岁的老人家都有手机,还有电子邮件。通讯发达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方便了,按几个数字或者输几个字母,千里之外的音容笑貌便如在身边。
  不过,最让我怀念的还是父亲的家书。以前,父亲常常给我写信叮嘱这叮嘱那,现在信写得少了,不过偶尔还是会有。每次收到父亲的信,我都知道里面一定会有一样东西:剪报。这个在通讯不发达时期养成的习惯保持了很多年,他在报纸上看到觉得对我有用的文章,总要剪下来寄给我。剪报的内容一般都是关于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以此告诫我做生意要诚信,要遵纪守法。比如,以前个人所得税法不那么严格,很多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宽松,但父亲总是在信上提醒我要主动报税,并且把一些关于偷税漏税被查处的新闻剪下来寄给我。
  1992年11月,我从国家外经贸部辞职下海。那时,民营企业家并非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记得公司注册后不久,有一天工商局的人通知我去开会,参会的都是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会议的内容是动员大家做光彩事业、教育我们爱党、爱国,当时,我觉得又好笑又心酸。我大学本科就入党,一直是先进分子,工作的时候,很多以外经贸部名义下发的红头文件都是我起草的,没想到下海后一下子就变成了被教育对象。当时自己的心理落差特别大,更没敢告诉父母。但是因为电话号码换了,怕他们怀疑,就跟他们说领导给我安排了新的岗位,换了新的办公室。
  创业前6个月,我没拿过一分钱工资,公司的所有开销靠跟一个老领导借的3000块钱支撑,我出门谈生意都是骑自行车。直到半年之后,公司开始有点儿收入、我开始领工资了,才敢打电话告诉父母。
  他们刚听到这个消息很震惊,在税务局工作的父亲对我的生意完全不了解。我的老家在苏州下辖的一个小镇吴江,那时候镇上根本没有做管理咨询的公司。我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来解释。我告诉他们我的工作就是写报告、写文章,一篇100页的报告,人家得付我100万。他们一听吓坏了,本本分分活了几十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赚钱的生意。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信,信是我妈写的,但那些话的语气,我一听就知道是我爸说的,教导我要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赚钱。信中还夹了很多剪报,都是关于守法经营、诚信经商什么的。其实我知道,他从心底里还是对民营企业家不太接受,但他信任自己的儿子,相信儿子想清楚之后再去做的事情不会有大的差错。
  直到2000年以后,我开始写文章,在很多媒体上发表,后来又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他们才彻底地把心放下来。
  在我的家乡,甚至整个苏南地区,都有一种对文人特别尊重的风气。你挣多少钱也不见得能让大家看得起你,事实上,苏南地区有很多大企业、大企业家,亿万富翁一点儿也不稀奇。不过要是你出版了一本书,人家立刻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我的父母也是这样,他们对我挣多少钱、做多少家公司并不在意,但每次我的新书出版,他们都会立刻拿去送给那些老同事、老朋友,跟人家说,看,这是我儿子的书,也不管人家看不看得懂。
  所有的家信我都一直保留着。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以及成年后对我的不断叮嘱让我懂得:做人要有一个底线,做企业家更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基本的道德准绳。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生命中的礼物:《80/20法则》
  传销幸福
  口述|亿城集团董事、总裁鄂俊宇
  
  这是一本名字挺俗的书,《80/20法则:最省力的企业成功与个人幸福法则》。要是自己去逛书店,看到这本书也不一定会买。幸好八年前一个朋友把它推荐给了我,现在我觉得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礼物。
  一本价值20块钱的小书为什么值得我在八年的时间里不断去温习?
  我们都相信一句中国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遗憾,这本书用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在付出和收获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80%的收获,来自于20%的付出;80%的付出,往往却只能带来20%的结果。在企业中,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80%的创造力来自20%的员工;在生活中,80%的快乐和帮助来自20%的朋友。
  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20%的重要性。我曾经试着在纸上列出对我的人生最有影响、最有帮助、最能给我带来快乐的20个朋友,列完之后我很震惊,我发现很多列在这里的人,已经有超过一年的时间没联系了。显然,我并没有好好地对待那些最重要的朋友。
  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花费了八分气力,却只得到两分收获,我们抱怨天道不公,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没有合理地配置人生资源。
  生活中的事情大体有四类:重要而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第一类事情肯定要做,第四类事情不用浪费时间,毫无疑问。可是在其余两类的选择上,问题出来了,很多人会选择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而非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往往后者才能决定你的人生,前者只影响当下。
  这本书除了教会我如何更好地提高人生效率,还让我懂得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快乐。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有活动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快乐。可是现代人由于背负了太多作为“社会角色”的责任,往往把最本真的自我给弄丢了。
  现在我手里拿的已经不是当年那本书了。当年朋友送给我的那本书上写满了我的读书心得,在一次聊天之后被我当作礼物送给了另一位好朋友,就像传销一样。这本是我后来自己又去书店买的。以后我可能还会把它送给别人,其实我希望能送出去100本、1000本,越多越好,因为每一次赠送都是一次分享的过程。我希望幸福感能被“传销”得越来越广。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生命中的礼物:一句话
  我做人的底线
  口述|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王波
  
  生活中,我收到过很多礼物,但并没有哪件能够让我至今难忘。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可以称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用一句古语来概括,那就是——温良恭俭让。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女生对我的评价是:“王波要是火了那就是真的火了。”其实我很少发火。在公司这么多年,几乎很少有人见到过我发火。唯一是有一年我们在大连开会,总共有七八百人吧,大多数人都在分享做项目的经验,却也有些人跑到会场外头自顾说笑,根本不听。我就出去把所有人都吼进来,当时整个会场都鸦雀无声了。其实,那天本来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为什么发火?也许是因为我当过兵,我认为作为一个商业团队也是需要有一定纪律的。
  我不喜欢“爱哭的孩子有糖吃”这种文化,我们公司提倡关爱员工,但实际上我并不太喜欢“关爱”这个词。通常意义上人们理解的“关爱”,就是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等看到你不高兴才会想给你什么去哄你。但作为公司的领导,这种行为应该是主动的,不等你哭闹,就给你应得的东西,在利益上为你争取,在事业上给你铺台阶,这才是真正的关爱。
  我这样的温和个性有时候会使别人觉得可以take advantage of you,一再触探你的底线。尽管很多时候我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在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判断。
  有的公司往往喜欢树立一个靶子,想象一个对手。但我认为聪明的做法是与谁都不要敌对,哪怕是与竞争对手也可以在合作中共赢。所谓“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当然,如果别人不愿意与你为友,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何必要自己树敌?
  我这个人比较好说话,用我老婆的话来说就是“没架子,什么人都能支的动我。”以前的我是一个很难对别人说“不”的人。比如,在公司我很少摆老板的架子支配下属,更多的是被下属支着转,如果下属对我说他那里有个客户很难搞定,让我出面帮忙,一般来说如果我能去都会去。天性使然吧。
  很多人说做人要“向前看”,但我更想说“向后看”。 向前看,很多眼下的事情、未来的事情,都会让你发愁,甚至让你觉得承受不了而因此颓废。但如果向后看,你就会感觉到进步。当你向后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太多曾经让你觉得无法继续的时刻,或者曾经让你觉得无法逾越的困境,一切都过去了。 (整理|本刊记者孙雅男)
  
  生命中的礼物:授权通知书
  它让我结束全职太太生涯
  口述|盈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莹
  
  2004年初的一天,一封普通的快递被送到我的手中,我不经意地打开,薄薄的一张纸飘落出来。“宝马的授权通知书”,我不禁惊喜地叫出声来,这不正是半年来自己苦苦追寻的吗?
  这张小纸片不仅结束了我长达三年的全职太太生涯,而且它让我有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新的项目中去,给我带来生命历程中的一次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上天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其实,申请成为宝马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后第一家获准开业的代理商,并不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早在1992年,我就放弃了去外交部、去日企等种种机会,选择和我后来的先生一起开办了一家贸易代理公司。
  虽然只是一个中介的角色,但是生意规模扩展得很快,从最初的医疗设备,逐步发展到烟草、酿酒、汽车贸易等多个行业。老实说,那会儿的动力只是单纯地想赚钱,满足自我的一些需求。
  在商场打拼了几年后,1999年到2002年,我回归了家庭,生了一儿一女,我也拥有了一份在别人看来令人羡慕的生活。但我渐渐地发现,无忧无虑并且毫无压力的生活是有缺陷的。
  当我出门时,被贴上的标签是“某某夫人”。这样的生命,它的内容是苍白的,是无法体现自我社会价值的。经过这一段与社会脱节的生活,我明白了,一个女人需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
  2003年5月,当我得知宝马要在中国市场挑选代理商的消息后,我马上决定申请宝马的代理资格。
  这一次的创业,我不再是单纯地只为赚钱,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现在我走向社会的标签是“董事长”,我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整理|本刊记者 王颖)
其他文献
离开UT斯达康一个多月后,在吴鹰决定转做投资基金时,他的母亲说“我要认真地跟你谈一谈”。  这位80多岁的老人,解放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毅然跟很多同学投身解放区。她要弄清楚,自己的儿子接下来会做什么,能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吴鹰心里清楚,母亲肯定不清楚投资基金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灵机一动,说:“我要争取造几个比UT斯达康更好、更大的公司。UT给国家纳税90亿,如果多几家这样的公司,对国家的
期刊
2007年,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推荐给全体员工三本书:《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论语〉心得》,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蓝海战略》,为此还进行了全员大讨论。因为,在于汝民看来,天津港未来的发展道路,应该走在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  如果把时间倒回20年,于汝民第一次登上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港,那种震撼今天依然,鹿特丹港“如巨人一样”矗立在于汝民的面前。  20年过去了,天津港已经成为国内第四,世
期刊
在长达30年的岁月之河中,商业流行词如一叶叶扁舟,伴随每一个商业流行词的,是无数曾经的风流人物。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流行词——  大包干、承包制、合资企业、投机倒把、倒爷、炒股、三角债、产权改革、下海经商、企业自主权、贸易摩擦、联营、走私、共同致富、非法集资、下岗、多元化、国际化、国有垄断、红帽子……  在长达30年的岁月之河中,这些流行词如一叶叶扁舟,在峰尖谷底起伏翻腾。  有
期刊
85岁的全球最大媒体集团维亚康姆(Viacom)的老板萨莫·雷石东为了其一手创建的家族产业先后与子女反目,面临着找不到家族继承人的悲凉晚景。固执的雷石东需要向美国另外一个家族企业安达高(Alticor)的领导者取取经了。  美国《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杂志对安达高的评论是:安达高自创建之日到现在一直是百分之百意义上的私人企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由两个家族共同拥有,不多不少各
期刊
没有人会甘于做配角。林左鸣不会,一航更不会。  多年来,波音、空客似乎习惯了给中国航空业下订单,并让后者感到“来之不易”,因为还会有更多买家争相抢单。所以,当空客CEO面对找上门来的林左鸣时,他似乎无法接受“中国买家”的事实。  不过,在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启动之后,在一航、二航合并的消息落定之后,尤其是,当善于向国际巨头学习的“中国买家”意识到“一些重要的军工产品集成商转化为体系服务集成商”的重要性
期刊
从90倍市盈率到23倍市盈率,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过去仅仅10个月的时间里,就蒸发掉了七成多的市值。曾经受到热捧的中小企业在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波折和A股市场超过60%跌幅的双重打击下,甚至出现了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生存尊严的状况。    虽然市场悲观情绪依然在蔓延,但我们也并非不能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譬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至少表明中国优质的中小企业资产价格已经跌至非常便宜的水平,否则不会轻易
期刊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个道理几乎被所有古老文明以不同的故事讲述。它同样适用于那些为事业而走到一起的创业伙伴。  还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创业的兄弟其实就是一个用来装水的桶,而个人则是组成水桶的木板。木板只有紧紧地抱在一起,水才不会漏出去。而且,木板与木板间,无论是材质或长短,都不能有过于悬殊的差距。差距过大,要么是因短板水会马上流出,要么是因其中一块材料腐烂而漏水。  名言和比喻过于理性,仿佛只
期刊
1月12日一大早,履新海尔地产董事长才3个月的卢铿去参加一个房地产年会。在贵宾室里,他遇到了郎咸平。听卢铿说去了海尔,郎咸平突然冒出一句:“海尔也搞房地产,看来中国房地产没希望了。”  在随后的演讲中,郎咸平公开批评海尔做房地产,这让卢铿非常不爽,随即反驳说:“世界上最轻松的一件事情就是批评(别人)。”  从家电企业本身而言,面对家电行业“利润薄如刀片”(张瑞敏语)的现实,寻求多元化的突破、提升企
期刊
这次关于国内房地产是否出现拐点的讨论,我觉得很无聊。美国经济发展如此成熟的国家,有几个人能预测到今天房地产拐点的出现?当大家都说2008年是拐点的时候,拐点反而不会出现了。房地产和股市的脾气是很类似的,它的拐点一定是在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忽然出现了。  万科的王石作为开发商,能说现在是拐点,叫老百姓暂时别买房,虽然可能有别的目的,但也是很难得的。1997年,香港的房价最高峰的时候,只有李嘉诚出来说楼价
期刊
点评嘉宾|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鹏    商业就像一场戏,有人揭幕,自然也有人落幕。未必谁都想做个戏子,但谁都摆脱不了失意与得意。仿佛一个赌局,你无法预料下一个自己的表情。  也许勇者胜,也许智者胜,也许庸者胜,商业社会充满了不规则而又戏剧化的情节,比如史玉柱的起起沉沉,比如孙宏斌的大喜大悲。当然,GAME还远没有OVER,或者下一个表情会是另一种状况。  得意与失意,只为记录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