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焕:致力调解促和谐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陈炳焕先生,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士、香港国际公证人;担任香港调解会(隶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任主席、香港律师会认可调解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调解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历任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及吉林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深圳仲裁委员会港/澳籍仲裁员、香港房屋协会副主席、市区重建局条例上诉委员会主席、香港房屋委员会委员等。並且荣获1993年度荣誉勳章、1996年度太平绅士、1997年MBE员佐勋章、1998年银紫荆星章。
  “调解的作用就像一道桥梁,让两座孤岛能夠沟通起来。”香港调解会(隶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任主席陈炳焕先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风趣幽默的他解释,话中的两座“孤岛”,並不是真实的岛屿,而象征许多事物:有可能是个人,有可能是群体,更大范围的可能是整个社会,甚至於一种群体意识。通过调解,他们寻求到满意的结果,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调和了自己以及对方的权益,更共同配合,群策群力,推动香港法律的进步。以调解为先,去解决任何纠纷。
  适当调解 结果喜人
  无心之失造成的轻微过错,虽侵犯了他人的权益,但未必会带来严重的後果,这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但如果不加理会,则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动辄闹上法庭,官司爭执,耗时伤财又得不偿失。因此,香港调解会(隶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出“调解为先”的口号,希望以沟通的手段,让存在权益利害关系的双方以和平理智、平等交涉的方式解决问题。陈炳焕先生在该会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调解工作所带来的好处。
  例如一场交通意外,车辆驾驶者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撞伤别人,如果肇事方认错态度好,且提出能让对方接受的赔偿,通过调解达成一致协定,再不用经过打官司的途径便能处理纠纷,让双方都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实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陈炳焕先生进一步解释其中的好处:“赔偿可以包括误工费、医疗费、以及伤者在恢复期间家庭生活的开支等等,若有购买保险的前提下,赔偿费用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所以也不会给肇事方带来较多的经济支出。”要是双方爭执不下,调解失败,只好对簿公堂,又会产生另一种结果:“打输官司的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自然不会高兴;赢了的人,要支付律师费、证人费用,可能要做出较大的付出。即使结果落定,但两边都不会感到愉快。”
  由此对比调解和诉讼,前者结果沟通有效,双方不用对簿公堂而取得皆大欢喜的局面,与後者的强硬相较,双方都要劳心劳力应对官司而各有损失。相比之下不难看出,调解是处理一般纠纷的较好方式,当调解失败,纠纷才交由法院处理,便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1997年,香港因为一百多年的港英政府管理,习惯运用英美法系下的诉讼形式,让从事法律的陈炳焕先生看到太多类似案件,皆因当时双方没有适应进行中间缓冲,一有纠纷就可能先考虑通过官司途径处理,最终双方都遭受损失,相处不愉快。对於热心服务市民的陈炳焕先生来说,这是他难以释怀的遗憾。
  香港回归祖国之後,在“一国两制”的环境中,调解制度被逐渐引进香港,陈炳焕先生看到当地相关的规范开始日渐成熟,於是他也着力宣传和推广调解,希望香港市民能接受调解,养成宽容的心态。
  同时,社会也在渐渐意识到调解的作用,2011年,政府出台相关指引,要求市民在诉讼之前先尝试用调解解决问题,这无疑是陈炳焕先生喜闻乐见的。在欣喜中,他以专业的角度,为自己的工作进行解释:“调解工作是以法律为根基,不讲求爭议性,属於解决纠纷方式中、爭议性之外的一种。意思是不运用对抗性,因此矛盾双方也不存在赢输的结果。”当然,矛盾双方不可能一经商谈便达成一致,中间需要第三方的缓冲和引导,这便是陈炳焕先生以及志同道合的好友之工作,他们作为中立的调解员,促进双方互相沟通,让两者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接受自愿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仅让双方能以愉快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减轻了因诉讼带来的种种压力,当然是大家都欣然接受的“善果”。
  调解感悟 社会平和
  更多的情况下,矛盾缘起於爭执双方的误解,如果在没有现实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若能调解利弊,自然是大家受惠的事;但如果任由矛盾升级,引起双方抗爭,以对抗的方式恶化演变下去,便有可能变为暴力的诱因,因而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危害社会和谐发展。
  人与人之间如此,不同的社会和国家也是一样,见证着香港社会由港英政府变为特区政府的岁月,陈炳焕先生表示社会内部的调解也同样重要:“文化的差異,会引起看法的分歧,若因此导致了纠纷,也是难免。香港发生那麽多个人或社会的纠纷,虽然其中不乏进步的方面,但卻有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针对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他建议特区政府方法以谈判、调解的方式解决:“为社会和市民引进沟通文化,开阔双方的眼界,以长远的目光看多一点东西,做到融汇一切,就能实现求同存異,简化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陈炳焕先生的调解工作並不只针对矛盾双方,更有服务社会的部分,因为经历了香港回归前後的改变,也感受了社会发展的差異。所以他以调解工作中的感悟,结合实际的方法,为和谐社会尽己所能做出贡献。
  例如法律从业者,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成为律师一定首先要是英属人士,限制了不少有志之士止步梦想的大门。当社会发展至今,法律从业的限制慢慢得以解除,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另外还有以往由於对执法部分的规范不到位,致使一些部门在执法行为中不作为,不仅没有保护、反而阻碍民生发展。而今日,由於香港法制水平的发展以及市民意识的提高,大家接触的执法人员都可以微笑着提供服务,实在是由量到质的改变。
  心繫社会 体贴家人
  把调解从法律领域带入社会工作,陈炳焕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他把调解的内涵延伸到其它方面,提出建议,希望社会日趋完善。他希望大家以调解的宽容心态相处,还提倡各界的责任感在宽容中可以得到增强:“在美国,杀人犯会跟死者家属说抱歉,这是因为国外调解的发展已经几十年了,所以促进各方面的人性化。”虽然目前香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但陈炳焕先生表示,这将是法制完善的方向之一:“我希望效仿欧美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洲,他们将道歉並不视作等同承担责任,而是个人或团体就某件事表示遗憾,是对受害方有所交代,我们用调解的方法,让香港能出台相关的行为。”
  国人自古提倡“以和为贵”,便是希望以和平、温和的手段,调解一切矛盾。从事和睦的工作,深谙和谐的道理,工作之外的陈炳焕先生,同样重视家庭的“和”: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家长,对两位女儿的培养细心有加,他以平和的教育方式,让女儿自由健康的发展,终於在今日皆学有所成,一家上下其乐融融。他又是一位和颜悦色的外祖父,準备把退休後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对可爱的外孙女的照顾中,每次看到外孙女呀呀学语的录像,他总不自禁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以调解为方式,陈炳焕先生推动自身行业的发展,实现着社会、家庭的和睦,他的人生亦和和顺顺,与挚爱的家人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其他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2月4日晚,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法治的力量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今年的年度法治人物最终揭晓。跨国缉凶的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舍身救人的“最美学警”李博亚、刑诉法专家陈卫东、“三农”代言人毛丰美、候鸟守望者(群体)、“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公益律师佟丽华、寻亲志愿者(群体),获得2012
期刊
郑嘉成先生凭借专一、实干的精神将传统服务业引领到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作为政协委员,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提供分享,并为当地的农业经济献计献策;作为一名社会服务者,他不忘回馈社会,尽心尽力服务社会。无论身担哪种角色,郑嘉成先生总能用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提案  郑嘉成先生曾是一名公务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与生猪养殖事业结缘。弃文从商,郑嘉成先生开始了养猪业。他利用韶关的
期刊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  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它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
期刊
在青春飞扬的岁月,陈观优先生就将“爱国”的思想常驻心间,他将“服务”的意念实践在行动中。五十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是时间,留下的是他对社区的忠诚和关心。半个世纪无怨无悔地付出,就是为了不辜负居民的信任,为了给居民以安定。  陈观优先生最乐意做的事就是为社区服务。因为心中有居民,所以他才能做到五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为社区民众付出。奉献,在荣休后还未停止,他说:“会一直服务下去。”服务的心一直在,又岂
期刊
麦禄昭先生是一位热心服务社会的人。他为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1992年麦禄昭先生与国际杰人会创会人金扶东先生共同创办了香港国际杰人会。作为该会的创会会长,麦禄昭先生一直践行着国际杰人会的服务宗旨和理念,带领着百位“杰人”在香港的这片热土上,服务社会和老人,关心弱势群体,为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使香港国际杰人会成为香港知名的爱心服务团体。  我并非开创者 只是盟友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1月10日-15日,“寻源问道——陈成球现代水墨展”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参展作品共96幅。  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绘昼研究·朶云杂志暨《书与画》杂志副主编舒士俊;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著名画家戴明德;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高级画师、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秘书长、画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朱朴;著名法藉
期刊
【人物简介】  曹鸿辉先生,1955年出生於香港,1977年毕业於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1983年毕业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电机系,荣获硕士学位。现任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丶无名能源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丶香港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  “不是我选择文化,是文化选择我!”在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曹鸿辉先生的心中,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知识,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细细研读古今中外的著作,细细研习书
期刊
俄罗斯的深秋
期刊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信”之意  从人,从言。其意为人的言论应当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重庆大厦周年晚会于晚上七时三十分,于尖沙咀中间道11号海员俱乐部3楼礼堂隆重举行。当晚,设有自助晚餐、池畔烧烤、精彩表演及美食示范,汇聚了该大厦各民族、多肤色人种,大家共融和谐,气氛热烈非凡。  据了解,重庆大厦建立于1961年,2000年之后,在林惠龙女士及重庆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的苦心经营下,使重庆大厦焕然一新,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典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