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师爷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雨来得匆忙,瓢泼般洒了一夜。那股山匪趁着这张狂的夜雨,痛快淋漓地洗劫了一番,晋商于家在这一夜损失惨重,万幸的是,没有弄出人命。
  天刚亮,惊魂未定的于掌柜想去报官,却被管家拦住。眼下战乱不断,官匪勾结,如若报官,怕是要两头挨宰,得不偿失。于掌柜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那匪首临走时留话,让于家在半月之内再献上大笔钱财,否则就让于家血流成河。
  管家早有准备,说他认识一位高人,就住在城南,姓钱,是位师爷,因厌倦官场黑暗而隐居此地,早年间,经他出谋划策,治理过不少山匪隐患。于掌柜心里没谱,一个师爷再有能耐,不凭借官府的力量,能斗得过杀人不眨眼的山匪?
  管家备好马,拉着于掌柜去了城南。
  钱师爷五十岁出头,个儿矮精瘦,一眼望去便知是精明之人。一番客套话后,管家说出来意,钱师爷也不含糊,开口问:“不知于掌柜是想要钱,还是想要命?”
  于掌柜忙说:“在这乱世之中,只求保命足矣!”
  钱师爷笑着摇摇头:“我口中之钱,乃山匪劫去你家中之财;那命,当然是山匪的性命。”
  于掌柜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凶险的事凶险的人遇到过不少,但从如此瘦弱的人口中说出如此要命的话,还是头一回。于掌柜说:“如若能斩草除根,那是最好。”
  钱师爷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掌柜是生意人,这做买卖需要本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小钱生小钱,大钱生大钱,既然是要命的生意,本钱肯定少不了。”
  于掌柜说:“只要能除了后患,钱不是问题。”于掌柜祖上几代经商,家资巨万,昨夜被劫钱财,在外人看来是大损失,但对于于家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钱师爷抬头看看天,低头掐了掐手指,说:“俩月之内,必除后患!”顿了顿,又说,“于掌柜所出的本钱,就是昨夜那匪首所劫之财,日落之前,必须全部送来。”
  怪不得师爷姓钱,原来也是爱钱之人。于掌柜心里打起了算盘,和那凶悍的山匪相比,眼前这个瘦弱的师爷,料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山匪那边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于掌柜一咬牙,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下人匆匆来报,说是有几个小匪,在宅院外四处张望。于掌柜如临大敌,以为是昨天的事情走漏了风声,激怒了山匪。惶恐之中,只见钱师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笑着说:“于掌柜莫怕,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那几个小匪是我花钱雇来看家护院的。”
  于掌柜气得险些吐血,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钱师爷却是一脸风轻云淡,独自四处闲转。这于家宅院气势磅礴,建在山崖高处,又有郁郁葱葱的林木掩盖,在这乱世之中,也算偏安一隅,無奈还是被山匪盯上,惹出祸端。
  转了一圈,钱师爷盯上一处在山崖之巅的建筑,走近细看,门楣上面题写着“玉泉园”三个字。钱师爷哑然失笑,想那于掌柜必然是在京城里待惯了,染上了泡澡的习惯,这“玉泉园”竟然是一处澡堂子,里面正中一个大水池子,直接引入了山泉水,旁边的装饰也特别奢华,可以喝茶、打牌、睡觉。
  真正让钱师爷上心的是屋脊上两端的龙头,龙头栩栩如生,仰着头,从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钱师爷笑了笑,知道该怎么办了,转身回去就向于掌柜借了“玉泉园”,说是给护院的住处。
  那几个小匪倒也规矩,从不骚扰于家人,整日和钱师爷在“玉泉园”中吃喝泡澡,好不逍遥快活。不几日,这快活之事传入山中,有几个小头目耐不住山中清苦,也下山来充当护院。钱师爷豪爽,又出了一大笔护院费,依旧喝酒吃肉,打牌泡澡。
  又过了几日,山匪中的二当家和三当家也加入了护院的队伍中,沉迷在“玉泉园”中不能自拔。
  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此时急了眼,怕养虎为患,长此以往,这于家宅院岂不成了匪窝。钱师爷却道:“不急,不急,于掌柜给的护院费充足,这帮山匪还要给你卖命一阵子。”
  过了一月有余,匪首也终于按捺不住,听那传话的小匪说,于家守信用,不仅按时交纳护院费,每日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尤其是那澡堂子,经钱师爷特别的浴料调制,泡在其中,简直成了天上的神仙。
  一日深夜,匪首也加入了其中,乐不思蜀。于掌柜见状,忙招来钱师爷商议,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钱师爷冷笑一声:“这帮山匪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拾。”
  又过了几日,钱师爷抬头看天,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将至。他忙备好上等的酒席,众匪在“玉泉园”饮酒作乐,一醉方休。
  当天夜里,雷声滚滚,足足响了有一个时辰。
  第二天一早,有大胆的家丁去瞧,数十个山匪全部毙命于水池之中,死状甚惨。在山中的余匪,群龙无首,乱了方寸,四散而逃。
  只有钱师爷心里清楚,一切都是他暗中做了手脚。那屋脊两头的龙头,其实是避雷装置,在龙舌根部连接着的铁丝直通地下,若雷电击中屋宇,电流就会传至地下,那“玉泉园”建在山崖高处,被雷击的可能性极大。钱师爷在那夜,悄悄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
  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
  选自《六盘山》
其他文献
四十多年前,我在参加玛丽的葬礼时,想起了年少时玛丽和我们玩耍时的情景。  玛丽是个粗犷的丫头,长得不好看,因此被女孩子们排斥。有天她一手拎着铁锹一手夹着滑板,来到我们的阵营,用她粗得和男孩子一样的嗓音,大声地自作主张地告诉我们:她已经加入了我们的阵营!  男孩子们也无法包容她,她倔脾气、死心眼,滑滑板永远被我们落在身后。一个明媚的下午,不知是谁向她扔了第一块石头,我们好像突然明白,她的存在就是供我
期刊
黄昏的时候,下雪了,长安驿道上,一片苍茫。映着白雪的亮光,一个着青色长衫的青年人,踟蹰前行。这是隆冬时节,很多读书人清楚,错过三年一遇的大考,又要等待下一个三年,十度寒窗,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雪越下越大,像是扯不断的飞絮,在天地间飘飘荡荡。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无依无傍。  因为大雪,耽搁了行程,也耗尽了几乎所有盘缠。眼看这雪仍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青年浓眉紧锁,忧心如焚。  终于,前方有了一星灯火的
期刊
“爸爸,您要去很远的地方吗?”爱丽絲在瑞恩的怀里问。  瑞恩心里“咯噔”一下,他的目光转向这个熟悉的院子。这里曾经鲜花满院,蜂飞蝶舞,充满了欢声笑语,如今却断壁残垣、寸草不生。  一年前,小小的艾姆国遭受贝拉人多轮地毯式袭击,房屋、田野、山峦一片荒芜。艾姆国大兵瑞恩即将开赴前线。  “是的,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花的种子。等爸爸回来,我们一家三口种花、养花,然后就可以在花海里做游戏、放风筝、追
期刊
慢递男孩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慢递男孩只想活得慢一点儿。  他从不坐飞机,高铁也嫌快,能走路就走路,能骑车就骑车,不行就搭公交。实在要出远门,绿皮火车也还不错吧。那种一天到晚“咔嚓咔嚓”的声音,让他觉得生活的火气没有那么重。  他不用QQ,也不用微信,要是连手机也不用,那该多好。  友人给他介绍女朋友。问他要微信,他没有;问他要QQ,他没有;问他要手机号,他说,打电话谈恋爱,多尴尬啊。  那你
期刊
杨岳抖动长剑,时而舞出剑花密不透风,时而捋剑穗来个白鹤亮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好!”  一听那豪爽的声音,杨岳就知道是叶娘买菜回来了。杨岳收住身形回身:“叶娘早!”  叶娘高绾发髻,半老,风韵却极佳。“杨将军早!”  “叶娘,今早吃什么饭啊?”  “刀削面,油辣汤。”  叶娘刚来几天,做的刀削面薄如柳叶,好吃筋道,再佐以油辣汤,香辣开胃。  杨岳曾是镇边大将军,驻守过龙虎关,后被奸人进谗言
期刊
一 将军  广场中央的塑像还没来得及拆毁,只是被草草地切断了使之明亮如旭日的电缆。将军从深睡中惊醒,裹在充斥着尼古丁味道的棉被中,望着远处自己走了形的脸庞,颤抖着从衣兜中摸出一根香烟。  早晨,行刑队打开叛党统帅的家门,他们惊讶地发现,年轻的将军端坐在沙发上,穿着全套的军服,胸前的军功章密集得像一件金属护甲。  大战过后麻木困顿的人们聚集在街道两旁,望着囚车中面色苍白,双目紧闭的男人。几百上千双眼
期刊
我做过几年乡党委书记。那年春天,乡里筹备建一所新中心学校,经过反复考察研讨,选定了最佳方案。新校址紧临镇东,环境好,交通便利,唯一的问题是,规划的区域内有一户私人宅基。  那是两间从底到顶找不见一块砖的低矮的小土坯房,户主是丁老汉,一位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有人说他祖上也曾发过小财,到丁老汉这一代,却仍是守着这两间小土坯房。  丁老汉一辈子单身,村支部书记劝了他很多次,让他到乡敬老院安度晚年,再不然
期刊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掉。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发酵后的豆花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也画八字般,緩缓地游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还得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期刊
婚后虽然锦衣玉食,职场也顺风顺水,但他的嗜好却被女人给扼杀了,吃嘛嘛不香。在结婚前,只想到女人与他未来前程的正比关系,却没想到,甚至完全没想到,吃一碗面与未来前程的反比关系。  在他的家乡西北,面条后边那个“条”是省略的。一说吃面,自然对应各种面条,比如说会加个不同的定语,肉丝面、炒面、浆水面、刀削面、石板面、羊肉糊汤面、拉面、扯面之类。吃面就是他的嗜好。上了大学在东北,以吃米饭为主,他仍喜欢吃面
期刊
明成化年间,长洲(今苏州)大画家沈周因机缘巧合,喜得一件宝物。  这天晚上,相城(苏州下辖区)沈宅院内,张灯结彩,笑语盈盈。大画家沈周穿戴一新,双目散发得意之光。除了内眷、近仆,还有一位书画挚友夏守。酒至半酣,沈周说:“夏兄,今日请你鉴赏一件宝贝。”遂令人取出,将一幅画作慢慢铺展在条案上。夏守精通书画,工于鉴赏,是知名藏家。他来回踱了两圈,脱口而出:“此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沈周开怀大笑,已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