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业绩评价指标—EVA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EVA指标的创新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EVA的意义及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应用EVA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资本成本;经济利润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寻找和探索一套可行、有效而又具操作性的业绩评价体系,成为市场参与各方的重要目标。因此,企业业绩评估标准--经济增加值(EVA)越来越得到学术界及企业的重视。
   一、EVA指标体系创新之处
   经济增加值(EVA)是财务思想的一次创新,弥补了传统的以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系统的不足,适应了分权化组织结构的特征,其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用經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
   会计核算过程由于受到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使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了偏差。例如,无论企业研究与开发项目结果的收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该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这样就使得会计利润的计算不准确。而EVA的做法是先将费用予以资本化,并在其可预期的有效生命期内分期摊销。当然,在计算EVA时,要对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进行调整,以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种方式也更接近实际。
   (二)EVA可以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失败的关键原因是:它拒绝将决策权授予分部经理,却根据经营利润对经营部门进行评价,因此经营部门几乎没有理由关心为获得一定水平的利润所要求的投资水平。部门经理的主要激励是获得稳健或有节制的利润增长。这种增长能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提高当前的资源使用效率;二是从总部获得更多的拨款。因而部门经理能够意识到,通过资本支出“购买”增加营业利润比削减资本支出而提高效率更容易。EVA业绩评价系统促使部门经理通过以下二种方式增加本部门的经济增加值,进而增加公司整体的经济增加值:一是提高部门现有资产的回报率;二是收回低于资金成本的投资。此外EVA是部门经营业绩的综合反映,可以使公司对部门的目标设定、业绩评价、考核和激励联系起来,使EVA向公司总部传递更准确的业绩信息,有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EVA是一个综合的财务管理系统
   过去,许多企业使用了过于复杂的财务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指标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往往导致整个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决策、财务计划、日常控制、业绩考核和奖惩不协调。例如,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预算和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企业目标之间已“失去联系”,这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但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用EVA指标联系起来。整个企业的活动都围绕如何提高EVA来开展,从战略的生成到财务计划的制定,从投资决策到日常财务控制,从业绩评价到奖惩激励,甚至收购定价、企业与股东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始终贯之以EVA指标。EVA以及评价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公司内部治理模型。
   二、我国企业应用EVA的意义
   EVA给企业带来了崭新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EVA的价值观正是中国企业所需要的。
   (一)我国有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营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外市场向中国企业开放,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既面临着新的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少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一方面企业急需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如何节约成本,也成为了扭亏和增盈的重要办法。但就在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我国部分企业常一面去筹集资金,资金到手后又盲目投资,而不管这些东西是否是市场所需,忘记了资金的成本。通过引进EVA计划后,它能够使企业在使用资源时变得更加谨慎和明智,企业各部门日工程部门和营销部门互相沟通,了解究竟什么东西才是市场最需要的。
   (二)现阶段市场制度不够完善
   在市场制度不够完善的现阶段,监督不得力,法制不完善,使得“内部人控制”已成为侵蚀我们企业健康的毒瘤。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侵蚀了股东的财富。EVA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将股东的利益与企业家的利益很好的结合起来,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提供了当下最具有操作性的一个方案。
   三、EVA在我国运用存在的难点
   EVA与传统会计和传统激励措施相比,有着不少创新和优势,但EVA在我国运用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EVA是会计估计的结果
   公认的会计准则是建立在长期的会计经验积累基础之上,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包含着其相对合理的因素。EVA对会计利润的调整高达150多项,但事实上EVA还是无法对无形资产等进行有效的计量,因此这样大规模的调整无法保证把被扭曲的会计信息纠正过来,也无法保证调整后的结果不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另一种扭曲。另外,虽然EVA与会计利润不同,但毕竟作为EVA计算依据的数据全部来自财务报表,因此EVA无法保证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EVA的创始人斯图特尔指出,在中国要使EVA真正发挥威力,还必须要有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来形成一种压力。但人们对于国内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都持一种怀疑态度,这将使EVA作为衡量公司赢利能力指标的可靠性打上折扣。
   (二)EVA的非前瞻性
   EVA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指标,本身无法摆脱会计数据滞后性的缺陷,而且它只能显示EVA的增减,却无法指出增减的原因及如何进一步增加或防止减少。因为EVA没有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它无法像杜邦分析法那样将评价指标层层分解,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帮助管理者改善经营。EVA是面向历史的,不具有前瞻性,因为它关心的是经理决策的结果,而不是驱动决策结果的过程,它忽略了对未来财务业绩驱动因素的计量和评价,因此无法为经理层提供决策支持。由于资本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EVA的大小,而EVA又决定着经理人员的报酬。这样,经理人员很可能会通过减少企业的投资来降低资本成本。减少的投资可能是实物资产的投资,更有可能是不易被发觉的无形资产的投资,或者是拒绝掉那些长期来看才能获利的投资项目。这样企业的盈利质量和长期竞争力必然会下降。
  四、EVA在我国运用的调整思路
   EVA通过明确引入资本成本,更好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情况,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服务,运用它进行业绩评价更为全面和真实。我国很多企业都偏好于股票发行上市,上市后又表现出配股圈钱的冲动。究其原由在于,传统的以利润为中心的考评方法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的存在,产生了“资本免费”的错觉,企业管理者用扩张“无偿”资本的方法去追求利润增加,导致管理者利益和股东价值不匹配。而采用EVA对经营者进行考评和激励能解决这一问题。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企业治理结构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进行某些调整后再运用该指标。
   (一)保护非独资企业少数股东的权益
   对于非独资公司而言,税后营业利润的计算应包括所以少数股东的损益。在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里,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包括少数股东提供的资本,所谓“无论大小,同股同权”,企业价值的增加部分也要按比例属于不同的股东,少数股东损益也应当视为公司创造的一部分经济增加值。但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使得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公司,很容易产生少数股东权益被侵蚀的现象。例如,N是公司A的大股东,他可以指使管理者将公司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到与其相关的控股公司B里去,这样从账面上看A当年的利润就消失了,A的其他小股东本应拥有的少数股东损益成为大股东N敛财的一种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再运用EVA来考评公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还有什么意义呢?虽然作为知情者,N不会亏待其管理人员,但是在健全的经理人才市场上,EVA会失去纵向比较的功能,不便于评定个人的管理能力。因此,对于这类企业,我们应对少数股东所拥有的增加值予以特别的关注,保护少数股东的权益。
   (二)调整加权资本成本计算公式
   关于EVA还存在的最大一个疑问就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准确与否。暂且不论采用何种股权资本成本模型来求解所有者权益成本,加权基本公式的计算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就有不妥之处。在我国,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这种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让我们既难以准确计算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更对股东成本权益的确定增添了复杂性。因为运用EVA指标来衡量投资者价值是否增加的基本思想是:公司投资者可以自由的进出资本市场,将投资于公司的资本变现,从而投资于其它能带来更高回报的公司,获得理想的投资报酬率,如果被投资公司不能提供他所要求的投资机会成本,那么管理者就是在耗值,资本所有者可以根据公司契约,采取措施惩罚管理者。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本中不能自由进出资本市场的2/3国有股和法人股,它们所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和能自由流动的公众股不同,即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前者的持股成本要低一些。此时,如果按照统一的所有者权益成本来估算EVA,并进行相应的考评和奖惩,对非流通股占资本来源很大比重的管理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它高估了资本的机会成本,使EVA的减项增大。所以在我国企业运用EVA,应相应调整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以使得业绩评价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黄嘉妮,蔡晓新,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商业研究,2011(2)
   [2]袁琳,王斌,EVA管理体系:构建及思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黄河佳县城区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防洪保安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佳县城区段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思路及具体建设方案,供情况相近的地区进行参考。  关键词:防洪工程建设    1.概况  佳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临县隔河相望,北与神木以秃尾河为界,西与榆林接壤,南与米脂、绥德、吴堡三县毗邻。位于县城南3km左右的白云山门前这段黄河,自北向南流动,主流紧靠左岸山脚,近河两岸多为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对建筑工程监理的认识,分析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监理行业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并在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其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没中的腐败行为,为我
期刊
摘要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市场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因而对市场营销的研究也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对市场营销的“金三角”理论的探讨,旨在为企业成功的营销提供理论的依据。    关键字:金三角企业消费者竞争对手     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求自身要有过硬的综合竞争力,也要充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还要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市场战略,正所谓知自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文首先对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房屋建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阐述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应的实用技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
期刊
摘要: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水平,影响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和质量,影响到整个城市品味的提升。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论述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于城市品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城市品位关系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的管理者和一般市民普遍对城市的发展战略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十分关心城市品位问题。“品位”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属审美范畴。对“城市品位”一词目前还没有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市政道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影响市政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一般较难控制,文中通过对市政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完工后道路的保养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阶段提高市政道路质量的措施。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见解,可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 质量; 保养;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很大
期刊
摘要: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
期刊
口蹄疫属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流行历史最长、传播速度最快、发病率最高、破坏性最大、控制和扑灭工作相对困难的动物传染病。是全世界最受关注的动物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第一位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第一类传染病之首。现笔者根据多年防控本病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冬春季节猪口蹄疫的综合防制措施。   1 口蹄疫的危害性  1.1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阻断
期刊
摘要: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直接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市政设施,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正常运转、人民生活秩序能否正常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否稳定。因此,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市政工程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市政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 施工管理 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市政企业管理的基本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型建筑不断出现,管理模式随之也发生改变。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特定建筑产品施工任务,从接收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为止的全过程中,围绕施工对象和施工现场进行的生产事务的组织管理的统称。本文主要论述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从工程投标成本、技术创新、机械设备及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实现企业成本全方位管理的有效途径,并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