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构建设计学科生态:探索新时代设计学科发展路径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 Edit 李杰 李叶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当前,有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一是智能变革期;二是后疫情时代发展;三是民族复兴路上,设计学科到底应该怎么办;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设计学科如何贡献出中国的智慧。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设计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建设发展步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城市建设,提出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强调“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今天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拐点、导向、路径。
  1、拐点:设计学科变迁中的深层次内涵。
  首先,转型拐点。我们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但在智能化社会中,设计学科面对的不只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多的是新兴产业颠覆性革命,在这一点我们面临很多的思考。
  第二,品质拐点。在后物质时代,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创造“新生活方式”。通过经济学人智库的统计数据,才5年的时间,中产阶级的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这是中国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
  第三,人才拐点。就是中国的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刘易斯拐点”出现,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创新型人才出现短缺,这也是矛盾。创意阶层的崛起,包括设计学科要培养什么样的新时代人才,服务创新型社会是基本的要点。我们现在很多的城市在做设计城,斯坦福大学在做“设计思维”模型,大家都在分析在创意设计的人才拐点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第四,教育拐点。过去设计学科招生规模非常大,现在转向内涵式发展就遇到很多问题,“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包括“四新”带动各种专业结构开始优化、提升。设计教育的转型,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跨界融合是必然,我们谈到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他们最终需要的学科支撑就是设计学科和融合新领域学科,融合发展是关键。
  第五,设计学科过去从被动改变到主动应变、求变,这个过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势不可挡,如果失去机遇甚至会错过这个时代。设计学科转型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跨界融合的问题,还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融合。
  2、导向:设计学科聚焦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在设计学科聚焦了很多发展战略,如何让设计学科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我们提出为人民而设计、为产业融合而设计、为乡村振兴而设计、为传统工艺振兴而设计、为生态文明而设计等导向。
  為人民而设计凸显民生设计理念,这是近几年全新的一个理念,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时代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这样一个总体的发展观。设计要回应生活、回应服务,特别是我们要关注那些为90%的人而设计的行业。民生问题是一个大命题,关于农村问题、社区问题、残疾人问题等,这些弱势群体谁去帮扶设计呢?我感觉需要有一批设计师为他们服务。
  为产业融合而设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现在新工科强调了科教融合,我感觉我们的设计学科更多的是要强调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真正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产业融合是国家战略,必定促进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在国家战略当中,与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人居环境质量、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体育产业相关的,我们的设计行业,设计学科和专业都能够深度介入。
  为乡村而设计,乡村振兴拓宽了设计学科发展平台。不同于西方在商业基础上的城邦文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是基于乡村为主导的文明。要强化文化责任感,树立文化情怀。民间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是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鲜活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民间、深入生活,全面了解民间艺人生存状况、民间技艺保护传承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才60%多,如果到了70%,大概还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村环境。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生态宜居、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质量中需要大量的设计师。
  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在积极地介入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设计。
  为传统工艺振兴而设计,整合传统资源服务于现代设计。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我们不要指望用西方的药方解决中国的病根。在传统工艺上,我们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发展内涵,传统工艺的造物文化、造物智慧在生活基础、文化根基这个层面上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传统工艺振兴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设计师去更进一步消化。
  为生态文明而设计,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疫情蔓延加深了人类社会已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是文明范式的彻底变革,可持续生活的方式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生态,还包括人自身的心理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17个图表中包括消除贫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设计师介入,包括“厕所革命”、“乡村医疗服务站”这样的公共性的需要。
  3、路径:构建中国特色设计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要关注中国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的设计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没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学科视野不能太盲目的西化,学科建设不能套路化,各个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应避免严重同质化。
  在中国,乡村是精神的故土,几千年农耕文明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乡村是美丽的家园,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是生产的基地,是生活的田园。乡村也是民间文化创新创造的宝库,民歌民谣、传统工艺、民间舞蹈等富有创造力的匠人文化艺术样式在乡村。其中,传统工艺与设计相融合,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将进一步塑造中国原创、中国品牌、中国风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传播。   基于中国哲学观念的设计学科生态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西方机械二元论是“公司理论”,我们现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这是中国的哲学观,也是一种生态观。追求中国特色设计学科的系统观、协同观、生活观、价值观,对于设计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新文科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设计学科生态体系到底是什么样?我个人认为应该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生态理念、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学科交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纯粹设计学。因为我们现在对很多的基础理论、设计概念、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研究得还不深不透,所以自己的学科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学科本质的多元性、系统性、思想性也缺乏很好的认识。三个工艺美院这两年一直在探讨一个观点:如何把中华的造物体系和造型体系运用到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模式化教学。我总感觉传统的造型造物体系的文化内涵和我们的设计学科建设有极高的关联度。
  三是应用设计学。应用设计学我们倡导的非常多,包括很多设计政策,从国家政策到地方性法规,设计的政策研究和应用不够,再就是设计工程学、设计经济学包括设计教育学本身。应用研究应该强调的科学性、文化性和融合性,注重设计与时代发展密切关系。在这个领域中,设计学越来越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界开始越来越模糊,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以学科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可能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四是批判设计学。设计批评、设计伦理和设计生态等,这些都是重大命题。设计批评不是个体的批评,它针对的是我们面临的现象,包括人文心理、大众消费要全面介入才能真正形成批判设计学。批判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设计学科没有像艺术学、文艺学这样的文艺批评,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会容易走偏方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倡导多元融合、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教务处正在做“四梁八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就是一个多方面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我们需要从文化、创意设计、社会需求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同时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研究实施卓越设计师的培养计划。我们不仅仅要培养高端的人才,同时我们要培养解决现实问题和基础问题的设计师。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基地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我们现在正在尝试和地方政府合作,为青岛、济南等城市做船舶工业、时尚产业、服装产业有关的设计。
  培养目标:作为省属普通高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在思考如何办成应用型的设计院校,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我们倡导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術能力的设计人才。
  我相信,通过学术理论的研讨和艺术创作,将深入把握艺术空间的营造与民众生活需求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标志性文化景观与历史记忆、城市形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联系,充分诠释文化符号与思想观念之间的建构作用,进一步探索公共艺术如何形成持续更新的生命力,形成城乡文化传承与创新、交流与互鉴的广阔空间,从而推进艺术与生活、文化与民生、审美与社会发展的公共艺术的实践。
  教育处长孙磊教授从5个方面研究探讨我们倡导的“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的教学评价观。
  课程体系:构建四级培养体系。层级1:知识跨界;层级2:场域扩展;层级3:课程复合;层级4:场景共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艺术学科当中是一个单一学科的大学,但是在设计学科当中又是全科,如何关照设计学科相关的专业,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
  跨专业交叉课程群的选课模式,最近在尝试让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这两个专业在课程中互相交流,最后形成复合体的知识体系。
  基于知识链的“固定课程+菜单”式选课模式,是工作室的选课模式。包括分析市场和调研、策划和规划、创新设计、生产装配建造、营销、整体的生命周期等。
  最后我还想强调—下关于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这几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服务于大的学科建设,因为设计本身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庭的,我们要通过一个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把德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服务民生的设计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特色设计学科要立足于当下,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也要面向未来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设计自信、教育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设计体系,培养卓越设计人才,这是所有院校、特别是教指委应该研究的很重要的问题。.
  *转载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ISBN 9787302580874)
  6/《千峰翠色》国宴用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7/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梁八柱”式人才培养框架
  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台青岛基地
  9/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创产业实践实训中心
  10/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级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1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园
  1/《和台如意大漆笸箩》工艺美术(唐家路)
  2/《团和气》工艺美术(张航)
  3/《时尚智能绿色农机》工业设计(石元伍吴崇翔 刘志雄 张兆辉)
  4/《爆竹》环境艺术(曹培峰)
  5/《“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张烈、孔翠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金奖作品
其他文献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储存器覆水坛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形成因素、嬗变过程、变迁缘由进行追述,最终以覆水坛子再设计为落脚点进行创新设计。以文献阅读法、田野考察法对古代陶质日用器皿进行系统地了解,分析覆水坛子结构,为再设计提供结构支撑。传统储存器覆水坛子的器型对于现代设计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传统器物的造型、原理、源流、变迁、痛点进行阐述,将传统储存器覆水坛子的使用原理融入至现代设计,诞
摘要:探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之路。分析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特点以及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设计方法。“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策略。“互联网+”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要满足“互联网+”的需求和传播规律,寻求设计创新之路,从而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文
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1938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艺术院校。我主要讲一讲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图1的发展脉络图体现了两个信息:上边粉红色的图块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路径,下边绿色的图块是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路径,这两个发展路径既是平行的又是交叉的,其发展的原点都是1979年,时至今日已经41个年头。
摘要:本次设计应用研究目的在于将无意识设计理念融入家具设计当中。案例归纳法提炼“无意识”设计关键要素,并从习惯、情感、环境这三个方面提取无意识设计的设计方法过程,最后将设计方法应用到家具产品设计。将无意识设计方法与家具设计方法的融合,应用在室内落地衣架的设计当中。在家具设计中,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家具设计的中心,而“无意识设计”理念的提出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 家具设计 以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意识趋向于个性化、符号化和艺术化,并且具有当代审美导向的文化逻辑已经深刻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管是被动接纳还是主动融入当代消费文化,作为优秀
摘要:基于可持续理念提出对防蝗产品的设计研究。对可持续理念展开概念讨论,梳理深受蝗灾影响的地区特征,对防蝗产品市场现状进行分析,以可持续理念为基础,探究产品如何兼顾粮食安全及防控蝗虫等功能,从可持续设计的三维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策略。结合对东非农作模式的调研,从产品造型等四方面进行设计实践。改善了防蝗与绿色农作之间的矛盾点,为今后基于可持续理念的防蝗产品设计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 Edit 李杰 李叶  孙守迁,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设计学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机械
摘要:为了在现代首饰设计的创新中,更好地运用及了解金属工艺肌理美学特征,将金属工艺表面肌理美学特征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运用于首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主要从金属的固有属性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对金属表面肌理进行分类论述,同时,运用实地考察及访谈等方法收集金属表面肌理效果,并归纳及分析。金属工艺表面肌理的美学特征在现代首饰设计创新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观念与技术的进步,呈现丰富多彩的表面处理效果;从形式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 Edit 李杰 李叶  剂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兼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新文科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科技
摘要:探索能够充分表达传统工艺中富含的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意蕴的传统工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法与理论。通过对传统工艺品牌的视觉形象进行调研,归类分析出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传统工艺中蕴含的文化表达的需求,探索传统工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策略。得到基于文化表达进行传统工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具体方法,为其他传统工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并论证了文化表达对传统工艺品牌塑造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