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的职能和资源,建成四位一体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大势所趋。唯有明确职能,深度融合,提升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的职能和资源,建成四位一体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教育部、省政府对各县的要求。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连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2012年,我省又下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要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全省评估认定一批省级示范中心,创建8所左右国家级示范性机构。2020年前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并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制改革创新,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纵观当前我省各地教师发展中心创建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建目标任务远没有达到省厅规定要求,不少地级市连一个县都没创成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有的虽然创成了,但其机构还是松散型的,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等部门仍然各行其是。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唯有明确职能,深度融合,提升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
一、 明确职能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在原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基础上整合而成,合署办公,人力、物力、财力统一配置,对内一套班子,对外多块牌子。以合并单位原有功能为基础,以合并后“教师发展中心”的目标定位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功能衔接,人员融通;积极推进,稳步实施”为原则,力求做到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实现优质高效。建成后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研训一体”的教育教学指挥中心、教师发展服务中心、教育科研管理中心、教学评价研究中心、教育资源开发中心、教学经验推广中心、教育决策咨询中心。其职能至少包括:负责指导教学业务,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改革;负责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监控和评估;负责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负责教科研课题规划与管理;负责全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电化教育工作;负责网络管理,与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互联互通等,为教育教学、教师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负责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干的分类分层培育,统筹规划教干、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教师学历提高;负责教师职业道德、普通话、班主任、安全、心理健康等各类专题培训;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谋作用等。
二、 深度融合
要想发挥1+1>2的功能,成立后的教师发展中心人员性质应该是统一的。所有人员应该既是教研员,又是教科员,还是培训员,所以,每一位同志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内设机构应该是融合的。可以将原来的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内设为办公室、小学部(含学前教育)、中学部、信息资源部。办公室可以负责教师发展中心行政办公、日常事务、工作协调、后勤保障及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等;小学部可以负责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与管理,教干、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以及学历教育的组织、协调与服务等;中学部可以负责初中、高中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与管理,教干、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以及学历教育的组织、协调与服务等;信息资源部可以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研究提供资源支持,建设维护教师教育、教育信息网站。经费也应该是统一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一是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由县财政全额拨款。二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文件精神,“农村中小学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核定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县财政应按此标准,每年按实拨付教师培训费。三是政府按相关规定拨付的办公经费。
三、 提升内涵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主要看自身队伍建设有无提升。我们认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队伍水平决定着县级教师教研水平、科研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着全县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师培训工作。
(一) 以创促建,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强化研训人员角色意识,自觉将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起来,持续优化教科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
一要做实课堂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优质均衡特色教育,核心在教育质量,重点在课堂教学。作为县级教学业务主管部门,要注重常态教学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扶植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打造好学段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学校、样板学科,放大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教学调研中发现的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要重点调研,定点指导,促进全县课堂改革均衡发展。我们要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强化教学管理的过程监控,注重调研会诊、学业测试,切实引领教学、服务教学。
二要做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发展能力。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效孵化器。我们要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评比等工作,健全、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做好组织、管理、评比、推广的统筹工作,避免多头组织、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降低工作成本,营造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课题电子身份档案,通过平时抽查与集中检查等方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点做好省、市课题的全面检查评估工作,对不符合管理规定和研究要求的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进行整顿,淘汰无研究计划、无研究活动、无阶段研究成果的“三无”课题,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要做好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将培训工作与提高全县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培训工作重点,重点关注与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培训工作,要在健全培训规范、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上做文章,努力构建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培训内容,以进课堂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为主要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力求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 找准位置,强化并做好服务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形成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对照要求,明确职能,想尽办法,拓宽渠道,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县级教师业务素养全面发展。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促进发展。我们要梳理、规范、建立、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包括严格上班制度、严格在校工作制度、严格活动开展制度、严格督查制度等,确保各类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好、用得灵。同时,我们要建立长效制度约束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努力用制度促进发展。
其次,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研训人员要注重学习,强化研究,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智慧引领,在课改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要进一步强化学科研训人员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学科研训人员是县级学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作为,勤于学习,勤于调研,善于研究,善于突破,善于引领,注重学科教学的过程性监测,科学引领常态教学,提高常态教学实施水平,杜绝学科教学质量“短板”,人人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贡献,合力打造优质教育、幸福教育。二要既能坐得住,也能下得去。“教学调研”是研训人员引领教学的舞台、掌握教学话语权的源头、推进课改的重要手段,全体研训人员每周至少有2天要到学校调研听课。
再次,找准角色位置,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研训人员要切实做到为基层提供平等、公正、热情、周到的服务,下基层、进课堂,与教师心贴心,努力成为县级师资队伍中的首席专家。要注重教科研训工作的研究,善于总结、创新,努力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提高智慧服务的品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县域内教师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的职能和资源,建成四位一体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教育部、省政府对各县的要求。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连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2012年,我省又下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要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全省评估认定一批省级示范中心,创建8所左右国家级示范性机构。2020年前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并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制改革创新,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纵观当前我省各地教师发展中心创建现状,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建目标任务远没有达到省厅规定要求,不少地级市连一个县都没创成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有的虽然创成了,但其机构还是松散型的,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等部门仍然各行其是。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唯有明确职能,深度融合,提升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
一、 明确职能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在原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基础上整合而成,合署办公,人力、物力、财力统一配置,对内一套班子,对外多块牌子。以合并单位原有功能为基础,以合并后“教师发展中心”的目标定位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功能衔接,人员融通;积极推进,稳步实施”为原则,力求做到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实现优质高效。建成后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研训一体”的教育教学指挥中心、教师发展服务中心、教育科研管理中心、教学评价研究中心、教育资源开发中心、教学经验推广中心、教育决策咨询中心。其职能至少包括:负责指导教学业务,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改革;负责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监控和评估;负责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负责教科研课题规划与管理;负责全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电化教育工作;负责网络管理,与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互联互通等,为教育教学、教师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负责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干的分类分层培育,统筹规划教干、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教师学历提高;负责教师职业道德、普通话、班主任、安全、心理健康等各类专题培训;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谋作用等。
二、 深度融合
要想发挥1+1>2的功能,成立后的教师发展中心人员性质应该是统一的。所有人员应该既是教研员,又是教科员,还是培训员,所以,每一位同志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内设机构应该是融合的。可以将原来的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内设为办公室、小学部(含学前教育)、中学部、信息资源部。办公室可以负责教师发展中心行政办公、日常事务、工作协调、后勤保障及教师培训档案管理等;小学部可以负责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与管理,教干、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以及学历教育的组织、协调与服务等;中学部可以负责初中、高中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与管理,教干、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以及学历教育的组织、协调与服务等;信息资源部可以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研究提供资源支持,建设维护教师教育、教育信息网站。经费也应该是统一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一是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由县财政全额拨款。二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文件精神,“农村中小学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核定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县财政应按此标准,每年按实拨付教师培训费。三是政府按相关规定拨付的办公经费。
三、 提升内涵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主要看自身队伍建设有无提升。我们认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队伍水平决定着县级教师教研水平、科研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着全县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师培训工作。
(一) 以创促建,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强化研训人员角色意识,自觉将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起来,持续优化教科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
一要做实课堂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优质均衡特色教育,核心在教育质量,重点在课堂教学。作为县级教学业务主管部门,要注重常态教学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扶植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打造好学段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学校、样板学科,放大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教学调研中发现的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要重点调研,定点指导,促进全县课堂改革均衡发展。我们要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强化教学管理的过程监控,注重调研会诊、学业测试,切实引领教学、服务教学。
二要做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发展能力。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效孵化器。我们要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评比等工作,健全、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做好组织、管理、评比、推广的统筹工作,避免多头组织、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降低工作成本,营造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课题电子身份档案,通过平时抽查与集中检查等方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点做好省、市课题的全面检查评估工作,对不符合管理规定和研究要求的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进行整顿,淘汰无研究计划、无研究活动、无阶段研究成果的“三无”课题,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要做好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将培训工作与提高全县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培训工作重点,重点关注与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培训工作,要在健全培训规范、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上做文章,努力构建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培训内容,以进课堂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为主要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力求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 找准位置,强化并做好服务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形成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对照要求,明确职能,想尽办法,拓宽渠道,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县级教师业务素养全面发展。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促进发展。我们要梳理、规范、建立、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包括严格上班制度、严格在校工作制度、严格活动开展制度、严格督查制度等,确保各类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好、用得灵。同时,我们要建立长效制度约束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努力用制度促进发展。
其次,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研训人员要注重学习,强化研究,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智慧引领,在课改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要进一步强化学科研训人员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学科研训人员是县级学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作为,勤于学习,勤于调研,善于研究,善于突破,善于引领,注重学科教学的过程性监测,科学引领常态教学,提高常态教学实施水平,杜绝学科教学质量“短板”,人人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贡献,合力打造优质教育、幸福教育。二要既能坐得住,也能下得去。“教学调研”是研训人员引领教学的舞台、掌握教学话语权的源头、推进课改的重要手段,全体研训人员每周至少有2天要到学校调研听课。
再次,找准角色位置,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研训人员要切实做到为基层提供平等、公正、热情、周到的服务,下基层、进课堂,与教师心贴心,努力成为县级师资队伍中的首席专家。要注重教科研训工作的研究,善于总结、创新,努力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提高智慧服务的品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县域内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