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体验下的数学概念教学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既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通过创设有效体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把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乐于创造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数学思考;概念教学
  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简单地说,就是人对万事万物的亲身经历而印象深刻的心灵感悟。《数学课程标准》对体验做了这样的界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既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体验课程。”因此,如何通过创设有效体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把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乐于创造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谈谈对此的看法。
  一、结合已有经验,有效体验概念产生过程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离开了经验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体验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经验挂钩时,学生对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学习素材,设计引发知识迁移和激发探索心向的导向性问题,从而建立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使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
  人教版四年级《角的度量》是这样编排的:用角的大小比较引发角度测量需求,进而认识角的测量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按照教材这样设计,学生很难体验角的测量单位产生过程及其含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一笔带过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与认识,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认识量角器与量角操作,使数学课堂中只有操作,而缺乏深度的体验与数学思考。如何让学生自然而深入地体验角的测量单位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呢?
  【片断1】
  1.电脑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N条射线.
  观察,你想说些什么?(从一点出发可引出无数条射线;构起了很多个小角等)


  2.继续演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构成了角1;引出另两条射线,构成了角2.
  比一比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观察,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哪个角两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3.继续演示:角3.
  角1和角3哪个大,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来,除观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外,还可以数角里含有的小角的多少,谁多就谁大。
  4.出示遮掩的两个角:角1里有5个小角,角2里有2个小角,谁大?为什么?
  去除遮掩后,
  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看来用小角比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大小才行。
  如果比较这两个角,用哪个角作标准比较好?如果比较更小的角呢?
  看来,要准确地比出角的大小,我们不仅要有统一的小角,这个小角的大小还要适度。
  《角的度量》是一堂测量课,它与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无论在结构上、教学方式上都有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中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学习测量单位及测量方法的经验。这些联系、结构、经验,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测量单位度的认识与理解,能更深刻地体验角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片断1中,教师充分借助了学生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与活动模式,创设了有小角背景的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自主体验到角的大小比较,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两边叉开的大小,更可以借助于背景小角的数量来比较,进而在小角数量相同但单位小角不同的角的比较情景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体验到角度测量需要统一单位。
  二、遵循认知规律,有效体验概念本质属性
  遵循學生的认知规律是体验的前提。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较差,他们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知、动作、表象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按照知识形成的规律设计教学,从而使数学概念本质属性揭示的过程成为学生自然体验的过程。
  【片断2】
  1.认识1度
  (1)出示关于1度角的规定。让学生读一读。
  (2)用手势比一比1度角的大小,说一说对1度角的感受。
  (3)在圆形纸上找一找1度角,可以找到几个1度角?
  ▲小结:每两个刻度线之间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这个圆上共可以找到360个1度。
  2.认识几度
  (1)认识10度。出示圆上的其中一个10度角,让学生说角度。可以找到几个10度?
  (2)学生活动:在圆形图上自己画一个角,并说出这个角的度数。
  汇报:选择2至3名学生上台交流,说说这个角是几度,为什么?如果我要找一个5度角,可以怎么找?
  (3)深化:要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只要怎么办就行了?(弄清楚这个角里有几个1度的小角,就是几度了。)
  如果角比较大,也是1度1度地数吗?(可以先数几个10度,再数几个1度)
  3.小结回顾:看来,一个角有多大,我们只要知道这个角里含有多少个1度的角。
  角的度量的本质是角的度量单位的累加。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就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角的度量。在片断2中,让学生经历了从1度到10度再到几度的认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表达、反思,深刻地体验角的度数本质是一个角里含有几个1度角。这些从一到多、逐层深入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度量这个概念的本质,使后续的用量角器量角不再是机械的操作。   三、设计铺垫问题,有效体验概念外延特征
  设计铺垫式的问题是有效体验的关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只有把握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才能说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地应用这个概念。设计铺垫式的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式的层层分析,让学生充分体验概念外延的展现过程。
  【片断3】
  1.看图说度数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2.逐一出示两个边没对齐或顶点没对齐的图,让学生读数
  ▲为什么你们不能像刚才那样快速地读出角1的角度?(因为这个角的边没有刚好与圆形图的线对齐,不好数出角度)
  ▲那么让你来重新放置圆形图,你会注意些什么?(把圆形图的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这样就比较容易读出角的度数)
  ▲角2为什么不是80度,这里不是含有8个10度小角吗?(因为小角的顶点没有与角2对齐,所以这些小角不是角2的)
  反思:回顾刚才的活动,怎样放圆形小角图,才能又快又对地读出角的度数?
  ▲相机板书: 线-------边 重合
  点-------點
  3.估一估


  出示
  ▲先估一估。
  ▲怎么验证?(用有360度小角的圆形图来量)。
  片断3中,通过让学生经历正例、变式、反例等各种情况角度的读数,在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在这多层次、多维度的练习活动中,也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到角的度量的外延:在“线边重合、点点重合”前提下的所含有的单位角度的个数。厘清了概念外延,也就为概念的应用做好了准备。
  四、开展小组合作,有效体验概念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使学习个体之间的互补性得到充分发挥,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整体发展,它是有效体验的生长点。体验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学习行为,更应该是一个开放对话的过程。与伙伴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使概念应用的过程成为思维碰撞、共享成功、共享智慧的协作体验过程。
  【片断4】
  1.出示量角器
  ▲观察并思考:
  A:量角器与我们刚才研究的圆形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B:量角器上的这些数是什么意思?
  C: 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同桌商量。


  2.汇报交流
  ▲相机教学量角器的中心点、0度刻度线。
  ▲先尝试量角1。
  ▲反馈交流,规范量角方法。
  线-------边 点-------点 重合
  ▲再量角2,量后一生投影反馈,其他核对。
  ▲小结: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量角器量角的实质是角的度量概念的应用。清晰理解角的度量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学生借助这些理解就能正确、熟练地应用量角器来量角度了。片断4中,教师通过创设有要求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量角器与圆形图的差异,沟通圆形图的联系,然后尝试量角,使学生体验到用量角器量角实质上是角的度量的概念的应用,然后自主学会量角的方法。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直观的操作上,而是要用学生的有效体验架起理性思考与实践活动的桥梁,使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自我构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什么是“体验”:一个教育学概念的研究[J].今日教育,2009(5):34-37.
  [2]林修英.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2(7):113-114.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是未来民族发展与壮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成为建筑师、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白衣天使等等不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奋斗的中流砥柱,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建立在他们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身心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都将是幻想都将毫无意义。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单单是经济能力的竞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人才作为竞争背后的后备力量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身心。为建设发展中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综合实践 收集处理  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课堂。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占
期刊
【摘 要】示范教学是小学美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引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美术这门专业性极强的技能。但与此同时如果教师示范与引导的关系不当,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施展。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协调教师示范与引导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 示范 引导  一、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的特点  示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课堂演示或者做出典范等直
期刊
【摘 要】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中,自闭症儿童不仅需要专业的训练人员、老师、家长等人的支持,也需要志愿者的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给自闭症儿童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机构 自闭症儿童 志愿者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数量呈增长趋势,自闭症群体已引起
期刊
在过去关于教师的说法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有较大影响的一种说法,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坦率地说,就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而言,我以为这种“工程师论”是类似的言论中说得较好的一种。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这种说法没有被教师的经常性工作所困扰、纠缠,拨冗去芜,看取真谛,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灵魂”是什么?我们说,这里的灵魂指的就是一个人思想、精神方面的东西,诸如品行修养、人生態度、伦理道德、
期刊
【摘要】数形结合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儿童年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直观思维,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思维力和数学情感。  【关键词】数形结合;核心素养;解决策略  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能从数学的角度敏锐地审视各种问题,能用数学的方法和策略,严谨地、灵活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近日观摩了胡玉兰老
期刊
【摘要】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本文以降低学生习作难度的角度切入,从生活激发,在课堂激趣,通过多元激励,尝试让学生走好起步之路。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降低难度;激趣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习作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文结构的完整,语言文字的具体生动,字数的要求……这些让三年级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
期刊
【摘要】学校的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获胜。而团队智能的释放,需要上下一体,沟通畅达。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将沟通提升到管理策略的高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学习沟通技术,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促进学校管理顺畅而高效地展开。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实践中,本人从“找准‘位’更有‘味’——换位思考,关注需求;贴于‘心’更有‘情’——主动反馈,情感分享;授予‘渔’更有‘欲’——提供方法,紧盯过程”
期刊
【摘要】音乐是音乐情绪的积累和表达,学习音乐需要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本课设计围绕着丝竹乐的地域特色、演奏风格、乐队组成展开,让学生通过了解《喜洋洋》这首广东丝竹乐的代表作品的特点,深入了解汉族的代表音乐“丝竹乐”。  【关键词】参与;设计;深入了解  音乐是音乐情绪的积累和表达,学习音乐需要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尽量多的集合看、唱、听、奏、演来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设计围绕着丝竹乐的
期刊
【摘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可我们执教者可否思考过:看听学还是听学看,看似毫无顺序,难道真的毫无顺序吗?先看后学、先听后学、先学后看、先学后听,顺序不同,可能教学的效果也大大的不同。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作者仅用寥寥数语,便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又有点滑稽可笑的洪教头;一个忍辱负重、武艺高强、心地仁慈的梁山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