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受学生喜爱,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块。新课程标准也将歌唱教学定位为表现音乐以及培养学生音乐感受的重要手段。而就现状来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音乐歌唱模块教学与初中歌唱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对培养学生音乐爱好,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目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待解决。
一、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就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来看,当前其主要存在在以下几点问题:教学过于专业化,往往采用专业院校声乐理论或者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难度;或者将歌唱模块教学直接等同于唱歌教学,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此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准确的课程理念定位,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偏离。其次,从歌唱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内容存在随意性,部分教师对歌唱教学不重视,使得内容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无法理解与掌握,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受到影响。此外,从教学方式来看,许多教师针对歌唱教学往往只进行最基本的唱歌练习,与初中的照着乐谱教歌模式无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歌唱学习的整体感受,也容易影响学生歌唱的兴趣;同时,教学实践中,由于学习周期短、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演唱技巧等教学方法实践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二、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
1.明晰教學理念。在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循基本教学理念。如,要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教学上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取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教学上应遵循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审美性等原则。基本教学理念应该渗透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每一个环节中。同样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时时关注当今现代教学的核心元素,现代教学的核心元素包含:自主(独立)、交流(讨论)、自由(开放)、思考(质疑)、尊重(包容)、民主(平等)。为此,在明确高中音乐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明晰音乐教学的理念,关注现代教学核心元素,是歌唱教学的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教学才有清晰的思想和思路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学内容。高中音乐歌唱模块中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容量较大,且有一些难度。精选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做法可有如下:一是了解学生喜好,开发学生资源:在开设歌唱教学模块前,首先应对自己的学生素质和基础有个充分的了解,开学初让学生简单快速的浏览歌唱教材,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可以做个问卷小调查,让学生提供一些他们熟悉的、喜欢的声乐作品,了解学生对歌唱学习的态度和想法,供教师教学参考。二是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歌唱模块教学只有18个课时,除去一至两个课时用于学生音乐会或考核,可用的16个课时,每个单元教学用几个课时,可参考歌唱模块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建议:除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较少,用一课时教学外,其余六个单元至少用3个课时教学,如此下来,18个课时远远不够,只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删减和选择,保证重点、经典曲目的学习,做到课时与内容合理安排和谐统一。
3.重设教学策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必须摒弃传统中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理念,重新创设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具体策略如下:一是欣赏入手,注重感受体验。充分遵循音乐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在歌唱模块教学中同样重要。课标提出:在歌唱中融进音乐欣赏是必要的。歌唱教学中无论是合唱还是重唱、独唱,从欣赏入手,欣赏优秀的声乐范唱或是欣赏更有说服力和动员力的教师亲身范唱,让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美。用不同的要求重复欣赏,加深对作品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热爱。感知体验即是模仿学习的重要前奏。先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优秀的合唱范唱,体验作品的情绪,进一步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最重要的是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和声之美,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激发学习的热情。二是实践为主,强调和谐合作。歌唱模块教学,涉及合唱、重唱、独唱三种演唱形式,但应以合唱教学为主要形式,合唱是最高境界的声乐艺术,需要良好的合作和高度的和谐。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全体参与,共同合作。音准、节奏的准确性、音色的统一性,合唱的表现力需要每一个人共同来努力和创造,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和谐共处的意识。
4.提升教学价值。课程改革专家说过:“道德的课堂,是点燃、激发、唤醒学生。”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拥有信念、信仰。歌唱教学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良好的课堂教学,必然促进学生歌唱素质良好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歌唱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价值。除了课堂教学,举办音乐会,开展合唱、重唱、独唱等各种形式的歌咏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表现的舞台,都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歌唱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学生的自信,激发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并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从而体味人生的价值,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最高境界了,也正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文化价值所在。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只要教师们用心教学,不断实践,在歌唱教学理论上和演唱技巧上、教学经验等方面都将得到提升和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生对于音乐具备一定的理解欣赏能力,歌唱模块的教学能够基于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引导其更全面地进人音乐世界,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分析与总结,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提升歌唱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J].人民教育,2016(17).
[3]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音乐歌唱模块教学与初中歌唱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对培养学生音乐爱好,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目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待解决。
一、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就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来看,当前其主要存在在以下几点问题:教学过于专业化,往往采用专业院校声乐理论或者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难度;或者将歌唱模块教学直接等同于唱歌教学,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此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准确的课程理念定位,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偏离。其次,从歌唱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内容存在随意性,部分教师对歌唱教学不重视,使得内容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无法理解与掌握,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受到影响。此外,从教学方式来看,许多教师针对歌唱教学往往只进行最基本的唱歌练习,与初中的照着乐谱教歌模式无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歌唱学习的整体感受,也容易影响学生歌唱的兴趣;同时,教学实践中,由于学习周期短、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演唱技巧等教学方法实践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二、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
1.明晰教學理念。在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循基本教学理念。如,要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教学上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取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教学上应遵循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审美性等原则。基本教学理念应该渗透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每一个环节中。同样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时时关注当今现代教学的核心元素,现代教学的核心元素包含:自主(独立)、交流(讨论)、自由(开放)、思考(质疑)、尊重(包容)、民主(平等)。为此,在明确高中音乐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明晰音乐教学的理念,关注现代教学核心元素,是歌唱教学的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教学才有清晰的思想和思路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学内容。高中音乐歌唱模块中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容量较大,且有一些难度。精选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做法可有如下:一是了解学生喜好,开发学生资源:在开设歌唱教学模块前,首先应对自己的学生素质和基础有个充分的了解,开学初让学生简单快速的浏览歌唱教材,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可以做个问卷小调查,让学生提供一些他们熟悉的、喜欢的声乐作品,了解学生对歌唱学习的态度和想法,供教师教学参考。二是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歌唱模块教学只有18个课时,除去一至两个课时用于学生音乐会或考核,可用的16个课时,每个单元教学用几个课时,可参考歌唱模块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建议:除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较少,用一课时教学外,其余六个单元至少用3个课时教学,如此下来,18个课时远远不够,只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删减和选择,保证重点、经典曲目的学习,做到课时与内容合理安排和谐统一。
3.重设教学策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必须摒弃传统中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理念,重新创设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具体策略如下:一是欣赏入手,注重感受体验。充分遵循音乐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在歌唱模块教学中同样重要。课标提出:在歌唱中融进音乐欣赏是必要的。歌唱教学中无论是合唱还是重唱、独唱,从欣赏入手,欣赏优秀的声乐范唱或是欣赏更有说服力和动员力的教师亲身范唱,让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美。用不同的要求重复欣赏,加深对作品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热爱。感知体验即是模仿学习的重要前奏。先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优秀的合唱范唱,体验作品的情绪,进一步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最重要的是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和声之美,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激发学习的热情。二是实践为主,强调和谐合作。歌唱模块教学,涉及合唱、重唱、独唱三种演唱形式,但应以合唱教学为主要形式,合唱是最高境界的声乐艺术,需要良好的合作和高度的和谐。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全体参与,共同合作。音准、节奏的准确性、音色的统一性,合唱的表现力需要每一个人共同来努力和创造,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和谐共处的意识。
4.提升教学价值。课程改革专家说过:“道德的课堂,是点燃、激发、唤醒学生。”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拥有信念、信仰。歌唱教学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良好的课堂教学,必然促进学生歌唱素质良好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歌唱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价值。除了课堂教学,举办音乐会,开展合唱、重唱、独唱等各种形式的歌咏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表现的舞台,都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歌唱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学生的自信,激发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并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从而体味人生的价值,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最高境界了,也正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文化价值所在。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只要教师们用心教学,不断实践,在歌唱教学理论上和演唱技巧上、教学经验等方面都将得到提升和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生对于音乐具备一定的理解欣赏能力,歌唱模块的教学能够基于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引导其更全面地进人音乐世界,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分析与总结,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提升歌唱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J].人民教育,2016(17).
[3]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