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管世界上哪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意识,并且很好的保存了本民族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更是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的最佳表现。笔者将从外语教育的角度,阐释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影响,以此来解释外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外语;教育; 民族;文化
  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在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和其他民族发生接触以及交往等等。这种存在于民族和民族之间的交往,首先体现的语言方面。语言是民族之间产生交往的主要特征。语言就是反映民族文化关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展现了族文化关系的特点。语言不仅能够呈现各个民族生活中最能够表达人的精神意志的特点,它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灵深处秘密的钥匙,语言同时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更是保持民族关系和谐的纽带,将民族文化的历史完好的保存起来。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关系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民族关系的状况决定着语言关系的方向和特点,民族关系的发展制约着语言关系的发展和变化”。[1]著名的比较语言(印欧语言)学格里姆认为:“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2]无论是哪个民族,它的文化传承都是个人和群体在不断的劳动生活实践中累积的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和技能通,再通过教育进行传承。教育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同事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动机能和前进动力,通过也是文化传承的记忆、产物,它标志着人类显开始显现出灵性。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有25 个,在这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 个是全国独有民族、跨境民族和少小民族,少数民族的人口大约有1400多万。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每哥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方式。云南少数民族分别属于汉藏、南亚两种语系,藏缅、苗瑶、孟高棉、壮侗四大语族,共有11个语支。其中的8个少数民族保留着9种语言,分别是彝族、藏族、纳西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傈僳族、西双版纳傣族和德宏傣族。
  因为语言与文化以及民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形成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从地域文化看,从古至今,云南的西南部和西部民族地区就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必经之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在很久之前就有了“古西南丝绸之路”之誉称。在加上云南的独特的地形和气候,造就了云南地区形成了现今的多样化的格局。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云南至今还完好的保存着170 多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文化;又历史最悠久的象形文字和古乐谱;有保存完好的独具风格的古城建筑和“洞经”音乐;有刀耕火种的稻耕文化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都展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二、云南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现状
  现今全球一体化经济飞速发展,国际间频繁地进行着文化交流,这也给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结构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进行的外语教育中,也内陆的发达地区一样,要求其开设同样的外语,并进行外语教学。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要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或者成人教育阶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像我们预期得那么明显,大多数情况之下,都处在入不敷出的境况之中。尽管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都对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在这一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民族地区学生外语的平均成绩,还是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以为,首先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学条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造成,外语教育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功能。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制约的作用。“教育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产物,而民族文化传承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3]对于大部分少數民主的学生来说,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而汉语自然而然的就成为第二语言,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外语的学习就相当于第三语言,或第二外语的教育过程。
  在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条件之下,外语教育有着特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首先,从语言学习理论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母语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在语音、句法结构和词义辨析等等方面,极容易导致语言迁移中出现负迁移大于正迁移,这样就会酿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其次,在我们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民族学生很少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训练活动,这也使民族学生很难树立外语文化意识,这些民族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过程中,会习惯性的用业已形成的母语向第二语言迁移,然后再向外语语文化迁移进行机械的学习外语。这样很容易导致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文化的缺失,出现反比关系。
  文化信息要靠语言作为容器和载体,对任意语言的学习过程都可以说是该民族的文化学习并且认知的过程。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外语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当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接受外语教育,特别是在文化多样性环境之下,通常会表现出有意识地排斥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又或者表现出对外语的盲目模仿和学习,当学习不正宗的外语;或者有意识地排斥目的语文化外语文化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对待外语的消极做法。结果,在外语学习上通常是事倍功半,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外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无可否认,民族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教育过程。教育实质上一种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同时也是沿承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经验的根本途径。因此可知,外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进行外语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那些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利交流的人才,而外语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学习并且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肯定和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是在教育机制作用下培养民族自身历史、人文以及生活方面的民族意识和精神,这会让我们在思想上形成“内在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之间的冲突,但是二者经过不断地“磨合”、互相调适,即可达到兼容的目标。语言文化所谈到的兼容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范畴,并且不是平行,通常会有多和少、重和轻的差别。说到底是一个关系问题。
  从另一方面谈,民族作为一个群体,都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和他民族进行往来,在进行民族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语言以及语言教育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以此来保证两者的跨文化交流,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外语教育是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民族意识、传承方式、心理以及民族文化的选择等等方面带来影响,亦或是否会造成民族语言文化的淡化、濒危,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要建立在自身发展需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外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存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
  在我们实施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积极、有效地使各个少数民族很好地维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因为如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记,加入一个民族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就不能够真正的了解民族的认同、民族的识别以及民族的精神意志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是复杂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而忽略其重要性,也不能因为现实的复杂性而忽略其重要性。通过对这一些列问题的研讨,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树立文化意识是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进行外语教育的基础,而语言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外语教育中对待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准则,当这两种理念一同应用在教育中的时候,才能够产生积极的调适性,并通过正确认知和处理外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这样的理念实践实际上是对民族高等教育都具有良好的启示意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少数民族跨文化外语教育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戴庆厦. 汉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2]何俊芳. 语言人类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3]冯增俊. 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静(1980—),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宽容思想贯穿在伊斯兰教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自由、主事人理念以及人际交往等三个方面。在全球化的时代,伊斯兰教要实现真正的复兴,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要重现过去的辉煌,还需要发扬往日思想的宽容性。  关键词:伊斯兰教;宽容性;排他性  “宽容”一词,意味着“心胸宽广,能够接受他人的言语行动”。准确地说是指一个人或机构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却不进行阻止、妨碍或
期刊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媒介的经典普遍边缘化,传统文学经典如何面对这个危机,利用自己优质资源参与当下文化生活,从而使经典既保持它的延续,又焕发出新生命?本文从视觉形象角度,以国家名片和地方名片建构为例,阐述孙悟空形象在当代的建构,探讨经典在读图时代的接受方式。  关键词:孙悟空;国家名片;地方名片;视觉形象;当代建构  一、孙悟空经典形象在当代的消解和建构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学史中
期刊
当歌者拿到一个新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最基本的应该是识谱,然后是对歌词的理解、调式的分析等,在这一过程中,识谱是很重要的。因为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比较强,歌曲旋律的发展变化相当丰富,比如:各种装饰音的大量运用,复杂的节奏型变化,加之衬词等特点,使其民族风情尽显其中。而且在调式分析中,旋律的特点是把握其调式、调性的重要依据,所以只有认真视唱作品,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完整地把握作品。其次,就是用心灵去和作品摩
期刊
摘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长篇小说的典型代表之一,曾获第2l届谷崎润一郎奖(1985年度)。文章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主人公在冷酷现实社会及死后在世界尽头小镇上的行为表现。第一部分以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理论,意识与无意识理论为依据,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第二部分主要从福柯的疯癫叙述和规训与惩罚相关理论,论述了被异质化的主人公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世界里的生存境况。  
期刊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最富盛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宠儿》是为其代表作。本文将从拉康和伊利格瑞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镜像阶段,象征界和前俄狄浦斯阶段来分析的身份构建过程,从而试图其作为一名年轻的黑人女性成功构建其身份的意义。  关键词:丹佛;身份构建;镜像阶段;象征界;前俄狄浦斯阶段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她被认为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宠
期刊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莆田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莆仙民间乐坛上有一种古老独特的乐器名叫“文枕琴”。它形如枕头,音似胡琴,因此也叫枕头琴、九弦琴,是莆仙戏乐器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文枕琴系唐代乐器“扎筝”,称“V秦”,俗称枕头琴。它是流传在莆田涵江塘头、哆头一带“文十番”中所有的拉奏乐器。1979年以来,文枕琴乐器
期刊
莆仙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剧种之一,是早期南戏的一个支派,唱腔曲牌有一千多种,莆仙戏历代艺人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说。许多戏班吸收了不少客曲(外地唱腔),有些新办的戏班几乎改调而歌之。建国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古老剧种获得了新的生机。莆仙两地音乐工作者致力于莆仙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并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在省市戏剧会演中荣获音乐设计奖的共有二十余个剧目。现就鲤声剧团的《春草闯堂》等优秀剧目,
期刊
摘要:词类活用的现象很普遍,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往往流于语法分析层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不同于语法分析的结论。  关键词:隐喻; 修辞;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前论  (一)以鲁迅作品为例的原因  鲁迅先生的小说,无疑影响了一个时代,直至今日仍是我们不可舍弃的精神食粮。作为白话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先生对词语选择精确、传神,对中国传统修辞格熟练
期刊
摘 要 民族音乐赏析课程是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队伍也比较薄弱,不能适应民族音乐学习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简要阐述高校在民族音乐赏析课程方面的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民族音乐 赏析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生活方
期刊
摘要: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被称赞为“中国第二代孔雀王”。 她在多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两棵树》《雀之灵》等很多著名的舞蹈作品。本文结合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原生态特征和我国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分析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启发,进一步探讨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原生态舞蹈艺术文化。  关键词:杨丽萍;舞蹈作品;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影响  不管是《雀之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