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零售第一传媒《黄鹤楼周刊》自创刊以来,坚持“服务终端 引导终端 造福终端”理念,以“服务为王”为宗旨,在充分认识标题制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以“简、近、趣、美”为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性格,初步实现报纸质升量增的目标。
关键词:标题制作;黄鹤楼周刊;简洁化;生动化;口语化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49-02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也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可见标题制作的重要性。
当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泛滥,媒体竞争激烈。受众在接触广播电视媒体时,决定一个节目生死的只有0.1秒换频道的速度。而纸质媒体,被读者“投票”的时间可能更短。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是一份报纸的眼睛。如何作出别具一格、形式新颖的标题,如何叫“明眸善睐”的标题为报纸说话,成为了报纸“兵家必争”之技。
《黄鹤楼周刊》(前身为《红金龙周刊》)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黄鹤楼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创办,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作为第一份直接面向零售终端的全国性报纸,《黄鹤楼周刊》自2006年1月创刊以来,以“打造中国零售第一传媒”为目标,不断拉近编读距离,不断提高报纸质量,目前,月发行量已突破320万份,读者覆盖全国300余个地、市、州,成为月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零售业大报。为更进一步吸引受众,在“服务为王”办报理念的指引下,《黄鹤楼周刊》将做好标题、做出优秀标题作为增强实力、彰显特色的有力武器,以“简、近、趣、美”为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性格,初步实现报纸质升量增的目标。
一、简:增一字则余,减一字则缺
简洁明快的标题总是能获得读者的青睐。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准确、简练的语言体现在标题上。如:《孙女帮外公圆环游世界梦》(2012年5月25日《黄鹤楼周刊》),讲述了一名86岁的老工程师一辈子没出过国,最近查出患有淋巴癌。老人的外孙女发了一条微博,希望网友拿着外公的肖像在世界各地合影,让老人看看这个世界。没想到,一下子有上万张照片传回来。文字言简意赅,使读者扫一眼就知道了大概。省略不是随意的删弃,一些说明性、解释性或是交代场景、烘托气氛的内容可以在副标题或引题中点出。这个标题还通过引题“1条微博1天时间20多个国家上万张照片”点出了文章的细节。又如《健康面前“盐”多必失》(2012年11月30日《黄鹤楼周刊》)标题简洁有力,通过主标题就给读者一种提醒: “盐”的摄入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冬季。同时,为方便读者一秒钟知道文章最重要的细节,还通过引题“成人每天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注明。
作标题要善于省略,省略掉那些消息的来源、不必要的议论,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拎出入题。同时,要善于在锤炼字句上下功夫。比如《黄飞鸿真有位十三姨吗》(2012年5月18日《黄鹤楼周刊》),标题简洁通俗,提出两个显著性的人物吸引读者注意,一个“真”字,既表达了一种质疑,历史是否同影视剧一样,存在一个敢爱敢恨的十三姨,也通过反问的语气吸引读者去文内寻找答案。类似的还有《大本钟也会“罢工”?》、《吃猪血能防雾霾?》、《外婆有钱……》等。
需要注意的是,省略不是无原则的,不应该伤害文意,既要简洁利落,又要清晰易懂,即“减一字则缺,增一字则余”。如果是为简洁而无限制的删除而使标题制作得莫名其妙,甚至引发歧义,则是有悖初衷了。
二、近:口语入题
读者可以说是报纸的生命。读者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亲切自然,表现力强。报纸编辑想要做出更贴近、更生动的标题,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在不伤害文意,又能很好的体现报纸的性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平实的口语来表达。
首先,尽可能地使用“我们”“你”“咱”“您”等称谓词,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成为虚拟的对方,如《奇特的地名之旅,你体验过没》(2012年7月6日《黄鹤楼周刊》),讲述一个喜欢收藏千奇百怪的车票的年轻小伙子,为了收集好玩的车票,专门坐绿皮车,还因为了解车票、机车、车次,抢到了热门的车票的故事。标题没有使用生硬的、万金油式词汇,而是采用一种对话的形式,一方面使读者感受到报纸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读编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标题还有《人民币上的美景,你去过几处》、《这些稀奇古怪的暑假作业 你会做几道》等等。
其次,树立平民意识,俯下身子多从内容和语言上思考读者的感受。因为书面语进入读者的记忆系统,需要将信息理解后再转换成自己惯用的语言存进大脑,中间有个转换的过程,不太便于读者的记忆,自然与读者有距离。如果能以口语直接入题,亲切通俗,自然受读者喜欢。如《瞧这一家子 全是炒股人》,文章讲述了在全民防股市的时期,长沙一个父子婆媳一起在股市拼杀多年并取得让不少股民“羡慕嫉妒恨”的成绩的故事。仿用口语化的电视剧名称来入题,就把这样一个对于不炒股或者不太了解炒股的人来说可能有距离的新闻,表达的生动贴切,为文章增色不少。这样的例子还有《吃皇帝的宴席还要饿肚子 道光就这么抠》、《被毒虫叮了 怎么办》、《大哥不打了 成龙宣布告别动作片称接班人难找》等等。
三、趣:引用熟语,生动形象
平平淡淡的标题,如过眼烟云,读者一扫而过;新颖别致的标题,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常见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经过时间的检验,又广泛流传于大众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生动性。用熟语做标题,既是编辑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报纸性格的体现,更是吸引读者注意的有效方式。如《胶囊猛于虎?》(2012年5月4日《黄鹤楼周刊》),在央视曝光毒胶囊,人们谈胶囊色变之时,周刊推出了一系列报道,指出服用胶囊并不是那么容易铬中毒,空心胶囊不靠谱,拆开胶囊服用药物也不可取。标题套用熟语“苛政猛于虎”,生动形象,并使用疑问语气对胶囊的危害提出质疑,提醒大家不要恐慌。又如《尿结石“重男轻女”》(2012年7月20日《黄鹤楼周刊》),文章的内容是尿结石在男性身上多发,并指出尿结石的防范措施。如果只是用平平的标题,就无法引起读者的注意。而这个标题,将大众熟知的熟语嵌入,生动形象,不仅受大众喜欢,还由于熟语自身的简短、容易识记的特征,也使标题甚至整篇文章长久地留在读者的脑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由于自身的亲和力和表现力,成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并乐于使用的词汇。报纸要进一步贴近受众,满足读题时代受众的各种需求,使用有生命力、扩散力和张力的网络语言做标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历史上那些雷人的真事儿》、《古代最牛枪手》、《赵匡胤吃“霸王餐”》、《三国时代少有高富帅》,通过使用“雷人”、“最牛”、“霸王餐”、“高富帅”等网络新词,使历史故事也散发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既生动贴切,也妙趣横生。让读者读过标题后眼前一亮,萌生继续读下去的意愿。
四、美:巧用修辞
报纸标题既有准确传达或评价新闻信息的作用和责任,也有使读者反复回味仍余味不散、反复鉴赏仍韵味悠长、反复思考仍深意不断的使命。古典诗词名句为我们的标题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古典诗词善于通过多种修辞创设意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标题制作适当使用修辞,既可以委婉的传达新闻信息,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看”到月饼香》,原标题是《画月饼》,讲述小时候中秋没有钱吃月饼,母亲画了一个月饼。看着月饼,仿佛闻到了一股清香扑面。月饼的香味应该是闻到的,但是因为并没有真实的月饼,只是看着图画中的月饼,所以将两种感觉打通,既看到了也闻到了。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就有读下去的欲望,同时读完全文还是会回味这个标题,豁然开朗,也就有一种记忆的效果。《举手之劳或成别人的春天》,文章讲述一个老师用行动帮助一个学生,给了学生奋斗的勇气。对自己是举手之劳,对于别人可能就是很大的帮助,甚至影响一生。通过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一种一读究竟的欲望。《订的是敲门声》,乍一看,似乎违背常理,敲门声怎么能订呢?实际上文章讲述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奶奶为了找到人帮忙在自己归西时打给儿子,故意把报箱堵死,并请邮递员把报送到手中的故事。通过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借代手法的运用,反映的是老无所依的无奈。感情真挚,可读性强。
《楼茂记:和善赢来千家客,济穷获得万人心》套用古诗的对仗手法,使新闻标题别具一格,更具独创性和审美力度,大大增强新闻标题的修辞效果,使新闻标题文采斐然,情味兼备。类似的还有《蒲松龄请宰相吃太阳》《一家三口照婚纱照》《花样月饼的花名堂》等等。
胡乔木说:“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网络时代的到来,浅阅读、快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谁能从读者的视角,用读者熟悉并且喜欢的语言,反映读者的生活,谁制作的标题让读者感到亲近,感到美,谁才有可能在“读题时代”赢得读者垂青。《黄鹤楼周刊》在“服务为王”办报理念的指引下,在做出优秀标题上下了一番功夫,逐渐形成了自己“简、近、趣、美”的标题特色,并以此为契机,在“服务终端 引导终端 造福终端”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岩.如何让报纸新闻标题更有吸引力[J].青年记者,2012(6).
[2] 浅谈报纸新闻标题制作[OL].http://media.people.com.cn/GB/ 22114/86916/86917/7204381.html.
[3] 从新闻标题看报纸的风格差异——以有关巴金先生逝世的新闻为例[OL].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 55469/4535299.html.
[4] 报纸标题的另一种解读[OL].浙江在线,http://www.zjol.com.cn/ 05cjr/system/2003/06/09/001652635.shtml.
[5] 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六大趋势[OL].天山网,http://www. tianshannet.com.
关键词:标题制作;黄鹤楼周刊;简洁化;生动化;口语化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49-02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也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可见标题制作的重要性。
当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泛滥,媒体竞争激烈。受众在接触广播电视媒体时,决定一个节目生死的只有0.1秒换频道的速度。而纸质媒体,被读者“投票”的时间可能更短。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是一份报纸的眼睛。如何作出别具一格、形式新颖的标题,如何叫“明眸善睐”的标题为报纸说话,成为了报纸“兵家必争”之技。
《黄鹤楼周刊》(前身为《红金龙周刊》)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黄鹤楼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创办,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作为第一份直接面向零售终端的全国性报纸,《黄鹤楼周刊》自2006年1月创刊以来,以“打造中国零售第一传媒”为目标,不断拉近编读距离,不断提高报纸质量,目前,月发行量已突破320万份,读者覆盖全国300余个地、市、州,成为月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零售业大报。为更进一步吸引受众,在“服务为王”办报理念的指引下,《黄鹤楼周刊》将做好标题、做出优秀标题作为增强实力、彰显特色的有力武器,以“简、近、趣、美”为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性格,初步实现报纸质升量增的目标。
一、简:增一字则余,减一字则缺
简洁明快的标题总是能获得读者的青睐。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准确、简练的语言体现在标题上。如:《孙女帮外公圆环游世界梦》(2012年5月25日《黄鹤楼周刊》),讲述了一名86岁的老工程师一辈子没出过国,最近查出患有淋巴癌。老人的外孙女发了一条微博,希望网友拿着外公的肖像在世界各地合影,让老人看看这个世界。没想到,一下子有上万张照片传回来。文字言简意赅,使读者扫一眼就知道了大概。省略不是随意的删弃,一些说明性、解释性或是交代场景、烘托气氛的内容可以在副标题或引题中点出。这个标题还通过引题“1条微博1天时间20多个国家上万张照片”点出了文章的细节。又如《健康面前“盐”多必失》(2012年11月30日《黄鹤楼周刊》)标题简洁有力,通过主标题就给读者一种提醒: “盐”的摄入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冬季。同时,为方便读者一秒钟知道文章最重要的细节,还通过引题“成人每天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注明。
作标题要善于省略,省略掉那些消息的来源、不必要的议论,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拎出入题。同时,要善于在锤炼字句上下功夫。比如《黄飞鸿真有位十三姨吗》(2012年5月18日《黄鹤楼周刊》),标题简洁通俗,提出两个显著性的人物吸引读者注意,一个“真”字,既表达了一种质疑,历史是否同影视剧一样,存在一个敢爱敢恨的十三姨,也通过反问的语气吸引读者去文内寻找答案。类似的还有《大本钟也会“罢工”?》、《吃猪血能防雾霾?》、《外婆有钱……》等。
需要注意的是,省略不是无原则的,不应该伤害文意,既要简洁利落,又要清晰易懂,即“减一字则缺,增一字则余”。如果是为简洁而无限制的删除而使标题制作得莫名其妙,甚至引发歧义,则是有悖初衷了。
二、近:口语入题
读者可以说是报纸的生命。读者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亲切自然,表现力强。报纸编辑想要做出更贴近、更生动的标题,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在不伤害文意,又能很好的体现报纸的性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平实的口语来表达。
首先,尽可能地使用“我们”“你”“咱”“您”等称谓词,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成为虚拟的对方,如《奇特的地名之旅,你体验过没》(2012年7月6日《黄鹤楼周刊》),讲述一个喜欢收藏千奇百怪的车票的年轻小伙子,为了收集好玩的车票,专门坐绿皮车,还因为了解车票、机车、车次,抢到了热门的车票的故事。标题没有使用生硬的、万金油式词汇,而是采用一种对话的形式,一方面使读者感受到报纸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读编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标题还有《人民币上的美景,你去过几处》、《这些稀奇古怪的暑假作业 你会做几道》等等。
其次,树立平民意识,俯下身子多从内容和语言上思考读者的感受。因为书面语进入读者的记忆系统,需要将信息理解后再转换成自己惯用的语言存进大脑,中间有个转换的过程,不太便于读者的记忆,自然与读者有距离。如果能以口语直接入题,亲切通俗,自然受读者喜欢。如《瞧这一家子 全是炒股人》,文章讲述了在全民防股市的时期,长沙一个父子婆媳一起在股市拼杀多年并取得让不少股民“羡慕嫉妒恨”的成绩的故事。仿用口语化的电视剧名称来入题,就把这样一个对于不炒股或者不太了解炒股的人来说可能有距离的新闻,表达的生动贴切,为文章增色不少。这样的例子还有《吃皇帝的宴席还要饿肚子 道光就这么抠》、《被毒虫叮了 怎么办》、《大哥不打了 成龙宣布告别动作片称接班人难找》等等。
三、趣:引用熟语,生动形象
平平淡淡的标题,如过眼烟云,读者一扫而过;新颖别致的标题,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常见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经过时间的检验,又广泛流传于大众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生动性。用熟语做标题,既是编辑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报纸性格的体现,更是吸引读者注意的有效方式。如《胶囊猛于虎?》(2012年5月4日《黄鹤楼周刊》),在央视曝光毒胶囊,人们谈胶囊色变之时,周刊推出了一系列报道,指出服用胶囊并不是那么容易铬中毒,空心胶囊不靠谱,拆开胶囊服用药物也不可取。标题套用熟语“苛政猛于虎”,生动形象,并使用疑问语气对胶囊的危害提出质疑,提醒大家不要恐慌。又如《尿结石“重男轻女”》(2012年7月20日《黄鹤楼周刊》),文章的内容是尿结石在男性身上多发,并指出尿结石的防范措施。如果只是用平平的标题,就无法引起读者的注意。而这个标题,将大众熟知的熟语嵌入,生动形象,不仅受大众喜欢,还由于熟语自身的简短、容易识记的特征,也使标题甚至整篇文章长久地留在读者的脑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由于自身的亲和力和表现力,成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并乐于使用的词汇。报纸要进一步贴近受众,满足读题时代受众的各种需求,使用有生命力、扩散力和张力的网络语言做标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历史上那些雷人的真事儿》、《古代最牛枪手》、《赵匡胤吃“霸王餐”》、《三国时代少有高富帅》,通过使用“雷人”、“最牛”、“霸王餐”、“高富帅”等网络新词,使历史故事也散发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既生动贴切,也妙趣横生。让读者读过标题后眼前一亮,萌生继续读下去的意愿。
四、美:巧用修辞
报纸标题既有准确传达或评价新闻信息的作用和责任,也有使读者反复回味仍余味不散、反复鉴赏仍韵味悠长、反复思考仍深意不断的使命。古典诗词名句为我们的标题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古典诗词善于通过多种修辞创设意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标题制作适当使用修辞,既可以委婉的传达新闻信息,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看”到月饼香》,原标题是《画月饼》,讲述小时候中秋没有钱吃月饼,母亲画了一个月饼。看着月饼,仿佛闻到了一股清香扑面。月饼的香味应该是闻到的,但是因为并没有真实的月饼,只是看着图画中的月饼,所以将两种感觉打通,既看到了也闻到了。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就有读下去的欲望,同时读完全文还是会回味这个标题,豁然开朗,也就有一种记忆的效果。《举手之劳或成别人的春天》,文章讲述一个老师用行动帮助一个学生,给了学生奋斗的勇气。对自己是举手之劳,对于别人可能就是很大的帮助,甚至影响一生。通过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一种一读究竟的欲望。《订的是敲门声》,乍一看,似乎违背常理,敲门声怎么能订呢?实际上文章讲述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奶奶为了找到人帮忙在自己归西时打给儿子,故意把报箱堵死,并请邮递员把报送到手中的故事。通过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借代手法的运用,反映的是老无所依的无奈。感情真挚,可读性强。
《楼茂记:和善赢来千家客,济穷获得万人心》套用古诗的对仗手法,使新闻标题别具一格,更具独创性和审美力度,大大增强新闻标题的修辞效果,使新闻标题文采斐然,情味兼备。类似的还有《蒲松龄请宰相吃太阳》《一家三口照婚纱照》《花样月饼的花名堂》等等。
胡乔木说:“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网络时代的到来,浅阅读、快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谁能从读者的视角,用读者熟悉并且喜欢的语言,反映读者的生活,谁制作的标题让读者感到亲近,感到美,谁才有可能在“读题时代”赢得读者垂青。《黄鹤楼周刊》在“服务为王”办报理念的指引下,在做出优秀标题上下了一番功夫,逐渐形成了自己“简、近、趣、美”的标题特色,并以此为契机,在“服务终端 引导终端 造福终端”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岩.如何让报纸新闻标题更有吸引力[J].青年记者,2012(6).
[2] 浅谈报纸新闻标题制作[OL].http://media.people.com.cn/GB/ 22114/86916/86917/7204381.html.
[3] 从新闻标题看报纸的风格差异——以有关巴金先生逝世的新闻为例[OL].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 55469/4535299.html.
[4] 报纸标题的另一种解读[OL].浙江在线,http://www.zjol.com.cn/ 05cjr/system/2003/06/09/001652635.shtml.
[5] 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六大趋势[OL].天山网,http://www. tianshan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