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二娃”的依赖性行为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后,“二娃”逐渐多了起来,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幼儿是“二娃”。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部分“二娃”的依赖性行为成为习惯。依赖行为是幼儿在生活自理、心理情感、行为学习等方面过分依靠看护人或其他人,出现与相应年龄不符合的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宜的教育,让幼儿愉悦、健康地成长。”本文深入分析了“二娃”依赖行为,了解幼儿依赖行为的成因,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纠正幼儿的依赖性行为。

“二娃”依赖性行为问题现状


  (一)不能独处
  部分孩子需要有熟悉的人一直在身边,否则就哭闹;还有一些孩子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他们怕冲水的声音;还有部分孩子在自主玩玩具时,看不到老师在身边,便不愿意玩。
  (二)依赖大人
  每天午餐时,孩子们都等着老师喂,不喂就不吃;到喝水时间了,孩子们就等着老师帮忙倒水、拿杯子;午休时间到了,孩子们的鞋子不脱,衣服不脱,连被子都不打开;上厕所时,裤子等着老师帮忙脱、提;游戏时间,鞋子玩掉了就会哭闹,等老师帮忙穿。
  (三)依赖实物

  有个别孩子时刻要握着玩偶或毛毯,睡觉时也要拿着。有的孩子手中一定要拿着妈妈的一件物品。还有些孩子总是吸吮拇指,不让吸便会一直哭闹。

“二娃”依赖行为产生的

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
  1.“二娃”在家享有特殊待遇,受家长的关注较多,所以,“二娃”普遍更受溺爱。如“二娃”在家时,家长总是和老大说,他是弟弟让着他。吃“独食”也是“理所应当”,部分家长愿意用物质满足“二娃”的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很少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这会导致孩子对家长或对某种物品产生依赖行为,以至于不能独立。
  2.家长的包办代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要让着他或者帮他做,导致孩子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不会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行为会让孩子们觉得每件事情都不用亲力亲为就能完成。
  (二)孩子存在依赖心理
  幼儿缺乏独立能力,对他人有一定的心理依赖,而部分家长并不了解,也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导致孩子出现哭闹或依赖他人等行为。

改善孩子依赖性行为的建议


  (一)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会表现出自信、独立,愿意与他人交流,不依赖成人或物体。就此,家长要正确教育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分享游戏,多主动拥抱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二)给孩子足够的鼓励
  针对有依赖性行为的孩子,家长要多鼓励他们独自做事,并多给予肯定。当孩子学会了新技能,偶然能自己穿衣服时,家长要马上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努力,如孩子能自己拿起筷子吃饭,虽然拿不稳,但是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努力,并及时给予表扬。
  (三)给孩子足够的实践
  家长要多让孩子做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如吃饭时让孩子自己吃,起床时告诉孩子今天的天气,雪天或雨天,让他们观察外面的天气情况,自己选择适合今天穿的衣服。
  (四)家长要爱之有度
  家长在生活中要适当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放手让他们尝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存在依赖性行为的“二娃”普遍较多,家长和教师应给予重视,多提供给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并多鼓励幼儿。
  综上所述,“二娃”的依赖心理纠正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家长和教师要耐心鼓励,改变“二娃”的依赖性行为。
其他文献
留守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幼儿园留守儿童更应引起幼教工作者的注意。幼儿园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孤僻、优柔寡断、冲动、逆反等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幼儿应给以关爱和关注。文章主要论述关爱留守儿童,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方法和策略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了解留守儿童实际情况,拉近师幼距离  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首先应分析和了解班级幼儿的家庭背景和实际情况,对班级幼儿的信息进行分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去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与兴趣。探究是幼儿的一种本能,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能力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幼儿大胆地探究科学、创造创新,以提升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幼儿选择有利于科
区域活动是依据幼儿发展需求与幼儿园相关教育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爱。区域活动涉及科学类、美工类、角色表演等方面,彰显了自选性、自主性等特征。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引领者、点拨者与指导者。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关注材料投放与区域活动环境的构建  (一)彰显适宜性  教师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依据区域活动的主题,做到有
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推进美术活动的革新,以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提问引导,改变绘画内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创作时虽然会在脑海中产生众多的想法,但真正付诸笔端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以交通工具绘画为例,在进行绘画实践时,许多幼儿陷入了单一、僵滞的思维境地,即绘画的内容基本都与现实中的各类车子相似。对此,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宝宝们,我们在路上看到的车子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结合本园的特色,我们曾经策划了一次豌豆种植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了好几次兴趣缺失期,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鼓励自主选择,抓住幼儿兴趣  冬日来临,天气越来越冷,教室外置物架上的植物被冻伤枯萎。孩子们说:“我们的植物怎么发黄了?好像我的植物死掉了。”“是的,我的植物也是,叶子都没了。”这到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幼儿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方法,可以让幼儿获得健康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赏识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赏识教育对幼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长时间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卑,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二,幼儿与成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想法有较大的差别;赏识教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探索。今天,我想以教研叙事的方式谈谈我的管理之路。本学期的教研重点是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我作为业务园长,带领团队围绕“以幼儿发展为主,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原则,走上创“墙”之路。  诊断找问题  从教师上传的互动照片上,看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起来,幼儿指着墙面与同伴进行讲述、幼儿在自己张贴作品、
近日,国内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15岁以下儿童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发病率增长近4倍。  对于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家族中都会有一两个被确诊的糖尿病人。但我们平常所说的糖尿病基本都是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与此次研究提及的1型糖尿病,又有什么不同呢? 1型糖尿病偏爱15岁以下儿童  根据台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何斐介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发
随着环保意识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正式实施,上海率先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根据国家规划战略,2020年我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要开始布局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要从年轻人开始做起,也要着重对幼儿的观念培养,结合国家政策要求,要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  国内幼儿园垃圾分类  教育现状  上海
幼儿的年龄较小,思想行为并不成熟。但幼儿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而且比较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因此,在幼儿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幼儿常规行为习惯、日常文明行为等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策略。  主动培养幼儿的  常规行为习惯  虽然幼儿年龄较小,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幼儿园教师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