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浅议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教学中课堂管理、师生角色、课堂行为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但随之带来的不良因素却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制约、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反思中改进,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情景;合作交流;习题设计;课堂小结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较之以前变化很大,教师们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因为只有不断的给课堂注入生命之泉,才能确保学生不会“饥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新课程教学中课堂管理、师生角色、课堂行为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但随之带来的不良因素却让我们感到困 惑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如一些较重要的教学环节被丢失;因课堂活动量的增加,使得组织教学环节薄弱;过于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重形式 而忽略本质;课堂教学缺乏信息的反馈,习题的优化设计不足,小结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制约、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反思中改进,才 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一、教学情景的创设不能只图绚丽多姿、趣味横生;而要扣生心弦,激其探究
  教 学中情境的创设的确为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但若将其当作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的方法,不根据内容需求而一 味的追求外在的“创新、有趣”,看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实则干扰了学习的有效性,冲淡了数学的探索味,导致舍本求末。
  情境创设的很美,可学生的判断却始终无法进入教师的“预想规范”,这失效的情境有无存在的必要呢?
  類似的情境无须一一举例,有的甚至不切合实际,与课的内容毫无联联系。如此,教师劳神费力,学生缺乏“感应”的创设没它也罢。创设情境是为了促使学生好奇探 求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在于其多华丽、多生动,而在于学生对情境的反应怎样,情境对学生的感召力如何?是否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好奇、疑惑的 矛盾的心理体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时常,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段巧妙的游戏,一组形象的对比,一幅美丽的画面;甚至启发性浓的问题,直观性强的动作,说服力强的实验,诱惑力大美味,深藏规律的算式,颇具趣味的的猜谜,直觉大胆的猜想,以及怪味的幽默、滑稽的“错误”等只要 导入的恰到好处都会出神入化地将学生的思绪牵引到想要到达的境界,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文本的意图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为本,目标明确的为学生创设有 价值的、客观的、真实有效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合理搭配,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博采众长
  1、不必要的合作。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在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动手涂、动手操作找对称轴、学生谈体会后教师说:“拿出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半(用1/2表示),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学生很快将纸对折,并做了表示。能独立完成的问题,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吗?
  2、没有真正达到互动、交流、探讨,而只是“多数服从少数”的“不均衡”合作。如 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教师引导探索规律,归纳方法时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这些位数相同的两 个数又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在组内交流时,我留意观察了旁边的两个小组的表现,都是较好的同学在“主持局面”,大部分时间都是他 们在归纳方法,别的几个学生应和着,个别学生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看其他同学。如此的交流结果只代表部分学生的想法,而别的学生只是陪衬,没有“碰撞”,那 来“火花”?
  由此,教师要精心把握合作的时机,重视交流的过程,引发有探索交流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再则要提前优化组合,搭配好由思维敏捷、好学上进、语言表达好、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小组长率领的4人 左右的异质小组,每组的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要比例适当,并且要团结互助,以诚相待,取长补短。在课余的活动、游戏中时常配合训练,鼓动学困生融入小组的 信心和勇气。课堂交流中搭配同质、力量均衡的小组间要竞争;而搭配异质、学情悬殊的小组内要互帮。合作交流中启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组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同时促使组内的凝聚力逐步增强,使各小组成员都有出色的表现和意外的收获。
  三、习题设计不能“泛而不精”,“无梯缺质”;而要联系实际,难易适中,精讲巧练,灵活开放
  如听一位教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巩固练习中设计了整12道习题,逐道练习、板演、提问、讲解,当然学生的反馈情况表面上看是不错,可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和交流想法、算法的过程,教师也没有调查反馈学生的掌握实情。难道学生真正理解、消化了吗?
  习题的设计固然要多样化,但不能只求量而忽视质,灵活开放并不等于“泛和多”,而是习题所蕴涵的思维灵活,范围开阔;再则,“新知”之后的练习应根据课的特 点“妙而精”,显梯度、重质量。这样学生才能学而不厌,努力探求,也能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使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加深理解,适当延伸。
  四、课堂结语不能照“板”宣读,浮于“水面”;着重在于“画龙点睛”,反思提高
  如今教师能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这的确是一大进步,但它所起的作用究竟又如何呢?不少数学课的小结形同虚设,只起到补充完成教学环节的作用。
  关注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总结学法的同时意识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开拓思维,提 高认识。最后,将所学再次运用于实践,巧妙地形成了知识间的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突破了教材的框架,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的 培养。当然,小结要因课而异,耐人寻味。如“陈述型”小结应引导一些学困生多参与,然后中等生做必要的补充;“反思型”小结促使优等生多参与,引导其余学 生积极思考;“趣味型”小结可全员参与,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总之,小结要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较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出在学校德育课中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一些思考,阐述如何通过德育课堂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学生道德体系的设想,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德育工作者一道进行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融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定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教子使作善也,其两大主轴是“长善”“救失”。德育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如何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德性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習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本文通过对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教学设计;身世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朗
期刊
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组织作为具有先进思想与奉献精神的团体,党组织的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民营企业生产的促进;和其政治度参与的提高;以及企业文化的提升;对社会和谐的促进四个方面浅谈党组织建设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民营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
期刊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学会学。“少教多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邓稼先》一文时,发现教师学会示弱,也是少教多学的另一种方法。  《邓稼先》是我主备的课文。我在备课时研读到“我不能走”这一部分时,发现本节共有六段,但作为小题目的“我不能走”只是和第四段有关联。  在集体研讨时,我提出“是不是题目偏小,不能涵盖本部分内容?”这一问题。  组内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题
期刊
“学本式”卓越课堂是一种课堂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助学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走下神坛,成为导游和学习助手,为学生学习服务,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一个模式: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两个转型:传统型课堂→学习型课堂。知识型课堂→发展型课堂。三大特点:先学、互助、展
期刊
光,摸不到,有时也看不到,却能感受得到。光、光从四面八方赶来,包围着,压迫着,喘息着,有时让人温暖,有时却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要分是什么样的光:“海之焰”诱惑如火而又透明的光,“元首”“伟大”的散向民众的光,整齐划一、如出一辙的皮鞋踏地锃亮的光,猎食者贪婪的光,维尔纳对科普计算好奇的光,以及玛丽洛尔想见不得见、想触触不到的光。  理论上说,所有光都是看不见的。  普利策颁奖词中有一句:“这是一部
期刊
课前预习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其他教学环节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强调要特别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学生呢?讨论、探究的又是什么呢?答案是,用问题来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的也是问题。因为问题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动机,是促使师生良性互动的催化剂。而课前预习则是
期刊
摘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对写话产生兴趣,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这点非常重要。儿童对图像具有天生的视觉审美需求,在写话教学中,借助图片,从图入手,“画”中说“话”, “画”中想“话”, “画”中写“话”“话”中评“话”,化难为易,帮助孩子打开话匣子,敢说、会说、爱说、会写、乐写,使写话成为孩子心中的乐园。  关键词:有序观察;大胆想象;创意表达;评价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范唱是小学唱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流程,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直观形象的展示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笔者认为;  一、教师范唱前备课要精心  应选择适合儿童唱的歌曲,对所教的歌曲要了解作者以及创作意图,反复吟唱曲调和朗读歌词,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及节奏特点和风格,分析歌词的语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随着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自主学习方式被教师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改革规定,我们要提倡自主阅读,并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为实践平台,对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