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考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xia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代宋初,画史上出现了一批“钟陵”籍画家,计有董源、巨然、徐熙、徐崇嗣、徐崇矩(一作崇勋)、蔡润、艾宣七人。但遍查《宋书·地理志》,并无钟陵之名,可见它不是政府正式颁布的官名,而只是一个别名。寻究别名的由来,不外乎二:一是自创新名;二是沿袭旧名。由一,从而有“钟陵”即金陵(今江苏南京)说,其理由是因为有钟山虎踞其地,而以山名地,正有前例可援,如唐《元和志》金陵条云:“钟山,古金陵山也,县邑之名,由是而立。”由二,从而有“钟陵”即南昌(今江西进贤县西北)说,其依据是晋唐旧置,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钟陵条云:“钟陵县,晋置,后省。梁、陈时复置,隋时废。唐复置,寻废入南昌。故城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
  由于金陵说臆测的成份多一些,而南昌说则有据可查,所以,近几十年的美术史论著一般都采用南昌说。特别是董源、徐熙二家,今天很少再有把他们作为金陵人的了。
  然而,如果进一步究诘,我们有什么理由能够肯定宋代的画史提出“钟陵”一词是沿袭旧名呢?如果不能肯定,那么,南昌说的引经据典岂不是本身就建筑在臆测的基础上吗?
  不妨比较一下部分宋代文献对上述画家籍贯的说法:
  董源:《图画见闻志》作钟陵人,《宣和画谱》作江南人;
  巨然:《圣朝名画评》作江宁人,《图画见闻志》作钟陵人,《梦溪笔谈》作建业人,《宣和画谱》作钟陵人;
  徐熙:《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均作钟陵人,《梦溪笔谈》作江南人,《宣和画谱》作金陵人;
  崇嗣兄弟:《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梦溪笔谈》均未列籍贯,应从其祖(一作父)徐熙,分别作钟陵人、江南人,《宣和画谱》作钟陵人;
  蔡润:《圣朝名画评》作建康人,《图画见闻志》作钟陵人;
  艾宣:《图画见闻志》作钟陵人,《东坡题跋》、《宣和画谱》均作金陵人,《林泉高致》作江宁人。
  通过比较,正好成为金陵说的一个有力旁证,却不能为南昌说提供任何依据。看来,这绝不是偶然的。
  进而,不妨再看一看首先提出“钟陵”一词的《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三家的意见如何:
  《圣朝名画评》卷一王霭条有云:“艺祖以区区江左,未归疆土,有意于吊伐,命霭微服往钟陵,写其谋臣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等形状,如上意,爱赏加等。”按南唐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等不是活动于江西南昌,而是活动于南唐的都城金陵,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宋初的刘道醇当然不会不知道。可见这里的“钟陵”正是指的金陵。
  《图画见闻志》卷四巨然条云:“钟陵僧巨然,工画山水”,卷六“近事·玉堂故事”条则云:“正北一壁,吴僧巨然画山水”。又,卷四董羽条有云:“钟陵清凉寺有李中主八分题名,李箫远草书,羽画海水为三绝”,卷二陶守立条则云:“尝于九华草堂壁画山程早行图,及建康清凉寺有海水”。“钟陵僧”就是“吴僧”,“钟陵清凉寺”就是“建康清凉寺”,则“钟陵”在这里作为金陵的别名无疑!
  至于《宣和画谱》,既称徐熙为金陵人,又称其孙崇嗣兄弟为“钟陵”人。“钟陵”、“金陵”,在这里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既然提出“钟陵”一词的画史本身就是以“钟陵”来指称金陵的,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理由曲为南昌之说呢?
其他文献
科技界有过一种普遍的现象:发表科学论文时几乎全署真名,发表科普文章时常常署笔名。这大概是怕写科普文章会有失身份。  这使我想起《爱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牛津大学数学教授查理的故事。当查理的朋友要把他给孩子编撰的这些故事出版时,查理说:“牛津大学教授写这荒诞的东西吗?你要我丧失教授的尊严?!”于是就随便署了个笔名在书上。  事实证明,传诸后世的不是查理的“尊严”的论文,倒是那本“荒诞”的小书。(叶永
一    打开三联新书《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看到的是作者曹聚仁在满架图书前清癯的半身像。那是我曾经熟悉的形象,那书架所在的天台小屋,也是我曾经闲坐过的地方。在“曹聚仁”三字的签名之下,注着“一九○○年——一九七二年”,它提醒我原来他也是世纪同龄人,和为他说过公道话的夏衍同一年出生;再过大半年,到明年七月,就是他去世的十五周年了。  第一次见到他,大致是四十四年前一九四二年的事。在桂林东郊星子岩边
郑振铎在一九二四年写的《林琴南先生》一文中,提出林译小说有一五六种,其中已出版的一三二种。一九三五年寒光著《林琴南》一书纠正此数,说共有一七一部二百七十册(包括未刊稿)。此说一出、学者竞从。但是寒光的计算方法颇有问题。林译有将原著一种随意分为正续编者,例应算作一种,而寒光却分别计算。一九二九年,朱羲胄撰《春觉斋著述记》,列林译作品共一八二种,此书寒光未见。但朱著亦取初、续编分别计算的方法,实际不足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叶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恐怕比识字卡片的历史还要早得多。识得若干字以后就开始读《四书》。如
一  近年来,一本接一本出版了一批大部长篇的传记、评传、回忆录。最近杨绎终于也为读书界奉献出了一本薄薄的、小小的《记钱钟书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全书总共才一万六千字,分两章:“一、钱钟书写《围城》”,“二、写《围城》的钱钟书”;因此每一章也就只有几千字。仅凭其薄而且小,这就是一本很个别的书。  我读杨绛(她的翻译、创作和论著),有一种一时半会难能说清楚的感受,即她与钱钟书先生有着多方面的默契——
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象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我大概不曾记错吧。苏联作家爱伦堡在一篇演说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一个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夜,《安娜·卡列尼娜》”一类
中国展望出版社《今古北京》(周沙尘著,一九八二年七月北京版)“燕京八景”一节,“玉泉垂虹”条说:“‘玉泉垂虹’过去叫‘玉泉趵突’。”其实恰恰相反,燕京八景名世之时叫“玉泉垂虹”,后改成“玉泉趵突”。乾隆首次御制燕山八景(最初叫此名)诗用“玉泉垂虹”,一七五一年,再次作八景诗时,才作改动。其诗小序曰:“西山泉皆流,至玉泉山势中豁,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不过是也。向之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
读朱狄著《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什么?这个命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被提出,距离今天不过是一个半世纪以前的事情。在达尔文进化论出现以前,用实证科学的方法,考察人类和艺术的起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样做所得出的任何一个科学结论,都是对神创说的极大冲击和动摇。吉尔伯特和库恩不无理由地认为,在中世纪,“美是上帝的一个名字”。这个结论未必十分周全,但在本质上,它是对的。直到十九世纪初,这种状况
广东人民出版的《广东地方文献丛书》中的一种《苏曼殊诗笺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版)第105页有《和三姊妹韵》一诗,系年一九一六。诗题下有序:“因次、光威、裒韵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传!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次韵:”。该书108页附三姊妹原作(联句)。仅见光、威、裒的署名,未见因次其人,阅后疑诗序有误。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女诗人集三种》第134页,有鱼玄机诗,诗
陈奕迅 英文名Eason,1974年生于香港,歌手、演员。1995年获得第十四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自此正式出道。1996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陈奕迅》,2000年以歌曲《K歌之王》奠定其在歌坛的地位。代表作有《好久不见》《十年》《浮夸》《富士山下》等,近日推出最新专辑《L.O.V.E.》。  一个女子坐在录音棚的角落里,神色冷峻,旁若无人地拨弄着吉他琴弦。录音棚的窗外,陈奕迅额头贴着玻璃在凝望。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