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的作文艺术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smos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支招”,为什么选择以结构为突破口
  首先声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支招”范围仅限于考场作文。既然是考试,毋庸置疑,应该关注“评价标准”。有经验的教师在作文评分过程中,无论评分细则如何复杂,其评价仍旧大体围绕四个维度来进行:1.题意是否切合;2.内容是否充实;3.结构是否明晰;4.语言是否具有表现力。简单做个分析,不难发现,这四者当中,“切合题意”属于“立意”层面,与一个人的“见识”“见解”关联昀紧;“内容充实”属于“学养”层面,与一个人的“修养”“积累”关联紧密;而“语言表现力”昀难,属于“语感”,似乎是长期阅读中的“自然习得”。综合起来看,这三者都属于“内功”,非一日可以练就;而结构意识,我以为属于“招”,是一种技巧,往往通过训练,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选择由此入手。
  再来看看现状。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我们对于思维的惯性较为依赖,考生基本上是按照某种模式迅速地结构谋篇,那么,昀容易选择的就是一种单一的、直线型的结构:记叙文常见的就是顺序道来,平铺直叙;议论文常见的三段论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此一来文章往往波澜不惊,一马平川,这种“有一说一”的结构模式很难成为得分亮点。
  虽然有些技巧的同学,会在单线结构中安排一些诸如“悬念”“起伏”“倒叙”之类的手法,一者较为常见,二者仍显单薄,所以我建议不妨试试“双线”的结构安排。这种结构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内容容量翻番,可能会产生1+1>2的艺术效果。
  二、“两面兼写”——一首词的启发
  课本里其实有不少“双线”的例子,如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常见的伤春伤别之作。上阕写“行人”,写人在旅途中那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思妇”,写居高望远中的迷茫和孤苦。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拆开这个“1+1”的结构,单看上阙或者下阕,在诸多写离情的词作中都不算出色。本词的独特价值就在于结构上的“两面兼写”,从而在“行人”与“思妇”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观照”,让“相思”有了一个交流互感的过程,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淋漓呈现,从而产生出“>2”的效果来。
  《求学•高分作文》2010年第12期37页的学生习作《渴望自由》就做到了“两面兼写”。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如果单写“我”——一个学生对于学业压力的厌恶和反感,写自己向往成长的快乐,恐怕在立意层面只能算是个“及格”;如果单写金丝雀对于林间自由的向往,恐怕也只能是拾人牙慧。妙就妙在两个平淡的“1”叠加在一起,立刻产生出“>2”的效果来:“我”与金丝雀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不缺少爱,却唯独缺少自由”;而“我”这个受害者,“自己向往、渴望自由,却剥夺了别人的自由”,由此主题上得以掘进,文章的震撼力大大加强。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两面兼写,物我观照中,“我”去观察“金丝雀”属于常规视角;而通过“金丝雀”来展现“我”的生活,则属于以“物”观“我”,应该说,这一视角新颖别致,与“我”之视角平行展开,“两峰对峙,二水分流”,在文章结尾处自然汇合,别开生面。
  三、“组合交织”——两个“小故事”与一个“大故事”
  “两面兼写”侧重于不同视角的运用,它可以是“人我之间”的,也可以是“物我之间”的,当然还可以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它的展开方式往往是“平行的”“对举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设计思路,那就是“组合交织法”,即文章在同一叙述流程中设置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同时展开故事情节,也即在一个“大故事”里包含了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互相呼应,互相契合,互相生长,两线互相扭接、汇集、迭合,完成故事的叙述。下面我们结合《预约精彩》这篇命题作文来看看具体的运用:
  预约精彩
  我还是坚定地走了出来,回头看了看那依旧人山人海的拥挤长队,心里舒了一口气。
  他们也许是在预约某种精彩,也许他们能预约到,但太怕错过这样的浪潮,也许只能随波,再精彩的风景,都统统沦为平庸。
  因为精彩,不靠人云亦云地预约。找到自我,就预约下了最独特的精彩……
  五月的天,刚刚八九点,太阳就已经不留余力地烘烤着大地。妈妈一边催促着我上车,一边重复着已经说了不下十遍的话:“再不快点就预约不成了!今天是最后一天,人一定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排队排到什么时候啊,看这太阳……”
  “行啦知道了,不就是个讲座嘛,至于这么……”
  “那可是教授啊,他传授的经验该有多宝贵啊,你看连预约都这么多天,机会多难得!”一路的红灯并没有打消她的兴致。
  直到我们到了现场才知道,这预约的场景,一排排长队,人们顶着烈日不知疲倦。红色的横幅上印着“高考权威教授……讲座”,被热浪卷得软下了身体。
  人们交头接耳不耐烦地抱怨,妈妈却一言不发看着人海,她轻声对我说,吃这些苦还是值得的。
  我突然想起中考后的那个夏天,和朋友结伴去浙西峡谷的那个旅途……
  汽车沿盘山公路向上颠簸地行使,导游算好了时间,提醒我们抓紧时间爬山,中午在山顶上有一场大型的民俗表演,十分精彩。
  朋友很期待,一路走得很快,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我却已经支撑不住,去就近的凉亭里歇脚。可他不愿停留,随着人们纷纷起身更加着急。
  “大家都走了,快走吧!”
  而正盯着山腰上的芦草发呆的我怎么也不愿动身。约好再见面的时间地点,他终于及时地跟上了人们的步伐。刚刚高谈表演怎么怎么精彩的哄闹声一下子没了,随之是静谧山间,阳光和煦。
  没想到一声雷响,雨点越落越大,我看见景区告示牌上的通知,说因天气原因表演取消。
  我再次眺望山间,雨后的阳光照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我惊呆了。不后悔我的决定,我“预约”了属于我自己的精彩。
  山的那头,预约好的精彩意外落幕。
  山的这头,我目睹了山腰上绚烂无比的彩虹,见证了我的精彩。因为精彩,不靠人云亦云的预约,找到自我,就预约下了最独特的精彩……
  回过神来,队伍已经缩短了一截。可是我还是毅然走出。向妈妈挥手的时候,我大声地说:“我不需要在这儿预约了。我在别处已经约好了!”
  在别处,在我自己心里,预约了一趟精彩。
  本文仍旧是两个小故事,而且其中任何一个故事从选材角度看,都是普通的、单薄的甚至平淡的。但小作者运用一种类似“插叙”(之所以说类似,是插入的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式,将两个故事拼接了起来,这两个故事有着一种因果的关联,相互呼应,共同生发出“找到自我,才能预约昀为独特的精彩”这一主题。结构上第一个故事还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了“悬念”,语言过渡也干净利索,层次分明。两个故事的组合效应成为了本文昀大的亮点,显示出剪裁的纯熟和设计的匠心,那么原本看来“腐朽”的两则小故事,在经过组合交织成一个“大故事”之后,也就顿时“神奇”起来了。
  
其他文献
世界上再没有一种语言,比沉默更能直抵人的内心。  暮色时分,残阳如血。独立站在空荡寂寥的楼顶,时不时有飞鸟急急掠过天际,清风随着夕阳的余晖有节律地拂动,撩拨起人的遐思。此时此景,唯有沉默。我不敢出声,声带的共振会掩盖住微风吹拂的声响,掩盖住飞鸟扑扇翅膀的声响,更破坏了这幅凄美悄怆的画面。渐渐地,我融入了画里,成为当中一个漆黑消瘦的背影。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微乎其微的一员,有限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无法
期刊
【魅力评荐】唯美忧伤的标题,诗意的结构,古典别致的选材,精彩深情的笔调,成就了这篇佳作。作者以《江城子》这首千古绝唱入题,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来描写苏轼与王弗这段故事,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吾爱王弗,我是
期刊
【魅力评荐】作者善于用诗化的语言议论抒怀,并注意锻造别致的句子以美化自己的说理,像“他把它当作生活中的‘抢匪’,他把她认为是情场上的‘巫婆’,她让他去演了一个替死鬼‘路人’,它把它们浅变成了‘血液’”等,笔墨挥洒之处,神采飞扬,表现出作者丰富的语文功底和成熟的写作能力。    我呈授于祠堂半壶三两的谷酒,当作百花湿季里面敲魂消梦的春醇。那些鬼鼓神器预知天算地命的声音,卡农人马嘶歌绝唱的回响,和朦云
期刊
【魅力评荐】指导老师万安:读完全文,有一种凄清、悲凉的感觉从心底涌出来,奶奶的离开,让一个局外人的心中都隐隐作痛!文章语言朴实、质朴,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一颤!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写出奶奶的仁爱和黑猫的忠诚,细节生动,真挚感人。文章语言优美,穿插着许多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点。    空房子原是住了人的,那人是我奶奶。  奶奶离开这房子时,我不知情。我回来时,那里
期刊
吴高扬,江苏省扬州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则万物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底蕴的解读》《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等多篇论文,编写有《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专题讲习》《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等多部论著。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
期刊
三、后继有人  零二年夏,华北大旱。僵持了一夏的雨,终于在八月倾瀑而下。连续两天的雨润泽了土地,浇灌了庄稼,涨满了丰沛河。眼见着过了警戒水线,只能打开沿途的水站,往各个水渠里抽水排洪。  孟楼村水站水抽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刘义仁一大早起来,竟看见水渠两边的坝上由南向北走来一群少年。而且,已经有几个少年站到了水站的两边,冲着水渠里吆五喝六。刘义仁好奇,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水站抽水,从丰沛河里抽上
期刊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向孙中山、邹容、廖仲恺、秋瑾、林觉民等等这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期刊
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6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
期刊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昀易于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
期刊
站在秋与冬的交界线上,闭着眼,朔风夹杂着冬天的嘶吼席卷而来。整片天地,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  枯死的枝条,嶙峋的树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深浅不一的灰色纹路布满了树干,像细细的恐怖的疤痕,爬在大地的身体上,肆意扩张。秋日里落下的带着黄斑的叶子层层叠叠,黑色的蚀边似乎会无尽地放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斑斑点点,沟壑纵横,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似乎目光再多停留那么一秒,干涩的眼睛也要被凛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