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临床观察表明,分娩虽是自然规律,但不少临产妇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产妇的这些心理反应,将有可能导致产程延长,造成心理性难产,甚至给母婴带来各种并发症。本文从产妇临产前的心理状态入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减轻疼痛,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临产妇; 心理; 护理
分娩是妇女一个自然、正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常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往往给分娩带来各种危险因素。为让临产妇在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1.产妇临产前的心理有哪些
临产妇在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1.1紧张的心理
不少产妇由于怕疼痛、怕难产、怕有生命危险,所以临产的时侯,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与紧张。由于紧张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子宫肌肉收缩功能紊乱,从而形成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妇体力、精力耗损。
1.2.恐惧的心理
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过分担心,怕胎儿不健康,怕胎儿畸形,怕出血过多,怕分娩出现意外,恐惧分娩带来疼痛等而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伴随着阵阵腹痛的加剧,使她们经受着有生以来最大的人身痛苦和心理压力;肚子一疼,就大喊大叫,身体乱动,不能配合产程的顺利进展。由于恐惧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紧张,使交感神经的活动功能超过了副交感神经的正常抑制能力。
1.3兴奋的心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婴儿娩出生后,有的产妇不顾产后疲劳,迫不及待地要看新生婴儿,达到兴奋不已的状态,这常是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1.4忧郁的心理
有的产妇躺在床上,当看到自己所生的婴儿与亲人期盼的性别相反时,常担心遭受亲人与家人的责怪与冷落,显得忧伤深重,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这对产后的子宫收缩与恢复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1.5急躁的心理
有的产妇在临产前,以为自己的孩子生得慢,表现出着急、烦躁的心理状态,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顺利待产。
2.心理护理的方法与对策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临产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极大的缓解他们的心理与情绪,帮助实现顺利分娩。
2.1营造轻松的氛围与环境
产妇入院后,面对医院陌生环境,加之宫缩带来的疼痛不适,容易造成产妇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待新入院的待产妇应热情接待,医务人员仪表端庄,态度亲情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病区设置、同室病友及责任护师,减少陌生感。主动了解产妇心理变化,对其疼痛方式的表达表示理解,针对产妇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着力创造轻松的环境与氛围;条件允许可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式病室,并允许亲人陪同照顾,鼓励家属对产妇亲情的支持,关爱,提高产妇对不适的耐受能力。使她们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消除孤独和恐惧。
2.2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抚慰
产妇往往带着极其紧张恐惧复杂心情入院,这种心理可使产妇在分娩是时自主神经失调,容易导致宫缩紊乱,危及母婴安危。因此,开展心理疏导与抚慰是解除紧张心理十分必要。产妇入院后,可向她们多形式的进行沟通,给她们讲解与分娩有关的知识,使她们了解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及时解答并满足产妇提出的问题和需要,增强护患沟通和信任,消除紧张、恐惧、忧虑,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1]。
2.3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重视临产妇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临产中,采取抚摸、随意交谈、播放音乐等方式方法,分散临产妇的注意力;鼓励产妇利用宫缩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用肢体语言减轻临产妇的不适,医务人员要忙而不乱,和颜悦色,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使临产妇有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产程中,遇到对疼痛比较敏感者,不能配合时,除心理疏导外,根据情况使用氧化亚氮吸入以减轻疼痛[2]。
2.4改变产科服务模式
改变产科服务模式,实施导乐分娩,使临产妇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分娩中的耐痛力。在整个产程中给予临产妇以心理、生理、感情上的支持,使临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在临产时播放轻音乐以舒缓其紧张情绪,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分娩环境。
3.做一名懂心理的护理人员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论是来自家庭、自身、婴儿问题,还是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只有用心去观察、去了解,才能帮助临产妇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临产妇会随时因为某些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因此,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耐心、敏锐的观察力及丰富的临床待产经验,还要给予个性化、人性化、动态化的心理服务。以病人需求为中心,满足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促使护理专业由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服务,朝向具有专业特色和个性化的主动服务发展,使整体护理的形式和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延伸,加强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缩短产程,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分娩信心,积极配合,使产妇在最佳状态下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2]张丽芳.包翠荣.待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66.
【摘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临床观察表明,分娩虽是自然规律,但不少临产妇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产妇的这些心理反应,将有可能导致产程延长,造成心理性难产,甚至给母婴带来各种并发症。本文从产妇临产前的心理状态入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减轻疼痛,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临产妇; 心理; 护理
分娩是妇女一个自然、正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常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往往给分娩带来各种危险因素。为让临产妇在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1.产妇临产前的心理有哪些
临产妇在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1.1紧张的心理
不少产妇由于怕疼痛、怕难产、怕有生命危险,所以临产的时侯,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与紧张。由于紧张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子宫肌肉收缩功能紊乱,从而形成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妇体力、精力耗损。
1.2.恐惧的心理
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过分担心,怕胎儿不健康,怕胎儿畸形,怕出血过多,怕分娩出现意外,恐惧分娩带来疼痛等而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伴随着阵阵腹痛的加剧,使她们经受着有生以来最大的人身痛苦和心理压力;肚子一疼,就大喊大叫,身体乱动,不能配合产程的顺利进展。由于恐惧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紧张,使交感神经的活动功能超过了副交感神经的正常抑制能力。
1.3兴奋的心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婴儿娩出生后,有的产妇不顾产后疲劳,迫不及待地要看新生婴儿,达到兴奋不已的状态,这常是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1.4忧郁的心理
有的产妇躺在床上,当看到自己所生的婴儿与亲人期盼的性别相反时,常担心遭受亲人与家人的责怪与冷落,显得忧伤深重,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这对产后的子宫收缩与恢复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1.5急躁的心理
有的产妇在临产前,以为自己的孩子生得慢,表现出着急、烦躁的心理状态,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顺利待产。
2.心理护理的方法与对策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临产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极大的缓解他们的心理与情绪,帮助实现顺利分娩。
2.1营造轻松的氛围与环境
产妇入院后,面对医院陌生环境,加之宫缩带来的疼痛不适,容易造成产妇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待新入院的待产妇应热情接待,医务人员仪表端庄,态度亲情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病区设置、同室病友及责任护师,减少陌生感。主动了解产妇心理变化,对其疼痛方式的表达表示理解,针对产妇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着力创造轻松的环境与氛围;条件允许可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式病室,并允许亲人陪同照顾,鼓励家属对产妇亲情的支持,关爱,提高产妇对不适的耐受能力。使她们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消除孤独和恐惧。
2.2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抚慰
产妇往往带着极其紧张恐惧复杂心情入院,这种心理可使产妇在分娩是时自主神经失调,容易导致宫缩紊乱,危及母婴安危。因此,开展心理疏导与抚慰是解除紧张心理十分必要。产妇入院后,可向她们多形式的进行沟通,给她们讲解与分娩有关的知识,使她们了解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及时解答并满足产妇提出的问题和需要,增强护患沟通和信任,消除紧张、恐惧、忧虑,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1]。
2.3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重视临产妇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临产中,采取抚摸、随意交谈、播放音乐等方式方法,分散临产妇的注意力;鼓励产妇利用宫缩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用肢体语言减轻临产妇的不适,医务人员要忙而不乱,和颜悦色,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使临产妇有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产程中,遇到对疼痛比较敏感者,不能配合时,除心理疏导外,根据情况使用氧化亚氮吸入以减轻疼痛[2]。
2.4改变产科服务模式
改变产科服务模式,实施导乐分娩,使临产妇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分娩中的耐痛力。在整个产程中给予临产妇以心理、生理、感情上的支持,使临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在临产时播放轻音乐以舒缓其紧张情绪,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分娩环境。
3.做一名懂心理的护理人员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论是来自家庭、自身、婴儿问题,还是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只有用心去观察、去了解,才能帮助临产妇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临产妇会随时因为某些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因此,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耐心、敏锐的观察力及丰富的临床待产经验,还要给予个性化、人性化、动态化的心理服务。以病人需求为中心,满足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促使护理专业由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服务,朝向具有专业特色和个性化的主动服务发展,使整体护理的形式和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延伸,加强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缩短产程,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分娩信心,积极配合,使产妇在最佳状态下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2]张丽芳.包翠荣.待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