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全域旅游”的理念 梳理文旅产业的思路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苏北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具有联合发展的各项优势,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从区位条件、市场资源条件、联合发展条件入手,对苏北圈生态文旅的几种路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发展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地方文化;苏北圈;生态文旅;“全域旅游”;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自提出至今,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其发展模式和相关理论渐趋成熟,为文旅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其实践经验。在此背景下,研究“全域旅游”对苏北生态文旅模式发展的可行性,进而建构苏北生态文旅发展的特殊模式,促使不同产业业态的融合,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苏北发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支持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全域旅游”这一两会热词。报告指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全域旅游”的特点
   1. 优化社会经济配置,将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利用
   “全域旅游”要得到大的发展,视野不能局限于单片景区,要着眼全局,注重整体性的资源配置。更加注重旅游区域的发展,在一个区域内不断的提升旅游的服务水平,发挥当地旅游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推动作用,既能实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又能为当地建设宜居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2.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全域改变了陈旧的景区发展模式,将规划区内的景点联合起来组成区域性的景区,改变以往的景点超速发展而景点外却发展滞后的状况。
   3. 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国内景点大多管理封闭,形成空间上的分裂,不利于景区管理。“全域旅游”能带动综合协调的治理体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功能,消除以往景区治理者的“冗余”现象,从而改善服务水平、加快社会资源投入的效果。
   4. 全域发挥旅游+功能
   “全域旅游”要求将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升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形成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5. 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创建需要社会各阶级人士积极参与,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旅游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提升区域居民的参与感和受益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模式。
   “全域旅游”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年的时间,其发展模式和相关理论已经相对成熟了,在进行“全域旅游”的发展时,不仅要贴合其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综合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达到最好的发展效果。
   二、“全域旅游”在苏北地区生态文旅模式路径发展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联合的必要性
   苏北五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分布相对集中。截止2019年年底,苏北地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1家,A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A级以上景区占江苏省的34.59%。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苏北五市旅游资源涵盖了国家分类标准中的8大主类、26个亚类和72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在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数量上都较为丰富。
   苏北五市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产业发展程度、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与苏南地区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据2018年江苏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苏北五市旅游总收入2386.3亿元,仅占江苏省旅游总收入的18%,远低于苏南地区。为缩小苏北五市与苏南在旅游行业上的差距,开发苏北五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苏北五市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至关重要,而只有苏北五市联合发展,形成苏北发展圈,才能将苏北竞争力发挥到最大。“全域旅游”的观念正满足了这样的需要。
   (二)区域的整体性
   1. 地缘相邻,交通便利
   苏北五市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全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铁路、公路线路密集,四大机场通往国内外众多地区,交通相对便利。对外交通方面,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宁徐等多条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此相交,京沪、陇海两大铁路交汇于此,京杭运河傍城而过,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连云港地理位置优越,是“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又位于新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被称为“东方桥头堡”。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水运便利,境内多条高速公路穿过,且其位于苏北各市的中心位置,是苏北十分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节点。盐城与宿迁虽无三市的枢纽优势,但其借助完备的公路、铁路系统,交通仍相对便利。对内,苏北五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体,国道、省道为支撑,辅之以交错纵横的县道、乡道的现代化高密度公路网络体系,并借助铁路、水路等交通方式打造了1~2小时的苏北旅游交通圈,充分凸显了苏北城市旅游的交通优势,为苏北五市开展“全域旅游”跨市合作提供了交通上的可能。
   2. 文化相似,语言相近
   苏北地区位于中国南北方的交界点,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兼具南北方文化特点的江淮文化和以徐州为首的中原文化,在南宋以前,苏北几度繁华,直到南宋黄河夺淮后,洪水灾害频发,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才逐渐落后于江南地区。在语言体系方面,苏北地区以江淮方言为主,部分地区为中原官话,也进一步拉近了苏北人对苏北地区的认同感。相似的文化背景,相近的语言体系使苏北五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利于苏北五市“全域旅游”跨市合作的开展。    (三)旅游资源的互补性
   苏北五市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品牌。如徐州形成了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等旅游品牌;连云港则以“西游文化”为主打,辅之以“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塑造“灵秀宝地”的旅游形象;淮安依据自身特色,推出了“运河文化”“总理故乡”“美食文化”等城市旅游品牌;盐城则依据自身生态优势,主推“生态文化”;宿迁则打造了“项羽文化”“虞姬故里”等旅游品牌。苏北五市建立的人文旅游品牌之间竞争性较弱,且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利于五市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联合,为游客提供一个完整的苏北文化脉络,从而为苏北五市“全域旅游”跨市合作创造了可能。
   (四)市场环境的需求性
   1. 市场需求增大
   近年来,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几乎解决,所以人们的目光转而放到了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求上,为旅游业不断注入市场活力,因此旅游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2. 旅游业蓬勃发展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加大了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至此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旅游业迎来黄金时期。所以,在此基础上,研究苏北五市的文旅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
   3. 传统文化更受欢迎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传统文化再度成为市场热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来研究其发展路径,更利于人们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心理,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激活传统文化发展路径。所以更加印证了文化旅游这条发展路径具有市场可行性。
   4. 环保问题持续火热
   环保问题一直是与旅游业相生相息的问题,生态可持续观念的践行,也是旅游行业应做到的。所以,本片文章意在双山理论的指引下开展苏北文旅模式路径研究,也与生态可持续观点相符。
   三、“全域旅游”在苏北地区运用的路径模式研究
   (一)“全域旅游”视角+资源共享(建立现代互联网资源库)
   在“全域旅游”的模式下,苏北地区的旅游业将会形成资源共享、全民共建的机制。促进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苏北五市的资源共享理念对于“全域旅游”发展至关重要。促进了苏北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分流,能增加苏北地区百姓收入,让旅游业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令当地居民受益匪浅。为了适应当前旅游业升级转型的要求,苏北五市在“全域旅游”的模式下,预计形成旅游大数据互联网资源库,整合现有资源数据,为苏北旅游业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率,促进旅游资源更好地带来经济效益。
   (二)“全域旅游”视角+文旅农联合发展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統农耕文化等,能振兴中国传统工艺,能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全域旅游”视角下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装备,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文旅农联合发展。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无害化处理等生态技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旅游开发生态含量。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农村“沉睡的资源”重现生机,能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现苏北乡村振兴。以乡村闲置的庭院、房屋、土地、宅基地、校园校舍、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的时间和技能等资源为依托,面向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需求。发展旅游体验导向型共享经济。
   (三)“全域旅游”视角+“旅游+N”的驱动式
   “旅游+N”是一种近些年旅游业的一个组合创新,它的本质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领域的技术原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的物质产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现象组合在一起,产生新技术、新事物、新形态的组合方法。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多领域的技术合作成为可能,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指引下,通过苏北各地区的报纸、官方旅游网站和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苏北圈文化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媒体这一资源宣传苏北地区特色旅游,对外充分展示苏北五市的文化形象。在新媒体运行、品牌推广活动等方面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创新传播方式,加大对苏北文化旅游的传播推广力度,真正做到“旅游+传媒”的发展新态势。
   徐州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的“汉文化”成为了徐州的名牌之一;连云港更是集“八名”于一地,构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观,“花果山”更是游客必打卡之地;宿迁是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皇帝行宫,并继续发挥“项羽故里”的发散效应吸引游客;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积极开发运河文化旅游,推进运河文化长廊、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争建“中国漕运之城”、“世界运河之都”。盐城素有“东方湿地、鹤鹿故乡”的称呼,湿地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全国的1/7,“湿地文化”全国文明。而在“全域旅游”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的理念下,苏北圈将各自的特色资源相结合,发挥各自作为目的地之一的特色吸引力,让“文化+旅游+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招牌”。
   “全域旅游”力求做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力求打破原有传统的旅游单方面发展的局面。在“全域旅游”视角的指引下,将旅游与产业相结合,如“旅游+金融”,以旅游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发展旅游酒店经济、景区餐馆经济等;“旅游+体育”的模式,丰富旅游形式,扩大旅游内涵,形成全民健身、全民旅游的趋势,以此趁机创新苏北的旅游模式,如在适当的景点将传统的步行参观景点改为单车参观,旅游景区新增体育旅游项目等。从而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旅游+产业”的新模式,进而形成综合新产能。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山理论,而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也一直与生态发展直接挂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兴衰。在全域视角的指引下,更是要将苏北的旅游与生态结合起来,发挥“旅游+生态”的魔力,做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存共生。
   (四)“全域旅游”视角+点面结合式
   “全域旅游”是“一+多”的形式。一指的是将一个行政区域当做目的地,当做一个旅游景区,而多指的是多区域、多角度、多方面、多产业、多空间相融合的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产品丰富、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模式。在“全域旅游”“一+多”的模式下,将苏北五市作为“一”,形成苏北五市共生发展圈,促进苏北五市的空间融合发展、产业共生发展、资源共享发展、产品联合发展。“全域旅游”的提出,力求打破景区内外的体制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面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同时,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单一景区拓展到全域。通过“点”(一个目的地)与“面”(全方面联合发展)的结合发展模式,进而推动苏北地区共生共存。
   四、“全域旅游”在苏北地区生态文旅模式应用后的影响
   (一)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针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情况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水平,以促进我国的文化资源共享,推进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发展的一项工程。而将“全域旅游”视角运用在苏北圈的生态文旅发展路径中,有利于将苏北五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形成信息共享网络,构建苏北圈文旅资源信息库。以此来改变传统的以市为单位的单一的文旅路径,形成以苏北圈为基础的文旅资源共享的苏北文旅圈,也响应了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号召。
   (二)促进旅游资源优化,提高文化旅游质量
   苏北五市形成苏北文旅圈,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发展弱势资源,以优带弱。依靠完整的交通枢纽网络,将苏北五市的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加以苏北五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苏北五市发展的整体路径,摆脱“一个区域五次旅游”的现状,促进自然、人文、社会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资源,努力做到精品旅游、省力旅游、省时旅游,加强多样化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苏北文旅圈旅游质量,加速苏北五市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从而提高游客旅游的舒适感与满足感,优化游客旅游体验感。
   (三)提高区域整体性,促进苏北圈联合发展
   “全域旅游”将视角放在了苏北五个城市整体的文化资源上,而不是单纯放在一个城市上。按照共生理念的观点,意在将苏北五市形成一个自主旅游生态圈,推动区域的整体性与联合性。在五大国家战略和九大省级战略的指引下,继续提高苏北圈的区域整体性。强化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优化配置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弊病,形成旅游优化与整合机构。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挥文化旅游的发散带动作用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下,不止加强了苏北五市的地域联系,更是加强了文化和旅游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在“双山理论”的指引下,生態更是与文化旅游而挂钩,二者相生相存。同时,文化旅游将物质旅游与非物质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化传播。将文化旅游与教育产业相结合,推进实践教育及课外素质教育,利于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及有趣化。将文化旅游与医疗事业相结合,更是可以促进相关文化发展,如温泉文化、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老年专项文化等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文旅发展的同时,也可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推进大众体育化,将生态文化旅游与大众体育活动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以文化旅游为中心发散点,联合带动教育业、体育业、医疗业、交通业、农业等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扩大文化旅游的外延,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黏性,以旅带业,以业促旅。发挥文化旅游的发散带动作用。
   (五)发挥旅游富民作用,推动苏北圈经济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文化旅游带动了旅游消费,而其中文化旅游消费更是几乎包容了人们在特定区域的休闲时间内的所有消费。以文化为依托,旅游为途径,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全域旅游”下,景区联合发展,相应的景区饭店、酒店也会相应进行宣传,实行景区酒店、饭店的联动系统化发展,挖掘苏北五市的地区特色,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同时带动苏北圈的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指导下,将城乡也结合发展,集景区、乡村、综合体、小镇、城市五个层面联合发展,打破固定单一景点旅游的弊端,将景区景点结合乡村、综合体、小镇等进行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农业等的发展,以旅带农,以旅富民。进而将苏北全局化、整合化、和共享化,推动苏北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建国.苏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8(07):74-76.
   [2]颜丽丽,萧磊.苏北五市旅游合作的基础及其发展战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02):21-23.
   [3]单建国.苏北地区旅游文化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115-117.
   [4]胡海胜,熊桃慧.“全域旅游”背景下江西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J].老区建设,2019(20):26-30.
   [5]刘宏章.全域文化旅游绽放多彩魅力[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9(09):44-45.
   [6]马淑卿,孙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全域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12):141-142.
   [7]吴延生.文化引领  文学坐镇——淮安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背景下的运河文学拉动旅游文化发展的思考[J].名作欣赏,2013(08):108-113+119.
   [8]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01):104-109.
   基金项目:淮阴工学院2021年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 “双山理论”导引下以“全域旅游”视角对苏北地区的生态文旅模式的研究。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国家陆续推行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改革”政策,在努力降低虚高药价,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医疗健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药品集中大量采购导致医药生产企业面临药价及利润大幅下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转型不可避免,缺乏竞争优势或特色品种的医药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通过分析医药制造企业成本特征以及
期刊
摘要: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中,中华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与快节奏流行文化的夹缝中举步维艰。陇州社火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群众性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活动。以对陇州社火、其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对于陇县当地文化、社会及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起笔,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和线上采访的方式作了深入调研,详细描述并分析了陇州社火在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现有解决措施,最后从政府、社会和社火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非遗保护联合示
期刊
摘要: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给传播业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品牌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文章以徐州汉画像石拓片工艺品牌传播为例,对其品牌构建以及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模式进行探析,以期对当前传统技艺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进行品牌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技艺;品牌传播;汉画像石  近年来,传统技艺的重要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振兴传统技艺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建设法治乡村意义重大,但由于乡村发展的特殊性和现阶段的社会需要,乡村法治建设不均衡,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新疆库尔勒、喀什、伊犁的普法现状、问题及意义,以及针
期刊
摘要: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行业门类齐全集中,非公有制经济作用举足轻重。不足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较重;管理方式滞后。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积极减费降税;完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关
期刊
摘要:如何让被拆迁、被征收的群众在安置补偿中体会到“获得感”,而非遭遇“被剥夺感”,如何在实现城市改造、财政充实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他们也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文章以东海县徐连高铁房屋征收的成功经验为例,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重大项目;房屋征收; 路径选择;东海县   在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乡村的变迁还是城市的发展升级,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
期刊
摘要:从19世纪起,并购浪潮风起云涌,有成功的典型,也有失败的案例。企业在以并购作为实现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获取资源等重要手段的同时,应着重分析自身的收购动因,确立清晰的目标,以便寻找合适的标的,全方位规避风险,从源头上降低并购失败率。此外,对于卖方出售动机也应进行深刻分析,避免在收购过程中或收购后踩雷。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不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市场均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目前,行业内整车
期刊
摘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然而,“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在欧美“逆全球化”浪潮下,受制于自身信用资质低、经营规模小、担保能力弱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资困境。文章首先提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其次,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模式;再次,通过分析案例公司,介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具体方案;最后针对供应链金融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对策。
期刊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化,关于国有企业性质的讨论对于确定国企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以企业的一般性质入手,讨论“合约理论”及其衍生的企业性质理论,旨在理解国有企业性质的一般与特殊。然后对于已有的国有企业解释框架进行梳理,并结合当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动态,基于合约理论提出对于国有企业性质的最新解释。由于行为主体“多重目标”的存在,当下国有企业的性质是不完全的市場合约性组织。  
期刊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但同时投诉量也高居不下,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在线评论作为重要的顾客反馈渠道,是发掘服务质量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对旅游电子商务的服务流程进行分析,绘制了服务蓝图,将整个服务流程分为三阶段,然后采集携程网站上的中差评数据,进行关键词分析、共词分析并绘制共现社会网络,挖掘各阶段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最后从产品优化、员工管理、平台监管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