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跨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然而,在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形式化、盲目化、纯工具化等人文缺失的倾向;人文缺失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信息技术的"容器人"效应,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弱化现象,多媒体信息对学习的负面干扰等。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去深刻反思信息技术教育,在反思中不断寻求进步。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求信息技术教育中现实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现实问题的科学性与人文化的途径方法,提出体现"人文关怀"的信息技术教育改进策略。
一、环境建设中的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和传统信息环境的改造。以往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的硬件建设、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往往着眼于知识传递和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设备、软件、操作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人,"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在课堂内外自己选择资源、自己在原有的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条件下进行意义建构的立的、个体化的过程。"24信息环境建设的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健康、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及其技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造了物质条件,也营造了多媒体课堂这样的物理空间,但是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对课堂教学缺少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也就失却了教师和学生终极价值的依托,失却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关照。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失去了"人文性"这一核心的生长性质,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单调,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人文化的交往活动。夸美纽斯在教育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就曾开宗明义地写道:"《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教育是科学,又是哲学;教育是技术,又是艺术;不,教育是四者的综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协调科技与人文、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要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不是从技术出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人文关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命令支配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绝对服从的课堂文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过程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应当着眼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为目的。评价是与教学相辅相成的持续性过程,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它要求运用质性与量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解释学生素质发展系统状态变量,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过程和绩效的价值进行全面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过程。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全面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进步和前进,而不仅仅是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没有局限性的,发展方向是全方位的、发展范围是整个时空。在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尽最大可能"的发展,而不是留有余地和发展得不够,即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充分、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四、总结
本文主要考察了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评价这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教育子系统,这三方面的影响是密切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和实施这三方面协同一致的变化。本文还从考察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入手,侧重从人文角度反思现实问题并进行根源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关怀,综合汲取人文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理论成果,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与原则;最后,在理念与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和协调信息技术教育子系统三方面协同一致的变化--从环境建设到课堂教学再到教育评价,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环境建设中的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和传统信息环境的改造。以往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的硬件建设、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往往着眼于知识传递和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设备、软件、操作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人,"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在课堂内外自己选择资源、自己在原有的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条件下进行意义建构的立的、个体化的过程。"24信息环境建设的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健康、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及其技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造了物质条件,也营造了多媒体课堂这样的物理空间,但是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对课堂教学缺少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也就失却了教师和学生终极价值的依托,失却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关照。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失去了"人文性"这一核心的生长性质,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单调,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人文化的交往活动。夸美纽斯在教育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就曾开宗明义地写道:"《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教育是科学,又是哲学;教育是技术,又是艺术;不,教育是四者的综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协调科技与人文、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要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而不是从技术出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人文关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命令支配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绝对服从的课堂文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过程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应当着眼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为目的。评价是与教学相辅相成的持续性过程,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它要求运用质性与量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解释学生素质发展系统状态变量,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过程和绩效的价值进行全面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过程。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全面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进步和前进,而不仅仅是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没有局限性的,发展方向是全方位的、发展范围是整个时空。在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尽最大可能"的发展,而不是留有余地和发展得不够,即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充分、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四、总结
本文主要考察了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评价这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教育子系统,这三方面的影响是密切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和实施这三方面协同一致的变化。本文还从考察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入手,侧重从人文角度反思现实问题并进行根源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关怀,综合汲取人文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理论成果,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与原则;最后,在理念与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和协调信息技术教育子系统三方面协同一致的变化--从环境建设到课堂教学再到教育评价,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