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做不容易的事,策略更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有哪些策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的策略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感情、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加强朗读示范
初一学生朗读课文时,还是带着在小学里朗读课文时的腔调:朗读课文咿咿呀呀的,拖音带调的,千文一腔,根本听不出语感。因此,笔者每节课都要示范朗读课文,带表情朗读课文,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笔者的表情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韵,进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将学生带进优美的春天景色中。读完后,笔者加以讲解:某一段落、某一层次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朗读,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语感的重点等等。学生被笔者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讲解所感染,忘情地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接着推选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再朗读该篇课文。最后,笔者提出要求,让学生加以评论、讨论,自由发言,各自己见,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笔者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方法和技巧。
2、注意朗读技巧
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1)要注意语音的轻重
如:读《春》一文中“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一句时要“重读”。这句话是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钻”字更加要突出地 “重读”。再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画线的词句要“轻读”,因为它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2)要注意停顿
如:读《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一句话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等,有无限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话后要停顿。
(3)要注意语气
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用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这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破产农民迟钝、麻木、生活的负重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3.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朗读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要分角色朗读。
如:教《钱塘湖春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这样,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二、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的策略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工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品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三段中“我用儿童的狡滑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会“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含义。
2.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笔者遍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有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如:“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了。“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困难。再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
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当将军的哥哥,俩人进行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成对手上台表演。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积累“三写”语言,转化语感的策略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间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的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之后,把有关联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学生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需探究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倡导自由品读,背诵能力的指导、揣摩语序的变异、揣摩句式的变异等的语感分析训练。灵活运用语感策略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快速、准确、持久,可以大幅度减轻学生负担,可以让学生大大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感效率,可以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331605江西省吉水县①阜田中学②阜田小学)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的策略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感情、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加强朗读示范
初一学生朗读课文时,还是带着在小学里朗读课文时的腔调:朗读课文咿咿呀呀的,拖音带调的,千文一腔,根本听不出语感。因此,笔者每节课都要示范朗读课文,带表情朗读课文,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笔者的表情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韵,进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将学生带进优美的春天景色中。读完后,笔者加以讲解:某一段落、某一层次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朗读,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语感的重点等等。学生被笔者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讲解所感染,忘情地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接着推选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再朗读该篇课文。最后,笔者提出要求,让学生加以评论、讨论,自由发言,各自己见,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笔者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方法和技巧。
2、注意朗读技巧
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1)要注意语音的轻重
如:读《春》一文中“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一句时要“重读”。这句话是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钻”字更加要突出地 “重读”。再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画线的词句要“轻读”,因为它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2)要注意停顿
如:读《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一句话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等,有无限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话后要停顿。
(3)要注意语气
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用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这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破产农民迟钝、麻木、生活的负重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3.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朗读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要分角色朗读。
如:教《钱塘湖春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这样,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二、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的策略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工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品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三段中“我用儿童的狡滑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会“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含义。
2.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笔者遍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有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如:“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了。“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困难。再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
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当将军的哥哥,俩人进行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成对手上台表演。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积累“三写”语言,转化语感的策略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间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的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之后,把有关联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学生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需探究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倡导自由品读,背诵能力的指导、揣摩语序的变异、揣摩句式的变异等的语感分析训练。灵活运用语感策略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快速、准确、持久,可以大幅度减轻学生负担,可以让学生大大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感效率,可以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331605江西省吉水县①阜田中学②阜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