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麦科克尔:凝固时光的静态电影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在美国伯克利艺术博物馆里新展出了一组“静态电影”作品《阳光下的你我》(YOU & ME ON A SUNNY DAY)。展厅内,那些摄制精良的大画幅照片看上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引人入胜;照片中叙述的故事,也令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不过真正吸引观众的,也许还有另一层特殊关系:摄影师与模特作为一组邻居搭档,是如何完成这部精彩绝伦的作品的?
  就在这连绵不绝的人群中,还停留着一对特殊的身影,那就是这部作品的摄影师洛基·麦科克尔(Rocky McCorkle)与85岁的主角吉尔达·托达罗(Gilda Todar)。从2007年至2012年,这对好邻居每周都会相约拍摄一次。在麦科克尔的镜头下,吉尔达化身为一位新近守寡的老妇人米莉(Millie),表现了老妇人对于已故丈夫杰克(Jack)的追忆。在经历了近六年的辛苦创作后,他们收获的不仅有一部优秀的作品,也结下了忘年友谊。而在展览馆中,麦科克尔也就像牵着自己的亲祖母一样带着吉尔达缓缓走进展览馆,回味这些来之不易的作品。如今,凭借着令人惊叹的拍摄与吉尔达的出色演绎,这部佳作已被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BAM/PFA)永久收藏。
  演出好照片
  相对于影像叙事,麦科克尔更愿称自己的作品为“穿行电影(Walk-through-movie)”,照片与旁白可以像连环画那样以某种被安排好的顺序阅读。在这组照片中,麦科克尔尝试使用电影的语法与静态照片的表现形式,展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刚开始,麦科克尔都没想到会让邻居作为模特,甚至他坦言在此之前都没怎么注意到吉尔达。但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吉尔达那坦然的神态与慈祥的面庞却引起了洛基的注意,特别她长期独居老人的生活经历,更是与麦科克尔脑海中浮现的身影莫名契合着。当见到她的一刹那,麦科克尔突然意识到:“嗯,这就是我想找的人!”
  在麦科克尔与吉尔达创作的静态电影中,叙述了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米莉照常打开电视机,电影《日落大道》正逐渐在一台老式的黑白电视中明晰起来。这是她最喜欢的电影,也是一段触动心弦的记忆。因为这部影片拍摄于1950年,这一年,生前曾是长跑运动员的丈夫杰克在赛场上获得冠军。伴随着电视机传来的熟悉声音,米莉被迫面对往昔的回忆,恍惚间,记忆深处的碎片不断涌现,丈夫过往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以及那触不可及却又不可言说的无奈与孤独。
  爱与伤痛、生离与死别、迟早都会败给岁月的流离。但当那不可逾越的鸿沟变得如此接近,记忆深处的背影不再迷离,刺痛心灵的不仅有米莉对杰克的眷恋,或许,也会触及彼此埋藏已久的回忆。麦科克尔创造性地运用倒叙蒙太奇——在电影、戏剧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为静态照片赋予新生命。麦科克尔说:“或许组照不比电影生动,不过静止的图像更容易吸引观众去想象那些缺失的帧节。”
  当下,在编剧群体中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故事为王,情怀至上。”的确,一部好作品总离不开好故事,好的故事也离不开感情的驱使。尽管麦科克尔有着摄影学士和艺术硕士的背景,不过要在作品当中表现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了。那么麦科克尔又是为何想完成这样一个故事呢?
  回顾往昔经历,麦科克尔回忆道:“当时,在一次感恩节团聚中,祖母给我讲述了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惊心动魄的经历,她生动的描述使我脑海中顿时产生许多前所未有的画面。”
  那次感恩节后,麦科克尔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那种感觉就像祖父现在还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一般。”于是,麦科克尔计划把这种感受拍成作品,并在不久后开始筹备拍摄事宜。正巧,住在楼下的邻居吉尔达早年就是个电影迷,不过一直没能有机会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当她在公寓里发现那张寻找模特的传单时,埋藏已久的演艺之梦又被重新点燃。
  “生怕吓着吉尔达,我当时都没老实说要拍的是什么。”麦科克尔并没打算一开始就给吉尔达展现那么复杂的拍摄计划,而是试着引导她慢慢融入这部作品。
  刚开始的日子,为了帮助吉尔达寻找镜头感,麦科克尔每次都会拍摄很长时间。同时,麦科克尔还在剧本里改编一些吉尔达的真人真事。比如,照片中经常出现的电影《日落大道》,就是吉尔达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吉尔达曾是一名桥牌选手的经历也被改编成身为长跑运动员的丈夫杰克的故事;而剧中米莉的出生年月,也同吉尔达一样是1927年。“这种密切的关联非常重要。”麦科克尔希望吉尔达不仅仅是在出演一个角色,也同时能把自己的感受带入到故事之中。
  不仅仅是清晰
  当然,好故事不仅需要动人的情节,更离不开细致的描写。由于很多场景需要在室内完成,麦科克尔干脆把自己的居室改造成情景剧舞台。老式的琉璃灯散发着微光、拨盘电话也微微泛黄,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老妇人的居住环境,麦科克尔准备很多看起来只有在奶奶家才能见到的小玩意儿。
  不仅如此,麦科克尔还添加很多与故事相关的背景元素。比如在居室内就散布着很多杰克生前的老照片;不少装饰的风景照都与1950年那场比赛有关;就连冰箱上放置的奖杯,也都刻着获奖时间与杰克的名字。同时,为了烘托老妇人清寂的心绪,麦科克尔还特意安排很多象征宁静与犹豫的蓝色元素,然而,除了老妇人一直身披的那件宝蓝色开衫,任何蓝色都无法象征力量与坚毅。
  麦科克尔用“比制作黏土动画还要复杂”来形容漫长的创作历程。不过想要把如此精致的场景拍好同样不易。为了实现最好的视觉效果,麦科克尔对细节与清晰度的追求近乎偏执,或者说,对画面的极致追求就是麦科克尔的创作风格。
  打个比方,当下较前端的4K视频(4096×2160像素分辨率)足以让人感受到细节的震撼。但对于使用IMAX胶片拍摄的影片来说,分辨率可达18K。而麦科克尔所使用的大画幅,比IMAX胶片面积还要大上十余倍。
  不仅如此,由于景深的缘故,照片中只有处于焦平面附近的景物才能被清晰记录。为了弥补细节的缺失,麦科克尔在拍摄部分场景时还会把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单独拍下来,经过冲洗扫描与剪辑合成,最终输出大幅面的高精度照片。麦科克尔说:“尽管有些人会认为过于清晰的图像看起来会比较贫乏,但实际上,这些照片看上去甚至会有点立体影像的效果。”在作品展出时,麦科克尔还会饶有兴趣地站在一边,看看观众们仔细研究这些画面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你近距离观察这些印制出来的画面时,可以看清吉尔达的睫毛、发丝、甚至是毛衣上的纤维,这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画面中所在的空间一样。”麦科克尔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引领观众们沉浸在老妇人的生活环境里,去感知她的生活、回忆、还有那辗转往复的心路历程。
  有媒体曾这样评述他的作品“如诗一般宁静,却丝毫没有悲伤”。在麦科克尔看来,能够让吉尔达放下心中的面具,全然投入到这部作品当中才是成功的关键。随着彼此交流的不断深入,吉尔达在镜头前表现也越来越纯熟。从刚开始为了找镜头感而大量拍摄样片,到后来在短暂的20分钟拍摄前还能悠闲的共享晚餐。彼此增长的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互相增进的信任与情谊。“实际上她还能尝试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表情。”显然麦科克尔对于这位邻居今后的表现还有更多期待。
  结束即是开始
  历时六年的创作、2000多张大画幅胶片、逼真的布景与陈设,包括最后的展示与输出都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为了实现这个作品,麦科克尔也不得不放弃其他创作计划,每天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来筹集经费。
  用这么多年的心血来换一部作品,对于麦科克尔来说是一种修行,还是释怀深处的记忆?我们无法清晰判断,但其中一定有那份最初的感动与坚持。“实际上,平时我只有在周末或者晚间才有空创作这些作品。”麦科克尔说道:“尽管日复一日的创作充满艰辛,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完成的不仅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也重现祖母对祖父的怀念。”
  在经历了这将近6年的艰苦创作后,那些精致的画面在伯克利艺术博物馆里如同电影时间轴一般铺展开来,营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而麦科克尔也终于能够牵起吉尔达的手缓缓走入展厅,重温当时的感动与坚持。“当吉尔达看到最终作品的展出时显得非常激动,甚至还有点伤感。她说:‘我很久以前就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了’。” 吉尔达的摄影师邻居为她圆了梦。
  作品里的故事已经谢幕,但生活的帷幕才刚刚拉起。同样是2012年,终于可以松口气的麦科克尔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迎娶美丽的妻子并移居到马里纳镇。而吉尔达也像一位至亲的祖母那样跟他们一起搬了家。对于今后的日子,麦科克尔已有在2015年开始创作第二部静态电影的计划,只不过是否还能找邻居合作无法预料,但他将继续支持吉尔达实现演艺之梦。
  《阳光下的你我》中最后的旁白这样说:“结束也意味着开始”。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由法国摄影家弗里德里克·布伦纳(Frédéric Brenner)发起的“在这里”(This Place)摄影项目于捷克首都布拉格道可思当代艺术中心(Dox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开展。这是一个以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这片土地为主题的群体拍摄项目。展期近5个月,随后它将在2015年5月开始多国巡展。这个项目中,共有12位世界知名摄影家参与,除布伦纳以
期刊
编者按:  “拍摄手札”栏目从设立至今,已有一年。在2014年,我们与读者分享了8位国内外青年摄影师的拍摄项目,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拍摄初衷、心路历程……今年,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国内青年摄影师身上,推介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短期项目,在分享优质影像的同时,也希望根据他们的亲身讲述,能够为其他青年摄影师提供一些灵感启发。  周仰和李威娜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聆听上官秋清唱昆曲《寻梦》时,被吸引走入昆曲的世界
期刊
“如果我的邻居是摄影师,我的生活会更有趣吗?”这个问题是此专题的开始。  他会不会邀请我一起创作摄影项目?就像吉尔·阿尔伯特·哈拉班(Gail Albert Halaban)那样,邀请被摄对象在自己家中摆出他们想要的姿势,然后从远处的窗口以另一种形式拍摄肖像。  他会不会以我为模特拍摄精致而充满想象力的照片?就像洛基·麦科克尔(Rocky McCorkle)那样,连续五年的每个星期日坚持拍摄他的邻
期刊
01Nabi Musa,2010 ?Stephen Shore  此处位于朱迪亚沙漠(Judean Desert),是与先知摩西有关的圣地  “在这里”群体项目中的摄影家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和托马斯·斯特鲁斯(Thomas Struth),相差仅7岁,在摄影史上却隔了一代。不过,他俩的经历颇有些渊源。肖尔有部经典彩色摄影作品《不寻常的地方》(Uncommon Places),
期刊
5月25日,因关注并拍摄社会边缘人群被社会熟知的传奇女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在美国纽约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5岁。  1964年,马克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新闻摄影硕士学位,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她的照片在《生活》《纽约时报》《纽约客》《滚石》等世界知名杂志刊发,拍摄题材多为精神病人、妓女、吉普赛人、失明儿童、大马戏团、街头的流浪少年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
期刊
2014年,我们邀请德国摄影撰稿人塔蒂亚娜·罗森斯坦(Tatiana Rosenstein)博士为本栏目采访多位欧洲职业摄影师,展现他们的工作状况,分享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与大家见过面的六位摄影师,都是已在自己的拍摄领域内获得业界专家和市场的充分肯定,拥有稳定的客户源和丰富的拍摄经验,其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2015年,本专栏改为双月刊登,更多聚焦摄影师职业生涯的关键节
期刊
在台北士林区的外双溪岸边,靠河的低矮老住宅区格外安静。陈传兴将工作室安置在此,一楼作为日常办公区,地下室是一间传统暗房。未来十年,他将在那里和三个全职助理一起,以每两年举办一个展览的频率,整理并公开过去40年所拍摄的照片。  陈传兴拄着拐杖推门进来,我们沿着长桌对面而坐。感冒使他的嗓音沙哑,吐字不那么清晰。  黄昏期的赶路人  1952年出生的陈传兴,把60岁后的人生,定义为老年黄昏期。相比同龄人
期刊
当下,摄影书在推进摄影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于Mission Héliographique项目、FSA项目和La Datar项目,“在这里”群体摄影项目与摄影书的关系更加紧密,展览和出版都成为它展示的主要途径。而且,10本摄影书陆续分别出版(吉列斯·皮里斯尚未计划出版书籍,杰夫·沃尔创作的是单幅照片),似乎也可以看作在当代摄影发展环境中,群体社会纪实摄影项目有别于以往的最重要一点。  
期刊
罗萨琳德·所罗门(Rosalind Fox Solomon)是12位摄影家中最年长的一位。当她在2010年8月踏上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寻找拍摄主题时,已经80岁了。对于这样一位老人,前往那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的地区,会是什么感觉?这便是她在照片中想要告诉观者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Them)。  “我要把环绕在我身边的混乱和压力在照片中展现出来。”所罗门这么阐释自己的作品。对于相信摄影更关乎本能
期刊
英国银行在5月19日启动一项为期两月的征集计划,面向公众征集新版20英镑纸钞头像人物候选人。该行希望在新版20英镑纸钞上出现一位有历史意义的视觉艺术家,来彰显和庆祝英国在视觉艺术上的成就。提名对象可以是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电影导演、陶艺家、摄影家或者建筑师等,但被提名人需要是已过世的真实历史人物。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就此表示,鉴于英国是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