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呈现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理图像提取地理信息也是考查地理基本素养的重要方式。然而,地理图像类型繁多,变式多样,让多数学生倍感棘手。因此,如何突破地理图像关,是广大地理教师、学生积极关注并需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以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运用图像导入新课,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习情绪的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流畅跌宕,充满魅力。
(1)以图像的美感导入新课。教师精心选择艺术感染力强的图像,以图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如讲到南极地区时,可让学生观看彩图“南极洲的企鹅和冰山”,当学生看到冰山下那漂亮活泼可爱的企鹅时,会油然而生一种喜悦感,在老师介绍有关企鹅的生活习性后,导入新课:企鹅是南极洲的主人,下而我们一起到它的家乡做一次旅行。学生一种想了解南极洲的地理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教师再开展新课的教学活动,自然会水到渠成。
(2)借图设计引言。引言的设计除了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与图像内容紧扣外,还要体现艺术性、直观性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如“水资源”一节,教师引导学生读“非洲灾区的儿童”一图后,设计了如下导语:“现在人类正面临水资源的威胁,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在发展中国家,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于因饮用不洁净的水造成的疾病。如果人类不保护水资源,人类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此则引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二、凭图设置疑问
读书需要思维,而思维始于问题。设疑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及大脑左右两半球生理机能的作用,使学生的理性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思维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图设疑特别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疑。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善于刻意求新,平中出奇,于无疑处生疑,以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打破他们已有的心理平衡,激起思维活动的浪花,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继而将疑问转移到图像上成为疑图。如讲到南亚的农业分布时,教师展示南亚地形图和南亚降水量图,并提出问题:印度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黄麻、棉花,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张图,选择以上四种农作物合适的种植地区。此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结合四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候、地形条件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相机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设疑解惑,更重要的是相机诱导,授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中,及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根据图像上显示的地理知识信息,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从中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影响它们产生的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经常鼓励学生自己由图生疑,设计思路,推敲结论,让学生亲身去探索未知知识的境界。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冥思苦想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哪怕是米粒大的发现,也会兴奋无比。
三、借图设计教法
心理学认为,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抑制,使人易产生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形式需力求多样。教学中,以图像为主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绪从事学习。
(1)游戏法。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做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例如,讲到中国省市的位置,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拼图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情趣高涨,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动态法。即把静态的地图动态化,使地理知识“活”在图上。例如,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图旁边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这种静态教材动态教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十分集中,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3)描绘法。这是以图示为主,结合语言演示的一种教法。例如,讲到世界人口问题时,引导学生读漫画“苦难的母亲”,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母亲面黄肌瘦,疲惫不堪,子女衣衫不整,骨瘦如柴。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析图
对图像的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析图的目的在于让图“活”起来,提取图像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各类图像都有其“破解”要领:
(1)地图。对一般地图的分析,可概括为五个步骤:①“有什么?”——地图主要展示哪些地理事物。②“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③“为什么?”——地理事物分布及差异分布是何原因。④“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⑤“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2)地理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组图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如果说地理关联图的分析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那么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分析则是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巧妙运用和理论实践。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应用通式图。因而,析图的关键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成图的假设前提,再把模式图放置于各种现实地理环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方能达到模式图的真正价值。
(3)等值线地图。等值线地图的分析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①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 值差为0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②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底值,凸向底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③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4)地理统计图。统计图分析,主要是侧重数字信息的提取和比较,特别是有关坐标系图像的分析更需作为重点训练对象。一般坐标系统计图像的分析有以下步骤:①明确各坐标轴的地理意义、数值范围和单位。②明确坐标轴上的数值变化趋向——趋向时间变化或趋向空间变化。③提取数据极值。④分析数值、数值变化、数值差异所反映的地理意义。
(5)地理景观图像。通过观察景观图像提取其着重展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及信息,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关键要素,依据地理要素归类,并分析其相互关联性。
五、比图
比较地理图像这一要求,主要是在同类图像之间和同幅图像内部中进行的,其过程是进行地理图像的图像形态比对和图像内涵(表示的地理事象)比对,提取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对地理图像及其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有更全而、深入、透彻的理解。
其实,在进行辨图时已经初步对各类图像进行简单的对比,这里所要强调的比图,主要是针对地图、等值线图、地理景观图。
(1)地图比较的几个内容:①地理位置(经纬、海陆、经济地理位置等)的比较。③政区轮廓或形态比较。③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比较。④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的地理原因比较。⑤地理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比较。
(2)等值线图的比较。首先,做等值线底图比较,进行一般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如位置、轮廓、地形、气候等。其次,进行等值线的比较,包括线的数值、走向、形状、组线的疏密、局部形状(弯曲、闭合或相交等)。最后,比较等值线的布局成因及影响。
(3)地理景观图的比较。地理景观图可以提供最直观形象的地理信息,但能反映的区域范围、时间范围有限。因而,如能收集更多的地理景观图,并且把它们按照内容归类或按时间排序,而后进行比较学习,将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景观图的比较,对观察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景观的细节要注重,如建筑景观的对比,注意建筑外观、朝向、屋顶形状、建筑材料、窗户大小等。植被景观更要涉及到季相差异等。
六、组图与说图
学习地理图像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达到积极创新和应用自如的境界,为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服务。
所谓组图,是属创新阶段要求学生能通过手中的图文资料,自主生成地理图像,此时的地理图像可实可虚,关键是脑中有图,综合成图,图文一体。其过程可概括如下:以区域底图为载体,以地理示意图所展示的地理原理、过程、规律为依据,以各类图像和文字材料为参考,成就所需要的地理综合地图。
所谓说图,是属纯熟应用阶段,要求可以脱离课本,甚至脱离部分图像,尽量运用回忆、联想、推理、演绎的方法描述地理图像的内涵与外延。说图程序可以概括为据文说图、据图联图、据图联文、图文互译、信口说图。
以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它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启迪性等方面,充分达到地形知识的再创造境界,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等,从而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不断探索图像创设情境的方法,对改进地理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符 洁)
一、以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运用图像导入新课,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习情绪的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流畅跌宕,充满魅力。
(1)以图像的美感导入新课。教师精心选择艺术感染力强的图像,以图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如讲到南极地区时,可让学生观看彩图“南极洲的企鹅和冰山”,当学生看到冰山下那漂亮活泼可爱的企鹅时,会油然而生一种喜悦感,在老师介绍有关企鹅的生活习性后,导入新课:企鹅是南极洲的主人,下而我们一起到它的家乡做一次旅行。学生一种想了解南极洲的地理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教师再开展新课的教学活动,自然会水到渠成。
(2)借图设计引言。引言的设计除了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与图像内容紧扣外,还要体现艺术性、直观性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如“水资源”一节,教师引导学生读“非洲灾区的儿童”一图后,设计了如下导语:“现在人类正面临水资源的威胁,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在发展中国家,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于因饮用不洁净的水造成的疾病。如果人类不保护水资源,人类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此则引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二、凭图设置疑问
读书需要思维,而思维始于问题。设疑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及大脑左右两半球生理机能的作用,使学生的理性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思维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图设疑特别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疑。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善于刻意求新,平中出奇,于无疑处生疑,以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打破他们已有的心理平衡,激起思维活动的浪花,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继而将疑问转移到图像上成为疑图。如讲到南亚的农业分布时,教师展示南亚地形图和南亚降水量图,并提出问题:印度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黄麻、棉花,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张图,选择以上四种农作物合适的种植地区。此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结合四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候、地形条件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相机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设疑解惑,更重要的是相机诱导,授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中,及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根据图像上显示的地理知识信息,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从中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影响它们产生的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经常鼓励学生自己由图生疑,设计思路,推敲结论,让学生亲身去探索未知知识的境界。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冥思苦想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哪怕是米粒大的发现,也会兴奋无比。
三、借图设计教法
心理学认为,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抑制,使人易产生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形式需力求多样。教学中,以图像为主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绪从事学习。
(1)游戏法。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做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例如,讲到中国省市的位置,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拼图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情趣高涨,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动态法。即把静态的地图动态化,使地理知识“活”在图上。例如,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图旁边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这种静态教材动态教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十分集中,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3)描绘法。这是以图示为主,结合语言演示的一种教法。例如,讲到世界人口问题时,引导学生读漫画“苦难的母亲”,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母亲面黄肌瘦,疲惫不堪,子女衣衫不整,骨瘦如柴。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析图
对图像的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析图的目的在于让图“活”起来,提取图像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各类图像都有其“破解”要领:
(1)地图。对一般地图的分析,可概括为五个步骤:①“有什么?”——地图主要展示哪些地理事物。②“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③“为什么?”——地理事物分布及差异分布是何原因。④“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⑤“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2)地理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组图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如果说地理关联图的分析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那么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分析则是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巧妙运用和理论实践。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应用通式图。因而,析图的关键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成图的假设前提,再把模式图放置于各种现实地理环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方能达到模式图的真正价值。
(3)等值线地图。等值线地图的分析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①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 值差为0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②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底值,凸向底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③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4)地理统计图。统计图分析,主要是侧重数字信息的提取和比较,特别是有关坐标系图像的分析更需作为重点训练对象。一般坐标系统计图像的分析有以下步骤:①明确各坐标轴的地理意义、数值范围和单位。②明确坐标轴上的数值变化趋向——趋向时间变化或趋向空间变化。③提取数据极值。④分析数值、数值变化、数值差异所反映的地理意义。
(5)地理景观图像。通过观察景观图像提取其着重展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及信息,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关键要素,依据地理要素归类,并分析其相互关联性。
五、比图
比较地理图像这一要求,主要是在同类图像之间和同幅图像内部中进行的,其过程是进行地理图像的图像形态比对和图像内涵(表示的地理事象)比对,提取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对地理图像及其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有更全而、深入、透彻的理解。
其实,在进行辨图时已经初步对各类图像进行简单的对比,这里所要强调的比图,主要是针对地图、等值线图、地理景观图。
(1)地图比较的几个内容:①地理位置(经纬、海陆、经济地理位置等)的比较。③政区轮廓或形态比较。③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比较。④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的地理原因比较。⑤地理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比较。
(2)等值线图的比较。首先,做等值线底图比较,进行一般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如位置、轮廓、地形、气候等。其次,进行等值线的比较,包括线的数值、走向、形状、组线的疏密、局部形状(弯曲、闭合或相交等)。最后,比较等值线的布局成因及影响。
(3)地理景观图的比较。地理景观图可以提供最直观形象的地理信息,但能反映的区域范围、时间范围有限。因而,如能收集更多的地理景观图,并且把它们按照内容归类或按时间排序,而后进行比较学习,将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景观图的比较,对观察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景观的细节要注重,如建筑景观的对比,注意建筑外观、朝向、屋顶形状、建筑材料、窗户大小等。植被景观更要涉及到季相差异等。
六、组图与说图
学习地理图像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达到积极创新和应用自如的境界,为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服务。
所谓组图,是属创新阶段要求学生能通过手中的图文资料,自主生成地理图像,此时的地理图像可实可虚,关键是脑中有图,综合成图,图文一体。其过程可概括如下:以区域底图为载体,以地理示意图所展示的地理原理、过程、规律为依据,以各类图像和文字材料为参考,成就所需要的地理综合地图。
所谓说图,是属纯熟应用阶段,要求可以脱离课本,甚至脱离部分图像,尽量运用回忆、联想、推理、演绎的方法描述地理图像的内涵与外延。说图程序可以概括为据文说图、据图联图、据图联文、图文互译、信口说图。
以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它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启迪性等方面,充分达到地形知识的再创造境界,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等,从而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不断探索图像创设情境的方法,对改进地理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