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和方程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准备】通过各种方法查找资料,了解《孙子算经》的知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了解历史 感受文化
1.把你课前收集的有关《孙子算经》的知识告诉小组的同学,让同学们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2.看《孙子算经》里的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的文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你们能解决这道题吗?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同样也是一种文化。让学生介绍《孙子算经》的知识,既检查了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展示方式:
(1)请1、2、3小组中的3号同学走上讲台,根据活动一中的内容,把知道的信息告诉大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2)请4、5小组中的3号同学评价。
教师出示:《孙子算经》的知识
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设计意图:阅读课外资料,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上面的问题比较复杂,那我们就将头的个数,脚的只数变小来思考一下:鸡和兔共有8只,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方法告诉小组的同学。最后看看你们组用了几种方法,并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方法。(提示:列表法、列方程法、假设法)
(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要说清方法,展示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意见时,及时补充)
2. 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展示。组里如果有不懂的同学,要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教师出示:假设法和方程法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计算教学中,需要算法多样化,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三:阅读资料 感受价值
阅读教材114的资料,了解古人用的抬腿法。
教师小结:
古人所用的“抬腿法”其实也是假设法中的一种思路,可见古人的解题思路是多么的巧妙。
算术法: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
【设计意图: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让学生排除了开课的悬念;向学生介绍特殊而巧妙的古代“抬腿法”, 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
【检测反馈】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此类问题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和方程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准备】通过各种方法查找资料,了解《孙子算经》的知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了解历史 感受文化
1.把你课前收集的有关《孙子算经》的知识告诉小组的同学,让同学们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2.看《孙子算经》里的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的文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你们能解决这道题吗?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同样也是一种文化。让学生介绍《孙子算经》的知识,既检查了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展示方式:
(1)请1、2、3小组中的3号同学走上讲台,根据活动一中的内容,把知道的信息告诉大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2)请4、5小组中的3号同学评价。
教师出示:《孙子算经》的知识
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设计意图:阅读课外资料,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上面的问题比较复杂,那我们就将头的个数,脚的只数变小来思考一下:鸡和兔共有8只,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方法告诉小组的同学。最后看看你们组用了几种方法,并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方法。(提示:列表法、列方程法、假设法)
(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要说清方法,展示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意见时,及时补充)
2. 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展示。组里如果有不懂的同学,要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教师出示:假设法和方程法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计算教学中,需要算法多样化,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三:阅读资料 感受价值
阅读教材114的资料,了解古人用的抬腿法。
教师小结:
古人所用的“抬腿法”其实也是假设法中的一种思路,可见古人的解题思路是多么的巧妙。
算术法: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
【设计意图: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让学生排除了开课的悬念;向学生介绍特殊而巧妙的古代“抬腿法”, 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
【检测反馈】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此类问题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