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支部简介 民进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支部成立于1989年,现有会员16人。2002年,曾被民进中央评为全国先进支部。经过几代民进会员的不懈努力,支部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连续多年被民进吉林省委会、民进长春市委会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作为由一线小学教师组成的民进基层组织,多年来,民进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支部一直将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作为支部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从
其他文献
摘 要:《莲花》是安妮宝贝女性主义小说写作中的一次突围。小说中的“墨脱”象征着女性空间,对“墨脱”的朝圣之旅,体现了安妮宝贝的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朴素原始的母性主义,回到生命的原点便能实现自我救赎。 关键词:《莲花》;女性空间;自我救赎 一 《莲花》是安妮宝贝在2006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无论是对于她自己,还是对于女性文学来说,都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文本。只是由于“眼高于顶”的学术
摘 要:汉代思想界儒而圣贤、道而神仙,佛教亦传入和发展起来。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两汉人的时间意识显著地表现在对生死两极的关切上——一方面他们关注人的此世存在,另一方面更将这种体悟展延至人的死后世界。后者对“彼世性”的关切在汉乐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突出为以下三点:一是以“魂魄二分”思想作为哲学基础;二是“生者无不死,死者不复生”的理性生死观;三是以“泰山”“梁甫”“黄泉”“蒿里”作为人的自然生命终结之
摘 要:废名文学中的“写实”,迥然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写实主义”,是一个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初,意义不断衍变,并在40年代作为反八股的旗帜被推上前台大书特书的概念。本文讨论了“写实”在文章、思想、文明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分析了废名文学从“说梦”到“写实”的演变过程与动因;其次,分析了“写实”的“实”通过对以周作人为媒介的儒家的习得而获得“人情物理”的内涵,并在抗战国难之中进一步发展为反八股的作
前几天,沉寂数日的微信学术群又突然一阵热闹,几位友人“闪谈”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遗憾的是,由于中美两地远隔大洋,昼夜时差大,也有友人未能跟进参与。不过在此群中,虽常态为群起而争,但有时也出现四五霸叫阵,三足鼎立,或一一单挑,甚或自说自话的“讨论”。此次小对谈虽简短,意见还未达成熟完整,仅为临时起意的切磋,但颇有启迪。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遵循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古训。宋代叶适诗云:“点化谢琱刻,涵濡
摘 要:审美无利害命题是百年文艺学范式转型的一个重要线索。以此为基点,反思文艺学的百年发展历程,文艺学经历了文学审美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文学意识形态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综合论的范式转型,其主流趋势是审美社会价值主义。这有利于文藝学研究者把握文艺学发展历程、总结文艺学得失、构建文艺学的中国形态,有利于促进文艺学学科的完善与文艺学研究的繁荣。 关键词:审美无利害;文艺学;范式;转型 一
摘 要:晚清西学东渐带来的异质语言接触,引起汉语的欧化。在“五四”之前,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出版、教育等活动,已经对汉语的面貌产生影响。来华西人所用的白话,是一种不用典、接近口语、掺杂浅近文言,又有外来语法的特殊语体,在翻译文本和汉语教材中都有具体体现。由近代中西语言接触,可以细致探讨欧化语法带来的晚清语言革新,进而深化对新文学语言的研究。同时,利用西人文献时,还应注意区分欧化语法、“洋泾浜”式语病
摘 要:齐鲁书社出版的《王士禛全集》,是目前所见收录王士禛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但因其人交游广泛,题赠诗文很多,故仍有部分作品遗落于外。今从其河南籍友人梁熙诗文集后附卷中辑得集外诗文若干,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和事迹加以相应的说明和考证,为研究王士禛的生平、交游、诗学思想提供新的资料佐证。同时,有关王士禛与清初河南诗人的若干交游情况,亦在文中稍加探讨,约略见出其早年学诗之渊源。 关键词:王士禛;集外诗
导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是伴随着社会思潮逐渐演进的,其中经历了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相伴生的文学崛起和诗歌热潮,遭受市场经济冲击后的文学激情退却与诗歌边缘化,而后再到21世纪初的传统媒介与移动互联网交互的融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成熟和诗歌多中心共存,这其中的文学观念演变如何?其当下实践又如何?都有着太多值得回顾和深思的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暨云山凤鸣诗歌公众号特别邀请
摘 要:1986至1994年间,张中行相继推出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三部文集,世称“负暄丛话”。“丛话”的出版,不仅引领了19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化怀旧散文”的风尚,而且因应了文坛、学界与大众传媒重新关注民国时期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的时代潮流。以往对于“丛话”的研究,大都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加以考察。而本文则致力于通过呈现其文类选择与书写策略背后的立意与用心,揭橥其内在的思
我和吴福辉老师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共事23年,那时崇尚平等,我们都称呼他“老吴”。十年前我就拜读过这部大作,扑面而来的竟是他率领我们搞作家布展的气息。最近,我又重读了《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这本书,仍然恍如进入了一个宏大文学场域的展览馆,而此时,我在人大任教已有13年了。这下我明白了,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插图本文学史》)的创新,一定要从此探究入手。 一 文学史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