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白守黑:要贴近诗歌文本,填补空白结构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后来这一思想被借用到绘画、书法、戏剧、文学等艺术当中,在此我们指诗歌文本与空白结构之间的关系。抓住诗歌空白结构理论进行教学,学生在把握空白结构的审美特征的同时,也应当受到解读对象及诗歌文本的制约。正如萨特所说,“读是一种引导的创造”,即读者的创造是在文本的制约下展开的,我们不能随意妄解。对此,中外文论家都有评论。沈德潜先生指出:“读诗者心平气和,涵泳浸渍,则意味自出;不宜自立意见,勉强求和也。”意思是读者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能随意将主观意志加于作品,犯牵强附会之错。英伽登提出“恰当的具体化”一说,强调读者不能置文本的结构于不顾,须依照本文的引导和暗示将作品中的图像现实化,否则是“不恰当的”。
  所以,读者应该尊重文本自身的结构机制,尊重作者的本意。在此前提下发挥想象去填补诗歌的空白结构,否则就会造成解读的谬误。尽管一千读者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林黛玉,但林黛玉毕竟是寄人篱下的、多愁善感的、病弱深闺美女,所以再怎样也不会被想像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健美女性。鉴于此,填补诗歌的空白结构应注意以下两点:
  1.知人论世,顾及全篇
  就某些抒发常人较普遍感情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或有明显象征意义的诗,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读者即使不了解作者及背景也无妨欣赏。然而,诗歌创作更多情况下与诗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特定人事及自身的遭遇有关,如果读者对此一无所知,那么他对诗人的创造很可能一知半解甚至产生误会。比如杜甫的《赠花卿》,我们如果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那么对这首诗就会有深一步的把握。再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单是分析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没有一位学生不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当我们介绍了李商隐的人生命运、身世遭逢后,很多学生对此作了更为深入的开掘。其中一位学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首诗表露了诗人一生追求终成幻灭,虽幻灭但又不能割舍的心路历程。
  分析诗歌时,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诗人创作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让学生填补诗歌内的空白点,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知人论文、顾及全篇,这是分析、理解特定语境下言辞的基本原则,也是探掘诗歌底蕴的正确途径。
  2.紧扣文本,展开想象
  如果填补的空白如同参天大树那样枝繁叶茂、神韵无穷,那么这棵大树必然植根于肥沃的文本大地。只有脚踏于宽广深厚的文本大地上,才能通过空白走向神秘崇高的意义之穹。倘若离开了文本,想象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云游四方,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并不鲜见。比如,有一位教师讲杜甫的《石壕吏》时,设计了一个“与诗人对话”的环节,其中有个学生问:“面对老妪一家人被逼迫的惨状,当时在此借宿的杜甫干什么了,为何不挺身而出?”本来这是一个富有探究性的话题,结合创作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处境可以放到课外探讨,但这位教师并没有因势利导,而是由着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学生们有的说杜甫是明哲保身,有的联系到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等等。很明显,这样的空白已经严重偏离了文本,成了无稽之谈。
  二、博观约取:要不断丰富填补者的语文素养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一文中提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博观”“厚积”是丰富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人们常说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经验、思想、审美等。海德格尔称之为“前结构”,尧斯称之为“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王尚文老师则称之为“语感图式”。在诗歌阅读与鉴赏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是决定能否迅捷地感悟出空白,进而创造性地填补空白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具体到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开展诗歌阅读
  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内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经典诗歌的诵读。学生要在精熟名家杰作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教师可以参照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推荐书目,不限题材,不拘形式,古典的、当代的都可推荐。
  2.注重诗歌阅读和鉴赏的指导
  帮助学生积累诗歌方面的有关知识,如格律、音韵、吟诵、炼字等。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诗歌鉴赏性文章,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开展诗歌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由选择课本中感兴趣的诗人,确定专题,搜集资料,包括诗人家庭状况、时代背景、审美追求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答辩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启发学生以诗解诗、以人解诗、以我解诗,进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将他们引向诗意的人生。
  另外,还要提倡学生多阅读各种有益的书籍,注重知识积累,适当做一些鉴赏性训练,有意识培养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平时,学生要多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加强艺术修养。这样,学生在填补诗歌空白时才会领略到诗歌的景外景、味外味、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作业应当是学生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以及创新知识的过程。同时高中英语作业也应当是展示和升华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以高中英语作业为视角,针对作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度分析根源,积极探求理论支持,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实践。  关键词:作业设计;开放性;差异性;趣味性;生活性  一、问题缘起  英语作业是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英语能
期刊
摘 要: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对艾米丽·狄金森在思想上、生活上和诗歌创作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狄金森一生都在实践着超验主义,隐居家中醉心自然、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虚无的上帝产生怀疑,时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从自然中发现更加超脱外延之物,从而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拓展。相对爱默生的乐观唯心主义而言,狄金森对自然的认识更清醒、更冷静,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艾米丽·狄金森;超验主义;继承与
期刊
一、安徽理工大学读书活动的开展概况  1.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点燃读书激情  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读书阵地,是营造书香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全校广大师生读书的先行者。  (1)氛围营造。例如,在校园悬挂“读书爱书,营造书香校园——纪念4·23世界读书日”的横幅,向全校宣传世界读书日,唤起广大师生的读书意识。  (2)主动服务。学校图书馆分别在三个校区进行电子资源现场咨询活动,专设咨询服务台,向读者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支撑,而旅游院校正肩负着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双方在旅游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旅游人才培养不仅是旅游院校的职责,旅游企业也责无旁贷,理应成为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旅游业兴起而建立的旅游教育,承担着为行业培养人
期刊
笔者任教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相对于中专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算是一篇比较容易的文章。因此,笔者在备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上,以深刻领会新教改的精神。从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与预期基本一致。  一、教学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  在上一节课后,布置给学生下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主动、认真地去做方能很好地完成,这样就
期刊
“服务—学习”是经验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从活动建构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对于促进公民教育目标的实现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积极作用。基于“服务—学习”的理念,本文作者亲自指导学生完成了一次以“关注低碳生活、争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概述  1.活动目标  (1)向社会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崇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过程就是要以数学语言——数学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去交流,去认识世界,这足以说明数学对话的重要性。“对话”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对话”教学;学案设计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对话”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不断尝试以“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了组织教学的难处。在数学对话中,有些学生
期刊
自信是决定事情成功的必然因素之一。信心可以使一个人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东西。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写作表现出畏惧。因此,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一、“阅读”丰富语言  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有感而发。对于某种事物、观点,学生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就是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比较简单,写成流水帐式的。显然,重视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对口援助政策在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到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援疆工作逐步展开,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对口援疆;政策;问题;霍城县  2002年,中组部选择哈密市和霍城县开展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试点工作。2005年,又将这一试点扩大到阿图什市、疏勒县和和田市。从此,由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的县市
期刊
参加工作以来,我有8年多的时间一直工作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每带一个班级,我总能接触到不同性格的学生,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其中有长途跋涉的艰辛,也有登上山巅的体验。我喜欢班主任工作,喜欢它给予我的挑战,喜欢它赋予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我非常欣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并用心去努力实践。  一、用真爱赢得学生: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