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阶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关键养成期。这对学生中学阶段,甚至一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抓好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低年级阶段就用心设计、精心培养,现将实践经验和思考分享如下。
  第一,让学生明确要养成哪些好的习惯,然后助力全班学生逐项完成。好习惯的内容条目很多,学生不可能都很快养成,我将这些习惯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学期、分步骤,按照由简到难的途径规划完成。
  如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不能马上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沟通协作的好习惯,因为他们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先适应小学生活,从各个方面迅速进入小学生的角色。在一年级的前两个月,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课堂纪律,并将这两项好习惯的阶段性目标告知学生及家长,家校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任务。看似简单的两项好习惯,其实细分起来内容很多。比如,规律的作息就要求学生和家长规划好早上起床、洗漱、吃早点、出门上学的时间点,晚上家长督促孩子养成早睡的好习惯。良好的课堂纪律则是让一年级新生对上下课铃声响起后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下课喝水上厕所,上课小手背后坐端正……在这一阶段,一年级新生会在习惯培养期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往往内心清楚要求,但是却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此刻教师还需要耐心引导和示范,逐个地去关心指导,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良好习惯。
  第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作引导,树立身边的“小榜样”,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口头的简单表扬都能让他们高兴好久。因此,我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很喜欢表扬学生,但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你真好”“做得真棒”,而是会具体描述学生的行为如何好,好在哪里。让其他学生都知道我为什么表扬这个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潜意识里的行为导向。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特别踊跃,个个都举起了小手。但我最多只能让几位学生回答,部分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窃窃私语。这时,我不会点名批评那些說话的学生,而是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专门选几位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表扬:“林同学和王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这样既尊重其他同学又维护课堂秩序的好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老师也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这样的好孩子!”在多次类似的表扬和激励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课堂上认真聆听,尊重同学、维护课堂秩序的好习惯。实践证明,正面的表扬引导比直接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和行为走近学生,多表扬多引导,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
  第三,多种形式做好家校沟通,利用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家长曾反映,学生在家里写作业不如在学校写作业效率高,就连坐姿都不正确。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因为学生在学校的集体学习生活中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一回到家,没有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就会容易放松,而且也不自律。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家校携手,共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内心扎根。我每两个月发放一次“学生好习惯养成家庭表现问卷调查”,让家人对学生行为做出客观评价,还开展“亲子好习惯养成打卡”等活动,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我会和家长全力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的书写工整、遵守秩序等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保持。在家校合作中学生会更自律,好的习惯也会扎根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
  我们要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好低年级这一宝贵的习惯养成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其他文献
策划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展示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的层次是值得教师们探讨的。本期独家策划,呈现了西安市教育科
期刊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区域出现了学位紧缺、上学难等问题,“名校+”模式的建立为现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开出了一剂良药,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并治理了大班额。自2018年西安市教育局实施“名校+”工程以来,各区扎实实践,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名校+”模式的组建,更好地发挥了“名校+”工程的“效用”,进一步明确了“名校+”工程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名校+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中学生至少要阅读四种经典作品,其中之一就是“鲁迅作品選读——这是现代思想文化的开创”。但时下中学生却普遍怕读鲁迅的作品,认为深奥犀利、晦涩难懂。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初中学段必读
期刊
“全球化”是当今国内外学术界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角度加以辨识、探讨和认知的概念。本文主要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当今世界一项非常重大的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发展是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笔者现就奥林匹克全球化研究中
期刊
一位无法不使人肃然起敬的时代诗人,一份无法不让人瞩目深思的赤诚,一个无法不令人感动的灵魂;一声声唤起人们斗志的“号角”“芦笛”,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昂扬的呐喊、呼唤,一行行让人流着眼泪回味的诗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这就是《艾青诗选》带给我们的艾青。  时代的强音源于赤诚的灵魂  艾青是赤诚的,也是痴情的。他一生写诗,无论是青年艾青,面对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发出的沉痛却坚定的
期刊
在这个“学习化”的时代,教师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课本知识,学生获取新知的渠道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浅层转向深层,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最终改变课堂困境。那么,“深度学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式呢?  “深度学习”一词最早出现于“计算机领域”,它是机器具备人工智能的标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的概念被延伸到教育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常见,所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状:一方面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为教师所熟知,另一方面在日常课堂上阅读教学似乎又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只是让学生阅读而已,有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那学生的阅读只能处于自发阅读的状态,学生可能经历的是一个没有明确阅读目的、没有科学阅读方法的
期刊
要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就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知识、经验进行适切的输入与输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探索议题式教学,构建以议题为指引的課程,可以优化思想政治课堂,驱动学生深度思维,为社会培养有信仰、懂自律、有情怀、有理想、严于律己、品格端正的有为青年。  一、议题式教学的逻辑架构  思想政治课教学承载着课程育人的目标,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和社会
期刊
一、生涯教育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高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发展生涯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对学校而言,为适应新高考制度带来的育人方式改革,成功应对新高考带来的学校组织管理方面的变化与挑战,亟需系统科学地开展生涯教育,向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优化选科方案,规划个人的学业与生活,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的人才;对学生来说,中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
期刊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被推上了高中教育的日程,虽然陕西至今未实施新高考改革,但改革是必然趋势,社会发展、国家发展都对教育和个人成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拟通过调查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认知现状及需求,尝试探索符合本地区资源条件、本年龄阶段学生发展及需求特点的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生涯规划能力,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