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陌生化”理论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强调文学创作旨在颠覆读者的惯性思维。诗歌是艺术之艺术,海子、北岛等诗人通过语言的难化,结构的跌宕、变形,意象的营造等方式,阐释了“陌生化”对诗歌审美的重要意义以及带给读者的独特审美感受。
  关键词:诗歌;陌生化;审美体验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简言之,陌生化就是将审美对象从常规的感觉中移出,通过运用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其感觉从而扩大审美主体认知的难度和广度的创作方式。“陌生化”又称为 “反常化 ”,“尖锐化”或“奇异化 ”,它是艺术加工和处理必不可少的方法。在诗歌陌生化方面,虽然形式主义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是通过大量的分析性文章,研究者认为实现诗歌的陌生化主要有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以及结构的延宕三种途径。
  在北岛和海子的诗歌中,经常出现诗歌结构的延宕,语词组合的变形,象征、隐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现象。这不是诗人的有意为之,却跟陌生化的相关理论相契合。这种陌生化,一方面对增强诗歌的文本性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刺激读者神经,重新唤起读者对事物,对世界的新奇感。
  一、诗语难化现象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诗语难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诗歌中的诗语难化多表现为拟人、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种现象在海子和北岛的诗歌中尤为常见。以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说的,同时也是超越它所说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说自己拥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看似是在说房子,实际上是在用“房子”象征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因为诗的第一句“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暗示了现在的不幸福,现在的不幸福自然会对理想的世界充满向往。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人为的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语言、行为、思想和感情。”在诗歌中,诗人共两次运用拟人的手法。其一,“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一句,将“幸福的”和“闪电”搭配,赋予“闪电”生命力,生动形象。其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通过取名,赋予山河人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将闪电、山河拟人化,拉近了读者和闪电、山河的距离,赋予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此外,这首诗中的重复表现在词语的重复和修辞的重复两个方面。首先,在词语的重复方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共重复出现了三次,“幸福”一词先后出现了四次,通过增加节奏的韵律感带给读者美的感受,也在词语重复的过程中,使诗人感情步步强烈,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意栖息地的向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修辞的重复主要表现为重复排比,诗歌的前两节“从明天起”几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重复,在节奏上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在情感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明天的理想的彼岸生活的深切期望。
  二、创造性的变形
  形式主义的“变形”是奠基于陌生化基石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变形。所谓“变形”,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需要和艺术本身的要求,不仅可以对写作素材进行扭曲加工,而且可以使其发生根本改变。对于诗歌而言,这种变形可以出现在结构、语言、意象等各个方面。变形一方面使自然材料转变为艺术成分,另一方面改变了读者对作品的感受,造成了一种级差感或差异印象。这种差异印象是通过选择用语、词的组合、句子的搭配和曲折婉转中的细微的不同寻常性来产生的。在北岛诗歌《回答》中,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受阻碍的、扭曲的诗歌语言和“不”字的独特运用两个方面。
  首先,在诗歌首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与高尚”形容性的界定词,与集体性的名词通行证、墓志铭搭配,卑鄙不见得如何,高尚也面临死亡。且不论“天空”意象在徐志摩、戴望舒那里的美好寄托,在这里是镀金的,沉重压抑的,因为他挤满了弯曲的死者的倒影,从接受层面上给读者以心理上的压抑和抗拒。然后,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按照读者客观的接受规律和接受经验来看,冰川纪过去了,冰凌也会消失,好望角已经发现了,死海里千帆相竞的场面也该是多余。但作者却把这种不存在当作客观存在来写,并且予以发问的语气,就给读者以接受上的想象性和空间感。
  其次,北岛前期诗歌中的“不”字的效果与舒婷诗中的“也许”、“如果”等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形式主义那里,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有着明确区分,日常语言在生活交际中作为一种交流手段而存在,而文学语言则尽可能以脱离自身的语意外壳,以表达形式本身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语言潜在的合理性被排除并做了陌生化的處理。这里的“不”字也就突显出了这首诗语言的存在性,本来天是蓝的、雷的回声、梦是假的、死无报应都是客观事实,但在这里诗人不断地使用“不”,“不信”等否定含义的词来进行肯定性的表达,“不”字已经抛却了语词赋予它的本来含义,更多的扮演形式自身的角色,构成文本所需要的材料。
  总体来说,北岛的这首诗采用非同类词语的硬性拼合方式来构成诗歌语言,打破日常思维,构制超现实空间,通过否定词的肯定性含义表达,扰乱读者对语词的既定设想和对历史的既定认同,使得读者的接受过程受到阻碍,达到持续审美的目的,同时作品在不同空间下的不间断接受,也造成一种级差感,在这破坏的趣味中,读者得到了想象的极乐感。
  三、语言意象的陌生化
  “意象”合“意”与“象”而成,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可以归类为两种:一是几个意象的并列组合,二是意象作为构成要素套入其他修辞手法之中。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这两种方法实现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达到传递美感的目的。
  海子的诗歌中有很多固定的意象。其中“麦地”的意象以及由其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的系列意象,占据较大比例,也最为典型。在海子的诗歌中,诗歌意象主要通过“悖论”实现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在诗歌《答复》中,麦地和诗人呈现给我们的都是孤独,当诗人把麦地放大成一个客观宇宙时,也把自己放大成与之对应的对话者。他被麦地“质问”,麦地也被他“质问”。麦地意象寄托着文本自身内在的含义。
  从修辞上看,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首节,通过“温暖,美丽”的修饰,把麦地描述成与大地母亲更接近的形象。“太阳痛苦的芒”一句通过语词的搭配变化,产生差异意象。“麦地的温暖美丽”与“被麦地灼伤”,采用悖论式对称,形成强烈的对比。麦地本是人们生命的源泉,却被诗人写成“人类的痛苦”,赋予“麦田”本不属于它的属性,使读者在疑惑的同时捕捉这些瞬间性的、深隐的、模糊的感觉,来揭示事物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联系,这就使诗语带上了令我们感到新奇与陌生的意味,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张力,延长读者欣赏时间,达到陌生化效果。
  “文學的价值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的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对诗人和读者而言,诗歌语言的“陌生化”给予她们的审美效果是双重的。一方面,使诗人积极地调动其已有的审美意识体验,并且能在头脑中进行审美意识的整合创新,全身心地感受创作过程中的“奇异美”,另一方面,读者通过诗歌感受“陌生化”的过程,享受感官上的新鲜感,并使其保持长久的审美注意,提高审美兴趣。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2]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宪.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大国,传统文艺丰富多彩。绘画艺术也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象征。基于创作的感想,阐述了我对写意花鸟画的理解与感悟,把从准备创作到解决创作困难以及创作后的感想体会等一系列过程作为主线,陈述了创作的个人心得感悟,不仅是对个人的绘画学习和大学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一次感悟。创作《独浴清风》在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悟。通过对画家作品的临摹,让我学到了很多绘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流行音乐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放在不同形式音乐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在这一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主张 、美学品质、艺术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以凸显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中国流行音乐及中国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美学
期刊
摘 要: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湖北省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一部具有浓厚湖北地方特色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歌剧新作。它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形式,同时又大量汲取鄂东的花鼓戏采茶调等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以区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民族歌剧意境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赞赏。  关键词: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音乐分析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湖北省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由著名作曲家王原平担任作曲,“茅盾文学奖
期刊
摘 要:在随着民族声乐的学习研究工作不断前进,我们可以看出,演唱民族声乐时的独特魅力应该勇于创新,不断博众家之长,超越自我;同时也是形成《报答》这一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歌唱是声音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形式。本文以歌唱的技能技巧和情感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更好的演唱和表现此作品。  关键词:民族声乐;腔体共鸣;情感体现;咬字吐字  歌唱中的技能技巧包括气息的运用,共鸣腔体,咬字吐
期刊
摘 要:《永远的花样年华》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的最新之作,并具有浓郁的戏剧色彩。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个唱段的风格特点,人物角色的情感把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对歌曲演唱的呼吸技巧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帮助自己及大家更好地诊释及演绎这首作品。  关键词:《永远的花样年华》;歌剧情感表达技巧  歌剧《永远的花样年华》是根据著名作家李英儒先生小说《野火春风斗古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表演艺术中“手、眼、身、法、步”和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将实际应用于民族歌剧《绣红旗》。  关键词:《绣红旗》;品词读谱;表演设计;表演要点  歌剧《江姐》写了革命者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表现了先烈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精神。剧中以江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无畏、嫉恶如仇、鼓舞人心的中国知识女性形象。她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不屈不饶的抗争精
期刊
摘 要:在《平凡的世界》中最为典型女性形象的角色即以田晓霞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女性、以田润叶为代表的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女性与以贺秀莲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路遥对她们的生活状态抱着犹疑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在小说中给她们出路。即使她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一直奋斗着、坚持着,最终没能摆脱她们的悲剧命运。通过书写女性命运的悲剧也表现了路遥的女性观。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女性;悲剧命运:女性观  《平凡的世界》是
期刊
摘 要:作为世界绘画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插画艺术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充分认识到插画艺术的地位,加强对插画艺术的关注力度,积极改革和创新插画艺术,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论文介绍了插画的主要形式,指出当前插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途径,希望能够促进插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插花艺术;形式;继承;创新  插画又名插图,我国古代的书籍一般都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而且书中、文章中必然会
期刊
摘 要:小福子是杂院里二强的女儿。小福子这一形象是作者用笔较多、性格较为复杂丰满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善良又可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形象,并揭示小福子形象中体现出的男权压迫。  关键词:《骆驼祥子》;小福子;形象;女性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之所以能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产生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不仅是因为《骆驼祥子》中刻画了
期刊
摘 要:《型世言》中的循吏缺少了一些理想化的色彩,增加了一些脚踏实地的作风,是体现作者参政意识的典型形象;是对吏员作用的全面反映,披露了吏员在封建吏治中的复杂影响,它是开拓话本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陆人龙;《型世言》;晚明吏治  对封建官吏的描写是晚明话本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作“三言”“二拍”在这方面的成就更是人所共知。从《型世言》某些篇目和有关言论来看,作者对当时吏治的腐败是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