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宠儿”,素来是语文教师案
几之上的“重点关注对象”。的确,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
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
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
户”的争斗很切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
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
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
《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
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中试图突破内容和思想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
“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
是一条荆棘小径,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体会到了类似冒险的快
感,也有了几点收获。
第一、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
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
实——主题感悟——内涵拓展),寻求一种内容和思想结合
的方式。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
际,当即纠正错误的读音和句读,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
句读的掌握中,也都是“匆匆而过”,目的就是不想在“言”
上涂下太重的“笔墨”。当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
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了更为“无痕”
地达到这一目的,故我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这样设计:
故意打乱了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四幅彩图,让学生根据书中情节及
故事脉络作出梳理,并且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用“屠户狼”概括图画内
容。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但当学生在理由陈述时,我故意在
一些涉及到重要文言词汇的地方“刁难”学生,如: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
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
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拘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
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
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
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
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
终。在后面对狼狡黠的品读以及对屠户为什么能战胜狼的探讨中,当学生
的回答涉及到重要的文言词汇,教师便可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点拨。比
如:当学生在对屠户的胜利原因探讨时,点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时,教师便“伺机”追问:哪个词集中体现了屠户的勇?学生答:暴,我
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突然站起来,没有犹豫,没有举棋不定,显
而易见,“暴”的词义就在“润无声”中“潜入”学生的词汇库中。当
然,在这样的字词落实中,因为学生的“变数”很大,很难保证所有的重
要字词都能在新课的学习中“一网打尽”,不过,如果有“漏网之鱼”教
师便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再进行补救。
值得强调地是,在内容和思想结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以
“思想”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
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
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思想”的层层深入下,
旁顾到“内容”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
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内容和思想结
合”的尝试之路。
第二、梁启超曾经说过:语言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在
语言的海洋中游泳。要学好文言文,如果仅仅当做一种“外
语”来说,我想,它的效率是会受到质疑的。但是,如果“文
言”成为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语言,那么文言潜移默化地对学
生语言的“入侵”便会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文言功底。何况,从
“文言”到“白话”,本是一脉相承。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意用文中的文言句子及文言词
汇,如:为什么狼会毙命于屠户的屠刀之下?两狼并驱如故意在何为?
等等,当学生接受教师的言语信息时,是需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转换
处理的,而学生内在的处理过程毋庸置疑是对文言词汇的再巩固,当然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慢慢的习惯中,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载体已
经变成为“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當文言文课堂已进入这样的“境
界”,我想,文言文学习无疑已经是作为真正的国语学习进入到学生的
语文世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交际语言的“外语”。
第三、古人写文,素来内容和思想不分家,思想是古文
的内核,蒲松龄的《狼》,作为《聊斋志异》之一,继承了他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掠入骨三分”的曲笔手法,通过
描狼“黠”之貌,实际是讽刺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奸诈与狡
猾,通过“屠户”对“狼”的战胜,实际传达的是“正义战胜
邪恶”抑或“理想必将取代黑暗”的理想情怀,这是蒲松龄对
他所处的时代的一种信念。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碾到今天,
“狼”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学生所言,敲诈勒索者是为“狼”
藏独势力是为“狼”,就是啃老一族可谓也是“狼”也,对待
这些危害社会、侵蚀心灵的“狼”,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怀
着必将战胜的情怀,勇敢、机智地与之斗争,恐怕这也是我们
从这篇寓言性质的小说中所获得的“成长鸡汤”吧?我想,这
也是对每个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文言文教学的
理想之路对我而言还很漫长,然而,初次的尝试,也清晰地告
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内
容”与“思想”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
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
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
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将继续在荆棘小道“自娱自乐”争取那
种本真的快感!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四中)
(责任编校:白水)
几之上的“重点关注对象”。的确,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
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
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
户”的争斗很切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
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
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
《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
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中试图突破内容和思想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
“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
是一条荆棘小径,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体会到了类似冒险的快
感,也有了几点收获。
第一、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
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
实——主题感悟——内涵拓展),寻求一种内容和思想结合
的方式。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
际,当即纠正错误的读音和句读,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
句读的掌握中,也都是“匆匆而过”,目的就是不想在“言”
上涂下太重的“笔墨”。当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
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了更为“无痕”
地达到这一目的,故我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这样设计:
故意打乱了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四幅彩图,让学生根据书中情节及
故事脉络作出梳理,并且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用“屠户狼”概括图画内
容。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但当学生在理由陈述时,我故意在
一些涉及到重要文言词汇的地方“刁难”学生,如: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
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
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拘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
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
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
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
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
终。在后面对狼狡黠的品读以及对屠户为什么能战胜狼的探讨中,当学生
的回答涉及到重要的文言词汇,教师便可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点拨。比
如:当学生在对屠户的胜利原因探讨时,点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时,教师便“伺机”追问:哪个词集中体现了屠户的勇?学生答:暴,我
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突然站起来,没有犹豫,没有举棋不定,显
而易见,“暴”的词义就在“润无声”中“潜入”学生的词汇库中。当
然,在这样的字词落实中,因为学生的“变数”很大,很难保证所有的重
要字词都能在新课的学习中“一网打尽”,不过,如果有“漏网之鱼”教
师便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再进行补救。
值得强调地是,在内容和思想结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以
“思想”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
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
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思想”的层层深入下,
旁顾到“内容”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
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内容和思想结
合”的尝试之路。
第二、梁启超曾经说过:语言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在
语言的海洋中游泳。要学好文言文,如果仅仅当做一种“外
语”来说,我想,它的效率是会受到质疑的。但是,如果“文
言”成为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语言,那么文言潜移默化地对学
生语言的“入侵”便会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文言功底。何况,从
“文言”到“白话”,本是一脉相承。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意用文中的文言句子及文言词
汇,如:为什么狼会毙命于屠户的屠刀之下?两狼并驱如故意在何为?
等等,当学生接受教师的言语信息时,是需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转换
处理的,而学生内在的处理过程毋庸置疑是对文言词汇的再巩固,当然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慢慢的习惯中,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载体已
经变成为“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當文言文课堂已进入这样的“境
界”,我想,文言文学习无疑已经是作为真正的国语学习进入到学生的
语文世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交际语言的“外语”。
第三、古人写文,素来内容和思想不分家,思想是古文
的内核,蒲松龄的《狼》,作为《聊斋志异》之一,继承了他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掠入骨三分”的曲笔手法,通过
描狼“黠”之貌,实际是讽刺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奸诈与狡
猾,通过“屠户”对“狼”的战胜,实际传达的是“正义战胜
邪恶”抑或“理想必将取代黑暗”的理想情怀,这是蒲松龄对
他所处的时代的一种信念。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碾到今天,
“狼”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学生所言,敲诈勒索者是为“狼”
藏独势力是为“狼”,就是啃老一族可谓也是“狼”也,对待
这些危害社会、侵蚀心灵的“狼”,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怀
着必将战胜的情怀,勇敢、机智地与之斗争,恐怕这也是我们
从这篇寓言性质的小说中所获得的“成长鸡汤”吧?我想,这
也是对每个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文言文教学的
理想之路对我而言还很漫长,然而,初次的尝试,也清晰地告
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内
容”与“思想”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
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
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
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将继续在荆棘小道“自娱自乐”争取那
种本真的快感!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四中)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