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蔡司Ikoflex双反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柯达一口气推出了几十种不同规格的胶卷。1900~1901年,柯达推出了两台布朗尼(Brownie)方箱机,使用当时柯达新推出的带有背纸的第117号和120号胶卷。后来,禄来公司在新推出的三镜头立体相机Rollfilm-Heidoscop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胶卷(当时被称为布朗尼胶卷)。这种相机原设计是每次用两只镜头拍摄不同角度的两张照片,然后用特殊的立体观景器观看这两张照片,就能获得立体影像。遗憾的是,禄来发现大部分顾客为了节省胶卷,都挡住一只镜头用,一次只拍一张。1928年,禄来干脆去掉一个镜头重新设计,于是就有了120双反相机。在此后的岁月里,禄来双反相机Rolleiflex声名大振,在双反相机领域一家独大。唯一能与它竞争的就是同样来自德国的蔡司依康(Zeiss lkon AG)公司。
  1926年,蔡司收购了Ica、Contessa-Nettel、Ernemann、Goerz四家公司,成立了蔡司依康(Zeiss Ikon AG)。在1930~1950年代,蔡司依康在座机、方箱相机、折叠相机、旁轴相机、单反、双反相机等几乎所有类型相机的制造上都卓有成就。即使在双反领域,蔡司也能与Rolleiflex抗衡,抗衡的产品就是依康福莱克斯(Ikoflex)双反相机。

二战前的依康福菜克斯双反


  1934年,蔡司依康推出依康福莱克斯首款双反相机一咖啡罐(Ikoflex Coffeecan)。这台相机功能和造型上都很有特点,外观像个咖啡罐,顶盖模仿金字塔的造型。它采用Novar 80mm F4.5镜头和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100秒的Derval快门。光圈、快门的操作都在快门机构上,可以用120胶卷或者620胶卷。它的过片系统与众不同,胶卷是横向的,打开相机底盖能把胶卷仓抽出来,六边形前脸的最下面有一个过片用的杠杆,机身的左侧有红窗、右侧有计数。它的对焦系统也与众不同,六边形前脸的左手边中间是对焦杆,最上边则是距离标尺和景深标尺。1935年4月,这种金字塔风格的顶盖被极大简化,顶盖中心加上了Zeiss Ikon的logo,一直生产到1936年7月。
  1936年7月,“咖啡罐”停产,依康福莱克斯Ⅰ型和Ⅱ型同时推出。它们重新设计了整体造型,方正的风格被后来的机型继承,奠定了依康福莱克斯的整体形象。Ⅰ和Ⅱ型都是后上开盖,胶卷从下往上走,红窗在底盖,采用后来常见的旋钮过片方式;右侧最上面的大圆钮是计数,左侧是对焦装置,尽管还是用一个扳杆来对焦,但已经具备旋钮对焦的特点了。Ⅰ和Ⅱ型的区别主要在镜头和快门上:Ⅰ型的镜头沿用了咖啡罐的镜头,只是快门换成了Klio型,速度提高到1门75秒。而Ⅱ型已经升级到Triotar 75mm F3.5镜头和康班快速(Compur-Rapid)快门,最高快门速度提高到了1/500秒。遗憾的是,光圈和快门的操作,依然还在快门机构上。
  1938~1940年,蔡司尝试了同时生产销售三种机型的策略。1938年,蔡司依康推出了Ⅲ型,与Ⅰ、Ⅱ型同时销售。1939~1940年,Ⅰ、Ⅱ型都不再生产,蔡司重新推出了一款依康福莱克斯Ⅰ型,并把Ⅲ型改称为Ⅱ型,又新推出了一款IkoflexⅢ。这个时候蔡司的广告上还有天塞镜头的Ⅱ/Ⅲ型,蔡司在意大利的广告标有价格,Ⅰ型卖895里拉,Triotar镜头的Ⅱ/Ⅲ型卖1350里拉,Tessar镜头的卖1725里拉,阿尔巴达取景器的Ⅲ型卖2825里拉。在德国,Triotar镜头的Ⅱ/Ⅲ型卖144帝国马克,天塞镜头的卖186帝国马克。
  1938年的依康福莱克斯Ⅲ型,也就是1939~1940年推出的IkoflexⅡ型,现在被写成依康福菜克斯Ⅲ/Ⅱ型,以便与1939~1940年推出的依康福莱克斯Ⅲ型相区别。它实际上是IkoflexⅡ型的改进版,对焦方式改为转动旋钮.增加了显示光圈值、快门值的两个小窗,在右侧前上方增加了一个快门按钮,最高快门速度降到1/400秒。它有两种铭牌,前期和Ⅱ型一致,后期把镀铬改成了黄铜。
  1939年,蔡司依康重新设计了依康福莱克斯Ⅰ型,生产了13年之久。停产后又推出了Ⅰa、Ⅰb、Ⅰc型。早期的Ⅰ型前脸是圆弧形的黑色装饰,后期就改成了方形的镀铬装饰,并采用Ⅲ/Ⅱ型的快门按钮设计。镜头和快门的性能也提升了,焦距改成75毫米,最高快门速度提高到1/250秒。
  1939~1940年,蔡司依康推出的第二款依康福莱克斯Ⅲ型是一台另类的高端产品。它与依康福莱克斯Ⅰ型、依康福莱克斯Ⅲ/Ⅱ型一起銷售。Ⅲ型是在Ⅲ/Ⅱ型的基础上改进的,最明显的区别是摇把过片和阿尔巴达取景器,计数方式也有所调整。Ⅲ型镜头首次使用了著名的Tessar80mm F2.8镜头,并把Compur-Rapid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Ⅱ、Ⅲ/Ⅱ、Ⅲ型都是Compur快门,但最高快门速度却分别是1/500秒、1/300秒和1/400秒,反应出当时快门的发展特点。

二战后的蔡司双反


  这时期的蔡司历史比较复杂。1945年德累斯顿被炸后,蔡司依康被迫分裂。西德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助蔡司的技术人员,1946年成立西德蔡司(斯图加特蔡司依康股份公司)。而苏联获得了蔡司依康厂的设备、原料、图纸,分配给了国内KIEV、KMZ、LOMO三个工厂,用剩下的物资成立了东德蔡司,1958年并入VEB成为VEB Kinowerke Dresden。随后,西德蔡司和东德蔡司针对商标权展开了反复争夺。不过,依康福菜克斯Ⅰ型双反相机在西德和东德都继续生产,东德生产的Ikoflex Ⅰ型镜头上标上了Carl Zeiss Jena字样。
  1950年,蔡司依康推出了Ikoflexlla,结束了长达9年仅有一台双反相机在产的局面。Ⅱa定位于高端机,在Ⅱ/Ⅲ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左侧的过片和记数装置及前面板,并把镜头升级为Zeiss-Opton Tessar75mm F3.5,最高快门速度也提高到1/500秒。1953年,Ⅱa生产了三年后就再一次升级,Ⅱa晚期版再一次改进了前面板并升级成Synchro-Compur MX快门,把调整快门、光圈的方式改为小拨轮,把显示快门、光圈值的窗口合并为一个。1952年,Ⅱ型再一次升级,升级版叫Ikoflex Favorif,也就是Ⅱc,增加了LVS测光表,并在机身左侧增加了一个快门装置,机身后背的打开方式也进行了小小的改进。Ⅱ系没有Ⅱb,因为Ⅰb、Ⅰc都是1956年推出的,比Ⅱc早了一年,但Ⅱ系列同时在产的只有一台,Ⅱc生产的四年里没有不带测光表的Ⅱ系机型。
  在西德,Ⅱ型是高级机型,Ⅰ型是基础机型,它们的差别最主要体现在镜头和快门上。西德蔡司设计的第一个Ⅰ型机身是1952年的Ⅰa,它是在Ⅱa推出后的第三年参考了Ⅱa对依康福莱克斯Ⅰ型晚期版进行升级的。除前脸和铭牌外,Ⅰa和Ⅱa在外型上基本是一样的。Ⅰa采用了全新的快门Prontor-SV,它的光圈、速度等全部操作都还在快门上,最高速度1/300秒,有Novar和Tessar两种镜头。1954年,采用Novar镜头的Ⅰa在美国卖95美元,Tessar镜头的卖120美元,Super Ikonta Ⅲ也是同样的镜头和价格策略,而Ikoflexlla卖159美元。1957年,Ⅱc推出后的售价是209.5美元。
  1956年,Ⅰa停产,其升级版,采用天塞镜头的Ⅰb、Ⅰc同时推出。两款新机重新设计了顶盖上的Logo和前额的铭牌、在机身左侧增加了一个快门装置,快门升级成Prontor-SVS,Ⅰc比Ⅰb多了CdS测光装置。1959年,Ⅰb停产。Ⅰc、Ⅱc两款带有测光功能的机型继续生产至1960年停产。至此蔡司双反成为绝响。

依康福莱克斯双反的一些设计特点


  蔡司依康福莱克斯的产品策略是同时有基础机型和高级机型,一个机型里又以快门和镜头作区分,有多个品种可以选择。
  依康福莱克斯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前、后期的咖啡罐。此时蔡司只是尝试一下双反。第二个时期是二战前后的Ⅰ、Ⅱ、Ⅲ/Ⅱ、Ⅱ、Ⅲ、Ⅰ型。第三个时期是1950年代的几个机型,分为基础的Ⅰ型3款和高级的Ⅱ型3款。它们都在西德生产,镜头都标有Zeiss-Opton。这里面,高级机型基本上是天塞镜头,前期是白头,后期有镀膜。而基础机型基本上是Novar镜头。蔡司非常推崇自己的天塞镜头,它给自己的高级相机配的基本上都是天塞镜头。
  依康福菜克斯是半自动停片,它有一个红窗,但是只要在红窗中确定1的起始位置就可以,然后把计数器推到1,自动停片就开始工作了。拍完12张之后,过片旋纽可以一直转动,再一次把计数器推到1,自动停片的计数器又可以开始工作。
  依康福莱克斯的前脸明显分为五个类型:咖啡罐的六边形(1934~1936),早期Ⅰ、Ⅱ的圆弧无窗型(1936~1938),Ⅲ/Ⅱ、Ⅲ和早期Ⅱa的拨杆两窗型,晚期Ⅰ、Ⅰa、Ⅰb、Ⅰc的拨杆无窗型(1939~1960)、晚期Ⅱa、Ⅱc的拨轮一窗型。没有光圈、快门值显示窗口的机型,光圈快门的所有操作都在快门上进行;而带有显示窗口的机型则精心设计,特别是后期Ⅱa、Ⅱc型,用两个精致的拨轮调整镜头光圈和快门速度值,拍照的时候从上方的一个小窗口直接看到读数,非常现代和人性化。
  大多数依康福菜克斯没有测光,蔡司推荐使用Ikophot测光表。只有最晚期的依康福莱克斯Ⅰc和Ⅱc有测光,Ⅰc是硫化镉光敏电阻测光,Ⅱc则是LVS测光。它们都是在取景器的屏幕上列半圈曝光值出来,有一个联动的指针指示出正确的曝光值。Ⅰc和Ⅱc的对焦旋钮上有一个曝光计算器,上面可以设置感光度、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有一个指针指向曝光值,当指向的曝光值与取景屏上的一致时,就得到了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

依康福莱克斯的附件


  早期,依康福莱克斯的附件极少,只有基础的皮盒、背带、遮光罩,加上编号1305/14的黄镜和995/41+995/16、995/42+995/43两套近摄镜。到1939年依康福莱克斯Ⅲ推出,附件逐渐增多,滤镜已经有黄、黄绿、橙、红4种了,还有了两只Proxar近摄镜。由于IkoflexⅢ使用了独特的阿尔巴达取景器,它有一只代号851/45的取景器罩子。
  二战后的依康福莱克斯附件较多,机身上都有闪光灯同步插孔,可以用联闪线连接Ikobtitz闪光灯或Ikotron电子闪光灯。它们也都可以使用35 5毫米和37毫米两种滤镜,各种颜色的滤镜增加到6种,代号371。蔡司还升级了近摄镜Ikoprox,它有两只,分别是代号937/05的0.5米版和代号937/1的1米版,拍摄距离分别是0.3~0.5米和0.5~1米。外观为葫芦形,直接卡在取景镜头和拍摄镜头上。类似造型的还有一只偏振镜Ikopol,代号337。蔡司还生产了一种叫作Ikoflex PrismaticEye-level Focusing Device的眼平取景器,代号400/16,它卡在打开的腰平取景器上,里面有五棱镜,可以把取景屏上左右相反的图像转化为与人眼看到的相同。

依康福菜克斯的选择和使用


  从收藏的角度说,第一台蔡司双反依康福莱克斯咖啡罐和比较特殊的依康福莱克斯Ⅲ更引人注目。依康福莱克斯Ⅲ最早使用了天塞镜头,拥有蔡司双反相机里最大的光圈,还在腰平取景器的顶盖上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阿尔巴达取景器。但它年代较早,用于拍摄的话,最好是保养一下。
  从实用角度说,二战后西德蔡司设计和生产的三台Ⅰ型和三台Ⅱ型更适合使用。蔡司双反是以镜头和快门区分档次的,Ⅰ型的快门性能比不上Ⅱ型,操作和內部结构也有所不同。Ⅱc的快门释放机构、计数装置都容易出故障。比较之下,晚期Ⅱa是蔡司双反中最适合使用的一台。在1950年代末,依康福莱克斯Ⅱa和Contaxlla、SuperlkontaⅣ一样都是蔡司主推的高档产品。
  美国的一位相机维修师傅Mark Hansen修过很多依康福莱克斯,他认为Ⅰa是故障率最低的版本,而Ⅱc有一些质量不过关的部件,故障率稍高。
  二战后的依康福莱克斯操作基本相似,顺序是:上卷后合上后背,过片到底盖的红窗里看到数字1,然后关上红窗,按下机身右侧的银白色滚轮后逆时针转动到计数窗里出现1,这时候相机就进入自动停片和自动计数的状态了。依康福莱克斯的快门按钮在机身右侧前上面,它有两个巧妙的设计,一是顶盖关上之后会卡住快门按钮,二是有一个小窗口,里面为红色时表示上弦完成可以拍摄。Ⅰb、Ⅰc、Ⅱc在机身右侧中前方还有个快门装置,它是在这里释放快门的,上前方的那个快门钮用来接快门线。依康福莱克斯调整快门速度需要在过片上弦前进行,没有双重曝光功能。
  就我的体验而言,依康福莱克斯是非常好的一台双反,并不比禄来福莱克斯差。
其他文献
夏季,天气像小孩子的心情说变就变,一天之内都可能经历雾天、阴天和雨天几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但“坏天气”就不能拍出好照片吗?其实未必。当坏天气来临日寸,常常会呈现更生动的自然景象,不少成功的摄影作品都是在坏天气中拍摄出来的。这个时候拍摄者绝对不可以收起相机,而更应该去尽力捕捉不同寻常气候条件下出现的动人景色。阴天:多拍天空多拍云,色温偏蓝更文艺  清晨起来发现天气阴霾,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往会觉得扫兴。但
期刊
说起非洲野生动物摄影,很多影友马上会想到动物大迁徙。在东非每年的5月至10月,百万头的角马、斑马、羚羊等食草动物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  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
期刊
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反思是被广泛运用的概念之一,是一种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知过程。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活动的关注与知觉,是获得知识的方式,人类通过反思来获取某些观念,如思维、信仰、质疑,等等。在哲学家眼中,反思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论;而在艺术家的语言体系中,反思是他们观察世界、审视自我的重要工具。很多人通过摄影作品对客观世界或人类自身进行思考,并使用影像语言或艺术审美对所见、所
期刊
自摄影术诞生以来,人物肖像就是摄影师热衷拍摄的题材,经过170多年的发展,人物肖像的拍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美国摄影家阿诺德纽曼曾经说过:“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这期摄影实验室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又有创意的人像拍摄方法——投影人像,希望从中能给大家的拍摄思路带来一些启发。前期准备  所谓“投影人像”就是通过投影仪将光影等图案投射在拍摄对象身上,从而获得一种超现实的梦幻效果。因此,背景图片的选择很大程度
期刊
6月13日,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在上海CES Asia现场正式启动。和首届新影像大赛一样,华为依然选择与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携手举办这项赛事,不同的是在首届比赛15余万张征稿量的基础上,新一届比赛又有上升。发布会前,我们有幸专访了新影像大赛幕后的有力推手——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  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宣布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启动  專访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  因采访内容较多,本文与
期刊
克里斯托弗·奥格兰迪  在欧洲开启职业生涯后,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克里斯托弗·奥格兰迪(Christopher O'Grady)选择在新加坡落脚,这里“从不寒冷,一切都井井有条”。  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华裔人口占据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三,这里的许多企业都很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作为一个高效运转的国家,新加坡在全球商业、金融和旅行中起到枢纽作用。这里生活成本昂贵,亚洲范围内仅排在东京、
期刊
克里斯蒂安·舒勒  克里斯蒂安·舒勒(Kristian Schuller)是一名时尚摄影师,但我更愿意称他为一场华丽盛宴的导演。他巧妙地运用着色彩与光线,将前卫的服饰、夸张的肢体动作与动物、降落伞等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进行组合,重构出一个奇异空间,打造充满质感与张力的画面。观赏他的作品,人们仿佛看到一场精彩戏剧的静帧瞬间,又像是舞台剧落幕前的狂欢时刻。  在美国的时尚领域。舒勒的名字人气很高,不少模
期刊
风景摄影很可能在1839年摄影术发明后便出现,这不仅因为摄影师希望利用新媒介捕捉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因为早期摄影工具和感光材料较易于记录风景这类静态影像。正如西方风景画家一样。西方风景摄影家也一直开展各类尝试,探讨风景摄影的各种可能性。从早期法国摄影家古斯塔夫·勒恪雷(1820~1882)到美国西部探险家蒂莫西·奥苏利文(1840~1882)、从爱德华·斯泰肯(1879~1973)的画意摄影到阿尔弗
期刊
豪尔赫·潘乔亚加  哥伦比亚摄影师豪尔赫·潘乔亚加(Jorge Panchoaga)致力于在持续的社会文化问题上发声。他对故乡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见解独到,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作品在当地广受好评。他在哥伦比亚的土地上不断发现、质询问题,层层揭开复杂的社会面貌。探索过程中,持续涌现的新社会问题又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拍摄项目和创意。  开启摄影事业之前,潘乔亚加取得了人类学的学位,这门学科与他的摄影事
期刊
意大利北部有一片仙境般美丽的地方——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它因法国地质学家迪尼多内·多洛米厄(Dieudonn e Dolomieu)而得名,高峰林立,其中18座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体由浅色石灰岩构成,因受侵蚀作用影响,山脊呈锯齿形,山谷深邃,多陡峭岩崖,被人们称为上帝遗留在人间的后花园,也是意大利为数不多的世界自然遗产。  多洛米蒂山脉横跨意大利多个地区:弗留利、威尼斯、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