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和学习者。
  在教师多元角色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较单一的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转变。变重视教师的教法为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法。所以,大多数教师就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体现“学习者”这个教师角色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某中学有位语文教师,对古汉字的研究很有深度,上课时对课文讲解较少,而对汉字剖析较透,平平淡淡,几十年后,他的学生中竟出了几位古汉字研究专家。单从讲课的技巧来看,这位教师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然而,他靠什么把学生引导到古汉字研究这条路上的呢,靠的是自己深厚的古汉字功夫。只有自己有了深厚的古汉字功夫,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妙语如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看来,语文教师要想把语文教好,需要在语文阅读上下功夫。前些年,注重了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的考核;近几年,为了提高区域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又把目光落在了新一轮教师基本功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教师又加入到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去了。这些做法无可非议,但细心一想,就会发觉,教师忙了半天,却忘记了一个根本——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量。语文教师的语文还没搞好,英语又能对语文教学起多大作用呢?可以打个比方,把有正常阅读储备的教师比作正常的人,把阅读储备欠缺的教师比作身体条件较差的人,而把阅读储备较多的教师比作身体条件较好的人。把语文教学比作一场篮球运动,如果运动员自身素质不高,就是把美国NBA的技术拿来使用,也无济于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自身语文素质不高,又不能及时进行阅读储备,那么,就是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高超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弥补这个根本的不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也是一句空话。所以,语文教师不应忽视语文阅读储备,要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储备,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御能力,这样才能把较深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这“三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如,班主任、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微机、普通话、法律法规等,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促动,但从其实质来看,应该减少考核次数,精化考核内容,否则,反而使教师疲于应付,浪费了教师的精力。
  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点子上,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深了,相信一定会出口成章,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语文教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来说,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语文教师这个角色,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读书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可以定期到图书室去看书,可以上网去查阅。这里,要提醒大家,语文教师看书不仅仅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了一群活泼的孩子。学校还可以适当安排采风、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文学、人文等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该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也应是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学知识,更应该提倡大语文教学观。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就阅读如何高效的运用于写作之中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顺应形势、转变观念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写作素养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期刊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晕头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
期刊
自古文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古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取仕也绵延数千年”,这充分佐证了学习的最高层次是写出好文章。要真正做好写作的教学,应充分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否则,学生一到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本人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一、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  俗话说:积沙成山,积水成流。只有作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写出的文章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期刊
【缘起】  笔者所在的教育部门专门要求每个教师摄录教学课程录像,作为网络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笔者拿到的专题是文言文的断句,拿到后感觉比较头痛,觉得三言两语就可草草结束,要把它敷衍成一节50分钟的专题课就难办了。当时询问了同事平时对文言断句的讲解,他们都说没什么好讲,纯粹靠语感,还有多做练习。可是初中生学业负担重,唯一的语感来源于平时文言文的朗读,就是这点朗读也被挤占得可怜,零星的朗读不足以培养良好
期刊
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只有及时诊断,认准方向,盘点得失,才能走好今后的路。  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下大气力指导并督促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现问题:了解学情,抬头看路。  基础知识积累方面,不少学生常习惯于集中大段时间,照着某个资料一遍遍照着念,照着抄。因为“不走心”,其状态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耗时,枯燥,低效。比如,成语,学生背过好多遍,意思滚瓜烂熟,但不
期刊
现在大家都在谈学生应该大量的阅读,认为阅读可以改变人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丰厚的人文素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阅读浮躁症:阅读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阅读单纯追求量而不是质;阅读跟着感觉走,很少理性地阅读……这些阅读浮躁症如果不戒除,实际上就是陷入了一种新的急功近利的作法之中,使青年学生,很难有比较大的进步。戒除学生阅读的浮躁症要从以下着手:  第一、需要大声地朗读。文章的美
期刊
随着一部《虎妈猫爸》的热映,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大家热门的讨论话题,影片更是引发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从前旧有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和反对,但一刀切的形式下也让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碰触了教育的红线,变得畏首畏尾。那么,适度的惩罚教育有没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惩罚教育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的确,语文有作为工具的实用性,但这仅只是语文魅力的外在表现而已。而一切形式的语文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生命活动,它更多的是表现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离开了人,语言就无从依附;而离开了语言,人就无法在社会立足。语言通过交流和思维而存在,并在其中不断丰富。人们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才能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
期刊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包涵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体现着民族的本色,它是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基础,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各时代的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学生。在语文教材中,都将古诗词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怎样让
期刊
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学语文,语文课堂是主要场所,第二个场所就是学校各科的教学,即每一门都在进行语文教育,虽然教师不一定有意识地进行。刘国正先生还说:“家庭也是学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每个孩子降生下来,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学说话,开始接受语文教育了,第一个语文教师就是妈妈。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