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要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伴随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要与班级一日常规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并在执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做有心、细心和恒心的人,这样才能切实可行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充分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不但是幼儿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开展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做法习惯。
二、教师要做有心人和细心人
1.做有心人,就是要有“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强烈意识。
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来说有再现、反复、稳定、持久的特点。吃、喝、拉、撒、睡、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是每个幼儿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天同样的内容在三年(3到6岁)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能使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取得生活经验。几年来,我注意根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各个环节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教育。
2.做细心人是指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生活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缺乏锻炼,过分依靠成人,事事都要大人帮助或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很多道理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共鸣,所以,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要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创设一些情境,使他们萌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我就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习得。如:我在卫生角布置了“洗手流程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且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谁的小手最干净”活动,把时间和语言结合起来,密切观察,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日久天长,每到该洗手的时间;幼儿都能愉快地边说儿歌边洗手,较好地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自然形成了习惯。
三、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模仿性强,教师说10遍不如做1遍。如:我要求幼儿要礼貌待人,我在与幼儿说话时一定使用礼貌用语,从不大声呵斥幼儿;我要求幼儿要爱护公物,爱护椅子不拉桌子、椅子,我在搬桌子、椅子时也一定轻搬轻放,注意不发出声响。我要求幼儿要节约用水,我自己用完水后,一定把水笼头拧紧,当看到水龙头滴水时一定把它关好……
四、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以时日,成效可见。”只有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强化,反复练习、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放过任何小事,抓住每一环节坚持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除坚持一贯地要求外,我还讲究一些教育方法的艺术,使幼儿对教师提的要求,不但不感到厌烦,反而有一种新奇感,产生一种愿意学习和实践的愿望。使幼儿为自己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而感到快慰。如:例今年我接了一个班级环境极差的中班,幼儿随手乱扔垃圾现象非常严重,地面、卫生箱的垃圾遍地都是,只靠说教效果很差。我就先是通过社会活动引起幼儿注意让幼儿明白不乱扔垃圾的道理,然后通过美工活动教幼儿每人制作一个精美的“储物盒”随手将垃圾放进自己的储物盒让幼儿喜欢去做,再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随时监督班上卫生情况,而且每周还要进行“卫生星”的评比,在我细心的指导下,现在的班级环境非常好,孩子们不但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而且逐渐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技能,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拒细流,无以成江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与班级日常管理相结合,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充分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不但是幼儿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开展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做法习惯。
二、教师要做有心人和细心人
1.做有心人,就是要有“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强烈意识。
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来说有再现、反复、稳定、持久的特点。吃、喝、拉、撒、睡、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是每个幼儿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天同样的内容在三年(3到6岁)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能使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取得生活经验。几年来,我注意根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各个环节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教育。
2.做细心人是指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生活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缺乏锻炼,过分依靠成人,事事都要大人帮助或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很多道理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共鸣,所以,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要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创设一些情境,使他们萌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我就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习得。如:我在卫生角布置了“洗手流程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且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谁的小手最干净”活动,把时间和语言结合起来,密切观察,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日久天长,每到该洗手的时间;幼儿都能愉快地边说儿歌边洗手,较好地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自然形成了习惯。
三、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模仿性强,教师说10遍不如做1遍。如:我要求幼儿要礼貌待人,我在与幼儿说话时一定使用礼貌用语,从不大声呵斥幼儿;我要求幼儿要爱护公物,爱护椅子不拉桌子、椅子,我在搬桌子、椅子时也一定轻搬轻放,注意不发出声响。我要求幼儿要节约用水,我自己用完水后,一定把水笼头拧紧,当看到水龙头滴水时一定把它关好……
四、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以时日,成效可见。”只有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强化,反复练习、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放过任何小事,抓住每一环节坚持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除坚持一贯地要求外,我还讲究一些教育方法的艺术,使幼儿对教师提的要求,不但不感到厌烦,反而有一种新奇感,产生一种愿意学习和实践的愿望。使幼儿为自己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而感到快慰。如:例今年我接了一个班级环境极差的中班,幼儿随手乱扔垃圾现象非常严重,地面、卫生箱的垃圾遍地都是,只靠说教效果很差。我就先是通过社会活动引起幼儿注意让幼儿明白不乱扔垃圾的道理,然后通过美工活动教幼儿每人制作一个精美的“储物盒”随手将垃圾放进自己的储物盒让幼儿喜欢去做,再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随时监督班上卫生情况,而且每周还要进行“卫生星”的评比,在我细心的指导下,现在的班级环境非常好,孩子们不但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而且逐渐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技能,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拒细流,无以成江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与班级日常管理相结合,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