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强大的摄制、演员表演、叙事策略、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影片所处时代的社会隐喻。《禁闭岛》生动地运用幻想、梦境、回忆、现实等元素组合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悬疑与惊悚,又充满悲伤与挣扎的故事。本文旨在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细节构建、象征隐喻和主题内涵,挖掘《禁闭岛》的独特。
【关键词】视听语言;象征意向;精神;战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93-03
《禁闭岛》于2010年上映,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优秀的原著作品,出色的导演执导和演员优质的表演艺术,构成了《禁闭岛》的视听盛宴。
影片故意混淆所有清醒与疯狂、梦境与真相的分界线,融合哥特式的神秘色彩、纯粹的虚幻主义、螺旋式的转折叙事等多重元素,讲述了一个饱含信息素的悬疑故事。
在这样复杂的元素构建中,导演却完全没有脱离故事线的逻辑,影片叙事极其完整、缜密和“禁闭”,每一个画面与空间构建,和初次观看时看似“穿帮”的镜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本文试着探讨《禁闭岛》的视听语言、细节构建、象征隐喻和主题内涵,分析该影片的独特魅力。
一、画面、色彩与声音的相互映衬
《禁闭岛》影片整体结构复杂,导演时常利用插叙和闪回等叙事手法,展示主角莱蒂斯的幻觉、梦境和回忆。视听语言作为电影呈现给观众的直观方式,《禁闭岛》在画面、色彩、声音等影片呈现上,做到紧扣剧情主线,与影片复杂的故事线交相呼应,使影片充斥着扑朔迷离的悬疑色彩。
(一)开篇声画的相互呼应
影片在灰色的迷雾中拉开序幕,一艘船冲破迷雾朝观众驶来。画面的主色调为灰色和蓝色,开篇就基调暗淡阴沉,给观众压抑的氛围。主角泰德和此时还是他助手的查克进行了短暂的对话,查克问道泰德“有女朋友吗?结婚了吗?”泰德凝视着远方,答道“曾经有”,画面就闪进了泰德记忆的片段,色调却极其艳丽,妻子多洛莉丝穿着鹅黄底色,紫色碎花的长裙,拿着一条领带从后面抱住泰德,领带是绿叶花纹,紫色底色的。这条领带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时常出现,开篇是这条领带也戴在男主的领子上。暗红色的家具,橘色的台灯,暖棕色的墙……缤纷的色调使画面显得梦幻而又透露出不真实的感觉,背景音乐是大提琴混杂着船舶起航的蜂鸣声,又将观众的感官隐晦巧妙地拉回現实。
随后,影片最主要的环境——禁闭岛的全貌就出现在荧幕上,小岛孤独地耸立在茫茫大海上,墨绿的色调与乌云密布灰压压的天空相呼应,有着压抑的质感,也显现了岛屿环境的“禁闭”,四周都是海,没有船就没法离开。这是影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全貌,配合以背景音乐《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大提琴重复的,紧张而压抑的重低音,奠定了电影全片的叙事基调。这首曲子在之后的剧情中,出现在莱蒂斯关于军队进入纳粹集中营的回忆,和莱蒂斯即将前往灯塔揭开真相,以及结局处与暖色调画面鲜明对比出现,可以说,这首曲子担当着整个影片的节奏动机。
(二)考利医生家中的声画
院长考利医生协助泰德进行调查,在询问一圈精神病院医护人员无果后,泰德一行人来到考利医生的家中。考利医生的家装潢精致,色调柔和温暖,棕色的地毯,暖光色的灯,红色布料的椅子,红色的蜡烛,空间里回荡着一首德国的曲子。纳林博士是考利医生的朋友,他坐在椅子后,毫不诧异他们的到来,纳林说泰德应该很擅长拷问,让泰德忽然想起自己随军突入集中营的经历。漫天飞舞的大雪,集中营的犹太人衣着凌乱肮脏单薄,紧紧抓着铁丝网,目光呆滞,静静看着泰德的军队的到来,地面堆积着结冰的尸体,最上面的尸体是一个抱着母亲,仿佛刚死去的小女孩。考利医生屋内的空间是红色、温暖的,泰德回忆的片段是蓝黑色、冰冷的,这些画面穿插剪辑,形成巨大的反差。
配合这些画面是音乐是《A小调弦乐四重奏》,这首曲子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个犹太人写的曲子,完成整个乐章的却是一个德国人,犹太人谱写的只是其中一个段落。这首曲子在泰德的回忆中,也是集中营的德国军官的留声机正在放的曲子,旋律搭配空中飞舞打转的纸,给人一种不可挣脱的无力感。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故意安排或许也是想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甚至杀戮者本身都无法接受。
(三)泰德的梦境中的声画
当晚电闪雷鸣,刺眼的白光带领观众进入泰德的梦境。妻子多洛莉丝背光站在窗前,这是他们的城中公寓,画面饱和度高的诡异,漫天飘着黑灰色的烟尘。多洛莉丝手里拿着一瓶酒,质问泰德为什么藏匿了那么多酒,可镜头一转多洛莉丝手中的酒就不见了,空留一个手持酒瓶的动作。泰德一脸痛苦地向她靠近,她走到另一个窗前,窗外是一个湖泊,湖边还有一个亭子,屋内的墙纸是黄绿色的,妻子的衣服色彩缤纷,有繁复的花纹,屋外的景色呈现静谧的紫色调,仿佛透着不详的黄昏。
导演运用色调和画面将梦境和现实拉得极开,恰到好处地让观众容易分辨。
泰德的梦境光怪陆离,妻子站在窗前,背部缓缓烧焦,泰德上前抱住妻子,而妻子的腹部却开始涌出水,随后涌出鲜血。之前还烧焦的妻子,变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屋子里飞扬的灰变多,填满房间里的家具,摆放的饰品,多洛莉丝化作焦炭,在泰德的怀中消散,泰德的手里和衣服上却全是水,在脚边流淌出圆形的水渍,屋子开始升起火光。这一段直至今日,依然为业内表现梦境的视听手法的典范。
在之后,影片有很多次多洛莉丝全身是水的出现,每次都穿着那身颜色鲜艳的黄色连衣裙,伴随着《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仿佛亮得刺眼的日光的旋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侧面诠释了泰德有多爱多洛莉丝,有关于她的梦境都是那么温暖鲜艳的色彩。 二、影片缜密的细节构建
《禁闭岛》这部影片的细节是被导演精心安排好的,从电影开始,所有的细节线索就指向了影片的结局。当观众看完影片,再重新回味时,会发现所有的细节、回忆、梦境都指向影片的结局。
(一)从开篇开始铺垫的隐藏的细节
开篇在船上、船舱里悬挂着很多铁链、手铐,说明这艘船是用来押送病人的,不是联邦派来调查的。泰德严重的晕船表现,也是反映结局揭露的真相,泰德的孩子们被他们的母亲溺死与后院的湖泊,也是一大片水域。
之后泰德外出找病人瑞秋时,所有的警卫兴趣缺乏,仿佛知道找不到“瑞秋”,因为他们知道整个岛都在配合医生们演这场戏。在失踪的瑞秋的房间,找到的线索上写着“4位法则,67号”线索的纸条被藏在了很容易找到的地方,女病人瑞秋房间的鞋子是男士的皮鞋,在泰德混入C区时,助手查克离开了一段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泰德被一个男病人按在铁丝网上,逼问他氢弹是什么,结合历史氢弹问世的时间刚好是泰德已经入院治疗的时候,所以泰德完全不知道氢弹是什么……
影片的发展过程中,有太多医院安排好的细节,希望刺激泰德的思考和怀疑,告诉泰德这一切的荒谬,所有的细节都在为最后一刻灯塔上的揭晓而铺垫,男主因为心理的防御机制,本能地忽略掉了这些细节,可也能看出泰德正在一点一点变得暴躁,脸上时常有汗水,可以说这些细节都是导演在刻意地为观众营造带入感。
(二)幻觉中的细节
防御机制会让泰德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幻觉,不同于泰德的梦境导演安排的刻意拉大的画面与色调的对比,泰德的幻觉发生在很细微的地方。泰德刚进入禁闭岛的时候,看到草坪上的病人都戴着手铐和脚链,而结尾处,莱蒂斯坐在台阶上眺望风景时,草坪上的病人是没有手铐和脚链的,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相同地点的画面,都有一个人在拿着接近一人高的长柄扫帚扫地,导演安排得巧妙细微,但又让观众能够结合到这两个画面。
泰德审问女病人卡恩太太时,卡恩太太坐在泰德对面抽烟,是左手拿的烟,烟灰缸在右边,她有一个幅度很大的双手交叉弹烟灰的动作,告诉观众她是个左撇子,可随后抢泰德的本子,在本子上写字的那个卡恩太太惯用手都是右手,这期间卡恩太太有一个喝水的动作,手里却没有杯子,和之前泰德的梦境中,质问泰德为什么酗酒的多洛莉丝的手中空有动作没有酒瓶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泰德趁着岛上精神病院电力系统崩溃,岛上陷入混乱的时候,潜入C区,碰到乔治那段情节,导演用于呈现现实与泰德幻觉的方法,运用的是光影。C区的光线非常暗,泰德需要点燃火柴照明才能看清事物。乔治的情绪在看到泰德时是愤怒的,可当火柴熄灭,泰德重新划亮火柴时,乔治却悲伤了起来,说道“你要是想知道真相,你就得放她走”,而妻子出现在C区牢笼的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看着泰德。从头至尾,梦境中的多洛莉丝其实是泰德的本能,而幻觉中的多洛莉丝其实是泰德的防御机制,想要知道真相就要放弃防御机制,而放弃防御机制,泰德就要承认自己就是莱蒂斯,这是泰德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的。
(三)光影中的细节
在光影的运用上,导演也下足了功夫。影片中段,莱蒂斯所处的美国军队进入德国集中营时,被满地尸体的惨状震撼的同时陷入愤怒,美军将缴械投降,手无寸铁的德军集中枪杀那一幕,导演穿插了一个上帝视角。楼阁的阴影刚好有一个尖锐的角,举着枪的美军站在楼阁的阴影,而角刚好刺向满地的德军的尸体,锐利地划开整个画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影片结尾段,暴风雨褪去,天气非常晴朗,显得草坪十分温暖。莱蒂斯却没有坐在阳光下,他坐在病院门口的台阶上,背后是庞大的精神病院,台阶被笼罩在阴影中,与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的草坪划分了明显的界限。在莱蒂斯问肖恩医生“哪种更糟糕?是当一只活着的野兽,还是一个死去的好人”后,走来接他做手术的医护人员。导演给了一个全景,道路的镜头有一棵树,投在地上一大片阴影,预示着莱蒂斯将走向的地方。中间只有短短的几步阳光,那段短暂的路,莱蒂斯将目光投向了考利医生。或许与妻子在城中公寓,和在禁闭岛上接受治疗碰到善良的愿意全力救治不言放弃他的医生,算是莱蒂斯一生中短暂的阳光,这一段像极了莱蒂斯悲剧的一生,经历过太多阴影,阳光太过短暂。
三、象征隐喻和主题内涵
灯塔在《禁闭岛》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符号,也是引出影片中诸多重要情节的场景建构,灯塔是吸引着主角的悬念,也是吸引着观众的悬念。
灯塔,在西方的艺术语境中一直有其丰富的象征含义,影片中的精神病院设立在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象征着岛上的病人与世隔绝,而包围孤岛的汹涌宽阔的大海象征着精神病病人与正常世界难以跨越的鸿沟。而灯塔对于主角莱蒂斯是一个近乎残酷的意向。灯塔被设立在孤岛旁远处的礁石,要想进入灯塔,需要爬下悬崖,穿过被海水淹没的重重礁石。在导演的安排下,虽然影片中灯塔出现的镜头不多,却如触不可及的幻影,充斥着神秘。
灯塔是莱蒂斯心中“希望”的象征,但它孤悬于岛外,要经过千难万阻才能抵达,而当莱蒂斯发现越来越多无法自圆其说的线索时,他将希望寄托在灯塔上,可在灯塔上等待他的,不是那个自己作为正义的警官可以揭露的、惨无人道的手术场地,而是温情的医生所带来的、残酷的自己杀害家人的事实。真相揭开的时刻,莱蒂斯认清了现实,却也丧失了一切希望,因为这个现实是过去的自己宁愿疯狂也要逃避的,所以莱蒂斯选择了忘掉一切接受手术。
灯塔在《禁闭岛》中,是莱蒂斯渴望救赎的象征,也是残酷的真相的象征,但同时又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中“希望”的象征。
影片的最后定格在灯塔上,海潮退去,迷雾消散,温暖的色彩染上天际,飞鸟在海面上盘旋,灯塔安静地矗立着,海水那边没有尽头。这样温暖的画面,导演却将《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极其森严的低音旋律当这一段的背景音乐,目的就是告诉观众,莱蒂斯的结局是残酷的。
莱蒂斯选择了接受手术,应该算是愧对了努力帮助他的医生们,看似让医生们徒劳一场,看似闹剧收尾,可接合美国历史,正是从影片发生的那个时间节点,精神外科的地位被撬动。而莱蒂斯悲剧的根源,是二战中受到的心灵创伤,他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无论是阻止了德国军官的自杀,还是枪毙了手无寸铁的德国战俘,都是莱蒂斯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可以看出,号称“电影社会学家”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想警醒世人的,正是战争的残酷。这些象征隐喻带来的主题内涵,让影片超越精神分析推理的范畴,而给主题渲染了一种韵味悠长的回味。
四、结语
倘若单从悬疑电影解密与分析的角度,《禁闭岛》不算有过人之处,《禁闭岛》前半段的故事比较沉闷,情绪的渲染力不够到位。但值得学习与探究的,是影片應接不暇的线索和细节,以及紧扣故事线与故事主题的严谨。
从影片的视听语言来看,全片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布局、色调、光影,都在参与影片叙事,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镜头,使《禁闭岛》至今屹立于电影界,它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诸多优秀影片中不可或缺,为人称道的存在。
影片《禁闭岛》在视听语言和叙事建构上,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其中的叙事细节、镜头语言,如同一个个小齿轮,每个都不可或缺,这是当今中国电影界欠缺的,也是需要电影人参考、学习、提高的修养之处。
参考文献:
[1]方媛.论电影《禁闭岛》的非线性叙事特征[J].电影文学,2012,(19):103-104.
[2]陈淑芬.电影《禁闭岛》之多重叙事主题探析[J].电影世界,2018,(01).
[3]刘佳,唐彬杰.对电影《禁闭岛》的双重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116-117+120.
[4]张旱.浅析电影《禁闭岛》中色彩元素的运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1-3.
[5]杨翥鹏.双重叙事与银幕之梦——电影《禁闭岛》的叙事及精神分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2):36-38.
作者简介:
谈姝祺,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艺术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杭佳,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艺术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视听语言;象征意向;精神;战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93-03
《禁闭岛》于2010年上映,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优秀的原著作品,出色的导演执导和演员优质的表演艺术,构成了《禁闭岛》的视听盛宴。
影片故意混淆所有清醒与疯狂、梦境与真相的分界线,融合哥特式的神秘色彩、纯粹的虚幻主义、螺旋式的转折叙事等多重元素,讲述了一个饱含信息素的悬疑故事。
在这样复杂的元素构建中,导演却完全没有脱离故事线的逻辑,影片叙事极其完整、缜密和“禁闭”,每一个画面与空间构建,和初次观看时看似“穿帮”的镜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本文试着探讨《禁闭岛》的视听语言、细节构建、象征隐喻和主题内涵,分析该影片的独特魅力。
一、画面、色彩与声音的相互映衬
《禁闭岛》影片整体结构复杂,导演时常利用插叙和闪回等叙事手法,展示主角莱蒂斯的幻觉、梦境和回忆。视听语言作为电影呈现给观众的直观方式,《禁闭岛》在画面、色彩、声音等影片呈现上,做到紧扣剧情主线,与影片复杂的故事线交相呼应,使影片充斥着扑朔迷离的悬疑色彩。
(一)开篇声画的相互呼应
影片在灰色的迷雾中拉开序幕,一艘船冲破迷雾朝观众驶来。画面的主色调为灰色和蓝色,开篇就基调暗淡阴沉,给观众压抑的氛围。主角泰德和此时还是他助手的查克进行了短暂的对话,查克问道泰德“有女朋友吗?结婚了吗?”泰德凝视着远方,答道“曾经有”,画面就闪进了泰德记忆的片段,色调却极其艳丽,妻子多洛莉丝穿着鹅黄底色,紫色碎花的长裙,拿着一条领带从后面抱住泰德,领带是绿叶花纹,紫色底色的。这条领带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时常出现,开篇是这条领带也戴在男主的领子上。暗红色的家具,橘色的台灯,暖棕色的墙……缤纷的色调使画面显得梦幻而又透露出不真实的感觉,背景音乐是大提琴混杂着船舶起航的蜂鸣声,又将观众的感官隐晦巧妙地拉回現实。
随后,影片最主要的环境——禁闭岛的全貌就出现在荧幕上,小岛孤独地耸立在茫茫大海上,墨绿的色调与乌云密布灰压压的天空相呼应,有着压抑的质感,也显现了岛屿环境的“禁闭”,四周都是海,没有船就没法离开。这是影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全貌,配合以背景音乐《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大提琴重复的,紧张而压抑的重低音,奠定了电影全片的叙事基调。这首曲子在之后的剧情中,出现在莱蒂斯关于军队进入纳粹集中营的回忆,和莱蒂斯即将前往灯塔揭开真相,以及结局处与暖色调画面鲜明对比出现,可以说,这首曲子担当着整个影片的节奏动机。
(二)考利医生家中的声画
院长考利医生协助泰德进行调查,在询问一圈精神病院医护人员无果后,泰德一行人来到考利医生的家中。考利医生的家装潢精致,色调柔和温暖,棕色的地毯,暖光色的灯,红色布料的椅子,红色的蜡烛,空间里回荡着一首德国的曲子。纳林博士是考利医生的朋友,他坐在椅子后,毫不诧异他们的到来,纳林说泰德应该很擅长拷问,让泰德忽然想起自己随军突入集中营的经历。漫天飞舞的大雪,集中营的犹太人衣着凌乱肮脏单薄,紧紧抓着铁丝网,目光呆滞,静静看着泰德的军队的到来,地面堆积着结冰的尸体,最上面的尸体是一个抱着母亲,仿佛刚死去的小女孩。考利医生屋内的空间是红色、温暖的,泰德回忆的片段是蓝黑色、冰冷的,这些画面穿插剪辑,形成巨大的反差。
配合这些画面是音乐是《A小调弦乐四重奏》,这首曲子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个犹太人写的曲子,完成整个乐章的却是一个德国人,犹太人谱写的只是其中一个段落。这首曲子在泰德的回忆中,也是集中营的德国军官的留声机正在放的曲子,旋律搭配空中飞舞打转的纸,给人一种不可挣脱的无力感。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故意安排或许也是想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甚至杀戮者本身都无法接受。
(三)泰德的梦境中的声画
当晚电闪雷鸣,刺眼的白光带领观众进入泰德的梦境。妻子多洛莉丝背光站在窗前,这是他们的城中公寓,画面饱和度高的诡异,漫天飘着黑灰色的烟尘。多洛莉丝手里拿着一瓶酒,质问泰德为什么藏匿了那么多酒,可镜头一转多洛莉丝手中的酒就不见了,空留一个手持酒瓶的动作。泰德一脸痛苦地向她靠近,她走到另一个窗前,窗外是一个湖泊,湖边还有一个亭子,屋内的墙纸是黄绿色的,妻子的衣服色彩缤纷,有繁复的花纹,屋外的景色呈现静谧的紫色调,仿佛透着不详的黄昏。
导演运用色调和画面将梦境和现实拉得极开,恰到好处地让观众容易分辨。
泰德的梦境光怪陆离,妻子站在窗前,背部缓缓烧焦,泰德上前抱住妻子,而妻子的腹部却开始涌出水,随后涌出鲜血。之前还烧焦的妻子,变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屋子里飞扬的灰变多,填满房间里的家具,摆放的饰品,多洛莉丝化作焦炭,在泰德的怀中消散,泰德的手里和衣服上却全是水,在脚边流淌出圆形的水渍,屋子开始升起火光。这一段直至今日,依然为业内表现梦境的视听手法的典范。
在之后,影片有很多次多洛莉丝全身是水的出现,每次都穿着那身颜色鲜艳的黄色连衣裙,伴随着《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仿佛亮得刺眼的日光的旋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侧面诠释了泰德有多爱多洛莉丝,有关于她的梦境都是那么温暖鲜艳的色彩。 二、影片缜密的细节构建
《禁闭岛》这部影片的细节是被导演精心安排好的,从电影开始,所有的细节线索就指向了影片的结局。当观众看完影片,再重新回味时,会发现所有的细节、回忆、梦境都指向影片的结局。
(一)从开篇开始铺垫的隐藏的细节
开篇在船上、船舱里悬挂着很多铁链、手铐,说明这艘船是用来押送病人的,不是联邦派来调查的。泰德严重的晕船表现,也是反映结局揭露的真相,泰德的孩子们被他们的母亲溺死与后院的湖泊,也是一大片水域。
之后泰德外出找病人瑞秋时,所有的警卫兴趣缺乏,仿佛知道找不到“瑞秋”,因为他们知道整个岛都在配合医生们演这场戏。在失踪的瑞秋的房间,找到的线索上写着“4位法则,67号”线索的纸条被藏在了很容易找到的地方,女病人瑞秋房间的鞋子是男士的皮鞋,在泰德混入C区时,助手查克离开了一段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泰德被一个男病人按在铁丝网上,逼问他氢弹是什么,结合历史氢弹问世的时间刚好是泰德已经入院治疗的时候,所以泰德完全不知道氢弹是什么……
影片的发展过程中,有太多医院安排好的细节,希望刺激泰德的思考和怀疑,告诉泰德这一切的荒谬,所有的细节都在为最后一刻灯塔上的揭晓而铺垫,男主因为心理的防御机制,本能地忽略掉了这些细节,可也能看出泰德正在一点一点变得暴躁,脸上时常有汗水,可以说这些细节都是导演在刻意地为观众营造带入感。
(二)幻觉中的细节
防御机制会让泰德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幻觉,不同于泰德的梦境导演安排的刻意拉大的画面与色调的对比,泰德的幻觉发生在很细微的地方。泰德刚进入禁闭岛的时候,看到草坪上的病人都戴着手铐和脚链,而结尾处,莱蒂斯坐在台阶上眺望风景时,草坪上的病人是没有手铐和脚链的,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相同地点的画面,都有一个人在拿着接近一人高的长柄扫帚扫地,导演安排得巧妙细微,但又让观众能够结合到这两个画面。
泰德审问女病人卡恩太太时,卡恩太太坐在泰德对面抽烟,是左手拿的烟,烟灰缸在右边,她有一个幅度很大的双手交叉弹烟灰的动作,告诉观众她是个左撇子,可随后抢泰德的本子,在本子上写字的那个卡恩太太惯用手都是右手,这期间卡恩太太有一个喝水的动作,手里却没有杯子,和之前泰德的梦境中,质问泰德为什么酗酒的多洛莉丝的手中空有动作没有酒瓶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泰德趁着岛上精神病院电力系统崩溃,岛上陷入混乱的时候,潜入C区,碰到乔治那段情节,导演用于呈现现实与泰德幻觉的方法,运用的是光影。C区的光线非常暗,泰德需要点燃火柴照明才能看清事物。乔治的情绪在看到泰德时是愤怒的,可当火柴熄灭,泰德重新划亮火柴时,乔治却悲伤了起来,说道“你要是想知道真相,你就得放她走”,而妻子出现在C区牢笼的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看着泰德。从头至尾,梦境中的多洛莉丝其实是泰德的本能,而幻觉中的多洛莉丝其实是泰德的防御机制,想要知道真相就要放弃防御机制,而放弃防御机制,泰德就要承认自己就是莱蒂斯,这是泰德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的。
(三)光影中的细节
在光影的运用上,导演也下足了功夫。影片中段,莱蒂斯所处的美国军队进入德国集中营时,被满地尸体的惨状震撼的同时陷入愤怒,美军将缴械投降,手无寸铁的德军集中枪杀那一幕,导演穿插了一个上帝视角。楼阁的阴影刚好有一个尖锐的角,举着枪的美军站在楼阁的阴影,而角刚好刺向满地的德军的尸体,锐利地划开整个画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影片结尾段,暴风雨褪去,天气非常晴朗,显得草坪十分温暖。莱蒂斯却没有坐在阳光下,他坐在病院门口的台阶上,背后是庞大的精神病院,台阶被笼罩在阴影中,与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的草坪划分了明显的界限。在莱蒂斯问肖恩医生“哪种更糟糕?是当一只活着的野兽,还是一个死去的好人”后,走来接他做手术的医护人员。导演给了一个全景,道路的镜头有一棵树,投在地上一大片阴影,预示着莱蒂斯将走向的地方。中间只有短短的几步阳光,那段短暂的路,莱蒂斯将目光投向了考利医生。或许与妻子在城中公寓,和在禁闭岛上接受治疗碰到善良的愿意全力救治不言放弃他的医生,算是莱蒂斯一生中短暂的阳光,这一段像极了莱蒂斯悲剧的一生,经历过太多阴影,阳光太过短暂。
三、象征隐喻和主题内涵
灯塔在《禁闭岛》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符号,也是引出影片中诸多重要情节的场景建构,灯塔是吸引着主角的悬念,也是吸引着观众的悬念。
灯塔,在西方的艺术语境中一直有其丰富的象征含义,影片中的精神病院设立在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象征着岛上的病人与世隔绝,而包围孤岛的汹涌宽阔的大海象征着精神病病人与正常世界难以跨越的鸿沟。而灯塔对于主角莱蒂斯是一个近乎残酷的意向。灯塔被设立在孤岛旁远处的礁石,要想进入灯塔,需要爬下悬崖,穿过被海水淹没的重重礁石。在导演的安排下,虽然影片中灯塔出现的镜头不多,却如触不可及的幻影,充斥着神秘。
灯塔是莱蒂斯心中“希望”的象征,但它孤悬于岛外,要经过千难万阻才能抵达,而当莱蒂斯发现越来越多无法自圆其说的线索时,他将希望寄托在灯塔上,可在灯塔上等待他的,不是那个自己作为正义的警官可以揭露的、惨无人道的手术场地,而是温情的医生所带来的、残酷的自己杀害家人的事实。真相揭开的时刻,莱蒂斯认清了现实,却也丧失了一切希望,因为这个现实是过去的自己宁愿疯狂也要逃避的,所以莱蒂斯选择了忘掉一切接受手术。
灯塔在《禁闭岛》中,是莱蒂斯渴望救赎的象征,也是残酷的真相的象征,但同时又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中“希望”的象征。
影片的最后定格在灯塔上,海潮退去,迷雾消散,温暖的色彩染上天际,飞鸟在海面上盘旋,灯塔安静地矗立着,海水那边没有尽头。这样温暖的画面,导演却将《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极其森严的低音旋律当这一段的背景音乐,目的就是告诉观众,莱蒂斯的结局是残酷的。
莱蒂斯选择了接受手术,应该算是愧对了努力帮助他的医生们,看似让医生们徒劳一场,看似闹剧收尾,可接合美国历史,正是从影片发生的那个时间节点,精神外科的地位被撬动。而莱蒂斯悲剧的根源,是二战中受到的心灵创伤,他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无论是阻止了德国军官的自杀,还是枪毙了手无寸铁的德国战俘,都是莱蒂斯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可以看出,号称“电影社会学家”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想警醒世人的,正是战争的残酷。这些象征隐喻带来的主题内涵,让影片超越精神分析推理的范畴,而给主题渲染了一种韵味悠长的回味。
四、结语
倘若单从悬疑电影解密与分析的角度,《禁闭岛》不算有过人之处,《禁闭岛》前半段的故事比较沉闷,情绪的渲染力不够到位。但值得学习与探究的,是影片應接不暇的线索和细节,以及紧扣故事线与故事主题的严谨。
从影片的视听语言来看,全片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布局、色调、光影,都在参与影片叙事,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镜头,使《禁闭岛》至今屹立于电影界,它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诸多优秀影片中不可或缺,为人称道的存在。
影片《禁闭岛》在视听语言和叙事建构上,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其中的叙事细节、镜头语言,如同一个个小齿轮,每个都不可或缺,这是当今中国电影界欠缺的,也是需要电影人参考、学习、提高的修养之处。
参考文献:
[1]方媛.论电影《禁闭岛》的非线性叙事特征[J].电影文学,2012,(19):103-104.
[2]陈淑芬.电影《禁闭岛》之多重叙事主题探析[J].电影世界,2018,(01).
[3]刘佳,唐彬杰.对电影《禁闭岛》的双重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116-117+120.
[4]张旱.浅析电影《禁闭岛》中色彩元素的运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1-3.
[5]杨翥鹏.双重叙事与银幕之梦——电影《禁闭岛》的叙事及精神分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2):36-38.
作者简介:
谈姝祺,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艺术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杭佳,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艺术硕士在读,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