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上认为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无关,但事实上体育本身是与对手、裁判、教练员、拉拉队、观众、队友等在竞争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是培养高素质体育参与者、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强化礼仪教育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且深受环境影响,因此对人的礼仪教育应不局限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不局限于父母的教导、不局限于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体育课程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礼仪教育的平台。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以下作用:(1)塑造良好的大学生个人形象。一个人的形象既有外在表现出来的服饰、长相、行为和言谈举止,也有内在的人品、气质、修养、格调等,毫无疑问外在作用的体现是以内在的素质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而言,他们被誉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年群体。但在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成长在独生子女环境里、深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在个人修养和品质上又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如考试作弊、不努力学习、生活作风散漫、自私刚愎等。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发泄情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服饰穿戴与言谈举止方法,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在体育规则下学会自我约束、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又有高雅举止和得体言谈与整洁大方仪表的大学生形象。(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观赛修养。我国重视体育竞技与体育经济的发展,而运动受众(即球迷)则是关键。球迷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当前很多体育观赛中却表现出了多种不雅现象,如我国斯诺克运动中相机的闪光与手机铃声不断,篮球赛上球迷用矿泉水袭击球员与教练、网球赛事中的口哨与手机彩铃声,还有体育场入场时的混乱、乱丢垃圾、对球员进行不道德的辱骂等,都反映了当前体育观赛者文明礼仪的欠缺。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体育观赛的爱好者,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各种礼仪渗透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体育观赛的常识性礼仪,对现场不文明的礼仪进行引导、批评指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礼仪实。(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学体育教育不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而在于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如体育舞蹈教学渗透礼仪教育,学生的仪态仪表与言行举止能按教师规范执行,就能将体育舞蹈美真正的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舞蹈。又如涉及到篮球裁判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明白对裁判的仪态仪表、手势、交流方式等的要求。学生在深刻领会这些具体要求之后,就会让这些体育知识深入头脑,做到学有所得。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内容
礼仪内容本身繁多,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礼仪教育涵盖与体育比赛和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包括观赛者)应有的服饰、语言、行为举止以及礼貌礼节等规范;在体育仪式上的一些礼仪活动如开闭幕式、颁奖仪式、火炬接力与点火仪式等;各类体育标志。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笔者以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应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趣味性,同时又具有可实践性和系统性,否则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会成为说教方式,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内容应包含体育礼仪基本理论、个人形象礼仪、观赛礼仪。其中的基本理论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不适合室外教学时进行。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根本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体育礼仪不仅仅用在体育活动中,而是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礼仪表现。系统理论知识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学生都懂得“礼仪”的含义,但未必懂得体育中存在哪些礼仪,以及体育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药重点阐述礼仪的社会性与个人性。
至于“个人形象礼仪”,这属于系列课程。由于体育活动中不同时刻学生会扮演不同角色,如篮球比赛中,有的当拉拉队员,有的当裁判,还有场上队员、计时员、记分员等等。显然不同角色的体育参与者在礼仪上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如场上双边队员和裁判的礼貌沟通属于正常现象,但观众对裁判判罚的起哄显然就超越的有道德礼仪的范畴。作为观众大声呼喊有助于鼓舞士气,但模仿裁判吹口哨则只会扰乱比赛者的心态。因此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角色来对他们的仪容、仪表、仪态进行讲解。大学课程时间有限,可以结合最常见的几个角色如观赛者、队员、裁判等应掌握的礼仪进行分析。
“运动会礼仪”主要是让学生明了运动会中各种规范,如入场、饮料管制、服装、鼓掌节奏、肃静起立时间、闪光灯与手机的使用、赛场卫生、禁止吸烟、尊敬国旗、婴儿入场准则等。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强化礼仪教育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且深受环境影响,因此对人的礼仪教育应不局限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不局限于父母的教导、不局限于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体育课程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礼仪教育的平台。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以下作用:(1)塑造良好的大学生个人形象。一个人的形象既有外在表现出来的服饰、长相、行为和言谈举止,也有内在的人品、气质、修养、格调等,毫无疑问外在作用的体现是以内在的素质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而言,他们被誉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年群体。但在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成长在独生子女环境里、深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在个人修养和品质上又受到很多负面影响,如考试作弊、不努力学习、生活作风散漫、自私刚愎等。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发泄情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服饰穿戴与言谈举止方法,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与沟通能力,在体育规则下学会自我约束、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又有高雅举止和得体言谈与整洁大方仪表的大学生形象。(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观赛修养。我国重视体育竞技与体育经济的发展,而运动受众(即球迷)则是关键。球迷的文明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当前很多体育观赛中却表现出了多种不雅现象,如我国斯诺克运动中相机的闪光与手机铃声不断,篮球赛上球迷用矿泉水袭击球员与教练、网球赛事中的口哨与手机彩铃声,还有体育场入场时的混乱、乱丢垃圾、对球员进行不道德的辱骂等,都反映了当前体育观赛者文明礼仪的欠缺。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体育观赛的爱好者,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各种礼仪渗透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体育观赛的常识性礼仪,对现场不文明的礼仪进行引导、批评指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礼仪实。(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学体育教育不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而在于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如体育舞蹈教学渗透礼仪教育,学生的仪态仪表与言行举止能按教师规范执行,就能将体育舞蹈美真正的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舞蹈。又如涉及到篮球裁判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明白对裁判的仪态仪表、手势、交流方式等的要求。学生在深刻领会这些具体要求之后,就会让这些体育知识深入头脑,做到学有所得。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内容
礼仪内容本身繁多,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礼仪教育涵盖与体育比赛和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包括观赛者)应有的服饰、语言、行为举止以及礼貌礼节等规范;在体育仪式上的一些礼仪活动如开闭幕式、颁奖仪式、火炬接力与点火仪式等;各类体育标志。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笔者以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应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趣味性,同时又具有可实践性和系统性,否则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会成为说教方式,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内容应包含体育礼仪基本理论、个人形象礼仪、观赛礼仪。其中的基本理论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不适合室外教学时进行。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根本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体育礼仪不仅仅用在体育活动中,而是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礼仪表现。系统理论知识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学生都懂得“礼仪”的含义,但未必懂得体育中存在哪些礼仪,以及体育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药重点阐述礼仪的社会性与个人性。
至于“个人形象礼仪”,这属于系列课程。由于体育活动中不同时刻学生会扮演不同角色,如篮球比赛中,有的当拉拉队员,有的当裁判,还有场上队员、计时员、记分员等等。显然不同角色的体育参与者在礼仪上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如场上双边队员和裁判的礼貌沟通属于正常现象,但观众对裁判判罚的起哄显然就超越的有道德礼仪的范畴。作为观众大声呼喊有助于鼓舞士气,但模仿裁判吹口哨则只会扰乱比赛者的心态。因此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角色来对他们的仪容、仪表、仪态进行讲解。大学课程时间有限,可以结合最常见的几个角色如观赛者、队员、裁判等应掌握的礼仪进行分析。
“运动会礼仪”主要是让学生明了运动会中各种规范,如入场、饮料管制、服装、鼓掌节奏、肃静起立时间、闪光灯与手机的使用、赛场卫生、禁止吸烟、尊敬国旗、婴儿入场准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