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终于摆脱自己的阴影了。
  琴声,携带着绿色的馨香,飘进了他的耳中,他仿佛置身在春天的温暖中。很久很久,他就是这样在寒冷中度过的。
  这所大学里,他显得很痛苦。山一般的乌云笼罩在所有人的脸上,即便是笑容,那也是虚伪的。每天,他闪着那双迷茫的眼睛,阅读这寡味的一切。
  人都是自私的,人的本性是兽性,这《人性论》的话,每每在他耳边回荡。他厌倦了这个学校的生活。
  那個夜晚,他在校园的树林中散步,数着对面阁楼里点点微弱的灯光。先前,他并没有注意到那个琴声,只是在思考着,小阁楼里是否也存在着私欲和兽性?
  当他靠近阁楼,视线集中到那一个窗口,一缕琴声从窗口飘出来,而且有一个模糊的东西在不停地摆动。再听,琴声让他心情开朗起来……这不是自己苦苦寻觅了多年的那个梦嘛?
  震惊。狂喜。
  琴声如泣如诉,他的心潮澎湃:楼阁里,咋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知音!
  回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琴声,那是春天里的一颗纯洁的心灵啊。
  之后,他开始留心窗口的人影,留意琴声的内涵。渐渐地,他有了琴声思维,且还跟着琴声走:茫茫的原野,有一片淡红色的小花,开在寒风颤抖的黎明……春天来了!
  是的,这些年来,外面的雾霾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他学会了喝酒,往往是喝得烂醉。他理解李白内心的痛苦,曾想追逐李白的足迹而去。
  没有了哀惋,没有了悲凉。他正漫步在清新、淡雅的林间小道。小花开始精神,小鸟开始歌唱,风也带着和蔼的气息轻抚着他的面孔。
  他惊奇自己的变化,怎么会这样?
  想想,是自己要的东西找着了——这琴声,是浓浓的春风啊,吹向冬后的枯萎,他在风中向前飞奔……
  他幸福地病了。病好,便急匆匆来到这片小树林,伫立在那栋小楼底下,如醉如痴地听琴声良久。
  最后,他反思过去,自己应该好好地重新设计人生。
  琴声是他完整的人生。
  他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了,一定要见见那个弹琴人,即使不能给他什么报答,至少也应该对他说一声“谢谢”。
  他飞也似的跑上楼阁,迫不及待地推开那扇使他心旷神怡的房门。他呆了——他的老师正微笑着看着他……
其他文献
西梨园村出美女,一看长相二看穿,拔头筹的是我姨表姐李美娟。初中毕业到公社开民兵会,被主持会议的公社青年干部张梦周一眼相中,死磨硬缠,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碰撞着年轻人敏锐的心弦:哇,搞对象啊!  红颜薄命,正在谈婚论嫁,“文化大革命”来了。重新划分阶级,姨夫李春堂被高拔一格,划成富裕中农、专政对象,运动中被斗得死去活来;张梦周在公社带头造反,夺权成功,当上公社革委会主任。为表示忠心,
期刊
在惠东的红海湾畔,我们的海鲜馆,一度是生意最红火的。它曾为岳母,挣下一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岳母的“炒花甲”有祖传秘方,是一道让人赞不绝口的招牌菜。在红海湾成为度假村以前,大排档是外婆一个人开起来的。外婆现在患了老年痴呆,人称“痴婆婆”。海鲜馆也被人称为“痴婆婆海鲜馆”。海鲜馆掌勺的大厨,从外婆到岳母再到小余,三十多年来,已历经三代。手艺没丢,外婆立下的规矩,也一直在延续。但今年五一前夕
期刊
我不喜欢连绵的雨,让我浮躁又绝望,如同我去见他的那天。  这件事要从我刚上初中时说起。妈妈反反复复试探了我好久,在我强烈的建议下,她藕断丝连地把婚离了。当时的我很开心——身心自由了,终于摆脱父母在我面前“虚情假意”地演戏了,可以随便撒野地玩了。然而,生活没有我想得那么美好。  我开始叛逆,逃课、上网吧,偶尔和不良少女去歌厅舞厅混。几百里外的妈妈追踪而来,和爸爸大吵一架后,连哄带骗地把我弄到另一个城
期刊
诗人满锐年轻的时候颇有詩名。后来,年纪大了,就在文艺单位当了领导,人称诗人老满。老满不觉得当领导和当诗人有什么冲突,组织上需要,那就干呗。很多人认为诗人是不应该有组织的。但事实上,每个诗人都有组织,只不过有的规模小一点,叫圈子而已。组织或者圈子,不都是理想、信仰或是追求吗?当然,也有很多人无论是进入圈子或者组织,看中的都是吃吃喝喝。  诗人老满当了领导之后,干了一些大手笔的事,文学青年也都很赞赏。
期刊
记得九十年代中期,文坛大家柯灵说过“小小说是小说行中最少年”,对这个新兴文体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更记得2002年10月,《小小说月刊》100期,在河北太行山麓的旅游胜地抱犊寨举办了“百期纪念暨小小说创作交流研讨会”,我应邀去参加。一切记忆犹新,如在眼前,一转眼,《小小说月刊》500期了。借用柯灵的话,《小小说月刊》已从当初一个羞涩的懵懂少年长成了亭亭玉立的青年才俊,开始登堂入室,真是可喜可贺! 
期刊
小时候,老巴望过年。过年花样多,有吃有喝又热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过祭灶;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那一年,都二十八该把面发了,在外教书的父亲还不回来,母亲忙着去扒条堆河,大喇叭里学大寨要大干的歌声嚎个不停。我独自看家,望着屋檐下长长的冻铃铛,想着泪水涟涟的杏子,心里好不忧伤!  黄昏时分,父亲突然进了院子。他扛着自行车,瘦长的腰身弯成了一张弓,像扔上岸的鱼儿般大
期刊
最早打的黄瓜,已有二指粗,头细尾大。头那段都是脆生生的小肉刺,尾那段青翠得就像水头很足的翡翠,在这早晨的阳光下,竟有些剔透的感觉。老王看着这瓜,心里感到无比的舒畅!  老婆一边做着伸展运动,一边也走出了露台。她用手指触了触那瓜,对老王说,这个,摘的时候可要搞个吃瓜仪式!  老王笑了笑,指着砖砌的小池里正在蓬勃生长的黄瓜、苦瓜、葫芦和豆角说,小池不大种点啥?人种花草我种瓜。青椒葫芦长豇豆,望月读书赏
期刊
雨渐渐小了,马老师急忙披了件雨衣出了门,他要去桥上看看,正是雨季,这大雨和小雨一场接着一场,河里的水一下子涨了很多,水漫过迈石老高。对岸那些上学来的孩子在上面过很不安全,他担心他们。  这是马老师多年的习惯,只要是雨天,他都要去桥上接送。几十年里,他接送的孩子无数,背上背过的孩子也无数。对此,他毫无怨言,相反地,他引以为豪,因为很多孩子都被他背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马老师是这个小山村的唯一一
期刊
一个下午,李永接到了程澄的电话。  電话那端,一个声音响起,李永,我是程澄。李永的眼前,瞬时就跳出了一个美如画般的女孩的面容。李永的早就不再年轻的心,猛地扑腾扑腾地连跳了好多下。  李永说,程澄,你好啊。  程澄说,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  李永说,这个,该有二十多年了吧。  程澄说,是的是的。  程澄又说,这回,我们可以见面了。  李永说,好啊好啊。  挂了电话,李永还在拿着手机。李永的心头闪过无
期刊
陌生的城市如同女人的脸,突然下起密密的细雨。  早上从酒店出门,下午结束会议从大学出来,天一直是好的。  大学建在山丘上,围墙之外是条孤独的坡路。她先用右手将包顶在头上挡雨,左手拎着开会时发的资料袋。很快又变换姿势,左手将资料袋顶在头上,右手将包夹在腋下。  包是新买的,不算昂贵,但花了她三分之一月工资。那是人生第一个拿得出手的真皮提包,她惜之如金,担心被雨淋坏。资料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何况她本就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