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和前一课《大水牛》是一个单元,在《大水牛》的基础上,除了继续应用过去学过的泥塑基本技法,制作立体空间圆雕动物,注意基本形和特征外,更强调联想和应用夸张的手法徒手捏造恐龙,以拓展儿童用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同时,为了使今天的动物,不再像昨日的恐龙遭到灭绝的下场,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该课教材共两页,提供的图例为:第1页的前两面是云南禄丰县的城市雕像——恐龙,禄丰恐龙博物馆的一角。第2页右上方是教室里,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聚精会神做恐龙的教学实况。两页的下面是学生所做的作业照。中部为一件自然、生动又很有儿童个性特点的学生作品的大特写,为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多次用橡皮泥塑造了大水牛、妈妈和宝宝、家乡的水果等,因此学生对塑型上问题不大。学生在平时电视、电影里见过恐龙,但是对于恐龙的习性等还不了解。因此,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重视泥塑方法的指导,通过大型的捏造、细节的粘接,做出恐龙的演示示范及讲解,解决学生作业活动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用泥或橡皮泥做恐龙,进一步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家乡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
  认识云南曾经是恐龙的家乡,通过有创意地泥塑恐龙造型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的作业不仅能抓住恐龙的特征,而且生动又有个性。
  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教学手段:图片欣赏、交流讨论、动手实践等。
  学法指导:示范讲解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法。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计划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恐龙的相关资料。
  学生:恐龙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关于恐龙灭绝的科普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一些恐龙的相关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课题,板书:11、恐龙世界
  二、发展阶段
  1、介绍云南省禄丰县是世界著名的恐龙之乡,1938年在这里首次发现了恐龙的化石,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云南省禄丰县的恐龙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2、自然环境下仿真恐龙图片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恐龙的身体结构,加深印象。
  3、简单介绍恐龙的饮食习惯
  (1、吃植物;2、吃肉;3、既吃植物也吃肉)
  4、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认识一些恐龙,了解恐龙种类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几种恐龙的身体结构与特点,使学生对恐龙的身体结构及其特点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为后面学生动手制作做铺垫。
  6、老师示范恐龙部分身体结构的塑造方法,注意培養学生自主创新,大胆创作的精神品质。
  (对恐龙的造型、制作的方法、步骤等进行讲解与示范)
  7、学生作品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巩固阶段
  1、提出作业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对恐龙的认识,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恐龙作品,制作时要抓住恐龙的身体结构及其特点来进行创作。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要抓住恐龙的形态与神态特征来进行创作,强调室内的环境卫生。
  四、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完成作品后,以小组推荐的形式,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讲评。
  2、指出多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式方法。
  五、课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动手捏一捏其它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丰富课余生活。
  六、结束阶段
  收拾学具,清洁卫生,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11、恐龙世界
  饮食习惯:
  1、吃植物;2、吃肉;3、既吃植物也吃肉
  捏制要点:
  抓住恐龙的形态和神态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
  这是一课“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泥塑创作课。“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首先以云南省禄丰县的“世界恐龙谷”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造型活动,课堂中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表现出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玩具等,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创作,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在此基础上,我还展示了几件优秀的恐龙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预习课文,在空格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Have you ever crossed the road to avoid 1 (talk)  to someone you recognize? Would you love to go to a  party and 2 (confidence)to every guest?  You needn’t worry about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上第二单元中的Grammar一课,本课分为A、B、C、D四个部分,容量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我将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A、B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C、D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呈现、讲解、归纳、操练,让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would rather… than...” “prefer… to…”。 教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學生能在语境下运用以下单词和短语recycle, bottle, divide…into, step, plastic,谈论有关环保的具体做法。  2.学生能在语境中说出如何通过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做法。  (二)技能目标
期刊
我班的学生都是今年年初刚满3周岁的小朋友,经过两个多月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从一开始的不能独立如厕、洗手、进餐,到逐步的能自己完成,从一开始的哭闹,到逐渐的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  晨检结束了,我帮小朋友们换好饭衣后准备如厕后开早饭。我们排队来到卫生间,先如厕,在洗手。洗手前我我提醒小朋友们说:“卷起小衣袖,用手洗,搓一搓,把手洗干净。”不一会,就有小
期刊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匆匆》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
期刊
一、案例背景及设计理念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各地特色文化,并透过舞蹈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与舞蹈》。介绍了蒙、藏、维、朝鲜四个少数民族歌舞的主要风格。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学生相对
期刊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传统教育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实践活动”这一新的课程形态正式进入我们的眼帘。科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呢?通过多年来的科学实践
期刊
一说到上作文课,老师脸色马上沉了下来,脱口而出的就是:“怕上作文课”;一说到写作文,孩子們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又要写作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谈作文立马“色变”。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不怕上作文,让孩子们喜欢写作文”,这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既然是“谈作文色变”,那我们就不谈“作文”二字。下面我就根据我上的三年级习作8的教学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抚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祖辈身上,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缺乏教育、辅导孩子的能力
期刊
創编简笔画 教案
期刊